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生活要领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qik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人如何过有要领的生活?
   随着年岁的增高,老年人的躯体与精神上会发生变化并逐渐衰退,这包括自己的日常生活、婚姻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特别是遭遇到生活上的特别事件、变化或刺激,如生了病,行动不方便或精神功能有障碍,无法自己照顾自己,配偶生病或去世等等,面对这些情况与变化,老年人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变化了的生活。即使没有这些严重变化,身体与精神功能尚好,老年人也得时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便能度过比较舒适的老年生活。
   生活的基本原则与方式
   要尽量自己照顾自己——虽然自己的身体与精神情况有所限制,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仍然要保持一个基本态度:即尽量自己照顾自己,除非需要时,才依赖别人的协助。这并不是说年老的人不该求助他人,而是从卫生的立场说来,越能自己动手动脑照顾自己的生活,越能使自己的心身功能维持良好,同时还能保持自我的信心,使自己感到心身健康。譬如,自己能烧一壶水来泡茶,最好就自己动手去烧,并享受自己泡的茶,不宜叫媳妇帮忙;假如自己还能到门口信箱去拿报纸来看,就自己去拿报纸,让身体活动一下,然后享受看报纸,运动你的脑子,了解这世界在发生什么变化,而不该叫孙子替你跑腿,替你拿报纸。这也是配合自然与生理的基本原则,即“用则兴,不用则废”。
   要顾虑与配合自己的能力与情况—— 虽然说要尽量自己照顾自己,但并不是说要毫无限制地去动用自己的躯体与精神。千万不要因为心里想保持年轻,就不甘示弱地去搬重物,让腰椎脱臼了,躺在床上好几个月,爬不起来;不要不听家人的劝告,不管自己的手脚是否还灵活,反应是否已迟钝,仍坚持自己开车,等到车祸发生了,才后悔;也不要不顾虑自己的肠胃,对医师的提示置若罔闻,自作聪明,乱吃乱喝,等到血压升高了,肠胃不好了,才注意等等。因为年老之后,身体的五官与各种器官的功能已不如年轻时,视觉差些,听觉也差些,反应迟钝了,因此要时时顾虑自己的心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式。同时要注意自己心身状况的缓慢变化,去年可做的,今年不一定仍可以做;今年可以干的,明年不一定仍可以继续干。要有仔细的观察、考虑与判断。
   时时考虑卫生的要求——我们一生当中都要注意卫生,以便照顾自己的心身健康,到了老年期更宜特别注意,使自己的身体与精神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许多卫生上的要求,在年轻力壮时不太去注意的,到了年老时,就要多去考虑。举些简单的例子来说,譬如,三餐的饮食,就要注意摄取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要少吃牛肉、猪肉等红肉,多吃含纤维的青菜,以防癌症,减少便秘的麻烦和各种疾患。长时间乘车或飞机,要时时起来活动手脚,免得四肢循环不良;遇到紧要事情,不要过分着急或生气,免得伤神或心脏病发作等等。日日要有轻度的身体运动,也要有精神上的刺激与享受等等,这些都是保持老年人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的卫生要诀。
   以舒适享受为主要目的——我们年轻时,一直辛勤工作,谋求个人的发展,婚姻与家庭的稳固,事业的成功,而到了老年之后,生活的本质要逐渐改变,即不宜重在工作、勤劳、奋斗、节省,而宜改变为求舒适、安逸、享受的生活。到了老年期,还可以凭借经验、能力与兴趣,适当地继续过去从事的工作,但要根据身体状况,能干多少就干多少,适可而止;主要的生活内容应是轻松度日,欣赏自己想欣赏的,看看自己想看的,去游一游过去一直想去游历的地方,找一找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谈谈彼此几十年来的辛酸愉快。或找个空儿跟孙子们出去散步或郊游,或把过去的旧照相本翻出来整理一下,或黄昏时老夫妻双双静坐河旁看落日情景等等,都是老年人舒适度日的内容。
   生活要有适当的刺激与娱乐——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都会逐渐减退,看也看不清,听也听得没那么清楚,吃起东西来,也少味道,而且可能行走也多少有些不方便,不是腰痛,便是手脚关节痛,或四肢无力,这些都会减少人们寻求生活乐趣的兴致,不出去找朋友,也少请亲友来家坐一坐,少看报纸,也不看电视,无形中便形成了无刺激且无聊的生活。假如再加上配偶去世,子女忙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又很被动且内向,更会把每天的生活搞得单调无味,成为少活动,少娱乐的日子。这样,不但减少了身体与精神的刺激,而且会加速人老化的步骤,没那么老也变得很老了。所以,老年人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要维持一个时时充满适当刺激与变化的生活韵律。譬如,自己走出街道去欣赏树叶花草的变化,看看街道里游戏的小孩,打开收音机听听当天的消息,打电话找人聊一聊,寻求有变化、有点小刺激和小乐趣的生活。
   上面所提的诸点,是老人们宜遵守的基本生活原则,至于实际的过日子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可以按自己的兴趣与现实的环境安排自己的生活。现在让我们谈谈老年人在婚姻、家庭、居住各方面的生活情况。
   老人宜有的生活要领
   积极与平稳——人到了老年期以后,要追求并创造健康且卫生的生活,需注意一些要领。与壮年期或中年期比较起来,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注意继续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保持对生活的兴趣,以便能使自己的生活富于内容而不单调;但同时也要考虑如何维持自己生活的平稳性,不做过分的事,不尝试太激烈或过于变化而难以适应的新花样。积极而平稳间的协调乃是老年人生活成功之要领之一。
   伸缩与适当——老人之另一生活要领,乃要注意保有伸缩性及适当性。要时时检讨自己的心身状况,今天感冒了,少做些室外的活动;明天自己觉得好了,身体很健康,就多去散散步;这个星期天常下雨,关节也痛,就不到外面跑步,在家做轻松体操;下星期天气转晴了,腰也不酸痛了,就跟孙子钓鱼去。不勉强逞能,也不过分退缩,依情况而作适当的调节。
   乐观与现实——老人要抱着好好享用每一天的乐观态度。不要天天担心关节又痛了,血压又高了,又有亲友去世了,而把自己一天一天的生活搞得愁眉苦脸的。反正每个人最终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此要好好把握手中的今天,去过自己想要过的平静且富于快乐的日子,乐观而现实的生活态度很重要。
   后顾与准备——事实上,进入老年期的老人,比起中年期来,因生病而去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进入老年期后,应适时考虑自己对后事的交代,遗嘱的修正,以及其他该有的离世准备。有了好的准备,就可以在生命结束之时,不用担心有不了之事和未交代的事。有了离世的准备,也就能好好去享受剩余的岁月。能够正面地去思考且准备自己的将来,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居住场所的安排
   老人的生活里,除了婚姻与家庭关系之外,还有一件很切身的事,乃是有关老年人居住场所的安排。在郊区或农村里,一般人家的四周总有多余的空地,可加盖一间房,解决家里人多的问题,因此年岁渐老的父母,也不用担心自己居住的场所;做子女的,也很容易处理这个问题。可是住在都市里的人,却没有这种条件。特别是住在大都市里的人,受到现实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趋向于居住高楼公寓。而这种高楼公寓,过去的习惯乃是两个卧房的单位较多,适合年轻父母及子女的核心家庭居住,很少多一间卧房,可让年老父母同住。况且,现代的年轻人都趋向于婚后夫妻自己住的想法,尽量避免与自己的父母同住。结果,年岁大了的父母,很少有适当的居住场所。
   特别当年岁大、心身活动有障碍、不能完全自己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时,问题显得特别严重。
   事实上,随着社会人口之老化,整个社会里,五个人之中将会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
   而面对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社会的一般人之心理、家庭关系与住宅设计,都还没有适当地转变与适应。以目前现代人的习性说来,最好的安排是让年老的父母住在年轻夫妻的邻近,可以时时接触,也有适当的私人空间,可过自己的个人或家庭生活。这样的话,年老者可尽量维持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不用依赖年轻者;而年轻者需要看顾年老父母,或者需要年老父母帮忙时,随时可与邻近的父母接触。至于邻近住所的安排,可有各种选择,可近到住在同一公寓单位,或隔壁连接的公寓,或同一高楼或相差几条街的场所,可自行选择。因此,在高楼公寓的建筑设计中,就要考虑这种亲子间“近而不近”的居住结构,不要清一色的只考虑给一对夫妻及年幼子女居住的标准公寓。当然,与此连带的,便是我们的家庭与老年观念。年老的一代跟年轻的一代,最好不要太接近,也不要太远,而宜在“几步就可走到”的居住场所。这样,既可以保持各自的家庭生活,又可相互关照。这种想法,对于我们急速老龄化的社会,是不容忽略的要紧事。
   老人与养老院
   假如年老之后,自己的心身欠佳,不能自行照顾自己,也难以依赖自己的家人时,如何处理,也是老龄化的社会中人人必须考虑的事。特别是当自己的饮食、排泄等基本的事情都有困难,需靠别人时,怎样才好,这都是年老的人需事先考虑并作准备的事情。在现代社会里,有公私经营的、大小不同的养老院,可以解决部分问题。这也是我们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去面对且准备的社会设施。
   由于受过去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多少都存在着一种想法,即:年老没有自己的家人来孝顺与照顾,被送到没人去的养老院是很惨的事。对于过去农村社会的生活环境说来,这或许是很正常的想法;而在都市化、工业化、老人化的社会里,这种想法要彻底改变。设备良好且有人时时照顾的养老院,往往比自己的家还适合老人的生活。有不少家庭为了面子,把年老体衰不能自行照顾的父母留在家,但因为现实的生活条件又无法细心照顾,有时反而忽略了老人,是时而可闻的情况。而且,最重要的事实是,老龄化的现代社会里,将会有千千万万无法由家人来照顾的老人,需依靠家庭以外的机构来分担家庭之负担。因此,年轻的一代及年老的一代,在心理上都要尽快改变过去不适合时代的想法。过去缠足的习惯,买卖童养媳的做法,随着新时代的来临而被彻底抛弃;我们也把子孙越多越好的传统想法抛弃,改而推动计划生育来适应现代生活;同样的,我们要改变过去对养老院的不合适的看法,要赶紧办好足够的养老院,以准备民众可随需要而住到养老院,过舒适的迈年生活。这样,才能适应即将来临的老龄化社会。
   总之,老年之后,在生活上有许多基本的原则要考虑,有许多卫生习惯要养成,也有不少观念要修改,这样才能健康且舒适地去面对且接受七十、八十、九十的老年期了。
其他文献
在平房没有改造成楼房之前,我们的大院里曾经住了七八户人家。小李与妻子小韩结婚后,两人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吵急了就打,虽说是打,也不过是你推我一把,我挠你一下,但结果总是引来一群好心劝解的邻居。小韩看来的人越多,她的声音就越高,拿东西扔向丈夫的频率也越高,甚至出手也越狠。  有一次,两人不知为什么又闹了起来,也许是因为礼拜天的缘故,小李的家门口一下子聚了好多的人,小韩一看来了这么多人,疯
期刊
我所居住的这个相对封闭的小城镇也有“搭伴养老”现象,和很多事情一样,“搭伴养老”也有它的两面性。有的人利用它欺骗感情,诈骗财产,而更多的人是想通过它找到自己真正的意中人。  有人认为,“搭伴养老”是一件难堪的事,有悖于已丧老伴的感情,甚至认为不道德。虽然我已经年近古稀,但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只要你不是恶意骗取对方什么,而是真正情投意合,对双方负责,就可以选择“搭伴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心里感觉幸
期刊
单亲家庭的孩子该如何教育?这个问题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我。实践使我坚信: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中需要把握一个重要原则——让孩子认识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没有变。    ——“爸爸怎么老是不回来?”  女儿洋洋8岁那年,我和丈夫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他内疚却又坚决地告诉我,他爱上了另一个女人。在经历过几番痛苦的折磨之后,我最终和他分手了。我们商定,女儿跟我生活。考虑到女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提出暂时不把离婚
期刊
前言:“搭伴养老”是一种不成文的、无法可依的婚姻方式,无论怎样定位,它都确实存在着。所谓“搭伴养老”就是独身老年男女不进行婚姻登记,当事人自愿结合而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关系往往是好则合,不好则分。晚年经历一段不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是轻松还是无奈?  选择“搭伴养老”的原因很多:嫌结婚程序麻烦,财产问题太敏感,婚后相处不好说,儿女阻拦情不愿……可以这样说,“搭伴养老”是当事人多方权衡后的一种选择和妥
期刊
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老年婚姻问题的确不能再等闲视之。据国家有关部门数字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近12亿(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其中因丧偶、未婚、离婚而独身的约有3500万人,男性约为1100万人,女性约为2400万人。在3500万人中,离婚者约为100万人,丧偶者约3360万人。这支庞大的队伍占老年人口总数的近30%。  这一组数字表明,老年人婚姻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
期刊
家庭条件还不错的阿华患了胃癌,在省城得到确诊后,家人把她送到了北京最好的医院进行治疗。从发病到确诊,再到去北京,家里人一直没有把病情的真相告诉她,只跟她说是恶性的炎症,在京治疗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健康。这也许对她的治疗会好一些,至少她不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康复信心对一个癌症患者来说太重要了。  住在同病房的是一个40多岁的女人,她看到阿华的家人瞒着阿华病情,心里总有些不是滋味。每次阿华吃
期刊
婚姻不但是爱情的结果,也是责任的结合;当一对新人携手进入婚姻殿堂起,责任就将双方牢牢地约束在一起,共同享受幸福的甜蜜,共同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共同去面对今后生活的艰辛,而这些责任的保护者是法律。如果你不能担负起这些责任,这个家庭就是一个不完美的。  “搭伴养老”的现象是为了满足人的生理和精神上的某种需求而产生的,其实质就是不愿意承担婚姻家庭的责任,甚至对同居者也不承担什么责任,双方都是为了自身的眼前
期刊
我是一位大学生,现在时常感到生活空虚无聊,觉得生活里没有什么可使自己留恋的东西。特别是想起以前的一些人和事,想起那些人曾经那样地对待过自己,就会顿生恨意,甚至总想报复他们一下。比如我的表姐,当我住在奶奶家的那段日子里,她对我非常不友好、不尊重,挑拨其他人和我的关系。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她的种种恶劣行径。有一次我回奶奶家,我给所有的人都买了礼物,并当场奉送,惟独没有表姐的,弄得她异常尴尬,而我却有一
期刊
从古到今,有很多人用他们优美的文字称赞过教师,有人说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把他们比做永远不知疲倦的“春蚕”和无私无畏的“蜡烛”……然而,我们可敬可亲的教师们,在这些荣誉和赞美面前,心底里其实有股说不出的酸楚,近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有的老师挺住了,他们积极地将压力化为动力,继续耕耘在教学领域;但也有不少教师自己无法调节心理偏差而选择了体罚学生
期刊
钓鱼雅称垂钓。自古以来,垂钓就是华夏民族一种休逸养生的文体活动。您看,在那绿树成荫的河边湖畔,选一幽静之处席地而坐,手持钓竿,稳坐“钓鱼台”,专候鱼儿上钩。此时此刻,全神贯注于浮漂的动静,兼之清风拂面,好不心旷神怡,一身疲劳都被荡漾涟漪的碧波消除殆尽。颐养天年,当垂钓莫属。   垂钓自古多长寿。周朝的姜子牙80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直到97岁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这与他几十年的垂钓生涯有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