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孩子在着装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对自己的穿着打扮不够自信;对于穿着比较马虎;缺少对着装知识的学习。本文针对这几个问题,以校本课程“我的服装礼仪”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着装素养阐述了几点看法:着装要得体,着装要大方,着装礼仪培养要做到坚持不懈,要加强监督管理,要注意家校共育。
关键词:着装 得体 大方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2013年,嘉善县逸夫小学提出了“学会生活,学做真人”的办学思想,将“文明礼仪”纳入德育特色之一,让学生在“了凡善文化”的引领下,在“行知理念”的指导下,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汾湖好少年”。
一、小学生着装意识的淡薄
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汾湖好少年》。全校师生以教材为载体,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笔者曾就所在学校孩子的着装情况对班内的36个学生进行过一个小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孩子对着装意识是较为淡薄。
第一,觉得平时穿的衣服好看的有17人,占47.2%。
第二,平时穿好衣服后会把领子、拉链等整理好的有22人,占61.1%。
第三,平时穿衣注意款式搭配的有6人,占16.7%。
第四,平时穿衣注意颜色搭配的有8人,占22.2%。
第五,爸爸妈妈教过有关穿衣服知识的有9人,占25%。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农村孩子在着装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多数孩子对自己的穿着打扮不够自信;还有一部分孩子对于穿着比较马虎;大多数孩子缺少对服装的款式颜色搭配的意识,缺少对着装知识的学习。
仔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农村孩子对于着装方面的知识不够丰富;农村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穿着的舒适和暖和,而对于着装得体大方的意识比较薄弱。
二、“我的服装礼仪”设计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校本课程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优雅大方,自信乐观的优秀素质,笔者在班内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服装礼仪教学。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
《汾湖好少年》这套教材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熟悉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二)着装教学的目标指向
《我是新时期的小学生》服装礼仪教学是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明确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道在不同的场合穿着合适的衣服,清楚与人交往的常规礼仪;通过自己的形象、举止,展现出新时期小学生的大方与自然。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下面几个基本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学习相关教材,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穿衣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在全班集体交流学习体会,最后达成共识:全身服饰颜色尽量不要超过四种;服装要简洁;注意不同场合的着装;服装要保持洁净。
(三)形成班级共识与公约
礼仪素养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的体现,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只有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实践,在不断的管理和督促中强化,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把所学的内容、所要达到的礼仪目标和班级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全班学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把星期一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等着装要求纳入到班规,并结合学校三项竞赛进行检查,使这一礼仪行为落到了实处。
三、孩子着装要得体
得体这是小学生着装的基本礼仪,既是对自己的尊重,又是对别人的尊重,即着装要符合身份,也要符合场合。因此得体是着装的基本常规,也是小学生着装的基本要求,从服装上看就是个小学生。
(一)着装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人的打扮得体又适当,那么就能显出美和可爱。小学生是一朵朵初放的蓓蕾,天真活泼、纯洁无邪就是少年儿童最美丽的地方。小学生的服饰应以色彩明丽,线条流畅,款式简洁为宜,这样可充分显示出孩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如果小学生模仿大人打扮得复杂而郑重,甚至花枝招展,那只会弄巧成拙,把最美的本色丢了。在教学中,我们观察了几个孩子不同的穿着,结果发现款式简洁的服装要比款式繁琐复杂的服装美观;小学生穿黄色、蓝色等色彩明丽的衣服比较好看,而几个全身穿黑色服装的学生看起来就比较沉闷。
(二)着装要符合环境和场合
CCTV生活频道曾提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着装礼仪遵循TPO原则。T代表时间、季节、时令等;P代表地点、场合、职位;O代表目的、对象。因此“注意不同场合的着装”问题是我们重点学习的一个内容。教学时,笔者和孩子们重点讨论了在何种场合穿何种衣服的问题。比如:参加婚庆喜事或节日活动要穿得喜庆些,清明扫墓要穿得庄重和肃穆,运动会要穿统一的服装……引起孩子们更大兴趣的是“升旗仪式上该穿什么衣服”这个问题,经过热烈地讨论,大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升旗仪式上应该穿校服。笔者就趁热打铁,建议同学们在下周一穿校服来上学。没想到的是,这小小的建议竟得到同学们极大的支持。在下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全班除了一个学生忘穿校服,其他学生齐刷刷地穿好了校服,成了那次升旗仪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那个忘记穿校服的孩子在后来的日记中写到:看着其他同学穿着整洁的校服,我紧张得真冒汗,真想把自己变个隐形人消失了。
四、孩子着装要大方
大方体现着人的素质和休养,蕴含着人的发展前景和各种能量,而着装恰恰是这种素养和能量的外在表现。因此,大方是孩子着装的又一个常规和要求,大大方方的着装就会培植大大方方的性格,孕育大大方方的为人处世方式。 (一)通过着装凝聚班级正能量
因为学生所在的家庭收入状况很不一样,在攀比比较盛行的时代,学生往往会通过着装来显摆自己家庭的经济实力。因此服装礼仪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穿着不是以贵为好,而是要以大方为美。为了落实这个任务,我们先结合教材上“辩一辩”的内容进行讨论: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同学们对穿着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同学买东西一定要父母买名牌,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你认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然后我们又通过查找中国或国外的服装礼仪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着装观念,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凝聚了班级的正能量。
(二)着装颜色搭配要合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最本真的生活中发现的美对学生的影响最深刻。因此在这一个环节,全体师生对班上老师和同学的着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科学的评价。那天,我们先欣赏了班长的打扮:白色衬衫的下面点缀几朵淡雅的小花,黑色的裤子修长得体,脚上的牛仔帆布鞋简洁大方;接着我们观察了一个男同学的穿着:上面是红橙黄绿的彩条T恤,下面是土黄色的长裤,脚上淡蓝底色配红黄条子的帆布鞋;最后学生把目光聚焦到了笔者的身上:白色的T恤上印着浅灰的时尚女孩图案,灰色的休闲牛仔裤袋口点缀着黑色的蕾丝花边,脚上是一双深灰色鞋面嵌黑色亮钻的凉鞋。通过观察同学夸奖班长的打扮洁净大方,表扬笔者的服饰优雅得体,而对那个男同学的着装评价是比较凌乱、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很好地认识到了“全身服饰颜色不超过四种”的妙处,也在内心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关于打扮的正确认识。
五、着装礼仪行为的培养
以课堂开展“着装礼仪教育”,分析、比较仅仅是个手段,其目的还是要引起孩子们对着装的注意,并形成良好的着装习惯和行为。
(一)贵在坚持不懈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文明礼仪的培养更需要持之以恒。自从着装礼仪的教学开展以来,我们坚持认真落实周一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这一文明行为。我们也重视一月一评的评价制度。在评价课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总结,给每一位学生以公正合理的评价。对于达标的学生予以表彰,对末达标的学生指出问题的所在,并鼓励他们能在下一次的评价中达标。
(二)加强监督管理
科学的管理会使学生更加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班级公约。经过全班同学的推选,我们选举出一个校服长。校服长负责对学生的校服穿着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履行以下几条职责:记录学生周一穿着校服的情况;记录学生红领巾胸卡的佩戴情况;记录学生服装的洁净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着装方面的问题(如提醒健忘的学生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等)。
(三)注意家校共育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优秀的家庭教育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告诉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因此,有关孩子的文明礼仪培养肯定少不了家长的教育和督促。加强家校联系是笔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措施之一。在教学《我的服装礼仪》一课时,月初笔者以校讯通的方式告知家长关于学生着装的要求以及建议,要求家长督促孩子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注意服装的洁净等。月末笔者要求家长对学生的着装进行合理的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把评价和建议记录在教材专门设置的表格里。通过这样的家校联系,不但更好地养成了学生穿着方面的良好习惯,而且也对家长的着装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让他们能作为孩子的榜样,去教育孩子,熏陶孩子。
生活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服装礼仪提升孩子的素养。通过“我的服装礼仪”的认真学习和科学管理,学生的服装礼仪知识丰富了,他们懂得了着装要得体又大方,也学会了做一个优雅大方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尹建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赵海霞. 班集体建设智慧与策略 [M]. 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10.
张香兰. 班主任工作艺术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一 禾
关键词:着装 得体 大方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国家,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2013年,嘉善县逸夫小学提出了“学会生活,学做真人”的办学思想,将“文明礼仪”纳入德育特色之一,让学生在“了凡善文化”的引领下,在“行知理念”的指导下,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汾湖好少年”。
一、小学生着装意识的淡薄
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汾湖好少年》。全校师生以教材为载体,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笔者曾就所在学校孩子的着装情况对班内的36个学生进行过一个小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孩子对着装意识是较为淡薄。
第一,觉得平时穿的衣服好看的有17人,占47.2%。
第二,平时穿好衣服后会把领子、拉链等整理好的有22人,占61.1%。
第三,平时穿衣注意款式搭配的有6人,占16.7%。
第四,平时穿衣注意颜色搭配的有8人,占22.2%。
第五,爸爸妈妈教过有关穿衣服知识的有9人,占25%。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农村孩子在着装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多数孩子对自己的穿着打扮不够自信;还有一部分孩子对于穿着比较马虎;大多数孩子缺少对服装的款式颜色搭配的意识,缺少对着装知识的学习。
仔细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农村孩子对于着装方面的知识不够丰富;农村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穿着的舒适和暖和,而对于着装得体大方的意识比较薄弱。
二、“我的服装礼仪”设计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校本课程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优雅大方,自信乐观的优秀素质,笔者在班内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服装礼仪教学。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
《汾湖好少年》这套教材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熟悉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二)着装教学的目标指向
《我是新时期的小学生》服装礼仪教学是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明确提出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道在不同的场合穿着合适的衣服,清楚与人交往的常规礼仪;通过自己的形象、举止,展现出新时期小学生的大方与自然。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下面几个基本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学习相关教材,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穿衣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然后在全班集体交流学习体会,最后达成共识:全身服饰颜色尽量不要超过四种;服装要简洁;注意不同场合的着装;服装要保持洁净。
(三)形成班级共识与公约
礼仪素养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的体现,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只有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实践,在不断的管理和督促中强化,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把所学的内容、所要达到的礼仪目标和班级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全班学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把星期一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等着装要求纳入到班规,并结合学校三项竞赛进行检查,使这一礼仪行为落到了实处。
三、孩子着装要得体
得体这是小学生着装的基本礼仪,既是对自己的尊重,又是对别人的尊重,即着装要符合身份,也要符合场合。因此得体是着装的基本常规,也是小学生着装的基本要求,从服装上看就是个小学生。
(一)着装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人的打扮得体又适当,那么就能显出美和可爱。小学生是一朵朵初放的蓓蕾,天真活泼、纯洁无邪就是少年儿童最美丽的地方。小学生的服饰应以色彩明丽,线条流畅,款式简洁为宜,这样可充分显示出孩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如果小学生模仿大人打扮得复杂而郑重,甚至花枝招展,那只会弄巧成拙,把最美的本色丢了。在教学中,我们观察了几个孩子不同的穿着,结果发现款式简洁的服装要比款式繁琐复杂的服装美观;小学生穿黄色、蓝色等色彩明丽的衣服比较好看,而几个全身穿黑色服装的学生看起来就比较沉闷。
(二)着装要符合环境和场合
CCTV生活频道曾提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着装礼仪遵循TPO原则。T代表时间、季节、时令等;P代表地点、场合、职位;O代表目的、对象。因此“注意不同场合的着装”问题是我们重点学习的一个内容。教学时,笔者和孩子们重点讨论了在何种场合穿何种衣服的问题。比如:参加婚庆喜事或节日活动要穿得喜庆些,清明扫墓要穿得庄重和肃穆,运动会要穿统一的服装……引起孩子们更大兴趣的是“升旗仪式上该穿什么衣服”这个问题,经过热烈地讨论,大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升旗仪式上应该穿校服。笔者就趁热打铁,建议同学们在下周一穿校服来上学。没想到的是,这小小的建议竟得到同学们极大的支持。在下个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全班除了一个学生忘穿校服,其他学生齐刷刷地穿好了校服,成了那次升旗仪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那个忘记穿校服的孩子在后来的日记中写到:看着其他同学穿着整洁的校服,我紧张得真冒汗,真想把自己变个隐形人消失了。
四、孩子着装要大方
大方体现着人的素质和休养,蕴含着人的发展前景和各种能量,而着装恰恰是这种素养和能量的外在表现。因此,大方是孩子着装的又一个常规和要求,大大方方的着装就会培植大大方方的性格,孕育大大方方的为人处世方式。 (一)通过着装凝聚班级正能量
因为学生所在的家庭收入状况很不一样,在攀比比较盛行的时代,学生往往会通过着装来显摆自己家庭的经济实力。因此服装礼仪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穿着不是以贵为好,而是要以大方为美。为了落实这个任务,我们先结合教材上“辩一辩”的内容进行讨论:现在大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同学们对穿着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同学买东西一定要父母买名牌,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你认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然后我们又通过查找中国或国外的服装礼仪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着装观念,避免攀比之风在校园里出现,凝聚了班级的正能量。
(二)着装颜色搭配要合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最本真的生活中发现的美对学生的影响最深刻。因此在这一个环节,全体师生对班上老师和同学的着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科学的评价。那天,我们先欣赏了班长的打扮:白色衬衫的下面点缀几朵淡雅的小花,黑色的裤子修长得体,脚上的牛仔帆布鞋简洁大方;接着我们观察了一个男同学的穿着:上面是红橙黄绿的彩条T恤,下面是土黄色的长裤,脚上淡蓝底色配红黄条子的帆布鞋;最后学生把目光聚焦到了笔者的身上:白色的T恤上印着浅灰的时尚女孩图案,灰色的休闲牛仔裤袋口点缀着黑色的蕾丝花边,脚上是一双深灰色鞋面嵌黑色亮钻的凉鞋。通过观察同学夸奖班长的打扮洁净大方,表扬笔者的服饰优雅得体,而对那个男同学的着装评价是比较凌乱、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很好地认识到了“全身服饰颜色不超过四种”的妙处,也在内心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关于打扮的正确认识。
五、着装礼仪行为的培养
以课堂开展“着装礼仪教育”,分析、比较仅仅是个手段,其目的还是要引起孩子们对着装的注意,并形成良好的着装习惯和行为。
(一)贵在坚持不懈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文明礼仪的培养更需要持之以恒。自从着装礼仪的教学开展以来,我们坚持认真落实周一穿校服参加升旗仪式这一文明行为。我们也重视一月一评的评价制度。在评价课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总结,给每一位学生以公正合理的评价。对于达标的学生予以表彰,对末达标的学生指出问题的所在,并鼓励他们能在下一次的评价中达标。
(二)加强监督管理
科学的管理会使学生更加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班级公约。经过全班同学的推选,我们选举出一个校服长。校服长负责对学生的校服穿着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履行以下几条职责:记录学生周一穿着校服的情况;记录学生红领巾胸卡的佩戴情况;记录学生服装的洁净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着装方面的问题(如提醒健忘的学生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等)。
(三)注意家校共育
教育专家尹建莉在优秀的家庭教育作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告诉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几乎每一种细节都蕴含着某种教育机缘。”因此,有关孩子的文明礼仪培养肯定少不了家长的教育和督促。加强家校联系是笔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措施之一。在教学《我的服装礼仪》一课时,月初笔者以校讯通的方式告知家长关于学生着装的要求以及建议,要求家长督促孩子穿好校服,戴好红领巾,注意服装的洁净等。月末笔者要求家长对学生的着装进行合理的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把评价和建议记录在教材专门设置的表格里。通过这样的家校联系,不但更好地养成了学生穿着方面的良好习惯,而且也对家长的着装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让他们能作为孩子的榜样,去教育孩子,熏陶孩子。
生活细节决定孩子的未来,服装礼仪提升孩子的素养。通过“我的服装礼仪”的认真学习和科学管理,学生的服装礼仪知识丰富了,他们懂得了着装要得体又大方,也学会了做一个优雅大方的新时代少年。
参考文献:
尹建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赵海霞. 班集体建设智慧与策略 [M]. 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10.
张香兰. 班主任工作艺术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一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