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艺术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t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体态语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通过情感的影响可以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了解体态语言的功能,研究体态语的运用艺术,对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体态语;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无言的桃李,能让跋涉者驻足流连;无形的春风,能让久蛰的叶芽拔节抽絮;无声的教育,能让学生幡然醒悟。教师的体态语言,往往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学生不喜欢唠叨批评指责,如果上课时他在下面喋喋不休或左顾右盼,那么老师不如停下来,对他点头一笑,或作一个暂停的手势,就极有可能出现一个让你满意的效果。这就是体态语言的独特魅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体态语言呢?体态语言是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①。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体态语言不仅能传达意念,且表达能力丰富。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实验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从这公式看,属于非言语的音调和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下面,我就教师体态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一点浅探。
  (一)辅助教学,发挥语言力量
  教学体态语的依附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辅助功能。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教学体态语言的这种辅助功能主要表现在吸引、印证、补充、解释等几个方面。教学体态语是以立体流动形态不断使学生兴奋,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形成对教师的定向反射,能清晰、全面、深刻地感受说话内容。同时,教学体态语还通过印证来强化所传递的信息,增强其可信度。如教学《枫桥夜泊》时,可以如此施教:朗读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老师的右手手掌自然张开,掌心向下,手平移并轻轻点动以显现“月落乌啼”之状;然后划一弧形,以形象展示“霜满天”的景致。“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手掌先半开,掌心向上,先从近往远划,体现“江枫渔火”位置的变化,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朗读到“对愁眠”时,则轻收手掌于胸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读到“夜半钟声”时,老师的手略靠近右耳,轻柔点动,好像品味夜空里清扬悠越的钟声;然后随诵读声,手从远处划至胸前,以示“到客船”。这些手势语的特点是:切合诗的意境,简洁,但不失形象生动;切合诗的韵律,轻柔,但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二)特殊替代,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交际语境特定明确,体态语言可以暂时离开有声语言而独立传递信息,充当交际手段的功能,即所谓替代功能。譬如,教学体态语中常见的摇头表示否定,微笑表示肯定,在不伴随有声教学语言的情况下,能显示出其约定俗成的内涵来传递信息。具备替代功能的教学体态语,它不仅能较好的把握教学节奏,而且能够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如,朗读中的昂首,提问中的微笑,预习时的巡视,检查时的点头等等,这些体态语言同有声语言配合,向学生传递着思想感情,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定意义上说,能够独立地传递明确、科学的信息和表达作者或作品中言语难以传递和表达的微妙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控制调节,提高教学效果
  有人曾形象地说:“组织课堂教学,②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施以惩罚。”这可谓道出了个中之精要。教师要想利用体态语言来表达来控制调节课堂教学,就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体态语表达的情况。这种调节功能是符合教学信息论中“优化反馈与目的控制相统一”的教学原则的。最基本的运用是当教师讲授不清或深浅快慢不适度时,学生脸上表现出困惑、畏难或懈怠的神色,教师根据学生所发出的体态语言来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和进度。只有注意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态语方面的反馈信息,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体态语表达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激发情趣,增加直观认知
  当教师提问后,如果学生处于想说不敢说的境地,教师可以用手势往上一比画,或者冲他一抬脸进行鼓励,增强信心。如果再配以教鞭等教具的指点,简短的启发式语言的点拨,可能效果更好。请看苏教版第二册《蘑菇该奖给谁》中“得意”一词的教学:
  一步曲:学生自主表达
  师:“得意”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如下:1、“得意”就是“得意洋洋”。2、“得意”就是很骄傲。
  3、“得意”就是我考试得了100分,回到家很高兴的样子。
  师:那你能用动作来表示当时的神态吗?
  学生站起来,不停用头慢慢地点着,咧开着嘴,做着夸张的动作来表示“得意”。
  (哈哈哈……孩子们淹没在笑声中。)
  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充分地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其中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借助肢体语言延伸拓展,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二步曲:学生自由表达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是用点头和咧嘴来表示“得意”,现在老师请大家动动你的小脑筋,怎么加上其他的动作来表示?
  一女同学一下子从座位上站起来来到讲台前,点头、咧嘴、踮脚、叉腰,以示其“得意”状!(台下的学生不由自主地也自由地表达“得意”……)
  在学生用表情和简单的动作来表示“得意”后,老师并没有满足,而是因势利导。适当提高要求,丰富“得意”的内涵。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兴之所致,大可手舞足蹈。
  三步曲:师生互动表达
  生:老师,那你也用动作来表示表示,好吗?
  没问题!老师随后大摇大摆,同样点头、咧嘴、叉腰,再配上嘴里发出的声音。
  课堂上笑声四溢!大家陶醉在“得意”中。
  这个教学案例有两大看点:
  1、 以丰富的体态语言来引导孩子理解词语,增加直观认知。
  这一教学环节的词语教学如同舞曲中“三步”,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使得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引导学生大量运用体态语言,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创造,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词语。我们欣喜地看到,体态语言使教材中鲜活的因素,更生动有趣地落实到孩子的身上。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体态语言来表达、理解文章的内容,久而久之,他们就能依据语言、歌曲等,用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挖掘孩子们潜在的创造力。
  2、以丰富的体态语言激活生成元素,激发情趣。
  最理想的语文课堂要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在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师生双方都全身心投入。这种氛围的确令人神往,什么时候出现了这种氛围,语文课就差不多成为学生的节日了。老师善于使用丰富的体态语言,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很好地处理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总之,教师体态语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通过情感的影响可以起到教育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常想到,除了话语以外,你的一举一动无不在传播着文化素养、心理情感和道德规范。我们一定要重视体态语言的研究和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注释:
  ①庄锦英、李振村 著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① 孙改仙.试论教师体态语言表达的艺术[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8卷第2期
  参考文献:
  [1] 李如密.教学非语言表达的特点与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 京 1995.04
  [2] 孙改仙.试论教师体态语言表达的艺术[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8卷第2期
  [3] 丁新胜.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J]. 南都学坛, 1997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教育心理学视域下,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及学科性质对语文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发现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和复杂性,语文教学成效的迟滞性和难测量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与试卷
摘 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了解儿童对于促进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童生活就像照耀在大地上的一束亮丽的彩光,光芒四射,充满活力,象征着儿童的未来与祖国的明天。另外,儿童生活也是儿童生命的展开形式,更是儿童文化的重要体现。所以,走进儿童生活,尊重儿童生活的特殊性,就是尊重儿童的生命,就是重视祖国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儿童;儿童生活;成人生活  一、什么是儿童生活  “儿童生活”是“生活”的一
对话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形式,通过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会形成良好的沟通,进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升对话的质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因对话而受益。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对话的最大功效,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在对话中明确探究内容  数学探究应当有一个良好的起点,有明确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对话来给学生传达相关的信息,同时在对话中找准
期刊
语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一、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兴趣.二、增强自主学习,克服依赖性.三、调动好胜心理,拥有成功体验.四、非言语交流,拉近距离.通过在教学过程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比较陈旧,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在常规会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值得教学工作者去探究、尝试的。在审核差旅费报销凭证教学内容中对上述教学理
摘 要: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说数学枯燥的计算和公式,因此创建有趣的话题,活跃高效的课堂是每位老师的职责所在。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是每位老师的职责所在。首先要让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智慧始于动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努力地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多多动口、动手、动脑和动眼
小学数学是打基础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其目的是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进行探讨。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在新数学《课程标准》当中,生活与数学相联系是基本的理念。生活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
期刊
【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的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就作了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小学生的行为能力才会迅速发展起来。  【课题的界定】  一年级在开学伊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职技术专业人员在工业领域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中职学校的教学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