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技术转移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手段,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功能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目前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文中笔者详细叙述了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机制研究,希望以此能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
关键词: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8-0017-01
1明确目标定位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确保基础研究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基础研究来源于社会需求。国外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及其学科发展都有较好的制度规定,以确保高校科学研究殿堂的地位不动摇。美国斯坦福大学明确了科研和应用结合、科研和教学结合的原则,基础和应用研究两不偏颇,并且要求重大基础研究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应用需求。明确目标定位能使高校树立合理的价值观,通过技术转移将成果用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发展。技术转移过程中创造的收益用于改善科研教学条件,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应用-教学”的良性循环。应积极吸引专业技术转移管理人才,从社会上引进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尤其是专业职业技术经理人,破除高校一贯刻板的管理模式,推动工作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2完善服务机制
技术转移是一种高端服务,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通过研发氛围营造、研发设备共用、研发能力互帮等促使企业逐步提升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在面对新技术问题时,能进一步提升与高校的合作范围和层次。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投入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在技术转移问题选择时,需要以现实问题为先导,注重激发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欲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除了技术升级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外,还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拓宽企业战略眼界,协助企业进行发展战略重塑,让企业具有充当行业领导者的胆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也就是说,高校技术转移除技术“硬”层面交流外,更关注创新文化、意识等“软”层面。
3强化市场运作
积极采取市场化手段,建立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高校技术转移活动不能脱离市场,市场需求信息获得、企业现实问题解决都离不开市场化运作,需打造具有市场化运作能力的研发团队。单纯技术层面的技术转移服务会使服务效率和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激励机制方面,应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价值,切实发挥高校参与技术转移的积极性。技术研发与转移工作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一些高端技术项目,需要巨额投资,必须寻求风险投资主体,按照风险承担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高层次的技术转移往往涉及一些领域关键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规律。总之,市场化运作是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4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优化管理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是技术转移机构实现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障,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模式,既要接受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还要适应企业的市场化运营机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对校内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科研管理,可以快速调动和整合科技资源,面对市场以企业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真正成为高校与企业链接的桥梁。同时,实行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实行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收益与业绩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市场竞争力。
技术转移是一项涉及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法律金融等多学科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很高,所以建立高水平复合型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是技术转移中心的首要任务。要培养懂技术、懂市场,兼具管理和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专职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立足高校学科结构,发展一支涵盖各学科的
教授顾问团队,为技术转移提供决策咨询;招聘或培训一批具有技术背景、市场判断能力以及商务谈判能力的技术经纪人,组建一支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团队。同时,高校应配合技术转移中心,出台鼓励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配套政策,建立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培养机制,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构建技术转移金融服务体系
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失衡,加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校技术转移工作难以打开局面。因此,转移中心有必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融资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将科技金融服务贯穿研究立项、孵化、产业化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与投资机构或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门用于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吸引社会创业投资机构、民营风险投资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等机构建立技术转移投融资服务体系,主动介入高校和企业技术转
移环节。联合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服务,拓宽科技中小企业研发、技术升级、规模生产的资金渠道,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发展。
6借力技术转移联盟
技术转移联盟是集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成果对接、项目咨询、会议展览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平台,一般由科技主管部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孵化器、高科技产业研究院、企业及其它科技中介机构组成,具有丰富的科技成果、企业技术需求等资源。借力技术转移联盟,共享科技信息,整合社会创新服务资源,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提供高质量、深层次、专业化的协同服务,構建高端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跨区域、高辐射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促使不同区域内的科技资源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弥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规模小,服务水平低等不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7加强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技术转移是技术成果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有单向技术输出、合作开发、共享科技情报等转移方式。国际技术转移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技术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具有战略意义。引进跨国专业技术人才,联合国外技术转移机构,拓展丰富的国际创新资源渠道,建立国际技术交易信息网络,实现国际与国内先进科技成果的双向流动。推动跨国技术转移,引进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提升國内企业自主创新的起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8增强技术转移中心的持续创新服务能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优化科技人员的分配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创业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工程技术中心、创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服务载体的建设,积极在管理咨询、中介服务、信息化建设、专业测试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服务企业骨干,使学校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科技创业服务、新兴产业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科技合作服务和科技人才支撑等六大平台的建设水平迅速提升,[8]形成较为合理的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支撑平台布局。着力解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重点和难点,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模式,引导教师积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发企业迫切需要的先进技术,寻求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形成产学研互通工作网络、互惠互利双赢机制和符合市场规律的科技成果扩散、对接和转移机制,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9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和服务
加大力度推动国家与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对于学校承担的“863”项目、“97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筛选出一批可产业化的项目,向企业提供信息、寻求合作,通过企业化运作,加快重大项目的孵化速度,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中筛选部分较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论证和中试放大。以较小的高校资金吸引较大的社会资金,组建创业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无形资产作为学校投入,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资本经营”三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操作平台,形成“学校自行孵化——寻求社会资本——实现扩张转化——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发展模式。依托支柱学科,逐步形成高科技企业群,为地方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10结语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于加快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综合国力具有现实意义。国家要加强政策环境和法规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科研评价体系,引导高校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娟,刘威.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147-150.
[2]孙丽文,李娜,刘伟.高校技术转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77-81.
[3]梅元红,孟宪飞.高校技术转移模式探析———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的调研与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1-5
关键词: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运行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8-0017-01
1明确目标定位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确保基础研究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基础研究来源于社会需求。国外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及其学科发展都有较好的制度规定,以确保高校科学研究殿堂的地位不动摇。美国斯坦福大学明确了科研和应用结合、科研和教学结合的原则,基础和应用研究两不偏颇,并且要求重大基础研究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应用需求。明确目标定位能使高校树立合理的价值观,通过技术转移将成果用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发展。技术转移过程中创造的收益用于改善科研教学条件,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应用-教学”的良性循环。应积极吸引专业技术转移管理人才,从社会上引进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尤其是专业职业技术经理人,破除高校一贯刻板的管理模式,推动工作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2完善服务机制
技术转移是一种高端服务,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通过研发氛围营造、研发设备共用、研发能力互帮等促使企业逐步提升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在面对新技术问题时,能进一步提升与高校的合作范围和层次。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投入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主体,在技术转移问题选择时,需要以现实问题为先导,注重激发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的欲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除了技术升级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外,还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拓宽企业战略眼界,协助企业进行发展战略重塑,让企业具有充当行业领导者的胆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也就是说,高校技术转移除技术“硬”层面交流外,更关注创新文化、意识等“软”层面。
3强化市场运作
积极采取市场化手段,建立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高校技术转移活动不能脱离市场,市场需求信息获得、企业现实问题解决都离不开市场化运作,需打造具有市场化运作能力的研发团队。单纯技术层面的技术转移服务会使服务效率和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激励机制方面,应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和人才价值,切实发挥高校参与技术转移的积极性。技术研发与转移工作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一些高端技术项目,需要巨额投资,必须寻求风险投资主体,按照风险承担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高层次的技术转移往往涉及一些领域关键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规律。总之,市场化运作是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4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优化管理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是技术转移机构实现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障,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模式,既要接受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还要适应企业的市场化运营机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对校内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科研管理,可以快速调动和整合科技资源,面对市场以企业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真正成为高校与企业链接的桥梁。同时,实行企业化管理运营模式,实行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收益与业绩挂钩,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市场竞争力。
技术转移是一项涉及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法律金融等多学科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很高,所以建立高水平复合型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是技术转移中心的首要任务。要培养懂技术、懂市场,兼具管理和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专职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立足高校学科结构,发展一支涵盖各学科的
教授顾问团队,为技术转移提供决策咨询;招聘或培训一批具有技术背景、市场判断能力以及商务谈判能力的技术经纪人,组建一支专业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团队。同时,高校应配合技术转移中心,出台鼓励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配套政策,建立技术转移从业人员培养机制,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构建技术转移金融服务体系
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失衡,加上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校技术转移工作难以打开局面。因此,转移中心有必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投融资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将科技金融服务贯穿研究立项、孵化、产业化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与投资机构或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门用于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吸引社会创业投资机构、民营风险投资公司、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科技担保公司等机构建立技术转移投融资服务体系,主动介入高校和企业技术转
移环节。联合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服务,拓宽科技中小企业研发、技术升级、规模生产的资金渠道,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快速发展。
6借力技术转移联盟
技术转移联盟是集技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成果对接、项目咨询、会议展览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服务平台,一般由科技主管部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孵化器、高科技产业研究院、企业及其它科技中介机构组成,具有丰富的科技成果、企业技术需求等资源。借力技术转移联盟,共享科技信息,整合社会创新服务资源,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提供高质量、深层次、专业化的协同服务,構建高端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跨区域、高辐射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促使不同区域内的科技资源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弥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规模小,服务水平低等不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7加强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技术转移是技术成果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有单向技术输出、合作开发、共享科技情报等转移方式。国际技术转移是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技术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具有战略意义。引进跨国专业技术人才,联合国外技术转移机构,拓展丰富的国际创新资源渠道,建立国际技术交易信息网络,实现国际与国内先进科技成果的双向流动。推动跨国技术转移,引进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提升國内企业自主创新的起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8增强技术转移中心的持续创新服务能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优化科技人员的分配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创业上有所突破,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工程技术中心、创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服务载体的建设,积极在管理咨询、中介服务、信息化建设、专业测试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科技服务企业骨干,使学校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科技创业服务、新兴产业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科技合作服务和科技人才支撑等六大平台的建设水平迅速提升,[8]形成较为合理的有利于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支撑平台布局。着力解科研成果转化中的重点和难点,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模式,引导教师积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发企业迫切需要的先进技术,寻求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和突破,形成产学研互通工作网络、互惠互利双赢机制和符合市场规律的科技成果扩散、对接和转移机制,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9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和服务
加大力度推动国家与地方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对于学校承担的“863”项目、“97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筛选出一批可产业化的项目,向企业提供信息、寻求合作,通过企业化运作,加快重大项目的孵化速度,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中筛选部分较有市场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论证和中试放大。以较小的高校资金吸引较大的社会资金,组建创业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无形资产作为学校投入,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资本经营”三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操作平台,形成“学校自行孵化——寻求社会资本——实现扩张转化——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发展模式。依托支柱学科,逐步形成高科技企业群,为地方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10结语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于加快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综合国力具有现实意义。国家要加强政策环境和法规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科研评价体系,引导高校进行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促进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娟,刘威.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147-150.
[2]孙丽文,李娜,刘伟.高校技术转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77-81.
[3]梅元红,孟宪飞.高校技术转移模式探析———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的调研与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