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质。其实,文学作品中含蓄或直接的语言体现的就是文化的问题,在不同文化意识的影响下,对英美文学的研究会有不同的见解。在文化意识下对英美文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接受并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美文学;改进措施
对英美文化的浸润越深,对其历史渊源、政治经济、思维方式、习俗礼仪等各个方面的了解越深透、越细致、越广博,具有越多的英美文化的体验,学生便越具有深层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在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以英美语言思维和文化历史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交流。
一、文化与文学的关系
(一)文学是文化发展历程的丰富载体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社会道德、信仰、习俗、法制,也就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历程,主要表现形式有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1]。
(二)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食粮。没有文学,文化将成为一盘散沙!没有文学,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将缺少支柱!没有文学,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将难以辨认。
(三)文學挖掘人们文化意识
在文学作品中,很多语言描述是在潜移默化的传递文化。比如《红楼梦》中,王熙凤为刘姥姥布菜、夹菜这一细节讲的就是中国的孝道,一些礼节在文学作品以其固有形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文化意识,观念认知。
二、当今英美文学研究和教学的现状
模式传统,方法落后。现阶段,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解读+选读”模式。教师更注重课件的展示,刻板生硬地对作品创作背景、内容和形式进行解读,而忽略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文学作品失去生命力,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式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自己不动脑子思考,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2]。
知识不足,热情低下。高等院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储备有限,缺乏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英美文化的切身感受不深刻,以致学习英美文化的热情不高。另外,在英美文学课程教材的选材大都是名家名作,虽然题材丰富多样,但是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且文学作品年代久远,内容和形式跟不上时代变化,与现实脱节。
三、关于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研究和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优化教学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是激发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热情的前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堂上播放一些相关的英文新闻、短文、好莱坞电影、美剧等,以英文为渠道,使学生从影视作品中获得快乐,了解英美文化,排除思维障碍,深层次地体会词汇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也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课外开设大量文化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中享受学习英美文学的乐趣,对英美文化、文化氛围有一个浸润式的体验,并具备一定程度的国际视野。课内外结合,使英美文学课程更具生动性、丰富性、感染性,帮助唤醒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语言文字、文化的魅力和异国人文情怀。
(二)培养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素养
阅读是最直接、生动地了解、接受和尊重英美文化的有效途径。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可使学生在观念上接受英美文化的洗礼、切换、重塑和融合,夯实语言基础,拓宽文学知识面,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同时,培养学生异国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3]。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对阅读英美文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不同阶段、不同英语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另外,学生和教师共同阅读,在相互提问和解答中增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切实培养文化意识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培养文化意识的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在不同方面体现着自己的主体性。在高效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自身需扎实提高文学素养和水平,以满足英美文学教学的需要。在与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适度拓展英美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独特视野去感受和欣赏千差万别的文化差异,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激情。
结束语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每个文学作品中流露了这个国家的思想、历史、文化、风俗、价值等。如果不学习这些文化知识,那么在全球化形势下,在语境中想要达到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加强对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解读,培养文化意识,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教学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参考文献
[1]于秀杰.英美文学在文化意识下的探析[J].西部皮革,2017,39(04):165.
[2] 林军.跨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探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03):39-41.
[3] 范文静.探究高等院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36.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美文学;改进措施
对英美文化的浸润越深,对其历史渊源、政治经济、思维方式、习俗礼仪等各个方面的了解越深透、越细致、越广博,具有越多的英美文化的体验,学生便越具有深层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在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以英美语言思维和文化历史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交流。
一、文化与文学的关系
(一)文学是文化发展历程的丰富载体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社会道德、信仰、习俗、法制,也就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历程,主要表现形式有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1]。
(二)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是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食粮。没有文学,文化将成为一盘散沙!没有文学,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将缺少支柱!没有文学,一个民族的文化与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将难以辨认。
(三)文學挖掘人们文化意识
在文学作品中,很多语言描述是在潜移默化的传递文化。比如《红楼梦》中,王熙凤为刘姥姥布菜、夹菜这一细节讲的就是中国的孝道,一些礼节在文学作品以其固有形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文化意识,观念认知。
二、当今英美文学研究和教学的现状
模式传统,方法落后。现阶段,我国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解读+选读”模式。教师更注重课件的展示,刻板生硬地对作品创作背景、内容和形式进行解读,而忽略授课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文学作品失去生命力,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式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自己不动脑子思考,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2]。
知识不足,热情低下。高等院校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储备有限,缺乏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英美文化的切身感受不深刻,以致学习英美文化的热情不高。另外,在英美文学课程教材的选材大都是名家名作,虽然题材丰富多样,但是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且文学作品年代久远,内容和形式跟不上时代变化,与现实脱节。
三、关于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研究和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优化教学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是激发学生英美文学学习热情的前提。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堂上播放一些相关的英文新闻、短文、好莱坞电影、美剧等,以英文为渠道,使学生从影视作品中获得快乐,了解英美文化,排除思维障碍,深层次地体会词汇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也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课外开设大量文化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中享受学习英美文学的乐趣,对英美文化、文化氛围有一个浸润式的体验,并具备一定程度的国际视野。课内外结合,使英美文学课程更具生动性、丰富性、感染性,帮助唤醒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语言文字、文化的魅力和异国人文情怀。
(二)培养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素养
阅读是最直接、生动地了解、接受和尊重英美文化的有效途径。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可使学生在观念上接受英美文化的洗礼、切换、重塑和融合,夯实语言基础,拓宽文学知识面,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同时,培养学生异国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3]。
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对阅读英美文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不同阶段、不同英语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另外,学生和教师共同阅读,在相互提问和解答中增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切实培养文化意识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是培养文化意识的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也都在不同方面体现着自己的主体性。在高效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自身需扎实提高文学素养和水平,以满足英美文学教学的需要。在与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适度拓展英美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多维角度、独特视野去感受和欣赏千差万别的文化差异,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激情。
结束语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每个文学作品中流露了这个国家的思想、历史、文化、风俗、价值等。如果不学习这些文化知识,那么在全球化形势下,在语境中想要达到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加强对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解读,培养文化意识,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教学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参考文献
[1]于秀杰.英美文学在文化意识下的探析[J].西部皮革,2017,39(04):165.
[2] 林军.跨文化意识下的英美文学探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03):39-41.
[3] 范文静.探究高等院校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36.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