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共鸣;组织学生讨论,升华思维空间;抓住教育机智,调控课堂氛围;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同学。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渲染气氛 组织讨论 升华思维 抓住机智 引入竞争
  
   课堂教学在我国教学模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向课堂要成绩是每位学生、教师、家长的心愿。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初中历史教师,因为在初中生看来,历史枯燥乏味。笔者认为,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历史教材以及历史知识的特点为创设情境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如场景的恢宏,人物的再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时空的倒置,历史的进程等,都可以通过气氛的渲染、情感的投入、机智的运用、竞争的引入,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都为创设合理的历史教学情境提供了可能。
  1 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共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智的中心。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辐射。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用饱蘸情感的语言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共鸣”,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
   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时,笔者用了下列语言语调:“(用悲壮低缓的语气)同学们!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这一切表明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用悲壮低昂的语气)巨大的失败、巨大的灾难、巨大的损失和巨大的耻辱无不震撼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灵!‘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低沉的语气)……”用这种方式渲染课堂气氛,不仅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道德感、理智感的熏陶,而且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 组织学生讨论,升华思维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论或学生感到迷惑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利用这种教学情境,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空间,把学习引向深入的目的。
   如在讲授《三国鼎立》时,笔者提出了如下问题:“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学生对此莫衷一是。一部分同学认为:“三国鼎立的形成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历时400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是相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况且,三国时期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这难道不是历史的进步吗?”两派学生产生了激烈的讨论。此时,笔者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三国鼎立,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评价。很快,学生基本达成共识:“相对秦汉统一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以致于生产力严重破坏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而言,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这种方式,不仅有效的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的妙用是不言而喻的。
  3 引入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同学
  要使学生将来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就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为此,不妨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如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中的竞赛形式借鉴过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积极思维。在上课时老师出示预先设计好的若干题组,让历史课代表作主持人组织学生抢答(把学生分成四大组),答对一题得10分。问题既出,各组同学思维活跃,跃跃欲试,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积极思考,对简单题组中的题目也争着回答,教师则对他们的回答作简要的评价。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以及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而且使所有同学都能领略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求知欲和心理特点,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很多,我们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应用,不可生搬硬套。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要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主宰每一堂课。  1 优化教师的“讲”,做到精讲  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如采取自学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由于语
期刊
【摘 要】 要想让学生真正写出一篇结合实际,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要狠抓习作训练,让学生除正式作文外,每人另有一个习作练习,把课内外的好词佳句、口语交际或看到的图片、景物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每天坚持写成段或篇,并让家长适当指导,天天检查,努力做到“贵在坚持”。同时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进果树园,庄稼地,让他们仔细观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 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和探索热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思维习惯以及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教师要设计和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动活泼 情境引导 合作探究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成功的保证。可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情境极
期刊
所谓“拓展性实验”,我认为就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据,突破课本中基础实验的束缚,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安全性、探索性、创造性等特点的实验。  1 以人为本,注重拓展实验的趣味性  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
期刊
1 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兴趣产生的条件  1.1 教师要先喜欢数学、喜欢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喜欢数学、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上数学课、学数学。作为教师,要心系学生,情系学生,爱优生更爱差生,要为学生的成绩进步而欣喜,更要为学生的落后而焦虑。  1.2 教师要充分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要做学生的“同辈朋友”,做学生的“大伙伴”。躬身或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师生间才会建立良好的感情,
期刊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音教学方法,进入20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它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法,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做中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为生学
期刊
【摘 要】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就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够上好这门课程,使师生都能够在教与学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
期刊
【摘 要】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历史 道德教育 中学生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道德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标准,能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理。  1 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正如《新课标》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发展什么?学生的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