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优化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绿色研究理念,初中的化学教学也要注意给学生树立绿色研究的化学视角,本文分析了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创新教学改善,提出几点优化改善的措施,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34-1
  绿色化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学的终极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做好理念更新,基于绿色化学的视角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和环保意识,以问题实践为核心,创新绿色教学模式,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绿色化学意识和环保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研究的概念。基于此,初中的化学教师要树立绿色研究的化学意识,革新自我的教学观念,更新自我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介绍化学污染的措施和方法,使得学生对知识结构有系统、全面的了解,逐步形成绿色化学意识,深化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逐渐培养学生养成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为此,教师要锻炼自我的教学能力,定期參加专业知识讲座,拓展教师自我的知识范围,更新教学结构,使得知识教学方案更加全面和科学。同时,教师强化树立自我的绿色化学意识,革新教学理念,丰富知识结构,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规范教学行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有害物质,教师要主动做好有害物质处理,防止废气扩散,并在做好正确实验废物处理的时候向学生讲清楚废物处理的绿色理念,引导学生也树立同样的理念,教师对自我行为意识的规范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影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二、在化学实验课堂组织的时候引导学生树立绿色教学理念
  为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绿色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在化学实验组织的时候要强调实验细节,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正确处理实验的废物,明确自身的一份责任,同时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针对绿色化学的理念树立,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课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好化学实验废弃物的回收、废物的再利用,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液体药品的滴取,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在绿色理念指导下如何正确使用滴管精准衡量药品,在药品取用的时候,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药品吸到橡胶胶帽的时候会产生腐蚀的作用?","如果没有用完的化学药品直接丢掉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利用化学实验的方式如何正确处理废弃的实验药品?",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确立绿色的发展理念,在教师引导和提问的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关注废弃物品的处理,正确看待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品,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应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来规范自己的实验行为,利用滴管正确测量化学实验药品的用量,利用化学反应式的方式来正确处理废弃物品。
  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利用化学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体验绿色化学的理念,例如:在实验操作中按照铵盐受热分解的方式为学生创新课堂体验,实验中采用加热NH4Cl晶体实验的方式,在加热的过程中分解出HCl和NH3,待实验冷却之后,分解物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重新结合成NH4Cl,虽然不会百分之百结合,仍然会有少量的NH3的释放到空气中,此时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带领学生设置一个吸收装置,将其收集到水中,避免氨气释放到空气中对学生的身体产生危害,在此次实验体验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双向过程,还可以学习氨气的收集方式,熟悉化学知识,还让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
  在处理化学实验废弃物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废弃物的处理来为学生讲解新的化学知识,不断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
  三、组织课后活动来熟悉和应用化学绿色理念
  在每一节的化学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化学作业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视,借助科学的辅助工具来进行作业的设计,使得学生迁移知识,加强对于课堂化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化学课后布置讨论的作业,让学生探讨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废水废渣,如何对烧水壶内的水垢进行安全处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主动搜集化学知识资料,进行知识的探讨和同学之间的互动。
  同时,教师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专题探讨活动,使得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污染问题,例如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等问题,通过生活中的污染问题处理强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思考相应的化学知识来推出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绿色化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废物处理、污染问题改善等等,提高学生对于生活中化学知识的认知,提高知识应用的意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造纸厂、火电厂等场所,观察日常的生产作业是如何产生污染物质的,也参观技术部门是如何对污染物质进行妥善处理的,从实际生产中了解化学知识的运用,在互相讨论和参观的过程中强化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
  除了实际的参观和考察,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内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的化学书籍,在知识竞赛中分享自己掌握的绿色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发挥知识研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世界环境日、植树节、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等等节日,深入学习和理解环保知识,提高学生对于绿色环境的认可,树立深刻的环境保护理念。
  四、总结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化学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确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环境保护中,注意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红.基于绿色化学视角的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
  [2]王雪菲.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构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06.
  [3]谷玲玲.浅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J].新校园:学习版,2012,12:63.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要求学科教师改变之前的授课理念,不仅要给学生搭建高水准的知识探索以及应用平台,也需要指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复习。这样能提升学科教育的质量,促使学生有效梳理所学的课程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整体知识讲解以及能力培养的效果。为此,历史教师需要指导班级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复习,通过多种措施强化课堂复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得到更高层面的知识教育以及能力培养,更好提升学科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历
摘要:初中阶段是进行阅读教学最有效的时间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理解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阅读在中考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高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应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兴趣,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正确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研讨与练习”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对现有的练习设计思路进行优化,以适应新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让学生在“研讨与练习”的学习活动中,形成更好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研讨与练习”的教学价值,并提出加强“研讨与练习”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程标准;初中语文;研讨与练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为主要内容,且二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真情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释放真情;通过模仿与改写,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知识、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教材;习作指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071-2  第一部分教学案例  板块一:“盼”春节  师:这是我们以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属于新兴课程,其主要以学生经验为基础、与学生生活相互联系,并从学生兴趣出发所展开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应立足学生的需求点、寻求学科的联系点,抓住指导的关节点。只有抓好这三点,才能形成合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需求点;联系点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86-1  
摘 要: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障儿童感知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动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数学的本质和学生的起点行为,始终把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在实践中运用和完善数学知识。  关键词: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频繁的适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模型思维的构建一直以来是生物的核心素养之一,但是由于生物模型往往是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存在,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很难良好的进行生物模型体系的建立。但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构建模型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促进学生整体生物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从
摘 要:目前,从分值上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无形之中已被定位在“小课”的地位上了,每周只有两三节课。而且很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信心不足,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的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其实在所有学科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对学生在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上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加提倡教学和生活化的融合。核心素养下的数学生活化教学希望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在各个学科中都得到了重视。通过生活和数学的结合更好的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那么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展开生活化的教学呢?本文将以人教版A版教学为例,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布置多元化作业,一方面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具有系统性了解,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施教思路;另一方面也将促进学生的实践,使其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知行合一中,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端正的品德以及正确的法制观念。本文阐述了布置道德与法治课多元化作业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