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巩固教学成果。本文基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从四个角度探究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師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角色转换”,积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而要做到“角色转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因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紧扣文本顺势提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紧扣文本进行有效提问,与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将问题与文本紧密结合,保证提出的问题与文本表达的主题切合,切记提一些与文本无关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打破教学常规,是孩子脱离学习语文的初衷,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风》这篇课文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听过吗,是描写什么的呀?学生齐声回答“风”。我紧接着又问“孩子们,你们见过风吗?在哪儿见的?谁能说一说?”学生们七嘴八舌的,你一言我一语,学习氛围一下变得很浓厚。这时,赶紧趁热打铁的提问,想不想知道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作者在什么地方看见了风呢?把学生一下子引入学习的殿堂。
二、重点内容层层设问
在教授阅读课文时,很多课文几乎都有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重点了解的段落,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因此,在教授在这些课文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词语和段落反复诵读之外,往往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层层设问,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理解消化的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天鹅、大虾和梭鱼》一课最后一小节“究竟谁是谁非,我们管不着,只知道,大车至今仍在原处,未动分毫”时,我想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于是便提问: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未动分毫,谁是谁非”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认真反复读文明白什么意思之后,我紧接着追问:“那么究竟是谁是谁非呢?”,“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呢,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打算怎么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认识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简单的读通课文,更重要的是明白其中道理。
三、个性化发展“开放式”提问
学习语文,不仅仅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独立、独特、独到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最后设问:假如你是那只乌鸦,你用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同学们兴趣,积极地思考起来,闪现出许多精彩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说:“插个吸管,就可以喝到了”,有的学生说:“用翅膀夹起来就能喝到了”,还有的学生说:“把瓶子里的水倒在一个小坑里,就可以喝到了”,“把瓶子推到,让水流到瓶口就可以喝到了”等等方法,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打破了我们认为乌鸦只能投石喝水的常规思维方式,打开了孩子们想象思维的大门,开拓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个性化发展。
四、面向全体高校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理解程度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预设问题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有坡度的设计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应预设时间,遇到较难理解的问题,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有效的加以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相同的成功快感。例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时,通读全文后提问:读完全文,你认为小马的性格有什么缺点?从那句话或者那段话,那个词语中读懂的?点名平时表现中等的学生回答,学生叫起来却支支吾吾,可见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够熟悉。另外,对“性格”是什么缺乏了解,因而,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简单问题着手,设问:小马总共过了几次河?追问:为什么第三次才过去,第一次和第二次没有过去?继续追问:小松鼠说了什么,老牛又说了什么,谁的正确呢?为什么等问题,学生找到这些答案都很容易,因为就连最不爱发言的刘天宇都举起了小手。进而回到最初的问题,小马的性格有什么缺点?从那句话或者那段话,那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我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差点让一个问题“让孩子丧失了学习整堂课的信心”。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获得学习语文知识成功的快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学生独立、独特、独到的思维方式。同时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不正我们教授语文的目的吗?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提问。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師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角色转换”,积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去武装自己,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而要做到“角色转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因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紧扣文本顺势提问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紧扣文本进行有效提问,与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将问题与文本紧密结合,保证提出的问题与文本表达的主题切合,切记提一些与文本无关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打破教学常规,是孩子脱离学习语文的初衷,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风》这篇课文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听过吗,是描写什么的呀?学生齐声回答“风”。我紧接着又问“孩子们,你们见过风吗?在哪儿见的?谁能说一说?”学生们七嘴八舌的,你一言我一语,学习氛围一下变得很浓厚。这时,赶紧趁热打铁的提问,想不想知道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作者在什么地方看见了风呢?把学生一下子引入学习的殿堂。
二、重点内容层层设问
在教授阅读课文时,很多课文几乎都有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重点了解的段落,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因此,在教授在这些课文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词语和段落反复诵读之外,往往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层层设问,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理解消化的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天鹅、大虾和梭鱼》一课最后一小节“究竟谁是谁非,我们管不着,只知道,大车至今仍在原处,未动分毫”时,我想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于是便提问: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未动分毫,谁是谁非”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认真反复读文明白什么意思之后,我紧接着追问:“那么究竟是谁是谁非呢?”,“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呢,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打算怎么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认识到学习语文不仅仅是简单的读通课文,更重要的是明白其中道理。
三、个性化发展“开放式”提问
学习语文,不仅仅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独立、独特、独到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最后设问:假如你是那只乌鸦,你用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同学们兴趣,积极地思考起来,闪现出许多精彩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说:“插个吸管,就可以喝到了”,有的学生说:“用翅膀夹起来就能喝到了”,还有的学生说:“把瓶子里的水倒在一个小坑里,就可以喝到了”,“把瓶子推到,让水流到瓶口就可以喝到了”等等方法,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打破了我们认为乌鸦只能投石喝水的常规思维方式,打开了孩子们想象思维的大门,开拓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个性化发展。
四、面向全体高校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理解程度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预设问题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有坡度的设计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应预设时间,遇到较难理解的问题,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有效的加以引导,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相同的成功快感。例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时,通读全文后提问:读完全文,你认为小马的性格有什么缺点?从那句话或者那段话,那个词语中读懂的?点名平时表现中等的学生回答,学生叫起来却支支吾吾,可见学生对课文内容不够熟悉。另外,对“性格”是什么缺乏了解,因而,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简单问题着手,设问:小马总共过了几次河?追问:为什么第三次才过去,第一次和第二次没有过去?继续追问:小松鼠说了什么,老牛又说了什么,谁的正确呢?为什么等问题,学生找到这些答案都很容易,因为就连最不爱发言的刘天宇都举起了小手。进而回到最初的问题,小马的性格有什么缺点?从那句话或者那段话,那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我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差点让一个问题“让孩子丧失了学习整堂课的信心”。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获得学习语文知识成功的快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学生独立、独特、独到的思维方式。同时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不正我们教授语文的目的吗?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提问。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