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秋,饶平县在中小学各学科的起始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义务教育初中物理也进入这个行列,使用的是粤教沪科版,该套教材在课程结构上体现了基础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了时代性、科学性、选择性;在课堂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课程的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整套教材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教育目标。尽管新教材的一些内容安排失当,不够完善,但真正用好这套新教材,对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几年来,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笔者经历了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了解,熟悉的过程,下面笔者就粤教沪科初中物理新教材的使用谈几点看法:
1.关于教材内容
新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每一个栏目的设置、每一个事例的选择、每一个实验的选取,甚至每一个图片、每一个习题都凝聚了编者的大量心血,是新课程理念的全面体现,更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必须深入挖掘、认真领会、科学处理。对新教材中知识点的处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哪些知识该大讲特讲,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更要“知其所以然”;哪些知识是了解性的,只要求学生“知其然”,不需要“知其所以然”。新课程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重过程”的指导思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注重结果。让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对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的精髓。有的学生假设是错的,实验设计是不合理的,实验操作是不成功的,结果是错的,但获得发现知识的过程,体验失败的教训和经验才是我们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要灵活处理好有关知识点教学的广度、深度的把握,稳妥、扎实地搞好新教材的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2.关于探究教学
新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再有本事、再能讲,也代替不了探究实验;学生也不可能看看教材中实验的文字介绍就能掌握做实验的技能、理解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由于许多人对探究学习认识未深及本质,对探究式学习存在一些误解。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探究的实质和内涵,不要把科学探究机械化、教条化,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实施应是慎重而灵活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和落实,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但不是每节课都要有探究教学,初中物理知识也不是都可以进行探究、都能进行探究,或者都值得探究,不能为探究而强行设置探究点。如有的老师把“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作为探究点,探究的实际意义不大。探究点应该是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在课堂进行的探究应满足课堂价值,好的探究素材,是要在展示科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习到有用的物理知识和思维。探究活动既是系统的,也是灵活的。课堂的探究活动受到的限制很多,有教学内容方面的、有学生方面的、有教师方面的等等,时间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探究教学,要循序渐进,要在课堂上挖掘和突出探究的重要环节,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和效能。而重要环节的选择应该注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探究本体的价值,这样学生才能领会探究的精髓,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3.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立足于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主动、热情、高效地投入学习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目前的初中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正赶上实施新课标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过渡时期,原来在小学时的“学”还非常依赖老师的“教”,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读书”,把上学叫“念书”,对新的学习方式不能一下子就适应。学习习惯转变的初始阶段必须保持与过去的衔接,才能顺利地实现转变的起步,学生的学习总是在相对集中的期限内以掌握前人的经验为主要任务的,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受到自身的心理、生理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而这些问题,新教材在编写时已做了充分考虑并做了合理安排。所以,初中物理的教学要紧密结合教材,暂不要创设过于开放的情境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否则学生就会茫然无所适从。对基础素质的培养要有统一的群体目标,而综合能力的培养则允许异步循环发展,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群体教学的弊端还客观存在。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智力水平、自然常识的知识水平等,甚至包括情感态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稍作暗示,他就主动迅速奔向目标,有的则需要老师或同学给他进一步的提示或引导,才能朝目标迈出一步。例如,对于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内容,群体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欧姆定律的知识,设计出测量电阻的方案,完成电阻测量的活动。对优生则要增加更多的问题情境,例如只有电压表或只有电流表怎么测?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相比对误差有何不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准确地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才能用好新教材。但愿以上粗浅之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关于教材内容
新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的呈现、每一个栏目的设置、每一个事例的选择、每一个实验的选取,甚至每一个图片、每一个习题都凝聚了编者的大量心血,是新课程理念的全面体现,更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第一手材料,教师必须深入挖掘、认真领会、科学处理。对新教材中知识点的处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哪些知识该大讲特讲,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更要“知其所以然”;哪些知识是了解性的,只要求学生“知其然”,不需要“知其所以然”。新课程旨在“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重过程”的指导思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注重结果。让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对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充分体现探究式学习的精髓。有的学生假设是错的,实验设计是不合理的,实验操作是不成功的,结果是错的,但获得发现知识的过程,体验失败的教训和经验才是我们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要灵活处理好有关知识点教学的广度、深度的把握,稳妥、扎实地搞好新教材的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2.关于探究教学
新教材要求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再有本事、再能讲,也代替不了探究实验;学生也不可能看看教材中实验的文字介绍就能掌握做实验的技能、理解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由于许多人对探究学习认识未深及本质,对探究式学习存在一些误解。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探究的实质和内涵,不要把科学探究机械化、教条化,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实施应是慎重而灵活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和落实,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但不是每节课都要有探究教学,初中物理知识也不是都可以进行探究、都能进行探究,或者都值得探究,不能为探究而强行设置探究点。如有的老师把“摄氏温标”的定标方法作为探究点,探究的实际意义不大。探究点应该是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在课堂进行的探究应满足课堂价值,好的探究素材,是要在展示科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习到有用的物理知识和思维。探究活动既是系统的,也是灵活的。课堂的探究活动受到的限制很多,有教学内容方面的、有学生方面的、有教师方面的等等,时间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探究教学,要循序渐进,要在课堂上挖掘和突出探究的重要环节,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和效能。而重要环节的选择应该注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探究本体的价值,这样学生才能领会探究的精髓,从而落实三维目标。
3.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立足于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主动、热情、高效地投入学习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会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目前的初中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正赶上实施新课标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过渡时期,原来在小学时的“学”还非常依赖老师的“教”,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读书”,把上学叫“念书”,对新的学习方式不能一下子就适应。学习习惯转变的初始阶段必须保持与过去的衔接,才能顺利地实现转变的起步,学生的学习总是在相对集中的期限内以掌握前人的经验为主要任务的,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受到自身的心理、生理和智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而这些问题,新教材在编写时已做了充分考虑并做了合理安排。所以,初中物理的教学要紧密结合教材,暂不要创设过于开放的情境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否则学生就会茫然无所适从。对基础素质的培养要有统一的群体目标,而综合能力的培养则允许异步循环发展,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前群体教学的弊端还客观存在。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智力水平、自然常识的知识水平等,甚至包括情感态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稍作暗示,他就主动迅速奔向目标,有的则需要老师或同学给他进一步的提示或引导,才能朝目标迈出一步。例如,对于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内容,群体目标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欧姆定律的知识,设计出测量电阻的方案,完成电阻测量的活动。对优生则要增加更多的问题情境,例如只有电压表或只有电流表怎么测?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相比对误差有何不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教师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准确地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才能用好新教材。但愿以上粗浅之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