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已进入读图时代。信息图表给时政新闻带来新的活力。本文研究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领域的使用,着重研究其对于提升新闻价值和吸引受众关注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图表 时政新闻 新闻价值 受众关注
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具有重大性特征,关系着全体受众的利益。传统的新闻报道显得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伴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当前媒体传播方式与传统的传播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信息图表新闻十分简明、清晰的特点,并不像文本那样枯燥和冗长,更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近年来,信息图表在网络新闻上蓬勃发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主流媒体在时政新闻领域也开始逐步运用信息图表。信息图表传播方式增强了时政新闻的新闻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媒体赢得受众。
一、信息图表时政新闻现状分析
信息图表(Information Graphics),简称为图表或者信息图——将图像和文字结合起来直观地呈现数据,通常比相应的文字报道占用更少的版面。正如美国公共关系学家道格·纽瑟姆定义:“信息图表”作为视觉工具应包括图表(charts),图解(diagrams),图形(graphs),表格(tables),地图(maps),名单(lists)。许向东《信息图表在我国传播中的运用》一文中通过对1999年到2008年的6家报纸“神舟飞船”报道中信息图表的量化研究,揭示在重大新闻报道中信息图表的使用量在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徐腾飞,颜清华在《一张图表教你读懂“两会”》一文中以2013年两会报道中各个主流网络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信息图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认为信息图表报道方式的出现拓宽了我国时政新闻报道的思路,采用信息图表方式播报时政新闻能够明显的提高新闻点击率,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关注“两会”,产生更大的影响。现以2011-2013年间新浪,搜狐,网易和人民网四大门户网站为例来说明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四大门户网站分别开辟自己的信息图表新闻专栏,在短时间内,参与人数都出现非常明显的增长。
2012年8月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十八大学习读物 “数字十年”全部由信息图表构成,一经播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各主流媒体都发布了关于三中全会的信息图表。2013年3月人民网在两会专题期间推出“炫图表”专栏以及“两会十年”,并在于2013年5月推出了图解新闻专栏。受众参与量最高的是新浪新闻图解推出的《你将变化的人生》以及搜狐数字之道推出的《三中全会最重要的14个决定》受众参与量分别在分别在两万七千多条和一万七千多条。如下图所示:
这些变化都表明,信息图表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采用信息图表的方式并逐步引用到时政新闻领域,成为解决传统纯文字时政新闻晦涩难懂的方式之一。
二、时政新闻信息图表的特点
(一)视觉信息,清晰直观
信息图表里展现的是由抽象的图形,配以简短的文字,和标注的数字来组合完成。人的大脑对于图形的识别要高于文字,同时色彩被认为是人类最敏感的、视觉神经反应最快的一种信息。用数字说话,却不显呆板,给受众带来逻辑思维的碰撞以及美学上的享受。以人民网,炫图表第三期“数解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解读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在第一部分总体情况里,展示从2007年到2012年,全国GDP由26.6万亿元增长为51.9万亿元,CPI由4.8%下降为2.6%,等信息。信息图表采取的是用柱形图,配上色彩鲜明的简化图以及简短的文字和数字标柱说明,不仅使受众在整体趋势上把握更精准,且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深度解读,化繁为简
传统的时政新闻通过文字的方式提供信息,受众必须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储备对信息进行解码后才能加以储存和应用。而时政信息图表是将事物的变化,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列出,对时政新闻本身进行了一次深度解读再向广大受众传播。对于受众而言,这种方式更加清晰,明了,更加的容易把握和应用。2013年两会发布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搜狐“数字之道”推出的《三中全会最重要的14个决定》将“决议”里的重点进行概况,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每个看过该新闻的人都能快速的从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三)关注受众,人性关怀
时政新闻的信息图表更注重受众的需求,作为国家大事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发布之后,受众更关心的是对受众本身能有什么影响。新浪图解新闻推出的信息图《你将变化的人生》从受众个体出发,通过虚构的人物小明凸显在“决议”发布后受众在教育,劳教,退休等方面的一些变化,让每个看过的人都能深刻体会到决议给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
(四)还原动态发展过程
信息图表更能还原事情的动态发展过程。特别是某些专业性特别强的时政新闻报道中,仅仅依靠文字描述,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们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事情发展的全部过程,这时就需要依托信息图表来帮助人们理解。例如人民日报2008年9月26号第二版《神七发射全记录》的报道,充分利用信息图能够表现动态发展过程的特点,将神七起飞升空到进入轨道时的全过程通过图表配以文字说明的方式加以体现,使得受众即使没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也能够理解整个事态发展的全过程。
三、受众的选择性倾向和时政新闻图表化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用户在使用,阅读iPad形态的报刊时,往往更在乎他们关注的信息,而且要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更多的故事,照片,图表,视频,互动才是他们喜欢的。
这充分表明在新闻信息多样化的今天,受众并不是盲目的被动接受,而是针对自己关注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接触,并且这些信息要以受众喜欢的方式呈现才会被受众所接受和理解。时政新闻主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硬新闻。它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一方面,由于其政治色彩浓厚,内容相对严肃同时又承担着新闻宣传的任务,在规范性和程序性,语言上有诸多限制,导致时政新闻报道缺乏亲和力,不易被广大受众接受。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截止2013年6月份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其中的54%,相对于30岁以上的人群,30岁以下人群更习惯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浏览热门微博,分享图片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有趣的图形和色彩对视觉上的冲击远大于纯文字的吸引力。受众的年轻化趋势使得图表化的时政新闻比纯文字的时政更加的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再一方面,社交媒体出现的和蓬勃发展,受众之间有意或者无意的对具有趣味性新闻图表进行转发和评论,使得处于网络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对时政新闻形成“二次传播”,不自觉成为“读图时代”的推动者。例如,新浪图解新闻推出的信息图《你将变化的人生》的广泛转发到各个社交媒体,图表被当做社交的工具。从这个层面来讲,新闻信息图表从大众传播演变成了人际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众参与培养了自己的“读图”习惯。因此,无论受众除了主动还会被动的接触信息图表都能够有效促进时政新闻的传播。
这正如赛弗林与坦卡德在其《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一书中提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与选择性记忆好似环绕着每个受众的三道防卫圈。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不用很费力的解码,简洁清晰,最好是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尤其是政策性较强的时政新闻,书面文字表达十分严谨,受众在提取信息时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的影响不能准确把握新闻内涵,这时往往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解读。而信息图表通过专业人士清晰的逻辑设计,让受众能够很准确的理解新闻内涵,同时可以将其轻松的存储在脑海,犹如一个思维导图帮助人们来理解和储存。
四、信息图表对于时政新闻的促进
(一)有助于提升时政新闻的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也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五要素。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才能吸引受众,才能产生传播效果。与传统时政新闻的枯燥文字表达不同,时政信息图表由于它的趣味性,逻辑清晰,引起受众的注意,同时它以受众为出发点的人性化设计具有贴近性。受众更容易理解时政新闻信息图表。
(二)加强了时政新闻的导向作用
时政新闻承担了宣传任务,受众的不理解,政策的宣传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但由于每个受众的知识结构的不同,对于信息的解码也是不一致的。传统的新闻报道事实的发生,受众必须提取对信息,与头脑中的存储信息进行对比,决策,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图表采用的是客观的数据来说明事实,揭示发展趋势和规律。受众更倾向于按照传者的方式去理解和思考。
(三)发挥了时政新闻的议程设置作用
新闻信息图表是在时政新闻领域挑选了一些被认为是具有重要性的新闻进行制作成新闻图表并传播。它传递给受众关注正面的信息,忽略负面的因素,使受众在所接触到的时政新闻信息图表进行阅读,转发和讨论,引起受众对时政的关心。它更能把社会冲突从“暴力水平”提升到讨论水平。
(四)信息图表用于时政新闻的趋势展望
综上所述,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出现拓宽了传统时政新闻播报方式,给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新闻接收途径。同时相对于传统文字播报方式下的时政新闻,信息图表有着自己无可比拟的优势,时政新闻信息图表化使得新闻本身更加的简洁明了,更加贴近人们的喜好,更利于在人际间传播,能够文字新闻报道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在解决从新闻到受众这“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有着更加积极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美] 塞西莉亚·弗兰德. 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技巧 [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
马骄. 信息图表设计的发展与视觉传播研究 [D]. 苏州:苏州大学, 2012.
徐耀魁.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西 格
关键词:信息图表 时政新闻 新闻价值 受众关注
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具有重大性特征,关系着全体受众的利益。传统的新闻报道显得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伴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当前媒体传播方式与传统的传播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信息图表新闻十分简明、清晰的特点,并不像文本那样枯燥和冗长,更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近年来,信息图表在网络新闻上蓬勃发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主流媒体在时政新闻领域也开始逐步运用信息图表。信息图表传播方式增强了时政新闻的新闻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媒体赢得受众。
一、信息图表时政新闻现状分析
信息图表(Information Graphics),简称为图表或者信息图——将图像和文字结合起来直观地呈现数据,通常比相应的文字报道占用更少的版面。正如美国公共关系学家道格·纽瑟姆定义:“信息图表”作为视觉工具应包括图表(charts),图解(diagrams),图形(graphs),表格(tables),地图(maps),名单(lists)。许向东《信息图表在我国传播中的运用》一文中通过对1999年到2008年的6家报纸“神舟飞船”报道中信息图表的量化研究,揭示在重大新闻报道中信息图表的使用量在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徐腾飞,颜清华在《一张图表教你读懂“两会”》一文中以2013年两会报道中各个主流网络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信息图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认为信息图表报道方式的出现拓宽了我国时政新闻报道的思路,采用信息图表方式播报时政新闻能够明显的提高新闻点击率,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关注“两会”,产生更大的影响。现以2011-2013年间新浪,搜狐,网易和人民网四大门户网站为例来说明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四大门户网站分别开辟自己的信息图表新闻专栏,在短时间内,参与人数都出现非常明显的增长。
2012年8月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十八大学习读物 “数字十年”全部由信息图表构成,一经播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各主流媒体都发布了关于三中全会的信息图表。2013年3月人民网在两会专题期间推出“炫图表”专栏以及“两会十年”,并在于2013年5月推出了图解新闻专栏。受众参与量最高的是新浪新闻图解推出的《你将变化的人生》以及搜狐数字之道推出的《三中全会最重要的14个决定》受众参与量分别在分别在两万七千多条和一万七千多条。如下图所示:
这些变化都表明,信息图表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媒体也开始采用信息图表的方式并逐步引用到时政新闻领域,成为解决传统纯文字时政新闻晦涩难懂的方式之一。
二、时政新闻信息图表的特点
(一)视觉信息,清晰直观
信息图表里展现的是由抽象的图形,配以简短的文字,和标注的数字来组合完成。人的大脑对于图形的识别要高于文字,同时色彩被认为是人类最敏感的、视觉神经反应最快的一种信息。用数字说话,却不显呆板,给受众带来逻辑思维的碰撞以及美学上的享受。以人民网,炫图表第三期“数解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解读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在第一部分总体情况里,展示从2007年到2012年,全国GDP由26.6万亿元增长为51.9万亿元,CPI由4.8%下降为2.6%,等信息。信息图表采取的是用柱形图,配上色彩鲜明的简化图以及简短的文字和数字标柱说明,不仅使受众在整体趋势上把握更精准,且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深度解读,化繁为简
传统的时政新闻通过文字的方式提供信息,受众必须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储备对信息进行解码后才能加以储存和应用。而时政信息图表是将事物的变化,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列出,对时政新闻本身进行了一次深度解读再向广大受众传播。对于受众而言,这种方式更加清晰,明了,更加的容易把握和应用。2013年两会发布了《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搜狐“数字之道”推出的《三中全会最重要的14个决定》将“决议”里的重点进行概况,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每个看过该新闻的人都能快速的从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三)关注受众,人性关怀
时政新闻的信息图表更注重受众的需求,作为国家大事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发布之后,受众更关心的是对受众本身能有什么影响。新浪图解新闻推出的信息图《你将变化的人生》从受众个体出发,通过虚构的人物小明凸显在“决议”发布后受众在教育,劳教,退休等方面的一些变化,让每个看过的人都能深刻体会到决议给自身生活带来的变化。
(四)还原动态发展过程
信息图表更能还原事情的动态发展过程。特别是某些专业性特别强的时政新闻报道中,仅仅依靠文字描述,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人们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出事情发展的全部过程,这时就需要依托信息图表来帮助人们理解。例如人民日报2008年9月26号第二版《神七发射全记录》的报道,充分利用信息图能够表现动态发展过程的特点,将神七起飞升空到进入轨道时的全过程通过图表配以文字说明的方式加以体现,使得受众即使没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也能够理解整个事态发展的全过程。
三、受众的选择性倾向和时政新闻图表化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用户在使用,阅读iPad形态的报刊时,往往更在乎他们关注的信息,而且要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更多的故事,照片,图表,视频,互动才是他们喜欢的。
这充分表明在新闻信息多样化的今天,受众并不是盲目的被动接受,而是针对自己关注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接触,并且这些信息要以受众喜欢的方式呈现才会被受众所接受和理解。时政新闻主要内容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硬新闻。它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一方面,由于其政治色彩浓厚,内容相对严肃同时又承担着新闻宣传的任务,在规范性和程序性,语言上有诸多限制,导致时政新闻报道缺乏亲和力,不易被广大受众接受。 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截止2013年6月份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4.61亿,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其中的54%,相对于30岁以上的人群,30岁以下人群更习惯了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新闻,浏览热门微博,分享图片来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有趣的图形和色彩对视觉上的冲击远大于纯文字的吸引力。受众的年轻化趋势使得图表化的时政新闻比纯文字的时政更加的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再一方面,社交媒体出现的和蓬勃发展,受众之间有意或者无意的对具有趣味性新闻图表进行转发和评论,使得处于网络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对时政新闻形成“二次传播”,不自觉成为“读图时代”的推动者。例如,新浪图解新闻推出的信息图《你将变化的人生》的广泛转发到各个社交媒体,图表被当做社交的工具。从这个层面来讲,新闻信息图表从大众传播演变成了人际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众参与培养了自己的“读图”习惯。因此,无论受众除了主动还会被动的接触信息图表都能够有效促进时政新闻的传播。
这正如赛弗林与坦卡德在其《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一书中提出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与选择性记忆好似环绕着每个受众的三道防卫圈。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不用很费力的解码,简洁清晰,最好是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尤其是政策性较强的时政新闻,书面文字表达十分严谨,受众在提取信息时受到自身知识结构的影响不能准确把握新闻内涵,这时往往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更加专业化的解读。而信息图表通过专业人士清晰的逻辑设计,让受众能够很准确的理解新闻内涵,同时可以将其轻松的存储在脑海,犹如一个思维导图帮助人们来理解和储存。
四、信息图表对于时政新闻的促进
(一)有助于提升时政新闻的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也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五要素。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才能吸引受众,才能产生传播效果。与传统时政新闻的枯燥文字表达不同,时政信息图表由于它的趣味性,逻辑清晰,引起受众的注意,同时它以受众为出发点的人性化设计具有贴近性。受众更容易理解时政新闻信息图表。
(二)加强了时政新闻的导向作用
时政新闻承担了宣传任务,受众的不理解,政策的宣传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但由于每个受众的知识结构的不同,对于信息的解码也是不一致的。传统的新闻报道事实的发生,受众必须提取对信息,与头脑中的存储信息进行对比,决策,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图表采用的是客观的数据来说明事实,揭示发展趋势和规律。受众更倾向于按照传者的方式去理解和思考。
(三)发挥了时政新闻的议程设置作用
新闻信息图表是在时政新闻领域挑选了一些被认为是具有重要性的新闻进行制作成新闻图表并传播。它传递给受众关注正面的信息,忽略负面的因素,使受众在所接触到的时政新闻信息图表进行阅读,转发和讨论,引起受众对时政的关心。它更能把社会冲突从“暴力水平”提升到讨论水平。
(四)信息图表用于时政新闻的趋势展望
综上所述,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出现拓宽了传统时政新闻播报方式,给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新闻接收途径。同时相对于传统文字播报方式下的时政新闻,信息图表有着自己无可比拟的优势,时政新闻信息图表化使得新闻本身更加的简洁明了,更加贴近人们的喜好,更利于在人际间传播,能够文字新闻报道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在解决从新闻到受众这“最后一公里”问题上有着更加积极和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美] 塞西莉亚·弗兰德. 美国当代媒体编辑操作技巧 [M].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
马骄. 信息图表设计的发展与视觉传播研究 [D]. 苏州:苏州大学, 2012.
徐耀魁.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西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