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降黏技术的发展现状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稠油性质、稠油降黏技术两个个方面介绍了稠油降黏技术的发展现状,将现有的各类稠油降黏技术归纳为物理降黏、化学降黏两大类共计10种,并分别论述了这10种技术的发展现状、优点以及局限性。
  关键词:稠油;降黏技术;黏度
  
  
  0引言
  世界稠油资源极为丰富,其地质储量远超过常规原油。全世界已发现的稠油总地质储量为700×109m3,可采储量为l510×108m3,与常规原油可采储量1590×109m3相当。我国稠油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投入大规模的开发。主要分布在辽河、新疆、胜利、南阳、大港、吉林和华北等油田,我国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质油田,其资源量约占总石油资源的25%~30%。
  1发展稠油降黏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储量丰富的稠油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到本世纪中叶,稠油和超稠油将占世界能源供应量的50%以上。稠油密度大、凝点高、黏度大、流动困难是稠油资源的突出特点。因此,降低稠油黏度,改善其流动性是解决稠油开采、集输和炼制问题的关键[1]。
  2稠油的性质
  稠油是指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黏度超过100mPa•s 的原油。它主要是各种烃类和非烃类的混合物,各种组分的相对含量不同时原油的物性不同。稠油突出的特点是含沥青质、胶质,且含有较多的硫、氧、氮等元素和镍、钒等金属化合物,轻质馏分含量较低,稠油中的石蜡含量一般也较低。降低原油中金属杂原子及其赖以存在的沥青质与胶质的含量,将有效降低原油黏度[2]。
  3稠油降黏技术
  3.1物理降黏技术
  (1)掺稀油降黏技术--是将稀油加入高黏度的稠油中进行稀释,降低稠油黏度。在具有稀油资源的油田,稀释降黏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适应性。掺稀油降黏也存在不足:首先,受到稀油资源的限制;其次,稀油掺人前及掺入后,都需进行脱水处理,增加了能源消耗;再次,稀油用作稀释剂掺人稠油后,降低了稀油的物性。目前新疆、胜利、河南等油田对距离较远的接转站,均采用掺稀油降黏流程[3]。
  (2)加热降黏技术--目前主要的生产技术包括蒸汽驱、蒸汽吞吐、热水驱和火烧油层[11]。稠油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比常规原油更敏感,随着温度升高,稠油会从牛顿型流体转变为非牛顿型流体,黏度呈下降趋势。
  (3)稠油冷采技术--其机理是通过强排、诱导地层出砂,使孔隙度由30%左右提高到50%左右,渗透率提高几十至几百倍、使原本产能极低的稠油层日产油量达到几吨至几十吨,采收率达l0%~20%。该技术的适用条件是:储层胶结疏松且较纯净;具有较高的溶解气油比(一般>10m3/t);原油黏度<50000mPa•S。
  (4)超声波采油技术--即在注入蒸汽的同时,利用声波发生器在射孔段产生高能量的超声波,使井筒内的油水充分乳化,在注入压力的作用下,大量的乳化液先渗入高含水的孔隙并达到新的平衡,使后续注入的热蒸汽能渗入到含剩余油的区域,试验证明,热声采油技术不仅能提高蒸汽注入开采的效果,还可为下次蒸汽注入创造良好的地层条件。
  (5)微波加热降黏技术--微波是频率大约在300~300×10 MHz、波长在100~0.1cm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加热效率高、速度快、清洁无污染,改变稠油的化学组分,不可逆地改善了稠油的流变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降黏方法。微波加热具有的高效率、高速度和清洁性逐渐引起广大石油工作者的注意,到目前为止,微波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仍处于实验阶段[4]。
  (6)振动采油技术--该技术利用的是低频波或次声波。低频振动采油技术所使用的设备有井下低频脉冲波发生器和地面震源两种,这种波能在较大半径范围内引起地层的振动,扩大、疏通储层连通孔隙,有助于改善其内部流体的渗流状况,降低原油黏度,促使残余油流动,提高油层原油采收率。该技术适用于构造较简单、区块较完整、油层连通好、原油黏度中等的稠油油藏。
  3.2 化学降黏技术
  (1)稠油表面活性剂乳化降黏技术--乳化降黏就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使稠油或将W/O型乳状液转变成O/W型乳状液,从而达到降黏的目的。乳化降黏的关键是选择质优、价廉、高效的乳化降黏剂。乳化降黏剂多根据协同作用原理采用多元复配型配方,同时包含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部分原油乳化降黏剂配方中还加入碱、C1~4醇、生物聚合物和冰点抑制剂等。
  (2)稠油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油溶性降黏剂降黏技术是在降凝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降黏机理是: 降黏剂分子中引入含极性基团侧链和高碳烷基主链,其主碳链使降黏剂分子能溶于油中,侧链的极性基团与胶质、沥青质中的极性基形成更强的氢键,渗透、分散进入胶质和沥青质片状分子之间,部分拆散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的聚集体,形成片状分子无规则堆砌,使结构变松散,并减少聚集体中包含的胶质、沥青质分子数目,降低原油的内聚力,起降黏作用。国内外有关油溶性降黏剂的研制和应用进展缓慢,目前国外的研究应用多以降凝剂为主[6]。
  (3)稠油的催化裂化降黏技术--稠油的催化裂化降黏技术是利用稠油与水蒸气之间发生的水热裂解反应,使稠油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高碳数的稠油发生裂解而成为轻质油,不可逆的降低了稠油的黏度,提高了油品的品位,导致原油的蒸气压增加,油层压力和能量增加,达到提高稠油采收率的目的。
  (4)稠油微生物降黏技术--微生物降黏技术是一项利用微生物自身活动 (降解作用)和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等)活动对原油中的沥青质等重质组份进行降解,提高油井产量或原油采收率的综合性技术。目前微生物对稠油的降解主要针对高碳直链烷烃,适用于中低含量胶质、沥青质的普通稠油油藏,而对于富含沥青质、胶质的稠油,由于沥青质、胶质结构复杂,微生物对其降解十分困难,开采效果并不理想。
  参考文献
  [1]杨文军.特种油气藏[J].2003,2(10):5.
  [2]耿宏章,秦积舜,周開学.影响原油黏度因素的试验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2003,18(1):83-87.
  [3]夏学经,程军,周彩霞,等.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25(5):15.
  
其他文献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通过调查,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稳定,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工作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大学生村官政
教学逻辑是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依据,元素化合物教学过程的逻辑由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学生学的逻辑和教师教的逻辑三个维度构成.浓硫酸的教学逻辑就是教师运用知
摘要:针对聚驱注入井的堵塞物,采取压裂解堵与化学解堵相结合的方法对注聚井进行深部高效解堵。研制了一种解堵体系,由主剂和润湿反转剂组成。主剂可以可以高效降解地层中堵塞的聚合物,降解时间为24h左右,适合深部解堵。润湿反转剂可以降低解堵后聚合物溶液在裂缝附近储层岩心或压裂填砂上的吸附,延长解堵有效期。对于天然岩心聚驱堵塞后,经过压裂和化学解堵后,解堵率可达85%以上,并且解堵后的注聚堵塞率下降20%以
一、概况  齐40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欢曙上台阶上倾部位,开发目的层为莲花油层,油藏埋深-625m~-1050m,原始地层温度36.8℃,压力8.5MPa,原油密度0.9686g/cm3,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2639mPas,含油面积7.9km2,地质储量3774×104t。  工业化转驱以来,产量大幅提升,断块核实日产油上升7个百吨台阶,由转驱前的1245吨上升到2009年
摘要:油气井井身结构目前为止是我国石油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一项新举措。在油气井井身结构中,力学对它以及井壁有着许多的影响,本文就是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岩石力学井壁稳定油气井井身结构       随着我国石油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使得油气井井身结构成为了我们石油转就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成为实施节能减排的一项新举措。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油气井井身结构的体质,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从
在铜锌原电池的实际教学中,盐桥制作麻烦,耗时长,即便制好,也容易固化而失效,保存时间较短,不能在同一年级的多个班级进行教学演示.采用琼脂凝胶封闭U形管两端,再用注射器将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真实实验存在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应将虚拟实验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辅助教学,将不明显的现象更好地展现出来.通过破坏性实验,学生能更好
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已成为了新的课题,也是目前教学探究的热点.2019年全国Ⅰ卷物理电学实验题,体现了高考对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及其“科学
一 实施精细间抽的原因  由于部分油气田具有地渗透性差,控制面积小特征,再加上开采十几年后地层能量未得到充分补充,致使多数井液面恢复缓慢,倘若机采油井24小时都生产运行的话,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供液不足,造成油井间隙性出油甚至干抽,此时油井再继续全天运转,既浪费了电能又降低了设备的寿命,从而大大增加了吨油成本。为减小机采井设备损耗,节能降耗,一直采取间抽的工作制度,但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以往的间抽工
(1天津市大港油田井下公司 天津300280;2天津市大港油田采油三厂 天津300280)  摘要:油田开发进入后期阶段,维护修井施工时会遇到电泵井生产管柱卡或施工管柱卡的现象,主要由套管结垢和套管内遗留水泥环所造成,处理起来相当困难,现场应用利用酸洗除垢洗解卡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酸洗工艺解卡井筒结垢       1 前言  油田开发进入后期阶段,维护修井施工时会遇到电泵井生产管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