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类保送生作为我国选拔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已经运行了12年,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已成为全国十六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论文拟通过对S高校语言类保送生工作的调研,对我国语言类自主选拔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自主招生;招生政策;语言类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51-02
自主招生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选拔和录取考生。2003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共确定了 22 所重点普通高校作为自主招生改革的试点学校,保送生作为高校的一种特殊招生政策正式推行。S高校语言类保送生选拔录取工作始于2006年,经过九年的摸索与发展,已逐渐发展成为S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的招生途径之一。本文拟通过S高校的语言类保送工作的调研,对我国语言类保送生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语言类保送生工作基本情况
S高校语言类保送生主要在全国十六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招生,共招收了9届本科生,已毕业5届。与此同时,S高校也通过高考招收本科生,生源质量较好,学生高考分数基本上高于一本线上60-70分。从入校起,S高校对这两类考生进行了跟踪,从语言能力、综合素质、毕业意向三个维度对语言类保送生和高考生进行对比分析,以全面判断语言类保送生工作的有效性。两类考基本情况如下:
S高校商务英专业2010-2014届毕业生共有219名,其中自主选拔录取学生113名,高考选拔录取学生106名,两类学生基本上各占50%。
二、语言类保送生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S校对语言类保送生人才培养也做了较多的探索,从经贸英语转向商务英语,独立设班到混班编排,并对每一位自主选拔学生进行质量跟踪,不断分析影响学生成才成长的每一个影响因子。从数据来看,S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与高考选拔录取的学生并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有:
1、S高校语言类保送生工作还处于探索期
教育部许多政策也不够明朗,没有较为规范的、可操作的指导意见。而S高校语言类自主选拔相对来说,起步较晚,自主选拔测试程序与测试方法还不够全面、科学,尤其前两年初试是由学校推荐,学生对S高校了解甚少,而无法吸收较好的生。另一方面,而S高校由于高考分数每年较高,因此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与高考录取的学生相比,并无太大优势。
从推荐制度上来讲,部分学校(如郑州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等)规定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只有一次报志愿的机会,因此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较谨慎,排名靠前的学生倾向于将机会留待冲击清华、北大等高校。此外,部分学校会根据考生排名划档,限制只有排名在某一个区间的学生才能报考,部分有意向报名的学生因排名不符合要求而无法报名。而有的学校相对来讲推荐制度较灵活(如杭州外国语学校等),学生有两次甚至多次报志愿的机会,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则生源质量能得到保障。
2、自主选拔录取学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从已经毕业的五届学生来看,有较多的成绩突出的保送生会选择转专业和退学。S高校共录取132名自主选拔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其中有14名同学于大二时转专业到其他院系,有5名同学选择中途退学出国留学,这部分同学相对来说较为优秀,也影响了自主选拔录取学生的人才质量。
3、受学校人才培养统一要求的限制
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从中学起重视语言的学习,而忽略数学的学习,而S高校教学培养方案中,数学课程及有关经济类的课程是必修课程,因而入校之后,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上常常出现问题,以2013级日语班17名同学第一学期高等数学就有7名同学不及格,补考后还有3名同学不及格。因而成绩绩点受到影响。
4、选拔录取学生容易出现自满的情绪,刻苦学习的精神不够。
在主观上,来自各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相对高考生来讲,家庭较为优越,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不够,特别是2007级将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后,问题更为突出,这样影响了学生后续的成长成才。
三、优化语言类自主选拔录取与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的途径与方法
1、加大学校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
S高校在华东地区声誉较好,因而在江、浙、沪三地的认可度较高,生源质量也较为稳定,因而需要加大学校在中学的宣传,尤其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毕业前景的宣传,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
2、定期与中学的联系,形成与中学良性互动
高校应主动加强与中学沟通,定期与中学期联系,形成良性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是全方面:
高校可以定期深入中学,在中学当中固定开展一些高校特色课程,物色一些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质的学生,将自主选拔工作前移。
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每年邀请高三学生到高校中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竞赛活动,通过让高中生与在校在校大学生的互动直接感受大学生活和校园文化,即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宣传高校,同时也可以促进各个中学高中生的相互交流。
高校可以各个中学定期召开圆桌会议,及时与各个中学反馈保送生入校后的发展情况和就业去向,以增进互信。积极向中学宣传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引导中学有的放矢推荐,理性推荐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人选参加测试,增强保送生工作的针对性,为学校相提供强有力的生源支持。
3、构建一套完善、合理的选拔测评指标体系和权重比例
完善一套保送生测评的指标体系,对确保送生选拔测试评价科学性、权威性的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人才选拔的评价结果和成效。
高校应当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测评指标体系,包括指标体系的设计、遴选、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测试方式的选择。测评指标体系既要能体现出高校保送生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理念,又要能全面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确立后,还应根据学校对人才选拔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将测评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分解到相应的测试方式中,同时建立相应的权重比例来调整不同模块分数,从而来确定学生的综合分数。语言类保送生的测评,可以加大在语言表达、人文精神、批判思维等方面的权重,以符合语言类保送生人才培养的特色。
4、多元化的测试方法与形式
多元化的测试方法与形式对保送生选拔尤为重要,学校可以根据履历档案分析、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试等各种测评方式的不同特点,大胆创新,开展多元化测试方式同时,又要保证测试方式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履历档案分析是语言类保送生初试的第一关。目前,各高校均是根据各个外国语中学提供的基本信息进行测试的,基本上是由中学提供三年学习情况和排名情况,这也是高校进行筛选的第一步。
经过初试后,高校选拔测试方式一般是以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的优点是客观,但无法考察出考生的个性特点和口语能力。高校可以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丰富笔试内容,增加考试科目,注重主观题和运用题,使考生能充分发挥其潜力与特长,以此增加考试结果的区分度。面试的优点是可以考学生的知识面、逻辑分析能力、思考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和领导力,也是最常见的测试方式之一。高校除了可以采用专家学生多对一的模式外,也可以采用专家学生多对多的模式,将面试学生分组进行,提供学生互相合作的面试环境,对学生进行集体面试。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进校后都会进行大学生新生心理测试。保送生心理测试可以提前到保送生测试环节中,作为评估保送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就业前景,进行职业兴趣测试,筛选出与学校人才与职业度匹配度较高的人才。
5、建立生源质量跟踪评价机制
在招生与人才培养上,高校应当建立常态化的生源质量跟踪评价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与各个中学召开保送生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对每位保送生入校时、入校后的学习、工作及就业情况进行质量跟踪,每年及时发布生源质量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各个中学。生源质量报告应对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就业升学等表现和发展状况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对考生的反馈不断调整高校的录取标准和中学的人才培养,不断改进和创新大学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使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保送生工作的成效。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程光旭.大学招生自主选拔录取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43(2):15-17.
[3]姜刚.完善高校招生自主选拔录取办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41(24):26-28.
[4]张晓鹏.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6,(4),3.
[5]张亚群.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2006,21(3):8-11.
[6]姜钢.完善高校招生自主选拔录取办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24)
关键词:自主招生;招生政策;语言类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251-02
自主招生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选拔和录取考生。2003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共确定了 22 所重点普通高校作为自主招生改革的试点学校,保送生作为高校的一种特殊招生政策正式推行。S高校语言类保送生选拔录取工作始于2006年,经过九年的摸索与发展,已逐渐发展成为S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主要的招生途径之一。本文拟通过S高校的语言类保送工作的调研,对我国语言类保送生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语言类保送生工作基本情况
S高校语言类保送生主要在全国十六所具有保送资格的外国语学校招生,共招收了9届本科生,已毕业5届。与此同时,S高校也通过高考招收本科生,生源质量较好,学生高考分数基本上高于一本线上60-70分。从入校起,S高校对这两类考生进行了跟踪,从语言能力、综合素质、毕业意向三个维度对语言类保送生和高考生进行对比分析,以全面判断语言类保送生工作的有效性。两类考基本情况如下:
S高校商务英专业2010-2014届毕业生共有219名,其中自主选拔录取学生113名,高考选拔录取学生106名,两类学生基本上各占50%。
二、语言类保送生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S校对语言类保送生人才培养也做了较多的探索,从经贸英语转向商务英语,独立设班到混班编排,并对每一位自主选拔学生进行质量跟踪,不断分析影响学生成才成长的每一个影响因子。从数据来看,S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与高考选拔录取的学生并没有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有:
1、S高校语言类保送生工作还处于探索期
教育部许多政策也不够明朗,没有较为规范的、可操作的指导意见。而S高校语言类自主选拔相对来说,起步较晚,自主选拔测试程序与测试方法还不够全面、科学,尤其前两年初试是由学校推荐,学生对S高校了解甚少,而无法吸收较好的生。另一方面,而S高校由于高考分数每年较高,因此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与高考录取的学生相比,并无太大优势。
从推荐制度上来讲,部分学校(如郑州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等)规定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只有一次报志愿的机会,因此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较谨慎,排名靠前的学生倾向于将机会留待冲击清华、北大等高校。此外,部分学校会根据考生排名划档,限制只有排名在某一个区间的学生才能报考,部分有意向报名的学生因排名不符合要求而无法报名。而有的学校相对来讲推荐制度较灵活(如杭州外国语学校等),学生有两次甚至多次报志愿的机会,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则生源质量能得到保障。
2、自主选拔录取学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
从已经毕业的五届学生来看,有较多的成绩突出的保送生会选择转专业和退学。S高校共录取132名自主选拔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其中有14名同学于大二时转专业到其他院系,有5名同学选择中途退学出国留学,这部分同学相对来说较为优秀,也影响了自主选拔录取学生的人才质量。
3、受学校人才培养统一要求的限制
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从中学起重视语言的学习,而忽略数学的学习,而S高校教学培养方案中,数学课程及有关经济类的课程是必修课程,因而入校之后,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上常常出现问题,以2013级日语班17名同学第一学期高等数学就有7名同学不及格,补考后还有3名同学不及格。因而成绩绩点受到影响。
4、选拔录取学生容易出现自满的情绪,刻苦学习的精神不够。
在主观上,来自各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相对高考生来讲,家庭较为优越,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不够,特别是2007级将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后,问题更为突出,这样影响了学生后续的成长成才。
三、优化语言类自主选拔录取与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的途径与方法
1、加大学校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报考
S高校在华东地区声誉较好,因而在江、浙、沪三地的认可度较高,生源质量也较为稳定,因而需要加大学校在中学的宣传,尤其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毕业前景的宣传,吸引更多的考生报考。
2、定期与中学的联系,形成与中学良性互动
高校应主动加强与中学沟通,定期与中学期联系,形成良性的互动。这种互动可以是全方面:
高校可以定期深入中学,在中学当中固定开展一些高校特色课程,物色一些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质的学生,将自主选拔工作前移。
高校可以定期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每年邀请高三学生到高校中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竞赛活动,通过让高中生与在校在校大学生的互动直接感受大学生活和校园文化,即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宣传高校,同时也可以促进各个中学高中生的相互交流。
高校可以各个中学定期召开圆桌会议,及时与各个中学反馈保送生入校后的发展情况和就业去向,以增进互信。积极向中学宣传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引导中学有的放矢推荐,理性推荐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人选参加测试,增强保送生工作的针对性,为学校相提供强有力的生源支持。
3、构建一套完善、合理的选拔测评指标体系和权重比例
完善一套保送生测评的指标体系,对确保送生选拔测试评价科学性、权威性的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人才选拔的评价结果和成效。
高校应当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测评指标体系,包括指标体系的设计、遴选、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测试方式的选择。测评指标体系既要能体现出高校保送生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理念,又要能全面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确立后,还应根据学校对人才选拔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将测评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分解到相应的测试方式中,同时建立相应的权重比例来调整不同模块分数,从而来确定学生的综合分数。语言类保送生的测评,可以加大在语言表达、人文精神、批判思维等方面的权重,以符合语言类保送生人才培养的特色。
4、多元化的测试方法与形式
多元化的测试方法与形式对保送生选拔尤为重要,学校可以根据履历档案分析、笔试、面试和心理测试等各种测评方式的不同特点,大胆创新,开展多元化测试方式同时,又要保证测试方式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履历档案分析是语言类保送生初试的第一关。目前,各高校均是根据各个外国语中学提供的基本信息进行测试的,基本上是由中学提供三年学习情况和排名情况,这也是高校进行筛选的第一步。
经过初试后,高校选拔测试方式一般是以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的优点是客观,但无法考察出考生的个性特点和口语能力。高校可以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丰富笔试内容,增加考试科目,注重主观题和运用题,使考生能充分发挥其潜力与特长,以此增加考试结果的区分度。面试的优点是可以考学生的知识面、逻辑分析能力、思考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和领导力,也是最常见的测试方式之一。高校除了可以采用专家学生多对一的模式外,也可以采用专家学生多对多的模式,将面试学生分组进行,提供学生互相合作的面试环境,对学生进行集体面试。
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进校后都会进行大学生新生心理测试。保送生心理测试可以提前到保送生测试环节中,作为评估保送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就业前景,进行职业兴趣测试,筛选出与学校人才与职业度匹配度较高的人才。
5、建立生源质量跟踪评价机制
在招生与人才培养上,高校应当建立常态化的生源质量跟踪评价机制。每年定期召开与各个中学召开保送生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对每位保送生入校时、入校后的学习、工作及就业情况进行质量跟踪,每年及时发布生源质量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各个中学。生源质量报告应对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就业升学等表现和发展状况进行详细记录,通过对考生的反馈不断调整高校的录取标准和中学的人才培养,不断改进和创新大学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使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发挥保送生工作的成效。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政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程光旭.大学招生自主选拔录取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43(2):15-17.
[3]姜刚.完善高校招生自主选拔录取办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41(24):26-28.
[4]张晓鹏.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6,(4),3.
[5]张亚群.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2006,21(3):8-11.
[6]姜钢.完善高校招生自主选拔录取办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