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un58023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倡导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里,“道德品质高不高,不是分数能说明的问题”,这是中国高校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共同认知,也是中国教育界要求加强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初衷。铜仁学院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通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评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力求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受到教育,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教育。
  关键词:铜仁学院;考试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作者简介:汪玲(1981-),女,贵州铜仁人,贵州大学马列部硕士研究生,(贵州 贵阳 550025)铜仁学院社科部,讲师。(贵州 铜仁 5543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2-0163-02
  
  铜仁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由高等师范专科院校向综合类大学转型的新升格本科院校,在解决摊子变大所造成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与教学效果不佳的矛盾方面,积极做了探索和尝试。其中以考试方式改革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方式最为有效。该方法是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精神的基础上,促使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拓展性训练,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模式改革的原因及背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要是通过传授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引导大学生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督促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养成自我教育的自觉性。[1]
  当代中国正处于时代变迁、社会转型时期,西方多元化价值体系对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得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透析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新特点,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科学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教学考核。由于考试这个“指挥棒”不仅具有独特的教育、导向和管理功能,深深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也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考试方式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系统工程中的关键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来带动教学管理思维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势在必行。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实行的是“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试方式,其系统主导功能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新时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2]这种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而形成的传统考试模式虽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然而在面对其日益显现出来的卷面性、片面性、强制性的弊端时,大家则又是惊人相似地“见怪不怪”。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首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传统考试方式难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创造的精神,难以反映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难以发展个性特长以及激发学习兴趣,难以促进大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难以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大使命,它已成为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其次,目标必须定位于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完成与发展服务,考试方式上应着眼于课程目标本质功能的实现、着力于课程特点的要求,考评手段上淡化考试的强制性,寓考于学;淡化考试的片面性,增进考试的全程性、全面性、自主性、多元性、实践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以考促学,“以考免考”的改革目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实行效果
  1.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的设计
  我校在设置本、专科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努力克服教师少学生多的困难,全体思政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的精神要求;就考试改革主题,多次到省内等各所兄弟院校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联系我校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的实际进展情况,一方面查找、整理以前考试改革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找准传统考试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一张试卷定成绩”,开展考试方式改革专题对策性研究。
  在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后,目标确定为既要明确综合考评,又要慎重试点以后逐步推广应用。经过多次讨论实践后,在已设计具体的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是:学生笔记、课堂考勤和提问记10%的平时成绩;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计30%的综合成绩;以开放式作答或闭卷考试情况评定计60%的卷面成绩,三项一起合计,为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具体细节如下。
  (1)严格把关前置要求。教师在教学全过程认真落实考勤制度,与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年级辅导员一道对缺勤严重的学生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凡缺勤1/3以上,平时成绩记零分。授课教师仔细抽查、验收学生笔记,以免“前置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形同虚设”。
  (2)授课教师在课程进行到半期时,给学生布置实践调查活动、辩论赛、撰写论文与调研报告等开放性问题,学生可单独完成也可组队完成,教师应针对完成情况进行指导。
  (3)“开放式作答”的命题改革工作严谨科学,题目既不能变成“克隆”书本,又要求难度适中地应用基本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和应用能力,同时,又要避免与卷面考试内容相重复。
  (4)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出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整合,自2006年秋起,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体系开始全面实施,这既是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经过逐一科学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深入反思传统观念的束缚、总结成功的经验,我们从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进度、教学管理等方面系统完善考试改革整改方案,四年来的实施得到了院系师生的普遍认可。
  2.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的实行效果
  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的逐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校现已形成一整套具有可推广性和可借鉴性的考试操作策略与技术模式,形成了相配套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已成为铜仁学院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得到各方面的普遍认可。
  通过四年来数千名大学生的考试实践,综合考评制度的实施极大地带动了互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的开展。“开放式作答”培育了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能力,克服了死记硬背,丰富了考试内容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并抓住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实践活动考评”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空间、发挥特长优势提供了选择空间。学生在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社会调查、演讲比赛及辩论等形式的考试中得到锻炼、交流与启发,从中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考试方式改革能够成功地检测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情况。学生在自选的实践项目中,查阅大量文献、请教有关教师、开展社会调查、相互讨论交流,良好的学习风气正在学生中形成,严谨教学的风气正在形成,教风和学风都得到明显改观。
  考试方式改革在理论探索上突出了以人为本这一先进理念,授课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了从“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重大转变。教师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注重增强考试的自主性、针对性、探究性与实践性,为培养新型合格人才的目标而创造性地开展素质教育,为切实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防止教学中学生主体缺失而认真开展因材施教的互动式教学,努力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打造成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系统工程的突破点。[3]“考改”带动“教改”,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自觉提升教学水平,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的创新点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的创新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是在对传统考试制度对现实人才培养的适应程度进行深入思考之后作出的改革尝试,该考试方式创新点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1)强调考评方式的综合性。旨在通过考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考试中减少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强调考评方式的过程性。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方式改革改变了以往“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通过实践,初步形成了综合考评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报告、专题性研究、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段考核,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全程性的考试方式,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减少了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功利性目的,改善了学风、考风,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4]
  (3)改革成绩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创新。改革过去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价方法,注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
  (4)加强对考试结果的分析,进一步强化考试效果。课程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要对考试方式、考试内容、试题难度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改革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考试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改革也难免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的改革过程中,就存在以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1)由于传统考试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对考试方式改革认识程度不深,不能深入理解采用新考试方式的目的和意义,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表现在不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草率选择实践活动题目,避难就易,撰写小论文的多,锻炼动手能力的少,更有甚者,在提交的论文中存在大量抄袭现象,缺乏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的精神。
  (2)考试方式改革强调过程考核、分项评定成绩,这无疑加大了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传统考试方式中,授课教师只需在期末批阅一次试卷即可,而现在既要对“综合考评”进行试卷批阅,又要对“实践考试”进行成绩评定,阅卷工作量是原来的两倍;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对象数量庞大,阅卷任务更为繁重。
  (3)考试方式设计上的创新性还不够,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教师受传统考试模式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思想不够解放,未能在方案设计上进行大胆突破;另一方面可能与现行教学管理制度的束缚有关,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基于传统考试模式而制定的,考试方式改革与固有的考试管理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改革力度越大冲突也就越大,这就导致教师在考试改革的方案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顾虑,不能放开手脚。[4]
  四、总结
  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式改革中,理论探索再提升与实践再创造将是一个任重道远而又推陈出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
  [3]张木全.考试改革之我见[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57-58.
  [4]张金芬,叶常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的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4-135.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思维的发展、创新过程,也是情感的再塑、升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动机、兴趣得以激发,意志、品质得以培养,性情、人格得以陶冶,思想变得高尚而成熟。同时由于语文学科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有着比其他学科更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展现着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  语文是感性的,没有丰富的情感成不了文人,文人的每篇作品都渗透了他个人或喜或悲的情
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科研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50年来,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充分利用信阳市郊区南湾水库实习基地丰富而典型的工程地质现象,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体会,提出了适合于建设工程类专业方向的南湾地质教学实习内容、特色及改革思路。
国际图联(IFLA)对表示认可和欢迎.国际图联迫切要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于知识产权法的不平衡、信息垄断、技术保护措施、数字鸿沟加大,以及自由贸易协定等问题予以陈述和表态
针对目前的语文教学,杨再隋教授作出这样的诊断:有些语文课堂非常虚化,以牺牲语文的工具性为代价过分地张扬人文性,导致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缺少语言文字的揣摩、涵泳和挖掘
全球化的发展给我国大学生德育造成了较大冲击,积极探索大学生德育路径成为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周恩来“甘当公仆、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和合协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
摘要:概括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正,学生党组织建设力量的投入不足,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党员学生培训体制不健全以及党建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问题和对策  作者简介:周贵平(1981-),男,江苏金坛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助教。(江苏常州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
暑假里,我回乡下老家看望年迈的母亲。昔日教过的学生听闻我的到来,都纷纷上门探望。最令我感到意外和欣慰的是,邻村曾经让我最头疼的学生陈维松竟然登门邀请我去参观他的饲养场,为的是感谢我一直以来对他的关心和鼓励。  陈维松曾是我当年教过的学生中最调皮的学生之一,没想到今日却有了出息,经过他几年的努力,饲养场已初具规模,每年都有四、五万元的纯收入。  交谈中,我问起了他的好友,同是当年班上“调皮大王”的邓
教师们为学习松懈的学生感到担心,也为那些只关心分数的学生感到烦恼;会因学生提问题积极、有头脑而感到欣喜;也为有些学生发言十分踊跃,不仅做好了上课的准备,还促使教师和他们一起学习更多的东西而感到高兴。这些行为表现我们一般称之为学习动机。  我们大家都希望学生能培养自己的内在学习动机。这样的学生自愿按时上课,学习积极投入,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退却,预习尽力且学习效率高,需要时能虚心求教,最终把所有这一
摘要:纠正“显性”与“隐性”教学方法上的认识偏差,消除困惑,正确处理教学中二者的关系,对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显性教学;隐性教学;思想政治课  作者简介:池秀莉(1961-),女,福建尤溪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福建三明365001)  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