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新立异二月花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都在研究上课,研究教学,我们写作的大量素材理应来源于工作实际,可谓“信手拈来”。然而事实却非如此,比如有的论文理论抽象,语言飘渺,让人感觉看不懂,抓不住,对教学无实际指导意义;再比如有的文章,其观念可以退回到二十年前,已经远远落伍于时代的步伐,和“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要求相去甚远,以这样的理论指导教学,学生怎么能取得进步?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既令人耳目一新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好文章呢?
  首先要取一个新颖贴切、紧扣文章内容的题目。有的文章题目很时尚,内容却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般草草收场;有的文章选题“吨位”过大,自认为越大越有分量,可是常常在写作过程中东抄抄西挑挑一些自己似懂不懂的概论、原理之类的抽象的东西,最终由于自身功力不足,驾驭失控,导致文章虎头蛇尾。与之相反,有的老师采用学生在學习中提到的具体困惑或问题做标题,不仅让人感到亲切,而且还表现出了老师高度关注学生、以生为本的工作风格。很多文章描述的就是一个答疑解惑的过程,更多的是描写了解答过程中自身的感悟和感受,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对教与学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其次论文材料要准备充分,真实可靠。中国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学会“享受生活”,做教学的“有心人”。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在平素的教学中学会观察,学会反思,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并积累下来,这些是我们写作的宝藏。例如有的老师从案例人手,向我们娓娓道来教学中应注意的某些细节或教学心得;有的老师从观一节优质课、公开课或示范课的感悟写起;还有的老师从自身一节课的教学反思说起,这样的写作真实、可靠,有极强的说服力,有针对性,没有任何的“假、大、空”的感觉。
  再次立意要新颖。写作犹如摄影,在某种程度上,角度的选取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质量和效果。作文也一样,一篇文章切人角度非常关键,即便是同样的题材,也要尽力避开他人写过的角度,另辟蹊径,巧选角度突新颖。这就需要我们在围绕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在纵横对比的斟酌中,给人一个耳目一新的角度,新颖的立意源于独特的发现和独特的感悟。
  写作未必都是夸夸其谈,贵在以小见大。只要我们留心,积累平时的教学资料,善于做好教学反思,从教学的小处着手,深入其中,从理论角度概括、提升,分析说透,切中要害,有独到的新见解,那这样的论文一定有分量。
其他文献
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开拓型人才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新。”那么,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从情感上叩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舍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效必是甚微的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写作目标是这样规定的:“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在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然而,现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泛泛的,甚至是无病呻吟,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
“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并非单纯的理性知识的堆积”,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因此,在高职语文的教学中更应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捕捉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引导学生大胆怀疑,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张扬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古语道出了对事物要掌握一个合理的度。我们应该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反思求变,从而追求最佳的德育效果。  要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制度和教师的努力,家长在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反思教育行为  现在的学校教育不同于以前的学校教育,即使孩子再不听话、品行再差,也是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能是苦口婆
传统的教育的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的关系。然而新课改赋予了师生关系新的内涵,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和谐平等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那么在新课改下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呢?又怎样建立这种关系呢?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和宽容学生。自尊心是青
读徐则臣的小说,有两个突出感觉,一是流动感,二是直刺生活本质。流动使他的小说贴近生活,具有生活的原汁;直刺生活本质是他的小说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流动好读,本质凝重,二者结合得很紧密。流动是一股生活之泉,本质是推动泉流的动力,割裂了就没有徐则臣。  徐则臣评吴玄的小说,称吴的小说“语言考究、优雅,不乏欢快的幽默,他说的事都不大,是从心里流出来,率性而轻灵”(《一只古典猫的现代玩法——吴玄小说集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集中地体现了这个逻辑,它冲破了旧的教学法研究的束缚,立足于新的教学研究的视点。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与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紧密联系。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所谓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
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必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人才培养者,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当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语文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应将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提到审美的高度上来。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的渗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渗透。    一 以身垂范。培养美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作为教师,自身没有良好的美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宝藏,那一首首饱蘸着智慧和情感的诗句,那闪烁着璀璨光泽和人文气息的文化瑰宝,无不滋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灵,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启迪着他们的智慧。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  一.多向导入,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