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理念最初是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来的。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它把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实践证明,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行“生本课堂”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低效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生本课堂“的前提
对于传统的教育,有人把它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过分注重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作用,由于过分强调和看重教师的主体作用,以致低估甚至抹杀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而在“生本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在听、说、读、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上来。在这种新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必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要鼓励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看到他们的进步或另样的才智。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人人接纳的并支持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丰富的互助学习的良好情境,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相应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在生本教育中,教师的主要职能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变为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指引者和促进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做领头雁、带路人,而是做一个指引者、指引者。教师作为指引者,其角色决定了他:必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互动中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在此,教师始终要明白自己是一个引导者、指路人,是在指导一群学生去寻找知识的矿藏,智慧的宝库,而不是他们的带路人、领头雁。因为每个学生就象大海中的一条航船,教师不可能成为每条船的舵手,但教师可以给他们每人一个罗盘,给他们指明方向,引导他们奔向目标。
二、充分准备是实施“生本课堂“的关键
充分准备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层面。教师的准备主要是指高水准的备课,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准备上课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注重“问题化原则“,即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注意: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要细,要具体;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学生的准备主要是指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比如预习、复习、思考和合作探究意识等等,这些方面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最终实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不断体验听、想、问、答的学习实践活动,真正以饱满的热情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启迪思想,举一反三。
三、小组讨论学习是“生本课堂“的生命力
“生本课堂” 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能不讲就不讲,能少将的就不要多讲。为了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我尝试把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均衡搭配,每四个一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而这也正好体现着 “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的生本教育观。在生本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① 一定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所以,在每次进行讨论之前,一定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阅读,独立感悟,然后才去讨论。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② 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讨论。尤其是小组讨论,注意时间的控制,同时应避免学生借讨论讲无关的内容,浪费了时间,使得讨论流于形式。③ 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在生本课堂教育中,主张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活动,这并不是说绝对不要去干预学生的讨论,适当的干预还是需要的。因为在学生的讨论中,有时会偏离了讨论中心,有时讨论会没有结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当进行干预,给以适当的点拨,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去解决疑难。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而且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高涨,提高了解决的能力。
四、分层教学是实施“生本课堂”的保证
美国教育理论家古德来德总结出以下经验:学生不仅在体力、情感、社交能力、学习准备性、学业成绩和学科学习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非智力和智商方面差异极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分层施教。 ① 目标分层。 即教师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课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② 练习、测试分层。 例如,进行听力训练时,可让优秀学生听写全文,中等学生听写短文中缺少的主要词组 ,学困生听并做选词填空。 ③ 课堂比赛分层。 在课堂比赛中,小组间优秀生与优秀生抗衡,学困生与学困生、中等生与中等生比赛,且比赛内容的难易度有所不同。优秀生组的第一名与学困生、中等生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保证各类学生公平竞争,享有均等的成功机会。 ④作业分层。 在保证作业面向每个学生,巩固课本内容的同时,创造条件,使英语学习的潜能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探索中、在实践中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⑤ 合作学习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及小组表演、编对话进行计分评价。教师助理及小组长负责记录累计小组得分。在课堂小测验中运用“基础分”(base scores,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和提高分数(improvement points,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取得了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信)。这种情感体验无形中激励学生主动发展,不断地超越自我,从成功走向成功。
虽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生本课堂”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本课堂”已经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细心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智慧的灵光在互动中闪烁,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和谐有效的英语课堂。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生本课堂“的前提
对于传统的教育,有人把它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过分注重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作用,由于过分强调和看重教师的主体作用,以致低估甚至抹杀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而在“生本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在听、说、读、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要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上来。在这种新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必需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要鼓励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看到他们的进步或另样的才智。这样才能建立一个人人接纳的并支持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丰富的互助学习的良好情境,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相应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在生本教育中,教师的主要职能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角色要从一个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变为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指引者和促进者。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做领头雁、带路人,而是做一个指引者、指引者。教师作为指引者,其角色决定了他:必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互动中去思考,去判断,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在此,教师始终要明白自己是一个引导者、指路人,是在指导一群学生去寻找知识的矿藏,智慧的宝库,而不是他们的带路人、领头雁。因为每个学生就象大海中的一条航船,教师不可能成为每条船的舵手,但教师可以给他们每人一个罗盘,给他们指明方向,引导他们奔向目标。
二、充分准备是实施“生本课堂“的关键
充分准备包括教师、学生两个层面。教师的准备主要是指高水准的备课,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教师在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出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在准备上课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注重“问题化原则“,即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注意: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要细,要具体;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学生的准备主要是指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比如预习、复习、思考和合作探究意识等等,这些方面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最终实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不断体验听、想、问、答的学习实践活动,真正以饱满的热情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启迪思想,举一反三。
三、小组讨论学习是“生本课堂“的生命力
“生本课堂” 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能不讲就不讲,能少将的就不要多讲。为了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我尝试把学生按照学习水平均衡搭配,每四个一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而这也正好体现着 “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的生本教育观。在生本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① 一定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所以,在每次进行讨论之前,一定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阅读,独立感悟,然后才去讨论。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② 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讨论。尤其是小组讨论,注意时间的控制,同时应避免学生借讨论讲无关的内容,浪费了时间,使得讨论流于形式。③ 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在生本课堂教育中,主张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活动,这并不是说绝对不要去干预学生的讨论,适当的干预还是需要的。因为在学生的讨论中,有时会偏离了讨论中心,有时讨论会没有结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当进行干预,给以适当的点拨,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去解决疑难。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而且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高涨,提高了解决的能力。
四、分层教学是实施“生本课堂”的保证
美国教育理论家古德来德总结出以下经验:学生不仅在体力、情感、社交能力、学习准备性、学业成绩和学科学习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非智力和智商方面差异极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分层施教。 ① 目标分层。 即教师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本节课的扩展方向及内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② 练习、测试分层。 例如,进行听力训练时,可让优秀学生听写全文,中等学生听写短文中缺少的主要词组 ,学困生听并做选词填空。 ③ 课堂比赛分层。 在课堂比赛中,小组间优秀生与优秀生抗衡,学困生与学困生、中等生与中等生比赛,且比赛内容的难易度有所不同。优秀生组的第一名与学困生、中等生的第一名所得的分值完全相同。保证各类学生公平竞争,享有均等的成功机会。 ④作业分层。 在保证作业面向每个学生,巩固课本内容的同时,创造条件,使英语学习的潜能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探索中、在实践中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⑤ 合作学习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及小组表演、编对话进行计分评价。教师助理及小组长负责记录累计小组得分。在课堂小测验中运用“基础分”(base scores,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和提高分数(improvement points,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和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取得了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信)。这种情感体验无形中激励学生主动发展,不断地超越自我,从成功走向成功。
虽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生本课堂”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本课堂”已经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细心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智慧的灵光在互动中闪烁,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进而构建和谐有效的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