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作品论析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丰子恺作品中的城乡书写,是在个人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以现代为参照的乡村的视阈所传达出的精神失落,是丰子恺独特的人生体验。通过揭露现代都市的种种“不调和相”,丰子恺展现了他十分具有个人色彩的城乡心理图示和价值观念体系。
  关键词:文画 城乡 书写
  在文学与绘画之间游戏的丰子恺,洞悉着世间的底色。在他细微平凡的生活意趣中饱含对生活的敬意,尽管他所处的年代,是战乱频仍和饥荒遍野的,但在传统的笔墨中倚赖的是现代的风景静物。他从乡村走出,辗转于现代都市的隘口,飘飘荡荡,是手中之笔在记录和刻画城乡之间的风景。比起单独的艺术载体,在文学与绘画这种交融和互动关系的之中,更能够体验丰富的情感,加深和拓展城乡的刻画。
  一.文学与绘画中“乡”的描写
  丰子恺1898年出生于浙江桐乡市石门湾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家弟子。这里农田肥美,气候怡人,丰子恺将它称为“安乐之乡”,他在自己的一篇散文《辞缘缘堂》中曾这样描述这个世外桃源:“由夏到冬,由冬到夏,渐渐地推移,使人不知不觉。中产以上的人,每人有六套衣服…六套衣服逐渐递换,不知不觉之间寒来暑往,循环成岁…故自然之美最为丰富;诗趣画意,俯拾皆是。”[1]丰子恺就成长在这样富有诗趣画意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这里有他封存的记忆,四时佳兴的旧事。“故乡”于丰子恺而言,不仅是生养之地,这里更是他艺术和精神的真正家园。
  在丰君的作品中,故乡总是充满着浓郁的世风民情,剪纸、花灯、版画、乃至童年的玩具,皆可入文入画。他曾在《视觉的粮食》一文中写到自己对一把彩色纸伞的回忆,说“我由这顶彩伞的欣赏,渐渐转入创作的要求…于灯会散后在屋里张起这顶自制的小彩伞来,共同欣赏、比较、批评…我的学书学画的动机,即肇始于此。”[2]《酒令》中记述的是江南文人喝酒独特的方式,和北方人豪迈吆喝式的方式不同,南方所行酒令多了一股儒雅斯文之气。至于“清明”、“过年”、“请菩萨”等这种乡间习俗风物的描写更是如流水一般自然地蜿蜒在他的文画里,成为不可多得的民俗史料。甚至这种民俗的书写呈现了某种地域文化的特征,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精神变迁,例如他的散文《忆儿时》里就写了童年时期和家人一起吃蟹赏月时的情景,“积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他写饮食、禁忌、节日,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老妻忙很着烧素菜,故乡的臭豆腐干,故乡的冬菜,故乡的红米饭”都纽结着个人的心理图示,成就了一幅幅故乡风土图。在这样的一方水土里,他用清新趣味的笔调描绘着江南村落的淳朴,民间生活的鲜活,他善于观察的艺术敏感给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甚至影响了日后创作的整体格调。
  丰子恺认为人的“生命情感”是任何艺术创作心理的根源,完成这种本真的追求才是构建人终极价值的体现。其实不管是绘画还是散文,他的作品大都以生活中的人事为创作对象,表达常情、温情和真情。先来看一幅丰君早期的钢笔写生画,名为《卖花女》,画中一位梳着长辫着青衫布衣的女子提着竹篮走在寂寥狭长的小巷里,白墙灰瓦、小巷幽深,画的右上角还有柳枝挂墙,袅袅炊烟升起,洁白的花朵在恬静的女子手中,人景和谐,画面取“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之意,营造了一幅宁静、潮湿的民俗图。《三眠》也刻画了家乡民妇养蚕的场面,深夜提着烛等,小猫依偎在桌脚,取诗《蚕妇吟》:“子规啼血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成归”,这首诗歌的画面感在丰子恺的笔下互相为镜,只不过玉人的绫罗绸缎换成了粗衫,这是姑娘们辛苦劳作所得,画外之意其实也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之心。《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燕归人未归》则是表现了妇人的相思之情,杨柳飞燕,画中女子发丝凌乱,凭栏远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言之不尽的相思。除了村妇,丰子恺更多地描画了代表纯朴自然的乡村世界的另一类人物形象,那就是儿童,儿童的纯真之心,率性的表达是直观的,充满童真的诗意。像最为读者所熟知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是青山浮云上,教人错认作山看》、《野渡无人舟自横》、《几人相忆在江楼》等都是明显取自古意,“自然有情化”,以诗言情,盖丰子恺认为“情”为不朽之物,所创作的自然就是不朽的篇章,而诗意的乡村理应充满感情,沐浴恩泽。
  二.文学与绘画中“城”的描写
  在《子恺漫画全集》中,丰子恺先是将漫画按照题材划分为六类,其中描写都市状态共六十四幅集合为一册,名曰《都市相》。他在《都市相》的序言中说道:“吾画既非装饰,又非赞美,更不可为娱乐,而皆世间之不调和相、不欢喜相、不可爱相、独何欤?”此番言论可以看作是丰子恺对都市生活百态的概观。
  1921年丰子恺奔赴日本学画,短暂的留学生涯让他接触到东京这个老牌国际都市。在这个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年代和都市,丰子恺接受了不同文化的洗礼,培养了他摩登的都市生活方式和现代知识分子的模样。他致力于融合中西方的艺术实践,并以现代语言和传统文艺的方式表现出来。和部分现代派作家一样,丰子恺在乡土中国的江浙小城镇成长,又进入现代的大都市生活,他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都市怀乡病,这样就为他的文和画提供了可供探讨的空间。
  20世纪30年代之际的上海,被誉为“东方巴黎”[3],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吸引着外地来求学的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丰子恺曾以上海为城市据点创作了一批作品,来展现人们对于大都市生活的渴望和想象。《到上海去的》这幅漫画是其中的代表作,火车是现代都市的代表,工业文明的产物,这幅画把环境置于乡间却把空间无限延伸到千里之外的“上海”,两个背影相依的人,遥望火车开去的方向,此时的上海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周边乡镇乃至全国的人们,成为他们眼中的“金银地”。在那时,都市代表着现代文明,正以时髦的元素、金钱的诱惑冲击着乡镇,拾得都市之味的乡下人,笨拙地将这种陌生的文明融入生活,成了一种“可笑的状态”。虽然在丰子恺早期的都市题材的作品中,依然保持着他抒情的趣味,但是当那份压力无法承受时,他也会表现出隐隐的焦虑和恐惧来:“我每入都市,常觉头痛脑胀。推求其故,知其为嘈杂之音所致。嘈杂之音中最可厌的,莫如汽车鸣笛。我常想,这是市街美的一大破坏者。”[4]噪音对宁静生活的破坏让丰子恺不堪城市之扰,创作《病车》也是早期生活在上海的时候,画中五个劳动者齐心协力推动一辆并不行走的汽车,画笔之下你能感受到他们脚步沉重、步履蹒跚,丰子恺用“病”这个字当作标题进行嘲讽,他痛苦地发现这个东部沿海城市正迅速扩张,变得凶险和病态,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压榨大多数人的手段来实现的。如此不和谐的城市诸相,丰子恺用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日常生活中的“可惊、可喜、可悲、可哂”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的记录生动地展现了以上海为典型环境场景的样貌,然而,都市中人民生活的艰辛和苦难,从他初初在上海生活一直延续到离开,都让他颇感不适。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使用佛洛依德人格理论界定中国传统的“身体化”倾向文化所处的集体人格阶段的基础上,本文从亲子、师生、家长与教师的循环社会关系中探究这种文化心理对于旨在培养具备独立思想的自省人格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影响和制约。  关键词:“身体化”倾向 文化心理 独立人格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身体化”倾向惯而有之,体现在“无灵魂”、“无来世”等世界观中,也体现在对于个体自称为“身”的语言文字中。从对“身”
内容摘要:学者们在多年的现代汉语成句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成句标准和成句研究范围等角度进行了梳理,可见完句成分和简单句成句研究成果最多,目前成句研究的范围已由简单句扩展到复句和语篇研究中,成句研究仍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  关键词:现代汉语 成句标准 完句  句子是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之一,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和讨论汉语成句问题,随着结构主义理论、小句中枢说和三个平面理论等理论的引
内容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进入了深入研究,但是就目前的大学英语学习来说,学生的主体意识还不是很强烈,主体性学习策略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文章在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现状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应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学习策略 学生主体性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英语的重
内容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高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拥有自身的思维、文化和创新优势,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上有其不可小觑的能量。本文以嘉兴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对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对嘉兴非遗的认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嘉兴非遗提出建议和方向。  关键词:嘉兴市 大学生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  一.嘉兴市非物质
内容摘要:随着近几年大学英语考试加大对翻译试题的考查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除了传统的听说读写训练和讲授外,还要积极转向翻译教学,翻译思维的培养自然必不可少。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分析并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翻译思维和技巧,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翻译思维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几经调整,都基本是以听力、阅读、
内容摘要:纵观近几十年来的大事件中,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网络不但对中国人的表层生活造成了较大改变,更是给青年群体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一方面,青年群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获得更广的人脉;另一方面,充斥着虚拟性的网络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道德失范行为,使青年群体陷入现实与虚拟的价值冲突中。因此,网络对于人类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表层,其对人类道德观念的
内容摘要:针对于当下学生中存在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母语教育弱化、语言应用能力下降等问题,结合师范专业学生的需求和职业培养要求,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随机访谈的方式,对苏北某一师范专科学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和汉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反映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语言能力 自我认知 学习动机 趋同心理  根据国家语委发布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内容摘要:三年前,我有幸加入了学校学前教育系这个大家庭,担任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生活中,这些孩子们性格开朗,热情大方,但是到了课堂上,尤其是在英语课上,就会变得异常的安静。我也一直在思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现状?本文笔者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堂教学  三年前,我有幸加入了学校学前教育系这个大家庭,担任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生活中,
内容摘要:本文对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展开论述与分析,为初中政治教学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初中 政治教学 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开展的主旋律,在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逐渐推进的过程中,政治科目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与日凸显。为了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政治科目不仅要作为初中阶段德育的重要途径,还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内容摘要:本文以经济学理论帕累托最优为分析点,从目前教师队伍的设置、年龄配置、工作任务、专业岗位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提出的问题,从学校部门设置、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工作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从而尽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优化教师团队,实现职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教师队伍 帕累托最优 经济效益  一.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标准规定,专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