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vi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师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狠抓落实,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三不适应”逐步趋向“三个适应”,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是如何贯彻落实《意见》,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品德素质的呢?主要是在“学、查、改、评”四字上下功夫。
  一、学
  就是学习,领会中央两办《意见》的精神,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我校按不同的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从党总支、行政班子、团委到级组、科组、“家长学校”、班委会,层层组织学习、讨论,制订实施方案,狠抓落实。由于全校都能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认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使全校很快形成了学习热潮。
  二、查
  就是对照中央两办提出的《意见》要求,联系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发现仍然存在着“三个不适应”:一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在多元化生活中,我们的德育工作还不适应新时期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在教学上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三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学校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及其运行机制、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方法滞后,负面影响大。
  通过对照检查,使学校行政班子、教师和学生家长增强对搞好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起新的“四线一面”的德育管理体系。把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到德育中,由此,学校的德育工作便改变了过去“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的局面,把力量凝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上,全校上下齐抓共管。
  三、改
  就是改革一切不适应德育工作的体制、内容和方法。如何改?着重抓好五条: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使学校德育工作在空间上向社会拓展,时间上向课外延伸,进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融为一体;三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严格校风、校纪,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使他们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五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办法。
  四、评
  就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德育工作中。在贯彻中央两办《意见》、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学校坚持开展“六评”活动:即民主评定“十佳文明标兵”、 “十佳学习标兵”、“十佳班团干部”、“十佳团支书’、“十佳班长”、“十佳文明班”。使学生在全校中树立了典型,弘扬了正气,形成了你追我赶、人人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
  学校通过贯彻落实中央两办《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师生违纪犯罪率为零,优良率达85%以上。学校几来年分别被国家、省、市、县评为先进学校,高、中考连续多年居河源市中学前列。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已现实地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论,更新观念,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把新的观念带进课堂,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都采取了较大的改革措施,其中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一、注重学习方式的更新    自主探索是
班主任成功的教育,都是严慈相生、刚柔相济的,缺少任何一方,教育的方向都将跑偏。严,即要班主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慈,是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怎样做到严慈相济呢?要从“严”字入手,用“爱”疏导。  一、严字当头,爱在其中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形成的时期,他们的言行都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作为班任,要严格要求学生,把握学生人生发展的正确
本文通过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物流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实施方案,为物流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结合教学和科研经验,提出从营造第一次课的兴趣启蒙式氛围做起,引领学生开启兴趣研究型编译原理课程的学习旅程,给出一个与兴趣研究型学习氛围相呼应的首课设计方案,并详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