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全国各大高校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可谓竭尽全力,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被注入社會的洪流中,但一直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不够,虽然各大高校都成立了相关的部门,可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风波仍未停息,正视大学生自杀问题是当务之急,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高要求的专业素质,更要具备完整健康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一、造成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通过整理和分析当代大学生自杀案例,可以将大学生自杀原因归结为一下几点:
(一)经济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仍有部分地区与部分家庭没有抓住机遇,暂时没有摆脱贫困队伍。如今供一名大学生攻读学业对于一些依靠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可谓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家庭为了供孩子上学负债累累,甚至将房子卖掉,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无形中已经让学生背负了过于沉重的担子。生在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当就读于当地村镇学校时感觉并不明显,可一旦踏入大学校门,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时会给自己心理带来强烈的落差。本想专心读书的他们却遭到身边人的排挤,无法适应,导致一些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轻生念头。
(二)感情因素。大学生处在心理发育期,他们的感情非常敏感,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的认识并不成熟。他们对情感的认知深受影视传媒影响,对爱情有美好的憧憬,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接受分手时带来的低落情绪,酗酒,吸烟等排解方式也无法缓解消极的心理走向,最终因无法承受恋爱破裂带来的痛苦而走向了自我毁灭。家庭的变故也会给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学子带来致命的打击,有些学生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厌世,有的是因为家人的突然去世而一蹶不振。此类情感问题是大学生选择轻生念头的主要因素。
(三)择职因素。每一名考上大学的莘莘学子在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那份激动都是无以言表的,父母更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但是,随着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的供大于求,导致大批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曾经的那份骄傲荡然无存,曾经打算回报父母的意愿被社会无情地驳回。顿时心理防线被击垮,觉得四年的大学生活除了给家里徒增了经济负担之外几乎一无是处,即便学习成绩很好,也不能得到用武之地,感觉愧对父母的养育,无法达到父母及亲人的期望。当自身的心理定位过高而现实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学生的心理必然会感到无比的失落,而其心理无法接受这一现实时便会选择结束生命以求逃避。
(四)学业因素。学业方面的压力也是逼迫大学生自杀的一个因素。中国式的高压教育从小学延续到高中,突如其来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往往无法适应而自我消沉下去,终日泡在网吧打发时间,等待着他的是多门的挂科和取消毕业资格。无法走出网络的怪圈,迷茫空虚地度过了大学四年生活,临近毕业时却无法拿到毕业证书,面对家长和学校的压力,感到自己已经无法挽回便选择了自我了断,这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避免学生自杀的探索
目前,各大高校针对学生的心理调查已经非常普遍,为何大学生的自杀率却没有降低?纵观大学生自杀案例,这些个例往往出现在孤僻性格的学生中,他们与人交流甚少,导致发生问题时不会及时发现,身边的同学老师也不容易第一时间加以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国各高校建立了网络调查的心理机制,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来辨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但是,问题同样存在,很多学生不会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试卷问答,往往草草了事,给主管心理老师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高校辅导员对每一名学生要加以关注,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三、解决学生自杀心理问题的探索
(一)从入学教育抓起。每个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都面临着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在大一新生入校之时就该将四年来的任务细化,让学生们步步为营,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大一时要求上晚自习和早操,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加强集体凝聚力。大二时加强英语课程的学习,考取英语四级证书。大三时,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学生针对未来的工作方向选择性的学习和实践。大四时参加社会实习,定期邀请已经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学长参加就业指导会议,把自己遇到的挫折与经验传授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同时,将家庭贫困的学生列为重点的关注对象,以寝室为单位,建立监督小组。每个有贫困生的寝室安排一名班级干部,每周向辅导员汇报这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确保时刻了解同学细微的心理动态。
(二)从课余活动抓起。步入大学,学生自然会有孤单期,在军训过程中外向的学生会积极表现自己,会很快地融入集体,而相反的,性格孤僻的同学会经常一个人独处,或者和其他与自己境况类似的同学走得很近,这样的学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每所高校大学一年级的活动都会丰富多彩,给每个身怀才艺的同学一个表演的舞台。但是,是否有人关注过那些总是坐在观众席上的孩子呢?他们往往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怀。针对这部分自卑孤僻的学生,应该为他们举办相应的活动。定期举办班会,让每一个人参与其中,做游戏,介绍自己的家乡,讲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加强了每一名学生的自信心,避免心理上的过度孤僻。
(三)警觉自杀信号。其实查看全国各高校大学生自杀案例是可以有规律可循的,据调查,一般出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往往会和平时的表现出现差异。突然间的抑郁与亢奋,经常性的失眠和厌食,旷课时间增多,频发焦虑情绪,精神恍惚。并且很多大学生自杀之前会写下遗书,只要身边人加以关注一般是可以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的。但是一般院校都是辅导员负责制,一名老师往往管理一个年级的工作甚至更多,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动员每一名同学,建立心理监督机制,不让任何一名同学疏远集体。学校评定贫困生助学金时要求公开公平公正,一定要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感受到学校的人为关怀,减轻经济方面带来的负担。同时组织大学生心理讲座,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唤起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塑造新时代的人才。
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学校的结症,也是整个社会的结症,需要中国社会强加对大学生的关注,疏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少些竞争方面的鼓励,多些责任感的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向社会输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一、造成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通过整理和分析当代大学生自杀案例,可以将大学生自杀原因归结为一下几点:
(一)经济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仍有部分地区与部分家庭没有抓住机遇,暂时没有摆脱贫困队伍。如今供一名大学生攻读学业对于一些依靠农耕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可谓一笔不小的开支,有的家庭为了供孩子上学负债累累,甚至将房子卖掉,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无形中已经让学生背负了过于沉重的担子。生在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当就读于当地村镇学校时感觉并不明显,可一旦踏入大学校门,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时会给自己心理带来强烈的落差。本想专心读书的他们却遭到身边人的排挤,无法适应,导致一些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轻生念头。
(二)感情因素。大学生处在心理发育期,他们的感情非常敏感,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的认识并不成熟。他们对情感的认知深受影视传媒影响,对爱情有美好的憧憬,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接受分手时带来的低落情绪,酗酒,吸烟等排解方式也无法缓解消极的心理走向,最终因无法承受恋爱破裂带来的痛苦而走向了自我毁灭。家庭的变故也会给心理尚未成熟的大学学子带来致命的打击,有些学生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厌世,有的是因为家人的突然去世而一蹶不振。此类情感问题是大学生选择轻生念头的主要因素。
(三)择职因素。每一名考上大学的莘莘学子在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那份激动都是无以言表的,父母更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但是,随着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的供大于求,导致大批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曾经的那份骄傲荡然无存,曾经打算回报父母的意愿被社会无情地驳回。顿时心理防线被击垮,觉得四年的大学生活除了给家里徒增了经济负担之外几乎一无是处,即便学习成绩很好,也不能得到用武之地,感觉愧对父母的养育,无法达到父母及亲人的期望。当自身的心理定位过高而现实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学生的心理必然会感到无比的失落,而其心理无法接受这一现实时便会选择结束生命以求逃避。
(四)学业因素。学业方面的压力也是逼迫大学生自杀的一个因素。中国式的高压教育从小学延续到高中,突如其来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往往无法适应而自我消沉下去,终日泡在网吧打发时间,等待着他的是多门的挂科和取消毕业资格。无法走出网络的怪圈,迷茫空虚地度过了大学四年生活,临近毕业时却无法拿到毕业证书,面对家长和学校的压力,感到自己已经无法挽回便选择了自我了断,这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避免学生自杀的探索
目前,各大高校针对学生的心理调查已经非常普遍,为何大学生的自杀率却没有降低?纵观大学生自杀案例,这些个例往往出现在孤僻性格的学生中,他们与人交流甚少,导致发生问题时不会及时发现,身边的同学老师也不容易第一时间加以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国各高校建立了网络调查的心理机制,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来辨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但是,问题同样存在,很多学生不会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试卷问答,往往草草了事,给主管心理老师带来了很多困难,所以这就更加要求我们高校辅导员对每一名学生要加以关注,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三、解决学生自杀心理问题的探索
(一)从入学教育抓起。每个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都面临着一个角色转换的问题,在大一新生入校之时就该将四年来的任务细化,让学生们步步为营,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大一时要求上晚自习和早操,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加强集体凝聚力。大二时加强英语课程的学习,考取英语四级证书。大三时,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学生针对未来的工作方向选择性的学习和实践。大四时参加社会实习,定期邀请已经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学长参加就业指导会议,把自己遇到的挫折与经验传授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同时,将家庭贫困的学生列为重点的关注对象,以寝室为单位,建立监督小组。每个有贫困生的寝室安排一名班级干部,每周向辅导员汇报这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确保时刻了解同学细微的心理动态。
(二)从课余活动抓起。步入大学,学生自然会有孤单期,在军训过程中外向的学生会积极表现自己,会很快地融入集体,而相反的,性格孤僻的同学会经常一个人独处,或者和其他与自己境况类似的同学走得很近,这样的学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每所高校大学一年级的活动都会丰富多彩,给每个身怀才艺的同学一个表演的舞台。但是,是否有人关注过那些总是坐在观众席上的孩子呢?他们往往更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怀。针对这部分自卑孤僻的学生,应该为他们举办相应的活动。定期举办班会,让每一个人参与其中,做游戏,介绍自己的家乡,讲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加强了每一名学生的自信心,避免心理上的过度孤僻。
(三)警觉自杀信号。其实查看全国各高校大学生自杀案例是可以有规律可循的,据调查,一般出现自杀倾向的学生,往往会和平时的表现出现差异。突然间的抑郁与亢奋,经常性的失眠和厌食,旷课时间增多,频发焦虑情绪,精神恍惚。并且很多大学生自杀之前会写下遗书,只要身边人加以关注一般是可以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的。但是一般院校都是辅导员负责制,一名老师往往管理一个年级的工作甚至更多,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动员每一名同学,建立心理监督机制,不让任何一名同学疏远集体。学校评定贫困生助学金时要求公开公平公正,一定要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感受到学校的人为关怀,减轻经济方面带来的负担。同时组织大学生心理讲座,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唤起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塑造新时代的人才。
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学校的结症,也是整个社会的结症,需要中国社会强加对大学生的关注,疏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少些竞争方面的鼓励,多些责任感的宣传,给予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向社会输出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