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美国遭受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的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金融衍生产品俨然成了罪魁祸首,但是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金融衍生工具本身,而是其缺乏有效地监管。本文拟从会计监管的角度来探讨美国的金融危机,首先阐述了美国会计监管的发展,进而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会计监管必要性,最后对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监管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监管衍生金融工具
一、美国会计监管
会计监管是会计监督管理的简称,是指通过会计检查、督促、控制等手段,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督管理,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美国的会计监管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原来的行业自律监管制度发展到现在的准政府监管模式。然而,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的会计监管制度又将遭遇到新的挑战。
(一)美国会计监管的发展概况
1.萨班斯法案前的美国会计监管
1934年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成立之前,美国会计传统上就是一个靠市场的力量约束其自律的行业。
1929-1934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会计舞弊、监管不力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于1934年率先制定了世界会计史上体现监管者意志的会计准则。与此同时,为了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和达到监管的目的,美国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作为政府专门负责的监管机构。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审计失败案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向国会提出实行自律性监管的请求,其主要的目的是避免政府部门对行业监管的全面和过度介入。请求被通过后,建立了一整套的自律监管机制,特别是成立了公共监管委员会(POB),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实施监管,美国国会和SEC也认同了这种行业自律制度中的标志性的组织。POB的成立无疑是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实践证明, 美国的POB在会计监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萨班斯法案后的美国新会计监管
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迅猛, 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不断翻新和日益复杂化,尤其是安然事件的突发,更加暴露出美国自律监管制度的严重缺陷和漏洞。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萨班斯法案要求设立新的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取代原隶属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作为会计监管的准政府机构,接受SEC 的监管,全面负责监管会计师行业,享有监管、调查和处罚的权力。这标志着美国会计监管模式由行业自律监管向准政府监管模式转变,增强了政府部门对行业监管的介入。由于政府独立的会计监管制不同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它拥有独立的调查权,并且通过司法介入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和震慑力度。
萨班斯法案及相关配套监管规则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准政府监管模式、强化会计责任追究、确认新COSO 框架、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等,是美国新会计监管框架的基本要素。
(二)金融危机下的美国会计监管的挑战——衍生金融工具
以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是引致、放大和扩散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在给交易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巨大的投机风险与完善的风险披露防御机制之间的脱节,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这次金融危机更深刻的暴露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的漏洞,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体系,但这些监管多偏重于金融监管方面,相比之下,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工作则显得要滞后许多。美国的会计监管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问题
会计监管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资本市场的健康运作所能起到的影响,和它在控制风险的积聚和传播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证明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目标
会计监管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其目标应当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规范制度,以建立并维持使各相关利益者准确、及时且全面获知衍生业务信用及收益信息的机制,进而实现如下目的:
一是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提供评价企业运用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或投机的业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风险影响的信息;二是保证有关监管机构能及时获得、正确分析衍生工具产生风险在单个企业的分布情况以及在整个宏观经济中的积聚情况。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核心在于通过对衍生业务信息生成和报告的控制,保证企业当局能够正确反映、相关利益者能够及时获得衍生业务对企业业绩和风险状况的影响。这样一种监管方法与衍生工具的其他金融监管方法有着重要区别,从而也使会计监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监管的原则
会计监管应当以经济中性和充分披露为原则。所谓经济中性是指不应当通过会计监管方法追求某种特定的经济目标,如限制或禁止某类衍生工具在国内市场发展、鼓励或禁止特定主体参与某类衍生业务交易等,这些目标应当通过其他监管途径实现。所谓充分披露是会计监管要保证在业务发生之后,相关利益者能准确、及时获知有关衍生业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只有坚持上述原则,才能保证会计监管能实现既定的监管目标,又防止会计监管与其他监管措施相冲突或者使会计监管本身丧失合法、合理性。
2.监管的对象
会计监管的对象主要是衍生工具的市场参与者及有关信息生成和披露,而其他金融监管(如市场准入制度、准备金制度等)的对象为包括所有交易者、交易所、交易中介等在内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全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会计监管是其他监管的基础环节。会计监管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进行规范,并通过投资者、债权人、税务部门、监管部门(如财政部门、银行监督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 等对披露信息的反馈来发挥作用。
3.监管的缺陷
会计监管侧重于对衍生业务的事后监管,具有非实时性的特点,而其他金融监管还包括事前的制度监管、过程的现场监管。会计监管只有置身于更广泛的监管体系之中,与其他监管措施相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会计监管正在通过风险控制制度的要求,逐步从事后监管向过程监管方向迈进,从而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中发挥领导作用。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内容
一是建立与本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监管发展状况相适应并与国际衍生工具会计规范体系相协调的衍生工具会计模式。
二是建立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原则及具体操作标准,发布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三是颁布衍生工具审计准则,明确审计师在审计客户单位衍生金融产品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步骤,保证审计师能对企业衍生业务产生的风险给予合理关注和独立、客观评价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反映衍生业务给企业业绩和财务状况带来的影响。
四是制定和推行与衍生工具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确立一致详细的有关内部控制、监督及管理层职责的标准。
五是鉴于衍生工具的复杂性使得传统会计监管中的人工阅读和分析财务信息的方法无法适应其高流动性和高风险性的情况,作为监管机关就必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实时收集、分析有关会计信息,克服传统会计监管的事后性缺陷,增强会计的事前和事中监管职能。
三、金融危机对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启示
(一)完善衍生产品会计监管体系基础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监管当局对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采取了相当严厉的限制措施,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金融风险积累而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但却使我国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并直接导致了有关衍生工具法律法规的欠缺。衍生工具会计监管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依托的基础法律制度不完善,将影响会计监管的效果和效率。
(二)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专门的衍生工具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也鲜有相关规范。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企业以及某些跨国经营的国内企业在实务中常常发生衍生业务,一些监管部门已经在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对衍生业务的披露进行了零星的规范。这些规定往往是基于特定的行业或特殊的时期背景,比较分散,相互之间联系不大。所以在会计监管制度构建过程中必须考虑规范衍生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减少公允价值计量中主观性因素的影响
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公允价值监管的力度,要求各金融企业对所使用的公允价值提供充分的依据,并逐一进行审批。公允价值的真实度与该企业的资信度相结合,对公允价值出现问题的金融企业定期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布,并进行处罚。金融监管机构应逐步建立一套报、审、批、罚相结合制度,逐步降低金融企业收入和损失真实性判断的难度,保证公允价值的真实度。
(四)加强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度。
对于企业而言,只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执行程度直接影响这会计监管的作用,内控失效会导致内部会计监管失灵。企业不但要制定和推行与衍生工具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确立一致详细的有关内部控制、监督及管理层职责的标准,并且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按照相关的规范来严格的执行。
关键词:金融危机会计监管衍生金融工具
一、美国会计监管
会计监管是会计监督管理的简称,是指通过会计检查、督促、控制等手段,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督管理,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美国的会计监管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原来的行业自律监管制度发展到现在的准政府监管模式。然而,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的会计监管制度又将遭遇到新的挑战。
(一)美国会计监管的发展概况
1.萨班斯法案前的美国会计监管
1934年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成立之前,美国会计传统上就是一个靠市场的力量约束其自律的行业。
1929-1934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会计舞弊、监管不力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于1934年率先制定了世界会计史上体现监管者意志的会计准则。与此同时,为了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和达到监管的目的,美国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作为政府专门负责的监管机构。
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审计失败案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向国会提出实行自律性监管的请求,其主要的目的是避免政府部门对行业监管的全面和过度介入。请求被通过后,建立了一整套的自律监管机制,特别是成立了公共监管委员会(POB),对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实施监管,美国国会和SEC也认同了这种行业自律制度中的标志性的组织。POB的成立无疑是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制度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实践证明, 美国的POB在会计监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萨班斯法案后的美国新会计监管
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发展迅猛, 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不断翻新和日益复杂化,尤其是安然事件的突发,更加暴露出美国自律监管制度的严重缺陷和漏洞。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萨班斯法案要求设立新的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取代原隶属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作为会计监管的准政府机构,接受SEC 的监管,全面负责监管会计师行业,享有监管、调查和处罚的权力。这标志着美国会计监管模式由行业自律监管向准政府监管模式转变,增强了政府部门对行业监管的介入。由于政府独立的会计监管制不同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它拥有独立的调查权,并且通过司法介入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和震慑力度。
萨班斯法案及相关配套监管规则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资本市场会计监管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准政府监管模式、强化会计责任追究、确认新COSO 框架、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等,是美国新会计监管框架的基本要素。
(二)金融危机下的美国会计监管的挑战——衍生金融工具
以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是引致、放大和扩散此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线。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在给交易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巨大的投机风险与完善的风险披露防御机制之间的脱节,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这次金融危机更深刻的暴露出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的漏洞,美国已经建立起了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体系,但这些监管多偏重于金融监管方面,相比之下,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工作则显得要滞后许多。美国的会计监管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问题
会计监管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资本市场的健康运作所能起到的影响,和它在控制风险的积聚和传播方面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证明了完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目标
会计监管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监管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其目标应当是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规范制度,以建立并维持使各相关利益者准确、及时且全面获知衍生业务信用及收益信息的机制,进而实现如下目的:
一是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提供评价企业运用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或投机的业绩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风险影响的信息;二是保证有关监管机构能及时获得、正确分析衍生工具产生风险在单个企业的分布情况以及在整个宏观经济中的积聚情况。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特点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核心在于通过对衍生业务信息生成和报告的控制,保证企业当局能够正确反映、相关利益者能够及时获得衍生业务对企业业绩和风险状况的影响。这样一种监管方法与衍生工具的其他金融监管方法有着重要区别,从而也使会计监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监管的原则
会计监管应当以经济中性和充分披露为原则。所谓经济中性是指不应当通过会计监管方法追求某种特定的经济目标,如限制或禁止某类衍生工具在国内市场发展、鼓励或禁止特定主体参与某类衍生业务交易等,这些目标应当通过其他监管途径实现。所谓充分披露是会计监管要保证在业务发生之后,相关利益者能准确、及时获知有关衍生业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只有坚持上述原则,才能保证会计监管能实现既定的监管目标,又防止会计监管与其他监管措施相冲突或者使会计监管本身丧失合法、合理性。
2.监管的对象
会计监管的对象主要是衍生工具的市场参与者及有关信息生成和披露,而其他金融监管(如市场准入制度、准备金制度等)的对象为包括所有交易者、交易所、交易中介等在内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全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会计监管是其他监管的基础环节。会计监管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进行规范,并通过投资者、债权人、税务部门、监管部门(如财政部门、银行监督部门、证券监督管理部门) 等对披露信息的反馈来发挥作用。
3.监管的缺陷
会计监管侧重于对衍生业务的事后监管,具有非实时性的特点,而其他金融监管还包括事前的制度监管、过程的现场监管。会计监管只有置身于更广泛的监管体系之中,与其他监管措施相配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会计监管正在通过风险控制制度的要求,逐步从事后监管向过程监管方向迈进,从而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监管中发挥领导作用。
(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内容
一是建立与本国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监管发展状况相适应并与国际衍生工具会计规范体系相协调的衍生工具会计模式。
二是建立和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原则及具体操作标准,发布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三是颁布衍生工具审计准则,明确审计师在审计客户单位衍生金融产品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步骤,保证审计师能对企业衍生业务产生的风险给予合理关注和独立、客观评价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反映衍生业务给企业业绩和财务状况带来的影响。
四是制定和推行与衍生工具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确立一致详细的有关内部控制、监督及管理层职责的标准。
五是鉴于衍生工具的复杂性使得传统会计监管中的人工阅读和分析财务信息的方法无法适应其高流动性和高风险性的情况,作为监管机关就必须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实时收集、分析有关会计信息,克服传统会计监管的事后性缺陷,增强会计的事前和事中监管职能。
三、金融危机对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启示
(一)完善衍生产品会计监管体系基础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监管当局对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采取了相当严厉的限制措施,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金融风险积累而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但却使我国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并直接导致了有关衍生工具法律法规的欠缺。衍生工具会计监管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依托的基础法律制度不完善,将影响会计监管的效果和效率。
(二)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专门的衍生工具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也鲜有相关规范。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企业以及某些跨国经营的国内企业在实务中常常发生衍生业务,一些监管部门已经在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对衍生业务的披露进行了零星的规范。这些规定往往是基于特定的行业或特殊的时期背景,比较分散,相互之间联系不大。所以在会计监管制度构建过程中必须考虑规范衍生产品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减少公允价值计量中主观性因素的影响
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公允价值监管的力度,要求各金融企业对所使用的公允价值提供充分的依据,并逐一进行审批。公允价值的真实度与该企业的资信度相结合,对公允价值出现问题的金融企业定期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布,并进行处罚。金融监管机构应逐步建立一套报、审、批、罚相结合制度,逐步降低金融企业收入和损失真实性判断的难度,保证公允价值的真实度。
(四)加强企业内控制度执行力度。
对于企业而言,只建立严格的内控体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的执行程度直接影响这会计监管的作用,内控失效会导致内部会计监管失灵。企业不但要制定和推行与衍生工具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确立一致详细的有关内部控制、监督及管理层职责的标准,并且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按照相关的规范来严格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