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一年说高考,又是一年谈命题作文的审题。回看2011年全国17个高考作文题,其中有7个是完全式命题作文或材料式命题作文。从结构上说,有短语式,如湖北卷的“旧书”,江苏卷的“拒绝平庸”,浙江卷的“我的时间”,广东卷的“回到原点”,四川卷的“总有一种期待”。有句子式,如安徽卷的“时间在流逝”,山东卷的“这世界需要你”。命题作文如何审题,一般地说,必须定中心、定文体、定材料、定表达方式。本文拟从命题作文审题的技巧方面,和同学们探讨一下。
一、 添加文题语素,处理好大与小的關系。好的命题作文必须是让考生有话可说,要如此,文题主旨不能过于狭窄。这又会出现写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现象。因此,审题时,我们添加必要语素,处理好大与小的關系,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如“扬子晚报杯”作文大赛高中组的“疼”和“隐瞒”两个作文题,审题时,就必须在文题前后添加必要语素,使文题范围由大而小,题目更明确。前者可以是“我心中的疼”“疼是民族性的”“为什么总有令人心疼的事发生”等;后者可以为“什么是该隐瞒的”“隐瞒是一种智慧”“隐瞒该隐瞒的”等。我们再看湖北卷的“旧书”。“旧书”有实指义和虚指义之分。实指义,是指以前出版的书,它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经验的记录与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将文题设想为“我家世代相传的一本旧书”等。所以,一位同学便以《孩子你慢慢来》为题,以一本“旧书”为明线在结构上贯穿全文,同时,这本“旧书”在主旨上又暗合文章内容,表现了母亲与“我”感情交融的过程。虚指义,即它作为一种符号、一种载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事件。我们可以把文题设定为“爷爷是一本旧书”等。一位机智的同学把历史比成旧书,既生动形象,又扣题准确。将“历史”比做一本“旧书”,用书的页码串起三个历史片段,可见其构思新颖,想象独到,颇受阅卷老师称道。
二、 结合文题虚实,处理好虚与实的關系。有些题目比较具体实在,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如“这世界需要你”;有些题目比较抽象,需要化虚为实,找到触点,如“回到原点”;还有些题目可能虚实兼备,则需要虚实结合,如“总有一种期待”。期待什么?可以是物质的,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两者兼有的。因此题目贴近生活,回归人文,触及情感,使同学们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情可抒。从立意的角度说,可以抒发自己对某人、某事或未来的期待,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叙述他人的期待,还可以放眼于大千世界,写出整个人群或社会的期待。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可以叙“期待”的故事,也可以抒“期待”的情怀,还可以谈“期待”的道理。如一位同学叙写自己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回忆父母含辛茹苦但仍执著呵护孩子成长的细节,既展示了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待,也流露出作者真切的感激情怀。文末说:“而今,正坐在考场的我,要用最好的成绩去回报爸妈的无限期待。我期待那一天:当爸妈捧着我拿回家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欣慰的笑容!”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把自己的一腔感恩之情推向高潮,字里行间,涌动着无限亲情。
三、 深究文题题眼,处理好明与暗的關系。有些文题有明显的文眼,又有深层次的内涵,这就需要处理好明与暗的關系。如江苏省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一模作文: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意图是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负责任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此为明。审题时,我们要牢牢把握“耕种”这一文眼,“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一种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等等,此为暗。“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写记叙文,应凸显“耕种”的过程性和情感性,应重在抒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四、 把握文题内涵,处理好此与彼的關系。“此”即指作者自己或“我们”一方,“彼”可以指他人、他时、他地。如“门,一直开着”这个题目,我们必须从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入手,作具体分析。我们先要将“门”具体化,可以理解为成功之门、理想之门,也可以理解为人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与艺术等等之间的交流情感之门以及政治对话之门等,通过这扇“门”可以实现理想目标,可以达到和谐共荣。还必须抓住“一直开着”这四个字,其有四个思考点:一是“门”内就是我的目标、我的理想、我的希望,只要永不言弃,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进入门内,否则,我就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二是很多“门”表面上看上去像關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手去推一推,哪怕是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很多时候,往往被表面现象蒙住,很多人因此而走了许多的弯路,失去了成功的机会;三是“门”内的人期待着“门”外的人大胆走进来,实现互通和交流;四是“门”外的风景和气息是挡不住的,正气、真情、人性等一切美好的“风景”,永远是人间及社会的主流。自然,这种方法不仅仅适合于此题,绝大多数文题都需要我们处理好此与彼的關系。此时与彼时,此地与彼地,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等都应该思考、顾及,如此,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厚度、深度。
五、 思考文题表里,处理好是与非的關系。为了考查同学们關注生活特别是辩证思维的能力,有的文题则需要我们处理好是与非的關系。如此,我们才能审到点子上,写到肯綮处,使读者信服。最典型的是江苏题“拒绝平庸”。面对此道作文题,我们首先必须辨清“平庸”一词的含义。此词感情色彩褒贬均有,如寻常而不突出;平凡:才能~︱相貌~︱~的一生。(《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80页)又如平凡,没有突出之处。~无奇︱平平庸庸地度过了大半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004页)网上云,平庸:平凡、普通,寻常而不突出,没有作为,也可视为寻常而不高明。既然是褒贬皆可,那么,我们还必须从现实生活中对“平庸”一般理解入手。“平庸”多作贬义词,指“无能、没用”,称为“平庸”,有的缺乏想象、缺乏个性、缺乏锐气、缺乏追求、缺乏勇气、缺乏创造等等。可见,“平庸”不同于“平凡”,不同于“中庸”,不同于“守拙”,更不同于“庸俗”。一句话,“平庸”在现实生活中多指没有人生追求,生活状态多是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时光,随波逐流。如此由表及里的看来,我们就可以抓住题眼“拒绝”立意,做对社会有用之人,评点世事,凸显是非,使读者与我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形成观点上的共识。
宋代诗人陆游说:“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从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方面说,无论什么文题,都会和时事与世事,历史与现实,自己与他人相關涉,只要我们切题而为,展示自我才华,敞开自我心扉,倾诉自我情感,就一定可以“收取關山五十州”。
(作者:葛以松,江苏省淮州中学卜廷才,江苏省淮州中学,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 添加文题语素,处理好大与小的關系。好的命题作文必须是让考生有话可说,要如此,文题主旨不能过于狭窄。这又会出现写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现象。因此,审题时,我们添加必要语素,处理好大与小的關系,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如“扬子晚报杯”作文大赛高中组的“疼”和“隐瞒”两个作文题,审题时,就必须在文题前后添加必要语素,使文题范围由大而小,题目更明确。前者可以是“我心中的疼”“疼是民族性的”“为什么总有令人心疼的事发生”等;后者可以为“什么是该隐瞒的”“隐瞒是一种智慧”“隐瞒该隐瞒的”等。我们再看湖北卷的“旧书”。“旧书”有实指义和虚指义之分。实指义,是指以前出版的书,它是人类思想智慧、情感经验的记录与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将文题设想为“我家世代相传的一本旧书”等。所以,一位同学便以《孩子你慢慢来》为题,以一本“旧书”为明线在结构上贯穿全文,同时,这本“旧书”在主旨上又暗合文章内容,表现了母亲与“我”感情交融的过程。虚指义,即它作为一种符号、一种载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事件。我们可以把文题设定为“爷爷是一本旧书”等。一位机智的同学把历史比成旧书,既生动形象,又扣题准确。将“历史”比做一本“旧书”,用书的页码串起三个历史片段,可见其构思新颖,想象独到,颇受阅卷老师称道。
二、 结合文题虚实,处理好虚与实的關系。有些题目比较具体实在,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如“这世界需要你”;有些题目比较抽象,需要化虚为实,找到触点,如“回到原点”;还有些题目可能虚实兼备,则需要虚实结合,如“总有一种期待”。期待什么?可以是物质的,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两者兼有的。因此题目贴近生活,回归人文,触及情感,使同学们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情可抒。从立意的角度说,可以抒发自己对某人、某事或未来的期待,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叙述他人的期待,还可以放眼于大千世界,写出整个人群或社会的期待。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可以叙“期待”的故事,也可以抒“期待”的情怀,还可以谈“期待”的道理。如一位同学叙写自己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回忆父母含辛茹苦但仍执著呵护孩子成长的细节,既展示了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待,也流露出作者真切的感激情怀。文末说:“而今,正坐在考场的我,要用最好的成绩去回报爸妈的无限期待。我期待那一天:当爸妈捧着我拿回家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脸上洋溢着满足与欣慰的笑容!”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把自己的一腔感恩之情推向高潮,字里行间,涌动着无限亲情。
三、 深究文题题眼,处理好明与暗的關系。有些文题有明显的文眼,又有深层次的内涵,这就需要处理好明与暗的關系。如江苏省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一模作文: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意图是引导我们思考如何负责任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此为明。审题时,我们要牢牢把握“耕种”这一文眼,“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一种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等等,此为暗。“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写记叙文,应凸显“耕种”的过程性和情感性,应重在抒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四、 把握文题内涵,处理好此与彼的關系。“此”即指作者自己或“我们”一方,“彼”可以指他人、他时、他地。如“门,一直开着”这个题目,我们必须从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入手,作具体分析。我们先要将“门”具体化,可以理解为成功之门、理想之门,也可以理解为人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与艺术等等之间的交流情感之门以及政治对话之门等,通过这扇“门”可以实现理想目标,可以达到和谐共荣。还必须抓住“一直开着”这四个字,其有四个思考点:一是“门”内就是我的目标、我的理想、我的希望,只要永不言弃,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进入门内,否则,我就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二是很多“门”表面上看上去像關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手去推一推,哪怕是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很多时候,往往被表面现象蒙住,很多人因此而走了许多的弯路,失去了成功的机会;三是“门”内的人期待着“门”外的人大胆走进来,实现互通和交流;四是“门”外的风景和气息是挡不住的,正气、真情、人性等一切美好的“风景”,永远是人间及社会的主流。自然,这种方法不仅仅适合于此题,绝大多数文题都需要我们处理好此与彼的關系。此时与彼时,此地与彼地,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等都应该思考、顾及,如此,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厚度、深度。
五、 思考文题表里,处理好是与非的關系。为了考查同学们關注生活特别是辩证思维的能力,有的文题则需要我们处理好是与非的關系。如此,我们才能审到点子上,写到肯綮处,使读者信服。最典型的是江苏题“拒绝平庸”。面对此道作文题,我们首先必须辨清“平庸”一词的含义。此词感情色彩褒贬均有,如寻常而不突出;平凡:才能~︱相貌~︱~的一生。(《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980页)又如平凡,没有突出之处。~无奇︱平平庸庸地度过了大半生。(《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004页)网上云,平庸:平凡、普通,寻常而不突出,没有作为,也可视为寻常而不高明。既然是褒贬皆可,那么,我们还必须从现实生活中对“平庸”一般理解入手。“平庸”多作贬义词,指“无能、没用”,称为“平庸”,有的缺乏想象、缺乏个性、缺乏锐气、缺乏追求、缺乏勇气、缺乏创造等等。可见,“平庸”不同于“平凡”,不同于“中庸”,不同于“守拙”,更不同于“庸俗”。一句话,“平庸”在现实生活中多指没有人生追求,生活状态多是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时光,随波逐流。如此由表及里的看来,我们就可以抓住题眼“拒绝”立意,做对社会有用之人,评点世事,凸显是非,使读者与我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形成观点上的共识。
宋代诗人陆游说:“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从高考命题作文审题方面说,无论什么文题,都会和时事与世事,历史与现实,自己与他人相關涉,只要我们切题而为,展示自我才华,敞开自我心扉,倾诉自我情感,就一定可以“收取關山五十州”。
(作者:葛以松,江苏省淮州中学卜廷才,江苏省淮州中学,江苏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