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体验感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yy001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精华的CAI课件集声、形、色、光于一体,正好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漂亮的界面、变幻的色彩、逼真的动画、轻快的音乐,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世界,深深吸引学生;而图形的平移、旋转、重合,又能生动直观地演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参与
  小學生长于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直观展示出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认识活动中。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开始我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的。”我又问:“为什么车轮要造成圆形呢?”这时学生不知如何解释,我接着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森林运动会上动物们的表现。”同时用CAI课件演示:屏幕上出现了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一只小猪骑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声中小猪被颠得东倒西歪,把学生逗得哄堂大笑;接着屏幕上又出现一只小兔骑着椭圆形车轮的车,伴随着音乐,小兔仍随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时又一个画面出现,小猴已经骑着圆形车轮的车,在悦耳的音乐声中,稳稳当当行驶。我提问:“小猪、小兔的车子今天是怎么啦,跑起来怎么一高一低的,开得那么吃力呀!小猴最轻松,比他们开得稳当多了,而且速度快,学生你们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圆形的轮子不会颠簸?”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以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进入新知学习中。
  二、再现情景,亲身体验,形成能力
  传统教学观认为学习可以独立于现实情景之外,学习的结果可以自然地迁移至各种真实情景中,所以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去情境化”的,然而实践证明,抽象概念、规律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导致学生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呢?CAI技术为我们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创造了条件。
  如教学“统计”一课时,首先通过演示CAI课件,创设道路上过往车辆的情境,并配以语言描述:“我们的城市建设在迅速发展,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交通也越来越方便。你们看,道路上有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它们各开过多少辆?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这四种车辆开过的数量?”
  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路上车子开过很快消失,必须抓紧时间及时记录。交流中学生提议:小组内四人分工,每人统计一种汽车;还有人说,先划好表格,写好汽车名称,统计时出现一辆就记一个。
  利用CAI重播过往车辆的情景,让学生用各自想到的方法进行尝试性统计实践,然后交流比较哪种方法便于及时记录,怎样记录便于统计。学生基本达成共识:画好表,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次记录。
  这一过程,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动态统计的数据收集过程,这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在课堂上获得的体验。
  三、直观演示,展示过程,化难为易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有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若利用一般的教具或电教手段则难以达到效果,甚至不可能做到。教学时,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特点,合理、恰当地设计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可替代性特点,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使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数学的重难点,并活跃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时,教师不可能用10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但利用CAI就可以轻易做到:先让电脑逐个地把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条,再逐条地拼出一块,最后逐块地拼出一个大正方体,在拼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计算,得出其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就是1立方分米。通过动态演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化静为动,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同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辅助教学抓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动画演示的优势,以频闪、色变、虚实的表现手法,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感性材料。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说明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我随便画了一个圆,通过用鼠标拖动圆心,让学生发现圆的位置改变了,拖动半径右端的游标改变长度,让学生发现半径越长圆就越大。通过这样的演示,避免教师的“注入式”教学,而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感知知识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CAI课件,为学生创设多姿多彩的问题情境,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尝到追求真知,学会创造的乐趣。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激活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愉快、高效地发展。
其他文献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成和发展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因此,数学活动课程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重在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实现由传统的获取知识教学目的观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目标观转变,使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形成主体意识,那么在教师所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即使有兴趣,其学习也只能是被动的。因此,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主体意识 参与意识 数学思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交流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
摘 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对于数学学习,大多数学生会碰到困难。面对困难如何选择,是退缩还是勇往直前,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喜好程度。开展“数学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活动 意义 原则  一、初中数学教学开展数学活动的必要性  1.符合当前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状
摘 要: 数学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与生活各个方面紧密联系。在现代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及数学能力为教学目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初中数学本身的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总结了初中数学素质评价的现状,并引用宿迁市的
动态双频跳频同步(Dynamic Double Freqency Hopping Synchronization,DDFHS)是一种专门为分布式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制定的跳频同步方案,具有高保密性、高抗干扰性、高稳定性以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活动的兴奋性,保证对学习内容有效感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语)成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书本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如何学”的启示,这比知识更宝贵,因为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形成学习能
学位
「在西方,没有一本像贡布里奇所写《艺术的故事》那样介绍中国艺术的书,而这个展览就是去做这样的一件事:去讲述中国的《艺术的故事》。而且要以西方观众﹃听﹄得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