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辅助学校管理,教会学生真善美达到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人文教育 人文关怀 人格塑造
职业高中的学生有特殊性。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违反纪律的同学层出不穷,难以教育。
1.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
2.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因此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2.1 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丰富的思想性还有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更有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2.2 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然而现在却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即把教学内容客观化,淡化人的主观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识结构,忽视感悟与想象。它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的、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教学向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逻辑化转向,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3.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实施
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课现象严重。因此,要想在这种状况下实施人文教育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更大的挑战。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并不冲突和矛盾,正如韩愈所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听有教师这样讲:“学生不配合,学生基础太差。”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虽具有能动的本能,但并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师必须首先给自己定位,要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要和他们保持同样的高度,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成一种内在的和谐,才能完成教师知识的灌输和学生人格的培养。
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培养美好的情操。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比如我在教授诗歌《将进酒》一课时,主要采用了感悟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出了诗歌的三大亮点:开阔的境界,自信的精神,豪放的情怀。在诵读感悟中,在思考发现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而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确实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一些无关痛养的议论文章则厌烦至极。因此,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教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性,还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语文课与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学习做人的机会。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榜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必然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正确地加以引导。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教育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沦为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
【关键词】人文教育 人文关怀 人格塑造
职业高中的学生有特殊性。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违反纪律的同学层出不穷,难以教育。
1.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
2.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
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不等同于“文学”,不等同于“文化”,但从语文的功能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人类的文化成果。因此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2.1 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丰富的思想性还有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更有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2.2 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然而现在却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即把教学内容客观化,淡化人的主观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识结构,忽视感悟与想象。它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的、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教学向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逻辑化转向,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3.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实施
从总体上来看,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课现象严重。因此,要想在这种状况下实施人文教育无疑是对语文教学的一个更大的挑战。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的实施并不冲突和矛盾,正如韩愈所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听有教师这样讲:“学生不配合,学生基础太差。”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虽具有能动的本能,但并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使他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师必须首先给自己定位,要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要和他们保持同样的高度,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达成一种内在的和谐,才能完成教师知识的灌输和学生人格的培养。
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培养美好的情操。语文教学就应该抓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来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比如我在教授诗歌《将进酒》一课时,主要采用了感悟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出了诗歌的三大亮点:开阔的境界,自信的精神,豪放的情怀。在诵读感悟中,在思考发现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而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确实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一些无关痛养的议论文章则厌烦至极。因此,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文学教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中重视人文性,还必须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语文课与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学习做人的机会。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榜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必然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要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真善美或假恶丑拿到课堂上来交流,正确地加以引导。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人性出发,才不致使人文教育沦为一句空话,才不致使语文课堂沦为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