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终边定义法”和“单位圆定义法”,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后者。为什么要采用“单位圆定义法”?它的优点在哪里?本文就两篇文章《“单位圆定义法”VS“终边坐标法”》和《为什么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所提的观点,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关键词】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匀速圆周运动 终边坐标法 单位圆定义法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终边定义法”和“单位圆定义法”,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后者。为什么要采用“单位圆定义法”?它的优点在哪里?抱着学习的目的,在拜读了专家层面的两篇文章《“单位圆定义法”VS“终边坐标法”》(以下简称文1)和《为什么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以下简称文2)之后,笔者发现,他们对两种定义法存在着重大分歧,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分歧呢?到底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三角函数的教与学呢?本文试对二者的分歧一探究竟。
1 两种观点的分歧
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三角函数历史发展的角度,各自论述了“单位圆定义法”和“终边坐标法”谁更符合概念的本质;②文1从认知结构和认知习惯的角度论述了“终边坐标法”的优点,而文2则从认知效率以及构建知识结构的角度论述了“单位圆定义法”的优点。
至于哪种方法更有利于解题实践(以人教A版例2为例),显然是“终边坐标法”更好,本文就不再赘述,而只从上述两点对双方各自的论述提几点看法。
2 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从17世纪起,由于数学注重了对运动的研究而引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函数就是其中之一。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就是源于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研究,也称为圆函数。数学上研究匀速圆周运动,根本的是研究圆周上的一点P(x,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假设点P的初始位置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位置要由两个量x与y来确定,设角速度为w,容易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想到,x/y=coswt,y/r=sinwt(r为圆半径0,则x=rcoswt,y=rsinwt。这样,参数方程(1)就从数学的角度刻画了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周期运动,从而三角函数就是周期函数。历史上,最早给出三角函数定义的是欧拉,只是没有把任意角和圆放在直角坐标系中。
文2 片面强调了锐角三角函数与任意角三角函数研究的对象不同,前者是解三角形的工具,后者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周期现象,但却忽视了二者的渊源关系,要研究匀速圆周运动,不可避免的“借用”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而且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当遇到半径不为1的圆周运动时,又该如何处理呢?还是要回到“比值定义”上,可见这个定义有失一般性,不能反映概念的本质——比值。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到,任意角三角函数源于圆周运动的研究恰恰支持了“终边坐标法”。
3 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习惯来看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边长的比值,比如:正弦=对边/斜边,对一个确定的锐角α,都有唯一确定的正弦值与它对应,这是学生在初中早已熟悉的。因此用“终边定义法”定义任意角的正弦值,学生并不难理解比值的唯一性,不会造成思维上的负担,并不像文2所说的“终边定义法”要经过“取点——求距离——求比值”等步骤,“对应关系不够简洁”。而用“单位圆定义法”虽然简化了正余弦函数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在“对应法则”上,却与学生已有的对正弦的理解不太和谐,要经过“做单位圆——取交点——对应横坐标(或纵坐标)”的步骤,反而降低了思维效率。所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来看,“终边坐标法”更胜一筹。
至于文2提出的,在结束了三角函数的学习之后,许多学生还对三角函数的对应关系不甚了了,与“终边定义法”的“这些问题”不无关系,笔者以为会出现一些问题跟知识本身是没关系的,有的更多的是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不能因为教学方法的问题而去改变知识的本来面目。
4 从构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结构来看
文2提出了“比值作为三角函数值,其意义(几何含义)不够清晰”,而采用“单位圆定义法”,自变量α与函数值x,y的关系非常直观而具体,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与定义有了直接联系,从而使我们能方便地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讨论三角函数的各种性质。实际上,在“终边坐标法”定义下,我们采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顺序,在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引入了单位圆,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了三角函数的图像,从图像中得到三角函数的各种性质。所以无论采用哪一种定义对构建三角函数的知识结构来说都一样。至于推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和差角公式等,用不用单位圆这个“特例”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区别。
所以,对于后续的学习,“单位圆定义法”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孙孜等.“单位圆定义法”VS“终边坐标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6
2 章建跃.为什么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J].数学通报,2007.1
3 刘海亚.也谈“单位圆定义法”与“终边坐标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9
【关键词】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匀速圆周运动 终边坐标法 单位圆定义法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终边定义法”和“单位圆定义法”,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后者。为什么要采用“单位圆定义法”?它的优点在哪里?抱着学习的目的,在拜读了专家层面的两篇文章《“单位圆定义法”VS“终边坐标法”》(以下简称文1)和《为什么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以下简称文2)之后,笔者发现,他们对两种定义法存在着重大分歧,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分歧呢?到底哪一种方法更适用于三角函数的教与学呢?本文试对二者的分歧一探究竟。
1 两种观点的分歧
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三角函数历史发展的角度,各自论述了“单位圆定义法”和“终边坐标法”谁更符合概念的本质;②文1从认知结构和认知习惯的角度论述了“终边坐标法”的优点,而文2则从认知效率以及构建知识结构的角度论述了“单位圆定义法”的优点。
至于哪种方法更有利于解题实践(以人教A版例2为例),显然是“终边坐标法”更好,本文就不再赘述,而只从上述两点对双方各自的论述提几点看法。
2 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从17世纪起,由于数学注重了对运动的研究而引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函数就是其中之一。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就是源于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研究,也称为圆函数。数学上研究匀速圆周运动,根本的是研究圆周上的一点P(x,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假设点P的初始位置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位置要由两个量x与y来确定,设角速度为w,容易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想到,x/y=coswt,y/r=sinwt(r为圆半径0,则x=rcoswt,y=rsinwt。这样,参数方程(1)就从数学的角度刻画了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匀速圆周运动是周期运动,从而三角函数就是周期函数。历史上,最早给出三角函数定义的是欧拉,只是没有把任意角和圆放在直角坐标系中。
文2 片面强调了锐角三角函数与任意角三角函数研究的对象不同,前者是解三角形的工具,后者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周期现象,但却忽视了二者的渊源关系,要研究匀速圆周运动,不可避免的“借用”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而且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当遇到半径不为1的圆周运动时,又该如何处理呢?还是要回到“比值定义”上,可见这个定义有失一般性,不能反映概念的本质——比值。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到,任意角三角函数源于圆周运动的研究恰恰支持了“终边坐标法”。
3 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习惯来看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边长的比值,比如:正弦=对边/斜边,对一个确定的锐角α,都有唯一确定的正弦值与它对应,这是学生在初中早已熟悉的。因此用“终边定义法”定义任意角的正弦值,学生并不难理解比值的唯一性,不会造成思维上的负担,并不像文2所说的“终边定义法”要经过“取点——求距离——求比值”等步骤,“对应关系不够简洁”。而用“单位圆定义法”虽然简化了正余弦函数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在“对应法则”上,却与学生已有的对正弦的理解不太和谐,要经过“做单位圆——取交点——对应横坐标(或纵坐标)”的步骤,反而降低了思维效率。所以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来看,“终边坐标法”更胜一筹。
至于文2提出的,在结束了三角函数的学习之后,许多学生还对三角函数的对应关系不甚了了,与“终边定义法”的“这些问题”不无关系,笔者以为会出现一些问题跟知识本身是没关系的,有的更多的是教学方法上的问题,不能因为教学方法的问题而去改变知识的本来面目。
4 从构建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结构来看
文2提出了“比值作为三角函数值,其意义(几何含义)不够清晰”,而采用“单位圆定义法”,自变量α与函数值x,y的关系非常直观而具体,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与定义有了直接联系,从而使我们能方便地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讨论三角函数的各种性质。实际上,在“终边坐标法”定义下,我们采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顺序,在研究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引入了单位圆,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作出了三角函数的图像,从图像中得到三角函数的各种性质。所以无论采用哪一种定义对构建三角函数的知识结构来说都一样。至于推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和差角公式等,用不用单位圆这个“特例”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区别。
所以,对于后续的学习,“单位圆定义法”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孙孜等.“单位圆定义法”VS“终边坐标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6
2 章建跃.为什么用单位圆上的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J].数学通报,2007.1
3 刘海亚.也谈“单位圆定义法”与“终边坐标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