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在洞庭湖边,有一片上千亩的水域,全都种了莲花。入了夏,天天都有新鲜的莲子吃。
  我也想吃到莲子,最好是那儿的,可朋友在电话里说:“你不来,怎么吃得到?”翻翻日历,时间满满,还真没有去湖南的计划,看来吃到它,并非那么容易。朋友又说:“我们这儿的莲子,好吃呀!别的地方,一点儿也不嫩,哪能跟这儿的比?”我慌忙问:“知道了。但,莲子什么时候罢园呢?”朋友疑惑了:“什么叫罢园?”我说:“是我们河南土话,就是瓜果谢幕、下架的意思。”朋友说:“下个星期就罢园!”我急了,问:“怎么那么快?不会是……你自己编的吧?”他“哈哈哈”笑了起来。
  不几日,果真接到一个湖南的笔会邀请,借道去了岳阳。不巧,那日行色匆匆,到达南湖宾馆的时候,已近傍晚,一帮当地朋友正四面八方赶往某饭店,为我接风。这洞庭湖边的莲子,还真就是没有吃到。乃至第二天早上,我还在懊悔,可最后,还是憋住了,没有跟任何人讲。
  早餐过后,一个人远远地喊我,是他,那个朋友。他昨晚没有参加晚宴,想必主人怕位子少,坐不下。我慌忙跟他解释,他淡淡一挥手说:“没事,没事。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呀,一大束淡绿色的莲蓬子,瞬间照亮了我万分惊喜的脸。他说:“今天早上刚刚采的,嫩,好像一股水似的,你,尝尝———”
  我顾不上说话,看都不看他,抽出来一根嫩黄的莲蓬子,5个手指头一“开会”,抠出一颗莲子,开始剥皮,一点点剥,一点点旋转,剥得有黄豆粒大小,就看见了雪白雪白的莲子了。送到嘴边,横着一放,轻轻浅浅地,咬一小口,细细嚼,慢慢品,我闭上了眼,嫩,鲜,滑滑的,甜甜的,羞涩的,清纯的,一丝一丝的美好袭上脑际。醒来,是三五秒之后了,大拇指和小指捏着的半个莲子,竟然还有一个嫩嫩黄黄的莲子心,放在舌尖,苦极了,爽极了,“咝”,从舌尖儿一下跑到了心底。朋友说:“看把你馋的!别急别急……”
  一个上午,可以想象,我在路途上吃光了那些莲子,它们,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吃完,我问那个朋友:“洞庭湖呢?”他说:“早过去了。刚才,你只顾吃莲子,哪有心思看什么湖?”我笑了:“莲子太好吃了。”是啊,我吃下去的每一颗莲子里,不是都藏了一个小洞庭湖吗?这样想来,吃比看,哪个对于我更有意义?
  车子行驶在高速路上,我的心却在湖上。唐人王昌龄得一诗,叫《池上》,说“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他想到了小娃采莲,与我吃的湖边莲子不同,他们采的是池塘边。老家的池塘,又圆又大,里面开满了莲花,我小时候在农村随处可见,以为那些池塘,就是天底下最大的水世界。但看一看中国地图,蚯蚓一样的洞庭湖,一下子就游了好几个地区,好大啊!而家乡的池塘,在中国地图上连一根毫毛都没有。一个是湖,一个是池塘,面积的大小而已,倘若开满了莲花、结满了莲蓬子,都是十里飘香。我没有看到小娃们如何采莲,却食得莲子,一样的美,一样的快乐欢喜。
  不由得想起一个写诗的俏女子。
  也在那个夏天,我陪她出外采风,从县城出发,到20公里外的某个景点参观,山路崎岖,车程半个小时。途中,遇见一个小池塘,十来亩的面积,莲花正在怒放,迷人的香气时不时飘进车里,惊醒了她。“呀!莲花———好美的莲花!”她大叫,建议司机停车采莲。司机犹豫了,担心误了上午的日程。我们说,耽误一小会儿,无关紧要的,采莲却是错过了再也找不回来的。其实,我们劝说的话应该反着理解才对:采莲到处都可以采,该景点怕是要错过了。谁让我们都参观累了呢?结果是,景点不看了,改成了采莲。我们一蜂窝似的直奔那片小池塘,而主人,却在路边停车,一脸的遗憾和嘲笑。
  池上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亭亭玉立的人,飘逸,神往,红着脸,等待着另一个心仪的人……这故事,可以没有结尾。莲子生了,莲花谢了,雨声催秋残,有些人却等不得。宛如此番,即便我来到岳阳,也无果而返。
  世上最美的东西,一是我们都爱,二是短暂,三是短命,四是不可能得到,五是得不到,六是梦见,否则,就很容易占为己有了。
  上帝很公平:如果万事万物都最美了,那么,丑怎么办?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羊台山是缺雪的。这里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常年干旱缺水,夏天的雨水,冬天的雪花就成了这里的稀罕物。常年的干旱缺水,使得这里的戈壁沙漠更加寂寞和辽远。如果没有了这些常年奔跑在戈壁沙漠上的阿拉善骆驼,还有戈壁精灵刺拐枣、白刺、黄毛蒿子,似乎就没有了生命那种特有的勃勃生机。  这里的居民也保持了河西最早的民居,一律用土坯砌墙,木窗上镶着玻璃,一律坐北向南,没有一丝钢筋水泥的杂质,屋檐下挂一串红红的朝天椒
期刊
风雨夕。气氛烘托得更加萧索。她化好妆,在宣纸上勾勒了一个美丽的兰花瓣,题好字,卷好,放在樟木箱匣里。乘车来到西泠桥下,如素常一样坐等。  西泠桥边的幽兰,散发的暗淡的气息,让人无法不想起那个泪如清露的女子。油碧车风雨夕,坐待游子归来。接纳无数失望之后,再也承受不了了。于是,在西泠的风雨中消殒。暗香袅袅浮动,疏影横斜,期待被定格在笔墨之下淡写轻勾中,那位隔朝女子身上的气息,又复清晰明朗起来。  陪伴
期刊
我在西藏工作多年,曾先后两次到海拔50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那根拉山口,从高处远远看到纳木错湖,像一块巨大的通灵宝镜静静地卧在蓝天白云之下,心中充满了神奇和向往。  车子沿着曲折山路,左转右拐,盘旋而下,直到山坡下纳木错扑入了眼帘。到了湖边,才真切感受到纳木错的神奇。  我兴奋地在湖边走着,伫立着,细细观赏湖面,近岸处,湖水清澈见底,偶尔能见到鱼在水里游动跳跃;远一点,浅蓝色的湖水泛着珍珠似的浪花
期刊
在大集体生产的时代,机械化水平相当低,没有农用机动车。犁地、播种、打场、拉车,全是毛驴、黄牛、骡子马,牲口自然就成了生产队的宝,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两个牲口屋。  当时,农村的房舍都相当破旧、落后,最漂亮的房子往往是牲口屋。每人每天的口粮标准约定俗成,没法计算,但每个牲口的粮食每天却能达到两斤,特别是农忙时节还要加餐。黄澄澄的豆子在锅里一炒磨成面,很精细地加入草中,让人看着就眼馋。  每逢冬季,牲口屋
期刊
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股怀幽思古之情悄然涌上心头。我终于见到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绳武围——那间占地15717平方米的大屋。在龙门县龙城镇的新楼下村,它俨然一座坚固的城堡。  这土地多得像一幅画,吸引着人们悠悠然然走进“画中”,似泼了油彩的油画是绳武围农家四季的菜园。好大的一片菜园,呼啦啦挺拔生长的芥菜、芥蓝和香麦,青葱水灵得叫人爱怜。  村民小组长早早在等候着我们。跟随着他的引导,我们在古屋一个门口停了
期刊
盛夏,入夜,去滨江广场闲步,墨黑色的河水里面倒映着五彩的灯光,微风吹拂河面,灯光随波逐浪荡漾起来。  对岸星光灿烂,那是绵阳建市以来的硕果——全是住宅小区。隔江是游仙区。建市以前,滨江广场两岸全是一片荒滩,夜里黑暗一片,岸边停靠着几艘采沙船,到处皆是垃圾,臭气熏天。夜里,夜鹰在那里鬼叫,令人胆寒,晚上根本没人敢来光顾这河岸。如今,沿河两岸花草艳艳,芳香扑鼻。在这迷人的夜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来这里闲
期刊
城隍庙悟道  到宁陕去,少不了要去城隍庙拜谒。  那是一个传奇而写满故事的地方,道佛合一的城隍庙,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背北面南,面积不过千平方米,建筑形制和古邑衙建筑相近,布局排列对称,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特征。  宁陕城隍庙于长安河河心拔河而起,历经洪水袭击,毫发无损,这不能不算是个奇迹。每次来这里,都听讲解员说城隍庙的外形如同一艘船,因为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庙宇里的建筑、碑刻、匾牌、八
期刊
四月的长安,风和日丽,繁花似锦。我在商洛参加九省区作家采风会后,第一次踏上十三朝古都长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上,心潮澎湃。  我在游览中,学习唐诗,体验唐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无穷魅力。我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古都长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向往,我今天终于来了。  一  长安在两周时期称“丰镐”,是姜子牙奉周文王和周武王之命,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这是长安首次成为国都,从此将长安砌进了十
期刊
麦浪呼啸,大地山河流金。  这是丰收的序曲,是大平原上的人们期盼了一年的呼啸声,是微风的指尖弹奏着寂静的大海,数不尽的鸥鸟正从一支交响乐最高潮的部分飞过来——麦香天下散开。麦子养大了我们这些平原上的孩子,一听见麦浪巨大的呼啸声,低沉的、深沉的、沉睡的、沉甸甸的,仿佛可以看见一棵棵成熟的小麦站在黑夜中,麦穗依偎着麦穗,麦芒抚摸着麦芒,谷壳里,隐藏了一粒粒饱满的惊喜,五六月的大地上,千里流金,万里麦香
期刊
渔村  不管身在哪里,总抹不去你的身影,总回响着你的声音。在你的身边长大,我就是一粒偎依在滩涂边的细沙,在滩涂上摸爬滚打,也由此读懂大海,读懂了岛屿,读懂了你的温柔和豪放。  那一湾浅浅的沙滩,栽种过我的嬉笑和梦想;跃上碧波的那一方旭日,辉煌着我对明天的期望。我是一粒砂,海边的渔村是我的故乡,在母亲绵长的注视里,走不出那片澎湃的涛声!  总是留恋那声渔归的号子,总是放飞那片鸥鸟的鸣叫,总是喜欢在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