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1. 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班级却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如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中第五单元《语文天地》中有一道看图讲故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说话。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教学一开始,出示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接着让学生通过连续看图,描述四幅图画,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合作看图,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维。
孩子们十分喜爱看图讲故事,也爱听故事。北师大版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故事,如《小狮子》、《小鸭子回家》、《小马过河》等,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加浓说话的兴趣。
2. 借助教材,指导学生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1 优化拼音、识字教学,进行说话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可以更为方便在说话中练习普通话。北师大版低年级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还可以针对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中易混淆的地方,对症下药,强化训练。如教学复韵母“ie”及音节“Ye”时,可练习四声说话:Yē 椰子汁 我喜欢喝椰子汁。Yé 爷爷 我有一个好爷爷。Yě 也 我也有书。Yè 树叶 我看见树叶在动。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理解了字义,学会了运用。在将词语造句的同时,慢慢渗透段的概念,以词带句,以句谋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2 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续编故事、续编课文、复述等形式进行。
如在教学第三册课文《小马过河》后,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练习复述课文,学生说得有声有色,最后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妈妈,我回来啦!这一趟,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光听别人的,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此时学生畅所欲言,有说趟水后的感受、有说磨坊磨面的情景、有说路上碰到的事情的……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充分利用课文、“口语交际”、“做做说说”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第三册课文《贺年片》:因势利导,就学生感兴趣的关于如何在贺年片中说祝贺语。学会祝贺,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得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
如这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三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班级却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如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中第五单元《语文天地》中有一道看图讲故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说话。循序渐进地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教学一开始,出示图让学生观察:图上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接着让学生通过连续看图,描述四幅图画,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合作看图,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维。
孩子们十分喜爱看图讲故事,也爱听故事。北师大版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故事,如《小狮子》、《小鸭子回家》、《小马过河》等,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加浓说话的兴趣。
2. 借助教材,指导学生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1 优化拼音、识字教学,进行说话训练。《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可以更为方便在说话中练习普通话。北师大版低年级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还可以针对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中易混淆的地方,对症下药,强化训练。如教学复韵母“ie”及音节“Ye”时,可练习四声说话:Yē 椰子汁 我喜欢喝椰子汁。Yé 爷爷 我有一个好爷爷。Yě 也 我也有书。Yè 树叶 我看见树叶在动。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理解了字义,学会了运用。在将词语造句的同时,慢慢渗透段的概念,以词带句,以句谋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2 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续编故事、续编课文、复述等形式进行。
如在教学第三册课文《小马过河》后,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练习复述课文,学生说得有声有色,最后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妈妈,我回来啦!这一趟,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光听别人的,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此时学生畅所欲言,有说趟水后的感受、有说磨坊磨面的情景、有说路上碰到的事情的……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充分利用课文、“口语交际”、“做做说说”进行说话训练。如教学第三册课文《贺年片》:因势利导,就学生感兴趣的关于如何在贺年片中说祝贺语。学会祝贺,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得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
如这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三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