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情景中去,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抽象的,而是富有情感的、贴近生活的,具有活力的课程,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情境
引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基础,数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利,而且数学还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所以社会发展就离不开数学。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习数学。而数学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我们的生活中切入,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实用性,也有助与他们学好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轻松。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本文将围绕新课标“重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一理念,通过本校案例来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联系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1.坚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平时在备课时尽量体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思想,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时,先布置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的中心对称图案。可以是校园里的建筑,可以是一些商标、店标等等;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去找,也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街道,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丽的中心对称图案。学生在找的同时自然的就会去辨别哪些是中心对称图案,哪些不是中心对称图案,对中心对称图案的定义与性质会有更好的认识,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把大家收集来的图案逐一展示,并说说它们都代表怎样的含义。学生在这动手与动口的活动过程中表现的很积极,真正的是全员参与。经历了上面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自己设计图案也就自然的过渡来了。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利用中心对称去设计班徽、路标等等。在教学时可以用生活化的数学激趣;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为例题,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可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里的数学。
2.创设情境使数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肯定爱喝蜂蜜,那么你们见过蜜蜂的蜂窝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瓷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瓷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瓷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再比如学习生活中的几何体这节课,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出哪些几何体?”通过学生对这些图片的观察,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促使他们思考、讨论,归纳,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概括和表达的能力。
3.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解决问题根据具体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于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和课后作业之中,为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必要的指导。在教学新知识之前,经常安排学生调查、上网或通过书籍查找资料、收集资料、为新课准备学习素材、小制作、参观等实践活动。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事先去做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立体图形,然后在课堂上去把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还原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在的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学过《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测量前可以先分好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然后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标好要测量的数据和准备好测量所要用到的工具。第二阶段:验证方案。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以预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时仍以第一阶段分好的小组进行,教师可以在旁指导数据的收集。第三阶段:归纳、小结。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对方案验证的结果做一个评述,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方案和可行性做一个介绍。这里要以数学图形的形式表达,并要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说明。学生想到的方案有: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人影、树影的长求出树高;利用标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的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吗?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结束语
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丰富的,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显生活。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情景,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孝永.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6,71:62.
[2]王洪顺.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37.
[3]成玉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导学,2014,23:64.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情境
引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基础,数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利,而且数学还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所以社会发展就离不开数学。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习数学。而数学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我们的生活中切入,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实用性,也有助与他们学好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轻松。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本文将围绕新课标“重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一理念,通过本校案例来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联系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以小见大,突出重点。
1.坚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平时在备课时尽量体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思想,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时,先布置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的中心对称图案。可以是校园里的建筑,可以是一些商标、店标等等;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去找,也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街道,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丽的中心对称图案。学生在找的同时自然的就会去辨别哪些是中心对称图案,哪些不是中心对称图案,对中心对称图案的定义与性质会有更好的认识,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把大家收集来的图案逐一展示,并说说它们都代表怎样的含义。学生在这动手与动口的活动过程中表现的很积极,真正的是全员参与。经历了上面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自己设计图案也就自然的过渡来了。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利用中心对称去设计班徽、路标等等。在教学时可以用生活化的数学激趣;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为例题,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可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里的数学。
2.创设情境使数学生活化
在教学中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肯定爱喝蜂蜜,那么你们见过蜜蜂的蜂窝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瓷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瓷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瓷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再比如学习生活中的几何体这节课,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出哪些几何体?”通过学生对这些图片的观察,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促使他们思考、讨论,归纳,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概括和表达的能力。
3.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解决问题根据具体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于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和课后作业之中,为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必要的指导。在教学新知识之前,经常安排学生调查、上网或通过书籍查找资料、收集资料、为新课准备学习素材、小制作、参观等实践活动。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事先去做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立体图形,然后在课堂上去把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4.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还原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在的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学过《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测量前可以先分好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然后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标好要测量的数据和准备好测量所要用到的工具。第二阶段:验证方案。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以预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时仍以第一阶段分好的小组进行,教师可以在旁指导数据的收集。第三阶段:归纳、小结。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对方案验证的结果做一个评述,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方案和可行性做一个介绍。这里要以数学图形的形式表达,并要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说明。学生想到的方案有:利用同一时刻人长与人影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人影、树影的长求出树高;利用标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的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吗?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结束语
初中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丰富的,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显生活。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情景,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孝永.学生生活经验引导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6,71:62.
[2]王洪顺.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37.
[3]成玉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导学,2014,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