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学旅行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读物是研学行程中的“标配”,但是目前研学读物的出版与研学旅行的发展并不匹配。本文分析了当前研学读物出版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编辑研学旅行读物的五大原则,同时,也对研学旅行读物的编辑思路做了浅要的探析。
关键词: 研学读物;研学手册;图书编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研学行业发展的日趋规范化,以研学手册为代表的研学旅行读物也就逐渐成了行程中的“标配”。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旅行读物就相当于研学旅行的教材和教案,它不仅是对研学旅行知识的巩固和补充,还实现了“旅游+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中小学生主动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当前研学旅行读物存在的普遍问题
研学旅行的繁荣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带起了研学类读物的出版热潮。各类研学手册、研学配套图书、安全手册涌入市场。纵观这些研学旅行读物,我认为整体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缺乏系统设计,套路化
研学旅行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服务规范,但是配套的研学读物却没有编辑的参考规范。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手册大都千篇一律,不论是从内容还是到外观,都充斥着套路化、模板化,就像学校的课本一样枯燥乏味。在研学旅行手册的编辑之初,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前瞻性的规划,有很大的被动型与随意性,这与精彩丰富的研学活动极大地不匹配,甚至制约了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
2.强制灌输内容,缺乏吸引力
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手册,大部分就真的只是一本手册,或是旅游手册,或是知识手册。或者是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宣传、推广本地旅游资源,带有政治理论强制灌输的色彩;或者是以公文语言进行陈述,语言枯燥,忽略读者的主观情感和心理感受,导致少年儿童读者只是被动地阅读,丝毫引不起阅读使用兴趣。
二、研学旅行读物的编辑原则
作为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理念最直接的体现,研学旅行读物不仅是完成研学旅行的参考资料,也是研学旅行的延伸读物。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应当掌握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
一本好的研学旅行读物,应该是整个研学旅行活动的行动指南,同时具备引导性和探究性,也就是说,要具备教育的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做事、与人相处;体验生活,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个性化原则
研学旅行读物服务于研学基地和研学路线,而每个又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在编写研学手册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套用以前的经验,需要从研学旅行线路、资源的特色出发,做到因生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再者,研学旅行读物的主要受众是少年儿童,无论是内容编写,还是风格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在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3.趣味性原则
研学旅行读物是一种特殊的读物,其主要阅读人群是少年儿童,这个年龄阶段人群在内容和形式上需要生动化、趣味化。因此,研学旅行读物除了要传承科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外,还要考虑到书籍的趣味性的创新, 比如在学习资源信息中插入行程中的风景,使得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学生阅读起来更直观,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知识的传输、能力的拓展以及情感的渗透。
4.科学性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在编辑的过程中,主题立意上必须科学,围绕研学旅行主题活动设计而编制;内容上必须保证科学性,语言准确、表述明了、图表规范。有关的概念的使用要规范、内容设计要符合课程的基本原理。
5.综合性原则
研学旅行集社会调查、亲身体验、资料收集、集体活动、同伴互助、文字总结等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同样,研学旅行读物的编写也要以综合性为原则,编写时注意兴趣与知识并存,让学生既享受研学旅行乐趣,又学到了课堂外的知识,用课本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一本好的研学旅行手册,必然是集旅游攻略、百科知识、研学日志、动手实践为一体的权威性研学实践读物。
三、研学旅行读物的编辑思路
研学旅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活动,同样,作为研学活动最好的载体,研学旅行读物的编制也要有整体的规划和安排,才能让少年儿童在了解豐富的知识的同时,有所思,有所得。
1.做好前期策划,找准定位
研学旅行读物不是旅游景点的活动行程单,其编写需要有目的、有准备、有活动、有秩序、有内容、有场所、有特色、有效果、有规划。同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纲和目的关系,二是统和分的关系,三是内和外的关系,四是形和神的关系,五是游和学的关系。通过前期策划,把编辑的思想融汇在读物里,确定学生能在这里做些什么,能学到什么,感受和体悟什么,这才是研学的价值和意义,也是研学旅行区别于一般旅游的关键。
2.广泛搜集资料,做实内容
一般的研学旅行读物都是针对特定的研学旅行线路编制的,提供旅行和生活的常识,等于是教科书+旅行指南+行为规范的综合性读物。它首先是一本精心策划的旅行指南,其次才是研学实践活动的载体,旅行前的知识储备、旅行中的实践探究、旅行后的思考感悟,研学旅行各个活动阶段所需的,一般都需要呈现在研学手册里。
可在展示景区研学旅行资源的基础上,挖掘沿途景区课程资源,设计不同的主题推荐线路,比如“红色之旅”“科普之旅”“生态之旅”“民俗之旅”等,充分整合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同时做好交通线路的设计、食宿建议、安全知识等。
3.创新设计语言,增强引力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一本研学旅行读物是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能调动读者的兴趣,而这与创意是密切相关的。通过闯关、探秘等形式,幽默的语言,充满参与感的活动,甚至结合现代科技,都会产生不错的效果,让学生对研学充满兴趣。
当然,研学旅行读物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书面形式。除了常规的“研学手册”,还可以有绘画写生,手工制作、摄影、表演作品等多种形式。好的研学旅行读物,既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又提供必要的基础性资料,还可以成为记录孩子成长足迹的别具特色的纪念物。
参考文献
[1]邓宁.研学手册的设计、使用与拓展,辽宁教育,2019年20期
[2]顾志平.研学旅行课程手册编制内容和技术路径,现代教学, 2020年
关键词: 研学读物;研学手册;图书编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研学行业发展的日趋规范化,以研学手册为代表的研学旅行读物也就逐渐成了行程中的“标配”。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旅行读物就相当于研学旅行的教材和教案,它不仅是对研学旅行知识的巩固和补充,还实现了“旅游+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中小学生主动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当前研学旅行读物存在的普遍问题
研学旅行的繁荣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带起了研学类读物的出版热潮。各类研学手册、研学配套图书、安全手册涌入市场。纵观这些研学旅行读物,我认为整体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缺乏系统设计,套路化
研学旅行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服务规范,但是配套的研学读物却没有编辑的参考规范。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手册大都千篇一律,不论是从内容还是到外观,都充斥着套路化、模板化,就像学校的课本一样枯燥乏味。在研学旅行手册的编辑之初,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前瞻性的规划,有很大的被动型与随意性,这与精彩丰富的研学活动极大地不匹配,甚至制约了研学旅行产业的发展。
2.强制灌输内容,缺乏吸引力
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手册,大部分就真的只是一本手册,或是旅游手册,或是知识手册。或者是以政府部门为中心,宣传、推广本地旅游资源,带有政治理论强制灌输的色彩;或者是以公文语言进行陈述,语言枯燥,忽略读者的主观情感和心理感受,导致少年儿童读者只是被动地阅读,丝毫引不起阅读使用兴趣。
二、研学旅行读物的编辑原则
作为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理念最直接的体现,研学旅行读物不仅是完成研学旅行的参考资料,也是研学旅行的延伸读物。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应当掌握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
一本好的研学旅行读物,应该是整个研学旅行活动的行动指南,同时具备引导性和探究性,也就是说,要具备教育的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做事、与人相处;体验生活,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个性化原则
研学旅行读物服务于研学基地和研学路线,而每个又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在编写研学手册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套用以前的经验,需要从研学旅行线路、资源的特色出发,做到因生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再者,研学旅行读物的主要受众是少年儿童,无论是内容编写,还是风格设计,都要紧紧围绕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在符合他们认知水平和审美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3.趣味性原则
研学旅行读物是一种特殊的读物,其主要阅读人群是少年儿童,这个年龄阶段人群在内容和形式上需要生动化、趣味化。因此,研学旅行读物除了要传承科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外,还要考虑到书籍的趣味性的创新, 比如在学习资源信息中插入行程中的风景,使得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学生阅读起来更直观,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知识的传输、能力的拓展以及情感的渗透。
4.科学性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在编辑的过程中,主题立意上必须科学,围绕研学旅行主题活动设计而编制;内容上必须保证科学性,语言准确、表述明了、图表规范。有关的概念的使用要规范、内容设计要符合课程的基本原理。
5.综合性原则
研学旅行集社会调查、亲身体验、资料收集、集体活动、同伴互助、文字总结等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同样,研学旅行读物的编写也要以综合性为原则,编写时注意兴趣与知识并存,让学生既享受研学旅行乐趣,又学到了课堂外的知识,用课本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一本好的研学旅行手册,必然是集旅游攻略、百科知识、研学日志、动手实践为一体的权威性研学实践读物。
三、研学旅行读物的编辑思路
研学旅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活动,同样,作为研学活动最好的载体,研学旅行读物的编制也要有整体的规划和安排,才能让少年儿童在了解豐富的知识的同时,有所思,有所得。
1.做好前期策划,找准定位
研学旅行读物不是旅游景点的活动行程单,其编写需要有目的、有准备、有活动、有秩序、有内容、有场所、有特色、有效果、有规划。同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纲和目的关系,二是统和分的关系,三是内和外的关系,四是形和神的关系,五是游和学的关系。通过前期策划,把编辑的思想融汇在读物里,确定学生能在这里做些什么,能学到什么,感受和体悟什么,这才是研学的价值和意义,也是研学旅行区别于一般旅游的关键。
2.广泛搜集资料,做实内容
一般的研学旅行读物都是针对特定的研学旅行线路编制的,提供旅行和生活的常识,等于是教科书+旅行指南+行为规范的综合性读物。它首先是一本精心策划的旅行指南,其次才是研学实践活动的载体,旅行前的知识储备、旅行中的实践探究、旅行后的思考感悟,研学旅行各个活动阶段所需的,一般都需要呈现在研学手册里。
可在展示景区研学旅行资源的基础上,挖掘沿途景区课程资源,设计不同的主题推荐线路,比如“红色之旅”“科普之旅”“生态之旅”“民俗之旅”等,充分整合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同时做好交通线路的设计、食宿建议、安全知识等。
3.创新设计语言,增强引力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一本研学旅行读物是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能调动读者的兴趣,而这与创意是密切相关的。通过闯关、探秘等形式,幽默的语言,充满参与感的活动,甚至结合现代科技,都会产生不错的效果,让学生对研学充满兴趣。
当然,研学旅行读物也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书面形式。除了常规的“研学手册”,还可以有绘画写生,手工制作、摄影、表演作品等多种形式。好的研学旅行读物,既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又提供必要的基础性资料,还可以成为记录孩子成长足迹的别具特色的纪念物。
参考文献
[1]邓宁.研学手册的设计、使用与拓展,辽宁教育,2019年20期
[2]顾志平.研学旅行课程手册编制内容和技术路径,现代教学,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