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武帝时,张骞两次通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朝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张骞;历史意义
  张骞是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所处汉王朝已建立六十余年,历经汉初奉行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充沛。具有雄才伟略的汉武帝,正是凭借这种雄厚的物力财力,将及时反击匈奴侵扰、从根本上解除北方边患的历史任务,提上了日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欲联合大月氏国合击匈奴,其先后到达居其先后到达居、大宛、大夏和大月氏国。此次远征,虽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但其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张骞首通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不仅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张骞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未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朝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把古代中国与西域广大地区的民间交流提高至官方外交的高度。张骞两通西域,扩大了两千年前中国人的视野,把中国人的地理地域概念,由中原地区拓展到了广大辽阔的西域地区,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他把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的政治、社会、地理、物产、风俗等情况介绍到国内,使中原开始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了了解。张骞通西域也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汉开始积极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从汉武帝起,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成为西汉王朝的疆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联系。当时运往中亚、欧洲的产物,有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等,西方的良马、香料、葡萄、胡瓜等也传入中国。
  其次,使汉朝在对付西北匈奴边患的策略上,开辟了远交近攻的政治外交道路。西汉建国时,其北面即面临匈奴的威胁,由于物力财力的不足,对匈奴只好采取和亲、馈赠等消极防御政策。张骞通西域,正值匈奴与大月氏矛盾极为尖锐之时,于是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派张骞绕过匈奴,与大月氏联手对付匈奴,这为后来军事打击匈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朝在政治和外交上取了重大成功,据《后汉书》记载“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户之。宣帝改曰都护。 …于是,五十余悉纳质内属…”。西域广大区域内原先的三十六国,后来分化成五十余国,都与汉朝建立外交关系,与汉朝往来通使。
  再次,完成了对匈奴及西域诸国的军事考察,为汉军顺利进击匈奴创造了条件。张骞首通西域,被匈奴扣留十多年,对匈奴乃至西域广大地区的地理、习性及军情等都有所掌握。他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不仅亲自访问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诸国,而且从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乌孙、奄蔡、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许多情况。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是研究上述地区和国家的古地理和历史的珍贵资料。
  最后,张骞通西域,使汉朝的威势和影响播及西域,也使汉朝对西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为后来汉王朝管辖西域奠定了基础。《汉书》记载:“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发道译送骞,与乌孙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总之,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是多元而丰富的。就当时而言,恢复了中国和西域各国的交往联系,使匈奴失去了西域后方的援助和支持,客观上帮助汉朝反击了匈奴;加强了汉朝對西域的了解和控制,为汉王朝对西域广大地区 实施管辖权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西亚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影视编导在现代影视媒体建设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实践中影视编导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这也是影视行业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本文相对当前影视编导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创新发展,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影视编导;问题;创新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大观众对影视节目的选择和态度更加的理性,而且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该种情况下,
期刊
摘要:月份牌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风靡上海的广告绘画的印刷品形式。它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内容丰富、人物造型优美,广受欢迎,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月份牌画家人才辈出,因为年代不同,他们的绘画风格也在发展变化。不同阶段的月份牌画家之间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师承关系。年轻一辈向老一辈学习,同时也进行创新和变革,使月份牌异彩纷呈,具有灿烂持久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月份牌;周慕桥;郑曼陀;擦笔画;徐泳青;杭
期刊
摘要:发达国家在国际动画市场的成功获得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动画也曾获得辉煌成就,但伴随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动画同国际动画发达国家形成了差距。国际优秀动画片在传承经典文化基础上,在思想内涵、表达形式等方面多元化发展。本文对中国动画多元化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多元化发展中遭遇困境的原由,寻求国际动画多元化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借鉴途径。  关键词:多元化;动画创作;借鉴途径  1 动画创作中的多元化
期刊
摘要:以胖东来为代表的民营超商企业快速成长,在服务创新、扩大投资、创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巨大成就,对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支撑。本研究以超强竞争环境为切入点,分析了民营超商企业在应对环境中发展战略弹性的必要性,结合竞争互动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战略弹性的基本构成情况,为今后的战略弹性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基础。  关键词:超强竞争;战略弹性;民营企业  经济全球化的步
期刊
摘要:陈洪绶的人物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他的人物画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宗法老莲的画家更是数不胜数,如海派画家、任熊、任薰、任伯年等。”本文从陈洪绶的生平、代表作品、师承关系等方面入手,对陈洪绶的人物画进行论述。由于目前对于陈洪绶的研究的工作已经有很多著名学者在做,且有很大的成果,因此本文一定还有不足之处,望学界同仁给予指正。  关键词:陈洪绶;人物画  1 陈洪绶生平  陈洪绶,浙江诸暨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陶瓷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陶瓷的造型十分丰富,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变迁。本文将从陶瓷造型的演变导入,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分析其当代特色。  关键词:陶瓷造型;历史演变;人类发展  1 原始彩陶  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其造型经历了由粗拙到精致的漫长发展过程。在造型上,原始彩陶的造型基本为圆形,多为小口、鼓腹、尖底。从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
期刊
摘要:在当今西化的美术教育制度下,青年学生在艺术学习启蒙时期,就缺少作为中国画艺术基础书法的学习。以至于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趣味产生一定偏离,在具体的创作中过度使用西洋画技法以及用笔的缺失。书学原本作为传统中国画入门的基础,而却得不到重视,线条在创作中没有体现出在作品当中的重要性。在这样创作的过程中似乎已经丢失了,中国画自身优秀传统的精神与审美趣味。笔者尝试通过这一现象阐述在当今时代下中国画变革创新
期刊
摘要:提梁壶乃壶式之一,始于北宋,流行于明清。小口,细流,鼓腹,平底,有盖。提梁壶以提梁为把,它是一种比端把壶年代更早的壶式,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宜兴紫砂自宋代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本文同绕紫砂壶的提梁造型,从历史探源、當代探析进行论证。  关键词:提梁;紫砂壶;造型  1 引言  提梁壶是一种比端把壶年代更早的壶式,因为古人饮茶,是将茶壶放在茶炉上烹煮,用提梁壶较为方便
期刊
摘要:手绘表现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常用手法,手绘表现方式有较强的感染力与独特性,设计人员可以把自己的艺术理解融入到手绘表现当中,从而使环境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提升。在环境设计中使用手绘技术可以提高整体设计水平,本文对手绘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设计;手绘表现;应用价值  本文要手绘表现的艺术特色入手,分析手绘表现在艺术设备中的应用价值,基于现代环境技术设计划的需要阐述手绘表现的应
期刊
摘要:翦伯赞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学术研究及创作非常丰富,很多研究涉及到对廉洁政治的构建,对贪污腐化的鞭挞,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清廉史观。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以及翦伯赞的人生经历,探讨其清廉史观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翦伯赞;清廉史观;廉洁政治  1 翦伯赞的人生经历对廉史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翦伯赞,湖南桃源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