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有关医疗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文件,自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不断出台,据粗略统计,由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以及国家财政部等国家政府部门下达的有关医疗体制改革政策性的文件,且不含各级省、市地方政府部门围绕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下发的文件就多达60份以上。这些政策文件涵盖了整个医疗体系的方方面面,从建立现代科学医院管理体制、医药分离、分级诊疗、医保支付、价格体制改革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建立了全方位、立体的政策体系,为宏观上推动和引领医疗体制改革,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
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人社部[2015]94号文件《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医疗机构绩效评价应当涵盖社会效益、服务提供、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负责人绩效评价还应包括职工满意度内容。人员绩效评价应当作为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内容。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体现落实公立医院卫生机构公益性质、维护公众健康的要求,反映服务和管理过程,注重服务结果,突出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7]67号文件《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导意见》中,就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的九大方面之一,就是要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其中完整的表述为:“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围绕办院方向、社会效益、医疗服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这些描述,全面系统地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绩效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作以概括,宏观上为各级政府及医疗行业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业绩考核作了原则性的界定,同时,微观上也为医疗机构自身对医护人员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价明确了指标的内容和范围。
凡此种种,在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文件中,绩效考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多次被提及。作为国家关注民生、保障全民健康的医疗事业,国家政府部门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导向,从宏观上设定对医疗行业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对医疗机构内部的绩效考评也作了政策性的指引,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国家作为主办医疗事业的主体,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将下大力气,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习主席2015年4月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的:“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国家政策已经明确,落实到医疗行业和医疗机构上,就是要在政策指导下,结合实际,发展和创新绩效考评的方法和模式,这就需要每个医疗行业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智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出适用于本行业、具有医療机构特点的绩效考评模式来为我所用。纵观医疗行业绩效管理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首先,薪酬设计不符合行业特点,原因是:薪酬工资体系沿用我国多年来事业单位的等级标准,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在工资分配上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且单一地为奖金分配服务,因此,严重偏离了医疗行业,特别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办院宗旨。再有,医疗行业普遍采用以收支结余提取绩效工资制度代替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评价,至使绩效考核不科学,绩效工资分配不能充分符合实际工作业绩。以收支结余提取绩效工资的方式,迎合了在改革开放初期,医院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化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探索卫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医院成本核算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以科室为核算单位收支结余评价方式,间接地反映了科室全体人员的劳动价值,在一定时期内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客观上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医疗服务价格是在政府管控下,且医疗机构核算时收入的划分也不尽合理,因此,体现医务人员劳动的技术含量和风险程度不够,加之医疗机构办院方向的迷失、趋利动机的驱使,出现了绩效考评导向的偏离,这必将制约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也使医疗行业发展与医疗服务目标相脱节。
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既不能不考虑成本,也不能放弃公益性的定位,追逐利益最大化与国家办医的宗旨相背离,那么,基于EVA的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评价模式是否能开辟一个崭新的前景呢?
EVA即是经济增加值的英文缩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利用剩余收益变化来衡量公司业绩的方法。EVA也称为经济利润,是指扣除资本成本后的利润,通过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将传统的会计利润转化为合理的经济增加值。用EVA指标进行业绩评价,是对公司全部投入资本的成本效益的考核。应用这一理念,在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中,把医疗资源综合的投入看作资本,探究在医疗事业公益性的指导下,宏观上如何合理而经济地分布和使用医疗资源,如国家对社区基层医疗体系的建立,对三级诊疗体制的推广,以及对医联体的培育,都是在宏观上试图将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微观方面,医疗行业在降低成本耗费的基础上,满足最合理的医疗需求。基于这种医疗改革大局,在医疗行业内,采用基于经济增加值(EVA)基础上的平衡计分卡(BSC)进行业绩评价,将是可喜的探索。
平衡计分卡是采用多重指标,从多个维度和多个层面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的方法,它以综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融入其中,兼顾了公司长远的发展,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这在某种意义上,与国家引导的医疗行业的远大战略目标,即是使“人民享有公平、优质、高效的卫生保健服务”相一致。
平衡计分卡在指标设计上体现的四个层面有:财务层面、顾客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各自相配套的指标。各层面代表不同角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并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整合,体现在各个层面的指标间具有因果关系: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相联系,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联系。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考核的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公司的层面,也使之成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工具, 同时,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之间、公司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之间,以及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相对的平衡,并在此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这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契合在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上,是完美的结合。 在医疗行业探索和应用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考核的初期,由于核算手段和核算工具的人工局限性,所选取的指标数量和角度、层次均有局限,只是对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初探,以2012年某县级公立医院对科室年度绩效考核制度为例:
一、考核目的
(一)通过对科室年度绩效考核,总结优势,分析不足,实现科室及医院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通过对科室年度绩效考核,坚持医院正确的办院方向,实现管理出效益,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考核范围:科室及指标
临床医技核算科室及其关键业绩指标。
三、考核指标体系及计分分值
(一)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指标 35分
1.门诊量含门诊量完成率和门诊量增长率。
2.出院人数含出院人数完成率、出院人数增长率、人均出院人数。
3.床位使用率含床位使用率完成率,实际床位使用率。
4.病床周转次数含病床周转次及完成率,实际病床周转次数。
5.手术台次含手术台次完成率、手术台次增长率。
6.平均住院日。
7.病案管理质量。
8.诊断符合率。
9.医疗差错例数及二级以上医疗事故例数。
10.医疗纠纷赔偿额
(二)优质文明服务及患者满意度 5分
1.服务满意度。
2.投诉并被核准属实次数。
3.优质文明单位次数。
(三)教学课时及质量、发展与创新能力 20分
1.论文发表篇数完成率。
2.科研课题项目数及级别。
3.学科发展与人才梯队建设。
(四)财务指标 40分
1.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不超过30%。
2.医疗费用增减率含每门诊次均费用、每出院次均费用。
3.成本控制状况。
4.人均收支结余额。
5.床均收支结余额。
6.人均毛收入额。
四、指标评分方法
各指标分别比照质量控制标准值或基期目标基准值评分,后综合权重按内差法综合评分。以评分结果为绩效考评依据,对全院各科室进行绩效奖励。
在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从指标选取的四个维度上,基本体现了平衡计分卡所包含的四个方面,但在指标选取和评分方法上都过于简单,这种应用作为医疗行业在绩效考评中对平衡计分卡的初探,显得弥足珍贵。
随着信息化的应用,大数据时代的开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之间等指标的选取,有了更精深的拓展,通过大数据,可以使具有前瞻性的非财务指标和定性指标尽可能量化,从而丰富了指标体系的构建,使指标间的平衡性更趋完善,也更能有效地应用平衡计分卡,达到将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向保障人民健康、使人人享有合理医疗的方向引领,使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与医疗体制改革的宏伟战略目标相结合。
本着这一宗旨,医疗行业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业绩评价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内一些知名的财务软件信息公司,象用友、金算盘、望海、东软等长期立足于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几家大公司,与医疗行业中的战略伙伴一道,在应用信息化采用平衡計分卡及其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业绩评价的实例已屡见不鲜。北京朝阳医院是医疗行业内较早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业绩评价的一家医院,作为卫生部医疗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在业绩评价方式方法的创新上,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引入绩效考评体系,在评价医务人员个人业绩方面开创了先河,取得了较有价值的成果。
以往医疗行业业绩评价的目的和结果,往往单纯地体现在劳动报酬的分配上。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将医疗行业战略性的发展目标根植于行业业绩评价当中,势必引导医疗行业朝着服务于人民身体健康、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的国家卫生总体规划的方向迈进,这也是探究医疗行业业绩评价方法,探究基于EVA的平衡计分卡用于医疗行业的初衷所在。(作者单位分别为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黑龙江省漠河县财政局 )
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人社部[2015]94号文件《关于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评价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医疗机构绩效评价应当涵盖社会效益、服务提供、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负责人绩效评价还应包括职工满意度内容。人员绩效评价应当作为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内容。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体现落实公立医院卫生机构公益性质、维护公众健康的要求,反映服务和管理过程,注重服务结果,突出目标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7]67号文件《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导意见》中,就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的九大方面之一,就是要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其中完整的表述为:“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围绕办院方向、社会效益、医疗服务、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突出岗位职责履行、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这些描述,全面系统地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绩效评价的内容、指标体系作以概括,宏观上为各级政府及医疗行业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业绩考核作了原则性的界定,同时,微观上也为医疗机构自身对医护人员进行业绩考核与评价明确了指标的内容和范围。
凡此种种,在围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系列文件中,绩效考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多次被提及。作为国家关注民生、保障全民健康的医疗事业,国家政府部门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导向,从宏观上设定对医疗行业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对医疗机构内部的绩效考评也作了政策性的指引,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的医疗体制改革,国家作为主办医疗事业的主体,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将下大力气,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习主席2015年4月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强调的:“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国家政策已经明确,落实到医疗行业和医疗机构上,就是要在政策指导下,结合实际,发展和创新绩效考评的方法和模式,这就需要每个医疗行业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智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出适用于本行业、具有医療机构特点的绩效考评模式来为我所用。纵观医疗行业绩效管理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首先,薪酬设计不符合行业特点,原因是:薪酬工资体系沿用我国多年来事业单位的等级标准,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在工资分配上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且单一地为奖金分配服务,因此,严重偏离了医疗行业,特别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办院宗旨。再有,医疗行业普遍采用以收支结余提取绩效工资制度代替对医务人员的绩效评价,至使绩效考核不科学,绩效工资分配不能充分符合实际工作业绩。以收支结余提取绩效工资的方式,迎合了在改革开放初期,医院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化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探索卫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医院成本核算在业绩评价中的应用。以科室为核算单位收支结余评价方式,间接地反映了科室全体人员的劳动价值,在一定时期内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客观上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医疗服务价格是在政府管控下,且医疗机构核算时收入的划分也不尽合理,因此,体现医务人员劳动的技术含量和风险程度不够,加之医疗机构办院方向的迷失、趋利动机的驱使,出现了绩效考评导向的偏离,这必将制约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也使医疗行业发展与医疗服务目标相脱节。
遵循国家政策导向,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既不能不考虑成本,也不能放弃公益性的定位,追逐利益最大化与国家办医的宗旨相背离,那么,基于EVA的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评价模式是否能开辟一个崭新的前景呢?
EVA即是经济增加值的英文缩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利用剩余收益变化来衡量公司业绩的方法。EVA也称为经济利润,是指扣除资本成本后的利润,通过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将传统的会计利润转化为合理的经济增加值。用EVA指标进行业绩评价,是对公司全部投入资本的成本效益的考核。应用这一理念,在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中,把医疗资源综合的投入看作资本,探究在医疗事业公益性的指导下,宏观上如何合理而经济地分布和使用医疗资源,如国家对社区基层医疗体系的建立,对三级诊疗体制的推广,以及对医联体的培育,都是在宏观上试图将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微观方面,医疗行业在降低成本耗费的基础上,满足最合理的医疗需求。基于这种医疗改革大局,在医疗行业内,采用基于经济增加值(EVA)基础上的平衡计分卡(BSC)进行业绩评价,将是可喜的探索。
平衡计分卡是采用多重指标,从多个维度和多个层面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的方法,它以综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融入其中,兼顾了公司长远的发展,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这在某种意义上,与国家引导的医疗行业的远大战略目标,即是使“人民享有公平、优质、高效的卫生保健服务”相一致。
平衡计分卡在指标设计上体现的四个层面有:财务层面、顾客层面、内部业务流程层面和学习与成长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各自相配套的指标。各层面代表不同角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业绩评价体系,并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相整合,体现在各个层面的指标间具有因果关系: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相联系,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联系。这种方法通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考核的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公司的层面,也使之成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工具, 同时,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之间、公司的短期增长与长期增长之间,以及公司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相对的平衡,并在此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这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契合在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上,是完美的结合。 在医疗行业探索和应用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考核的初期,由于核算手段和核算工具的人工局限性,所选取的指标数量和角度、层次均有局限,只是对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初探,以2012年某县级公立医院对科室年度绩效考核制度为例:
一、考核目的
(一)通过对科室年度绩效考核,总结优势,分析不足,实现科室及医院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通过对科室年度绩效考核,坚持医院正确的办院方向,实现管理出效益,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考核范围:科室及指标
临床医技核算科室及其关键业绩指标。
三、考核指标体系及计分分值
(一)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指标 35分
1.门诊量含门诊量完成率和门诊量增长率。
2.出院人数含出院人数完成率、出院人数增长率、人均出院人数。
3.床位使用率含床位使用率完成率,实际床位使用率。
4.病床周转次数含病床周转次及完成率,实际病床周转次数。
5.手术台次含手术台次完成率、手术台次增长率。
6.平均住院日。
7.病案管理质量。
8.诊断符合率。
9.医疗差错例数及二级以上医疗事故例数。
10.医疗纠纷赔偿额
(二)优质文明服务及患者满意度 5分
1.服务满意度。
2.投诉并被核准属实次数。
3.优质文明单位次数。
(三)教学课时及质量、发展与创新能力 20分
1.论文发表篇数完成率。
2.科研课题项目数及级别。
3.学科发展与人才梯队建设。
(四)财务指标 40分
1.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不超过30%。
2.医疗费用增减率含每门诊次均费用、每出院次均费用。
3.成本控制状况。
4.人均收支结余额。
5.床均收支结余额。
6.人均毛收入额。
四、指标评分方法
各指标分别比照质量控制标准值或基期目标基准值评分,后综合权重按内差法综合评分。以评分结果为绩效考评依据,对全院各科室进行绩效奖励。
在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从指标选取的四个维度上,基本体现了平衡计分卡所包含的四个方面,但在指标选取和评分方法上都过于简单,这种应用作为医疗行业在绩效考评中对平衡计分卡的初探,显得弥足珍贵。
随着信息化的应用,大数据时代的开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之间,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之间等指标的选取,有了更精深的拓展,通过大数据,可以使具有前瞻性的非财务指标和定性指标尽可能量化,从而丰富了指标体系的构建,使指标间的平衡性更趋完善,也更能有效地应用平衡计分卡,达到将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向保障人民健康、使人人享有合理医疗的方向引领,使医疗行业的业绩评价与医疗体制改革的宏伟战略目标相结合。
本着这一宗旨,医疗行业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业绩评价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内一些知名的财务软件信息公司,象用友、金算盘、望海、东软等长期立足于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几家大公司,与医疗行业中的战略伙伴一道,在应用信息化采用平衡計分卡及其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业绩评价的实例已屡见不鲜。北京朝阳医院是医疗行业内较早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业绩评价的一家医院,作为卫生部医疗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在业绩评价方式方法的创新上,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引入绩效考评体系,在评价医务人员个人业绩方面开创了先河,取得了较有价值的成果。
以往医疗行业业绩评价的目的和结果,往往单纯地体现在劳动报酬的分配上。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将医疗行业战略性的发展目标根植于行业业绩评价当中,势必引导医疗行业朝着服务于人民身体健康、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的国家卫生总体规划的方向迈进,这也是探究医疗行业业绩评价方法,探究基于EVA的平衡计分卡用于医疗行业的初衷所在。(作者单位分别为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黑龙江省漠河县财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