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新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中人地关系即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育最为核心的观点,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我们把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不同類型的区域进行认知,地理实践力包括课堂外的地理观测、调查和课堂内的教具制作、问题讨论、地图绘制地理实验。那么怎样通过我们的课堂去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值得我们每个地理教师深思。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新课堂 情境 探究
  一、课堂教学注重情境创设
  我认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应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体验。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是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呢?情境中必须有时间、有空间、有问题、有情节、要具体。例如2015年新课标卷1-3题雨水花园那组题目中的情境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只能称其为模式不能称其为情境。这样学生的感悟没有那么深,不利于其答题。天津师范大学仲晓敏教授通过视频给参加河北省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们分享了一节课,这节课是天津某学校接待美国专家时所讲授的本节课的导入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非常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九九歌《全球气候变化》中提到“三九四九冰上走”,可是学校的人工湖三九第四天都不结冰,这是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情境就很具体。此外,河北田家炳中学的赵老师在《锋面系统与天气》一节课中,以石家庄市近一周的天气变化和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导入,也创设了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探索。这些成功的案例启发我们,未来的地理课堂要多为学生创设具体、接地气的情境,这样才能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隐含的文化价值,让学生的价值观、情感、人生态度建立起来。
  二、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为了学生能在课堂上真正通过探究有所收获,教师在课前应做充分的准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并精心设计出层次分明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先进行自我探究,然后再参与合作探究,而合作探究既包括生生之间也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河北地理名师——师大田家炳中学崔超英老师曾说:“学生如果没有自我思索、自我探究的过程,他怎么能有跟其他通同学的探讨?”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所以未来的课堂必须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
  三、把课堂教学引到教室之外
  地理学科的覆盖度非常广,地理知识博大精深,地理实践力是一个很难在教室内培养出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地理课堂应该更多地融入大自然和社会生产中去。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去测定正午太阳高度角,带领学生观察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方位和地物的影长和影子方位。这样地球运动中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就比较易于接受了。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山地湖泊,让学生对地貌、植被、水文状况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这样的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观察附近电厂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为我们制造出宛如人间仙境的雾霾,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忧思,并鼓励学生为改变现状出谋划策探讨解决途径,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总之,我觉得今后的地理课堂教学一定要以培养具备地理核心素养的人为目标,在课堂中体现以上三个方面以及更多方面的变革。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将在我的课堂中力求从上述几个方面加以改变,并不断总结思索,以求能为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尽微薄之力,为地理教学的灿烂明天纳喊助威。
  【参考文献】
  [1]王民,袁孝亭.仲晓敏.崔超英讲座.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之间的关系,将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除此之外,还需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给学生。在有条件的地区,可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益,并合理且有效的应用计算机及其有关软件。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和信息技术使用有关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内容摘要】在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势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以此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期可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信息技术运用效果,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教育 历史课程 信息技术 运用实践  在中学阶段的教育当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历史课程的学
【内容摘要】在现代化教育工作开展策略的转变下,针对于农村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这种教学工作开展中的策略应用,能够全面优化整体的中学语文教学效果,对于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部署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性保障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中学 语文课堂 有效教学 对策应用  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整个初中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的基础课程,数学课程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以及逻辑性,从而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辩证分析的能力。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注重学生成绩时,同时,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辩证分析、逻辑思维、理性推理等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内容摘要】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高科技也被逐步的应用到现在教学课堂中,其中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革新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所不具备的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究,并论述一点浅显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多媒体技术 教学应用 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
【内容摘要】教学改革的最终使命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状态下的一种再创造过程,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这是我们教学所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实现高效课堂、达成教学目标的唯一途径。所以作为初中的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提高这一认识,认真思考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努力践行这一观念。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探究  初中数学知识是
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教授所著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全书围绕“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佐藤学教授鲜明地提出: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为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学生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要实现所有学生学习权力,就要在课堂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
【内容摘要】在我国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也发生一系列变化。当前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开始进行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的改革创新。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写作教学总体目标:“能具体准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个要求对语文老师来讲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当大,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具体准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的写作形式都可以为老师所借鉴和使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运用微写作这一形式是一
【内容摘要】高中政治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课程,是注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观点的教育,为高中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高中政治教学的高效直接影响着课程培育人才的目标,而当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供解决的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对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政治 问题 策略  引言  教育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