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孩子在探索中感受世界的美妙,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发展;影响
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问题,并探寻出问题的答案。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思想因素,而且还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
一、发挥区域环境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充分利用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幼儿,从而使他们能在环境创设中,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小班儿童,因为这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园内的每一部分环境,我们都要合理利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布置区域环境时,应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功能,保证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与趣味性,使幼儿应景而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量、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作品用来装饰环境时,他们会感到信心百倍,自然而然的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在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充分体现了《纲要》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并发挥室内环境的作用
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布置活动室的时候,一定要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布置一些符合幼儿发展的室内环境。在充分发挥环境材料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确每一个墙饰的教育价值。首先对墙面进行精心布置,墙饰布置要讲究艺术性,这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墙饰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应具有教育价值。
(一)墙饰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年龄的不同,他们在理解能力、观赏接受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活动室墙饰设计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墙饰的作用。如小班活动室内布置了“秋天的水果”墙饰,当孩子们进行区角活动时,就会经常进行区分颜色、为水果排队、数数等游戏。这样,墙饰内容不仅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二)墙饰内容与重点教育目标相结合
例如小班在做《春天来了》这个主题目标时,为完成这个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天气的变化、对孩子讲春天的故事,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活动室墙上布置孩子们嬉戏、万物生长、春暖花开等情景的画面。布置这样的墙饰不仅对孩子具有吸引力,还能让孩子们接受到美的教育和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把墙面装饰转变成主题活动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班级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问题一: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存在。
问题二:不少幼儿园要求教师在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
问题三:很多教师为精心布置环境而花了大气力,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或者是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现象。
我认为主题墙不仅要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最主要是能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它可以是主题活动中幼儿收集的材料或操作的作品,也可以是体现整个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当然也可以以版块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三、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表明了教师和幼儿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它指出了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言行去影响孩子,怎样去和孩子交往。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不以个人情绪、喜爱,而对幼儿进行极端评价与对待。我们要善于理解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及情感的需要,并及时的予以回应。 我们应该让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幼儿能够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他们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另外,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动作语言。例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在师生交往中,应尽量采用这类“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用身体接触、表情、动作等来表示自己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或者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等。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最好保持这种较近的距离和保持视线的接触。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恰当的眼神和表情的使用也能让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
总之,环境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好玩的、受欢迎的学习环境,需要经过认真考虑和规划。幼儿玩乐的场所,日常的活动区域等都是需要进行规划的内容。此外,还应该考虑空间的灵活性,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适应孩子们年龄、兴趣以及特征的变化。我们可从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确定孩子的需要,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蕴含更多的学习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梅.浅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2]华爱华.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取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发展;影响
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问题,并探寻出问题的答案。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思想因素,而且还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
一、发挥区域环境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充分利用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幼儿,从而使他们能在环境创设中,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小班儿童,因为这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园内的每一部分环境,我们都要合理利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布置区域环境时,应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功能,保证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实用性与趣味性,使幼儿应景而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师生一起商量、共同制作,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作品用来装饰环境时,他们会感到信心百倍,自然而然的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在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主动发现、创造玩法、积累经验、体验成功。在活动区这个小天地里,孩子们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有表达,充分体现了《纲要》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并发挥室内环境的作用
活动室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布置活动室的时候,一定要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布置一些符合幼儿发展的室内环境。在充分发挥环境材料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确每一个墙饰的教育价值。首先对墙面进行精心布置,墙饰布置要讲究艺术性,这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墙饰不仅具有装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应具有教育价值。
(一)墙饰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年龄的不同,他们在理解能力、观赏接受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活动室墙饰设计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发挥墙饰的作用。如小班活动室内布置了“秋天的水果”墙饰,当孩子们进行区角活动时,就会经常进行区分颜色、为水果排队、数数等游戏。这样,墙饰内容不仅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二)墙饰内容与重点教育目标相结合
例如小班在做《春天来了》这个主题目标时,为完成这个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天气的变化、对孩子讲春天的故事,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活动室墙上布置孩子们嬉戏、万物生长、春暖花开等情景的画面。布置这样的墙饰不仅对孩子具有吸引力,还能让孩子们接受到美的教育和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把墙面装饰转变成主题活动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班级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问题一: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存在。
问题二:不少幼儿园要求教师在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
问题三:很多教师为精心布置环境而花了大气力,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或者是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现象。
我认为主题墙不仅要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最主要是能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它可以是主题活动中幼儿收集的材料或操作的作品,也可以是体现整个主题活动的教育内容,当然也可以以版块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
三、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是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表明了教师和幼儿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它指出了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言行去影响孩子,怎样去和孩子交往。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幼儿,不以个人情绪、喜爱,而对幼儿进行极端评价与对待。我们要善于理解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及情感的需要,并及时的予以回应。 我们应该让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幼儿能够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他们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另外,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动作语言。例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脑袋、轻拍肩膀等。在师生交往中,应尽量采用这类“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用身体接触、表情、动作等来表示自己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或者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等。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最好保持这种较近的距离和保持视线的接触。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恰当的眼神和表情的使用也能让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
总之,环境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好玩的、受欢迎的学习环境,需要经过认真考虑和规划。幼儿玩乐的场所,日常的活动区域等都是需要进行规划的内容。此外,还应该考虑空间的灵活性,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适应孩子们年龄、兴趣以及特征的变化。我们可从孩子的游戏和活动中,确定孩子的需要,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蕴含更多的学习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梅.浅谈环境的教育价值—从瑞吉欧环境创设获得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2(1).
[2]华爱华.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教育取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