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模式开始广泛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本篇文章将主要阐述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意义,并提出几点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教学;运用方法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理念、方法、模式,它可以分为四大基本过程,即阅读、比较、分析和归纳。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十分适合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1.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1增强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有一定难度,它是非常讲究教学方式方法的,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使用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降低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遇到的具体问题之后,会有强大的满足感,自信心也能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探究过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学生强烈的吸引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下去,极大增强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和魅力。[1]
1.2提高物理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和物理课程知识的特性是不贴合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物理知识不能依靠死记硬背,需要学生融会贯通,从实验中看到、听到真实发生的物理现象,这样才能理解实验原理,帮助记忆物理知识。探究性学习模式提高了物理教学的灵活性,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物理知识点的特性,引导学生采用最适合的探究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对于同一个物理知识点,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探究方法,让学生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极大丰富了物理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意愿明显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有了显著上升。
1.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想物理教学效率不断提升,需要学生主动、自发去学习物理,老师强行灌输的教学效果远不如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高。探究式学习能够弥补传统物理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巧妙设置悬念和疑问,精彩导入
探究式学习需要物理老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有效配合,帮助学生找到探究的方向和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少走弯路。比如在学习重力相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找到合适的时机,巧妙设置悬念和疑问,用合适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重力和质量是什么关系”“重力的加速度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内心充满疑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去自主探究。[2]
2.2通过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探究过程是十分锻炼人的,需要学生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静下心来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非常好的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做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用自己的双手通过实验演示出来,是一個非常奇妙的过程。所以老师可以尽可能多地带领学生来做一些物理实验。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有关知识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来证明“万有引力定律”,如橡皮、铅笔、书本等等,便捷易操作,让学生养成在实验中学习物理知识的习惯。[3]
2.3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观察生活现象
最后,生活即教育,高中物理知识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能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物理现象的存在。高中物理老师要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将物理知识学习途径从书本上扩展开生活中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总结发现问题,并能清楚地认识到其对应着什么物理知识。对于有疑问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去用实验探究和证明,用真实数据去阐明物理知识的科学道理。比如在教学比热容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着比热容的科学道理,我们可以怎么应用比热容的知识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等等,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魅力。它是一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应该主动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这一模式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兴建. 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7):0386-0386.
[2]韩明明. 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12(014):252.
[3]李刚. 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05):P.132-133.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教学;运用方法
探究性学习模式,是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理念、方法、模式,它可以分为四大基本过程,即阅读、比较、分析和归纳。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十分适合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1.高中物理教学中使用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1增强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有一定难度,它是非常讲究教学方式方法的,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使用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降低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遇到的具体问题之后,会有强大的满足感,自信心也能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探究过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给学生强烈的吸引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究下去,极大增强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和魅力。[1]
1.2提高物理教学的灵活性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和物理课程知识的特性是不贴合的,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物理知识不能依靠死记硬背,需要学生融会贯通,从实验中看到、听到真实发生的物理现象,这样才能理解实验原理,帮助记忆物理知识。探究性学习模式提高了物理教学的灵活性,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物理知识点的特性,引导学生采用最适合的探究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对于同一个物理知识点,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探究方法,让学生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极大丰富了物理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意愿明显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有了显著上升。
1.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想物理教学效率不断提升,需要学生主动、自发去学习物理,老师强行灌输的教学效果远不如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高。探究式学习能够弥补传统物理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巧妙设置悬念和疑问,精彩导入
探究式学习需要物理老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有效配合,帮助学生找到探究的方向和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少走弯路。比如在学习重力相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找到合适的时机,巧妙设置悬念和疑问,用合适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重力和质量是什么关系”“重力的加速度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内心充满疑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去自主探究。[2]
2.2通过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
探究过程是十分锻炼人的,需要学生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和耐心,静下心来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非常好的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做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真实体验和感受,将课本上的物理知识用自己的双手通过实验演示出来,是一個非常奇妙的过程。所以老师可以尽可能多地带领学生来做一些物理实验。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有关知识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来证明“万有引力定律”,如橡皮、铅笔、书本等等,便捷易操作,让学生养成在实验中学习物理知识的习惯。[3]
2.3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观察生活现象
最后,生活即教育,高中物理知识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能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物理现象的存在。高中物理老师要帮助学生拓宽眼界,将物理知识学习途径从书本上扩展开生活中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总结发现问题,并能清楚地认识到其对应着什么物理知识。对于有疑问的学生,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去用实验探究和证明,用真实数据去阐明物理知识的科学道理。比如在教学比热容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着比热容的科学道理,我们可以怎么应用比热容的知识去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等等,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习的魅力。它是一种灵活高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应该主动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这一模式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兴建. 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7):0386-0386.
[2]韩明明. 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 12(014):252.
[3]李刚. 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05):P.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