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在“扼杀”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尤其是那些成功企业家,曾经影响了数不胜数的事件,荣誉、秘籍、成功、果断、进取等等光环加身,让他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同时也落下了置身于人群中的孤独与落寞。
一如山上树,站在高处的企业家们,越是寻求升到高处和光明,它的根就越挣扎向下、向地里、向黑暗、向深处。久而久之,一种巨大的不安全感袭来,形成他们怀疑一切人的心理机制。他们没有倾诉对象。于是,他们纷纷穿上已有的或现成的盔甲,或日夜由生猛的保镖护卫,或一味将繁杂的业务缠于一身,或进入不知为谁忙乱的泥沼,或干脆就患上抑郁症,陷入了深深的生存危机……
有两股势力汇合,正在扼杀着中国最可宝贵的资源:企业家精神。一是畸形的市场环境让中国的企业经营者产生了普遍的倦怠和逃避,二是公司日益增强的官僚体制正在扼杀企业家精神。
“被标签”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们曾经关闭视野,专注于一端,以致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当年贸易被说成是“投机倒把”和“资本主义尾巴”,许多企业家怀着悲壮的心情,像一些地下工作者,默默地头拱地往前走,终于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汇集。当年他们破冰的壮举,至今仍有许多事情说不清楚。
柳传志也曾经走私倒卖过电器。他用身陷沼泽地的无奈,诉说着那个年代的“原罪”或尴尬。确实,从当时既定的政策和资源来看,没有什么是合法的。他们曾经踩过地雷,他们并不情愿继续踩地雷。总有一股势力强迫他们就范。在属下和公众眼里无所不能的企业家,内心深处便生成了令人窒息的紧张与焦虑。
“无商不奸”、“惟利是图”,这些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社会所留传下来的魔咒,让许多企业家不舒服。可是,无论认同还是不认同这个说法的人,实际上都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从这个视角来看待商业。他们在抱怨说他人和环境不可信,实际上恰恰是在掩盖他们的不自信。他们始终不敢相信他们一刻接一刻精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那颗心,非要用“无商不奸”去描绘。
用自信的行动破除“魔咒”
稻盛和夫懵懵懂懂走上了自己创业的路。他原初的梦想,是要开发出自己的陶瓷技术造福日本。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天工作20个小时,换来的却是10名高中生的辞职,还指名道姓说他是奸商。起初他自认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旗帜鲜明地指出员工的谬误。
后来,当辞职风潮给平息下来,稻盛和夫则把自己关起来反思。他发现10名员工的每一个要求都合情合理,而他稻盛和夫是何等自私!他深深地悔恨。办公司竟然只是为了让自己的陶瓷技术开发出来,而没有想到为年轻的生命成长做点事!办公司的目的偏了!不能在一种功利主义的推动下,把自己拼命拔高!而是要首先承担起对这些年轻生命的责任和使命。首先要让身边的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不断得到丰富!
稻盛和夫不跟你纠缠于词汇和理念,他的经营管理折射出一种全然不同的经营企业的逻辑,即:通过做事来提升和锻炼人,而不是通过消耗人来做事。
自信不疑人,疑人不自信。中国企业家要想摆脱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无商不奸的魔咒”,不需要去辩白,需要果断行动。相信他人的心,相信自己的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一种不推卸责任的承当,是一种对生命的承诺,没有足够的智勇,不会生出这份不二信心,也不会信心不二。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晓 庄
企业家,尤其是那些成功企业家,曾经影响了数不胜数的事件,荣誉、秘籍、成功、果断、进取等等光环加身,让他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同时也落下了置身于人群中的孤独与落寞。
一如山上树,站在高处的企业家们,越是寻求升到高处和光明,它的根就越挣扎向下、向地里、向黑暗、向深处。久而久之,一种巨大的不安全感袭来,形成他们怀疑一切人的心理机制。他们没有倾诉对象。于是,他们纷纷穿上已有的或现成的盔甲,或日夜由生猛的保镖护卫,或一味将繁杂的业务缠于一身,或进入不知为谁忙乱的泥沼,或干脆就患上抑郁症,陷入了深深的生存危机……
有两股势力汇合,正在扼杀着中国最可宝贵的资源:企业家精神。一是畸形的市场环境让中国的企业经营者产生了普遍的倦怠和逃避,二是公司日益增强的官僚体制正在扼杀企业家精神。
“被标签”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们曾经关闭视野,专注于一端,以致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当年贸易被说成是“投机倒把”和“资本主义尾巴”,许多企业家怀着悲壮的心情,像一些地下工作者,默默地头拱地往前走,终于在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汇集。当年他们破冰的壮举,至今仍有许多事情说不清楚。
柳传志也曾经走私倒卖过电器。他用身陷沼泽地的无奈,诉说着那个年代的“原罪”或尴尬。确实,从当时既定的政策和资源来看,没有什么是合法的。他们曾经踩过地雷,他们并不情愿继续踩地雷。总有一股势力强迫他们就范。在属下和公众眼里无所不能的企业家,内心深处便生成了令人窒息的紧张与焦虑。
“无商不奸”、“惟利是图”,这些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社会所留传下来的魔咒,让许多企业家不舒服。可是,无论认同还是不认同这个说法的人,实际上都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从这个视角来看待商业。他们在抱怨说他人和环境不可信,实际上恰恰是在掩盖他们的不自信。他们始终不敢相信他们一刻接一刻精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那颗心,非要用“无商不奸”去描绘。
用自信的行动破除“魔咒”
稻盛和夫懵懵懂懂走上了自己创业的路。他原初的梦想,是要开发出自己的陶瓷技术造福日本。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天工作20个小时,换来的却是10名高中生的辞职,还指名道姓说他是奸商。起初他自认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旗帜鲜明地指出员工的谬误。
后来,当辞职风潮给平息下来,稻盛和夫则把自己关起来反思。他发现10名员工的每一个要求都合情合理,而他稻盛和夫是何等自私!他深深地悔恨。办公司竟然只是为了让自己的陶瓷技术开发出来,而没有想到为年轻的生命成长做点事!办公司的目的偏了!不能在一种功利主义的推动下,把自己拼命拔高!而是要首先承担起对这些年轻生命的责任和使命。首先要让身边的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不断得到丰富!
稻盛和夫不跟你纠缠于词汇和理念,他的经营管理折射出一种全然不同的经营企业的逻辑,即:通过做事来提升和锻炼人,而不是通过消耗人来做事。
自信不疑人,疑人不自信。中国企业家要想摆脱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无商不奸的魔咒”,不需要去辩白,需要果断行动。相信他人的心,相信自己的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一种不推卸责任的承当,是一种对生命的承诺,没有足够的智勇,不会生出这份不二信心,也不会信心不二。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晓 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