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考查在高考中也占了近半壁河山。然而,当我们进入高三倒计时后,作文教学该怎样进行?
一、现状分析
进入高三,忙,是不争的事实。忙碌会给我们带来收获,忙碌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
忙,首先影响了学生们的心态。同样是二十分钟,是用来阅读,积累作文素材,还是做一道数理化题?99%的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1%的人会问:“老师,今年高考作文考什么?”急功近利的心态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进退维谷。
其次,高三学生的作文状况如何呢?遣词造句愈加贫乏,病句错字有增无减,标点符号随意为之……作文或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或非鹿非马,或潦潦草草……以前的毛病似乎成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般的轮回,真要着手一一纠正,作文教学任重道艰。
第三,高考阅卷,多数学生作文分数相差并不很大,即:考试中作文分数的离散度不大。多数学生只要发挥正常,均可以拿到基准分。但,不是有特色的作文也难以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者的青睐,作文高分(54分及以上)获得者凤毛麟角,满分得主更是稀世罕有。阅卷者评阅作文时的“趋中效应”客观存在,所以,有的教师认为高三作文教学投入大,费时多,见效慢,不划算,干脆少作为,甚至不作为。作文教学轻描淡写。
二、应对策略
高三作文到底该怎样科学、高效地进行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作文拟题生活化
高三了,学生作文练不练?学生马虎应付又怎么办?俗话说“三天不摸手生”,学生不练习,作文水平又怎能有所提高呢?问题的关键是选什么题来写。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有这样两次作文:第一次,考场作文,让学生阅读一段材料后以“阅读与生活”为题目写作。结果多数学生行文空洞,泛泛而谈。第二次,平时课堂定时练习,半命题作文“与__为友”。学生写得五花八门:“与足球为友”,“与音乐为友”,“与敌人为友”,“与自信为友”,“与真诚为友”等等。甚至还有写“与狗为友”的,乍一看,觉得滑稽,仔细一读,还颇有意思:作者就觉得“在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狗比人忠诚老实,重感情,守信用”,所以,她情愿“与狗为友”。全文语言诙谐,见解独到,分析深刻。象这类充满真情,富于创意的文章还有很多。也有部分学生写了要“与书为友”(与“阅读与生活”类似),这次就把内心的感受谈得很深入、细致:“生活是所读之书的原型和源头,读书可以找到生活中所遇问题的答案”;“有意义的生活便离不开高品位的阅读,高品位的阅读能够培养人高尚的生活情趣”;“书籍可以使我们在喧嚣的社会中寻求到清净淡泊的生活,修身养性乐在其中”;“读书之于生活譬如缰绳之于马,月之于夜”;“生活中没有了阅读,就像世界没了阳光,鸟儿没有了翅膀”;“阅读如诗,使生活充满诗情画意:阅读如画,勾画五彩缤纷的艺术人生;阅读如风,吹散痛苦迷茫的阴云;阅读似蜜,带来人生的快乐与希望……”道理分析逐趋深刻,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比喻论证生动贴切……真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为什么类似的作文话题,同样的学生在两次作文中表现出的作文水平却判若两人呢?
这恐怕与我们的作文拟题方式直接相关。
不可否认,高三学生生活的确相对单调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作文视野。但“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决不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根本原因。生活可以简单,心灵却不可以单一;生活可以贫困,语言却不可以贫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当然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但写作时,心灵是否自由、灵动,其心灵感悟与表达的开放、敏锐、深浅、厚薄程度才是决定他们写作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教师若能在作文拟题时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使其更易于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表达欲望,让他们感到写作空间的阔大、作文素材的丰富,使他们面对作文题能够更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更自然地倾述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作就变得容易而快乐了!
(二)训练考点化
文无定法,却有常格。一个学了十几年语文的高三学生写不出基本象样的文章,可以说是语文老师最大的败笔。何谓象样的文章呢?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便是参照。我们认为高三阶段按照高考考点的要求,做针对性强的作文常规常格的训练非常必要。一轮复习时,我们主要从作文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本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等六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其中,重点安排审题立意专项训练,选材构思专项训练,记叙文文体系列专项训练,议论文文体系列专项训练等。二轮复习时,我们主要针对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4有创意(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作文升格专项训练。高三作文备考中,我们还将片段练习与整篇作文训练相结合,拟题目,列提纲与填内容,添血肉相结合,按照写作的基本流程(审题——立意——选材——布局——修改定型)把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到不同文体的定时训练中,让学生吃透作文的评分标准,熟习正确的作文程序,练就较快的行文速度。
与此同时,我们仍坚持不懈地抓好一项配套工作——积累。正如一支精锐的部队离不开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给养,没有积累,作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高三学生确实无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时记下一些有冲击力的闪光片段及感触,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读一些蕴含哲理,饱蕴才识,充满真实情感的千字文,以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尤其是引导学生对高考典例作文的解读,对教材这个丰富素材库的深度发掘与创新运用,同题作文的比较评析等等,教师若能在这些方面巧妙引导,勤于示范,何愁学生作文不能就位入格,提升档次!
(三)评改分层化
高三学生作文要精批细改耗时费力,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主要采用了分层评阅的办法。
基于高一、高二时对所教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了若指掌,我们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作文档案,档案中主要收集学生习作及教师整体评价(评价主要写该生在作文方面的优势和努力的方向),同时,按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将其隐性分为ABC三个档次,以便评阅作文时区别对待,分级要求,分层指导。
A档学生作文基础好,悟性高,可以比较自如地拿起笔真实、准确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由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迅速发现作文中的主要问题并想法纠正。所以,教师可将A档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作文展开讨论;然后,让他们根据小组意见自行修改;最后,交由老师点评,主要目的用于评讲和示范。分组讨论,互相评阅过程中,学生要找出错误,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性意见,这一切无疑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使他们在评阅别人的作文时取长补短,迅速提高。
B档学生即我们常说的“中等生”,他们的作文疏漏较多,有明显硬伤,自行修改的能力较弱,应由老师重点批阅,评讲。但评阅中应注意抓大放小,鼓励为主。按传统作文评改方式,B档学生的作文往往会被教师用挑剔的红墨水改得面目全非,且批评性评语较多,致使B档学生的自信心遭到打击,作文水平长期徘徊不前。如果,我们在评改时多关注学生作文的过程和内容,即按照文章构成的三个主要方面——思想内容,组织结构,遣词造句来衡量学生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将关注点放到学生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程度,组织结构的完善与否,常规技巧的运用情况等方面,着重评评其中心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过渡照应、材料运用是否得当,语言是否有表现力等,而不是把大量精力花在纠正学生作文中的字形、语法、标点等表层错误上,B档学生的作文水平可能会获得更多实质性的提高,其作文兴趣会更浓,自信度会更高。
C档学生作文常常语不成句,纰漏百出,让人不忍卒读。所以,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特别注意对其写作动机的激发和自尊心的保护,问题突出,最好面批面改,切忌作为笑料供全班“欣赏”。其实,C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很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是苦于作文水平不高,难以将想法变成好的文字。所以,教师批改他们的作文时,一定要在其为数不多的语言中找到他们表达个人真实思想感情的闪光点,按照高考评分细则的基本要求,对其点滴进行与优长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测试发现,因为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出“你很优秀”的信息,让其感受的到老师给予他的更多关注,他就会更加勤奋努力,进而取得好成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教师,只有相信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愿望和潜能,才能使他们通过作文训练真正闪耀出独特的闪光点。
实践证明,教师在高三作文教学中若能做到拟题生活化,训练考点化,评改分层化教学,将有助于高三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格可依,有法可改,切实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和水平,让他们在快节奏的高三生活学习中获得作文与人格的双重历练和发展。
一、现状分析
进入高三,忙,是不争的事实。忙碌会给我们带来收获,忙碌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
忙,首先影响了学生们的心态。同样是二十分钟,是用来阅读,积累作文素材,还是做一道数理化题?99%的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1%的人会问:“老师,今年高考作文考什么?”急功近利的心态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进退维谷。
其次,高三学生的作文状况如何呢?遣词造句愈加贫乏,病句错字有增无减,标点符号随意为之……作文或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或非鹿非马,或潦潦草草……以前的毛病似乎成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般的轮回,真要着手一一纠正,作文教学任重道艰。
第三,高考阅卷,多数学生作文分数相差并不很大,即:考试中作文分数的离散度不大。多数学生只要发挥正常,均可以拿到基准分。但,不是有特色的作文也难以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者的青睐,作文高分(54分及以上)获得者凤毛麟角,满分得主更是稀世罕有。阅卷者评阅作文时的“趋中效应”客观存在,所以,有的教师认为高三作文教学投入大,费时多,见效慢,不划算,干脆少作为,甚至不作为。作文教学轻描淡写。
二、应对策略
高三作文到底该怎样科学、高效地进行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作文拟题生活化
高三了,学生作文练不练?学生马虎应付又怎么办?俗话说“三天不摸手生”,学生不练习,作文水平又怎能有所提高呢?问题的关键是选什么题来写。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有这样两次作文:第一次,考场作文,让学生阅读一段材料后以“阅读与生活”为题目写作。结果多数学生行文空洞,泛泛而谈。第二次,平时课堂定时练习,半命题作文“与__为友”。学生写得五花八门:“与足球为友”,“与音乐为友”,“与敌人为友”,“与自信为友”,“与真诚为友”等等。甚至还有写“与狗为友”的,乍一看,觉得滑稽,仔细一读,还颇有意思:作者就觉得“在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狗比人忠诚老实,重感情,守信用”,所以,她情愿“与狗为友”。全文语言诙谐,见解独到,分析深刻。象这类充满真情,富于创意的文章还有很多。也有部分学生写了要“与书为友”(与“阅读与生活”类似),这次就把内心的感受谈得很深入、细致:“生活是所读之书的原型和源头,读书可以找到生活中所遇问题的答案”;“有意义的生活便离不开高品位的阅读,高品位的阅读能够培养人高尚的生活情趣”;“书籍可以使我们在喧嚣的社会中寻求到清净淡泊的生活,修身养性乐在其中”;“读书之于生活譬如缰绳之于马,月之于夜”;“生活中没有了阅读,就像世界没了阳光,鸟儿没有了翅膀”;“阅读如诗,使生活充满诗情画意:阅读如画,勾画五彩缤纷的艺术人生;阅读如风,吹散痛苦迷茫的阴云;阅读似蜜,带来人生的快乐与希望……”道理分析逐趋深刻,名言警句信手拈来,比喻论证生动贴切……真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为什么类似的作文话题,同样的学生在两次作文中表现出的作文水平却判若两人呢?
这恐怕与我们的作文拟题方式直接相关。
不可否认,高三学生生活的确相对单调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作文视野。但“三点一线”式的生活决不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根本原因。生活可以简单,心灵却不可以单一;生活可以贫困,语言却不可以贫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当然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但写作时,心灵是否自由、灵动,其心灵感悟与表达的开放、敏锐、深浅、厚薄程度才是决定他们写作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教师若能在作文拟题时注意贴近学生生活,使其更易于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表达欲望,让他们感到写作空间的阔大、作文素材的丰富,使他们面对作文题能够更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更自然地倾述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作就变得容易而快乐了!
(二)训练考点化
文无定法,却有常格。一个学了十几年语文的高三学生写不出基本象样的文章,可以说是语文老师最大的败笔。何谓象样的文章呢?高考作文评分细则便是参照。我们认为高三阶段按照高考考点的要求,做针对性强的作文常规常格的训练非常必要。一轮复习时,我们主要从作文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本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等六个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其中,重点安排审题立意专项训练,选材构思专项训练,记叙文文体系列专项训练,议论文文体系列专项训练等。二轮复习时,我们主要针对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2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4有创意(见解新颖,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作文升格专项训练。高三作文备考中,我们还将片段练习与整篇作文训练相结合,拟题目,列提纲与填内容,添血肉相结合,按照写作的基本流程(审题——立意——选材——布局——修改定型)把每一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到不同文体的定时训练中,让学生吃透作文的评分标准,熟习正确的作文程序,练就较快的行文速度。
与此同时,我们仍坚持不懈地抓好一项配套工作——积累。正如一支精锐的部队离不开精良的装备和充足的给养,没有积累,作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高三学生确实无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时记下一些有冲击力的闪光片段及感触,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让学生读一些蕴含哲理,饱蕴才识,充满真实情感的千字文,以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尤其是引导学生对高考典例作文的解读,对教材这个丰富素材库的深度发掘与创新运用,同题作文的比较评析等等,教师若能在这些方面巧妙引导,勤于示范,何愁学生作文不能就位入格,提升档次!
(三)评改分层化
高三学生作文要精批细改耗时费力,效果不好。所以,我们主要采用了分层评阅的办法。
基于高一、高二时对所教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了若指掌,我们给每位学生建立一份作文档案,档案中主要收集学生习作及教师整体评价(评价主要写该生在作文方面的优势和努力的方向),同时,按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将其隐性分为ABC三个档次,以便评阅作文时区别对待,分级要求,分层指导。
A档学生作文基础好,悟性高,可以比较自如地拿起笔真实、准确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由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迅速发现作文中的主要问题并想法纠正。所以,教师可将A档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作文展开讨论;然后,让他们根据小组意见自行修改;最后,交由老师点评,主要目的用于评讲和示范。分组讨论,互相评阅过程中,学生要找出错误,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性意见,这一切无疑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使他们在评阅别人的作文时取长补短,迅速提高。
B档学生即我们常说的“中等生”,他们的作文疏漏较多,有明显硬伤,自行修改的能力较弱,应由老师重点批阅,评讲。但评阅中应注意抓大放小,鼓励为主。按传统作文评改方式,B档学生的作文往往会被教师用挑剔的红墨水改得面目全非,且批评性评语较多,致使B档学生的自信心遭到打击,作文水平长期徘徊不前。如果,我们在评改时多关注学生作文的过程和内容,即按照文章构成的三个主要方面——思想内容,组织结构,遣词造句来衡量学生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将关注点放到学生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程度,组织结构的完善与否,常规技巧的运用情况等方面,着重评评其中心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过渡照应、材料运用是否得当,语言是否有表现力等,而不是把大量精力花在纠正学生作文中的字形、语法、标点等表层错误上,B档学生的作文水平可能会获得更多实质性的提高,其作文兴趣会更浓,自信度会更高。
C档学生作文常常语不成句,纰漏百出,让人不忍卒读。所以,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要特别注意对其写作动机的激发和自尊心的保护,问题突出,最好面批面改,切忌作为笑料供全班“欣赏”。其实,C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很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是苦于作文水平不高,难以将想法变成好的文字。所以,教师批改他们的作文时,一定要在其为数不多的语言中找到他们表达个人真实思想感情的闪光点,按照高考评分细则的基本要求,对其点滴进行与优长予以充分肯定和赞扬。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测试发现,因为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出“你很优秀”的信息,让其感受的到老师给予他的更多关注,他就会更加勤奋努力,进而取得好成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教师,只有相信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愿望和潜能,才能使他们通过作文训练真正闪耀出独特的闪光点。
实践证明,教师在高三作文教学中若能做到拟题生活化,训练考点化,评改分层化教学,将有助于高三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格可依,有法可改,切实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和水平,让他们在快节奏的高三生活学习中获得作文与人格的双重历练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