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被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本文笔者拟就主题式教学如何运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旨在实现课堂不仅仅是学生获取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的课堂,课堂更应该是能让学生掌握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的课堂。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每个中职学生的必修课。而随着计算机教学的普及,我们发现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在小学已经开始传授,到初中已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因而单纯的技术传授已经无法引起我们中职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在传统课堂中,首先老师讲学生听,然后讲完了学生再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很难再次勾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通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形:自制能力好的学生还可以按照老师布置的认真的练习,行为习惯差点的学生则考虑着如何偷偷地玩一会,即使是纸牌,扫雷,也比老师讲授的知识有意思的多。一节课下来,别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了,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操作都掌握不了。面对这个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实践中推行主题式教学,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何谓“主题式教学”
  所谓主题式教学(Thematic teaching)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中进行主题式教学,不仅能营造“情智推进”情境,进行情与智的思维碰撞,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而且它因为贴近学生生活,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内在联系,在完成技术传递的同时,也使文化熏陶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应当努力将文化主题转化成教学素材,并且贯穿全课堂,做到首尾呼应,情智并进。
  二、“主题式教学”实施策略
  1、备课阶段:创设文化性主题,技术融合人文
  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我们老师可以以文化为核心设计课堂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单独的,当然最好是一系列的,以贯穿整个项目,使知识系统化,同时主题也能得以深化。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简而言之,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它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包含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文化性主题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另一方面, 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融入人类社会的肌肤,有发展成为社会的毛细血管之趋向。无论是私人领域的工作、学习、娱乐,还是公共领域的行政、商业、工业,都已经不能没有电脑的参与了。计算机技术与我们的生活常态结合如此之紧密,让我们相信,在它的身上赋予文化性主题,并不牵强附会,只要我们关注生活,随时可以找到需要技术协助完成的文化性主题任务。
  2、授课阶段:提倡小组协作,以情施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话,那么它就很可能会呈现出枯燥无味的面貌。因此,在主题式教学的实施中,提倡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把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编在同一组,在教学的深度来说可以适合不同学习速度的孩子,这些学生之间的兴趣、性向、性别、能力,乃至学习型态都各不相同,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与成长,并做适当的分工。学生未来面对的社会必定是如此,学生现在的学习环境就应该是如此,在学习情境中若能提供这样的经验和互动,我们所处心积虑推动的融合教育理念不就水到渠成了吗?而为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完全吸引学生,就必须充分地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心理学指出情感是指人受感官事物作用后对这种作用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情感教学就是通过模拟人情感产生到认识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由情入学,以学至教。情感教学它应该是互动的,在培养情感的过程中融入教学知识,同时又在教学知识的融合中让学生得到认可。
  ① 以情施教
  以情施教是情感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态度 ,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乐地学习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比如在讲解foxmail收发电子邮件时,我们可以围绕收发邮件这一技术设计一个爱心主题——《爱心浇灌格桑花》主题活动。上课伊始,我们让学生收取一封“爱心格桑花”的电子邮件(倡议书)并阅读,然后让学生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和美丽风光背后的贫穷落后的人文图图片,虽然职高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出色,但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同情心,当我们展示出一张张可怕的贫穷图景,同时以西部特有的音乐来营造出苍凉的氛围时,学生的注意力会一下子都被集中起来,同龄人的悲惨生活、图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必将深深震慑住所有的人,情感便在这里喷薄而出。而有了情感的调动,老师就能轻松地控制课堂节奏,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了。
  ② 由情至学
  新课程的理念提出以学生为本,教师是引导者。一位好的教师,首先应该从了解学生做起。只有在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完全的将情感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所谓的“由情至学”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的特殊性完全融情感于其中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在教学开始之前,仔细分析学生的现状,把握了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以完善渗透的生动性。
  譬如我们上文所设计的《爱心浇灌格桑花》主题活动,在老师用文字、图片和音乐充分唤起学生相应情感后,老师可以顺势要求每一位同学在Foxmail中撰写一封电子邮件,内容可以为“你最想对西部孩子说的话或者祝福”,也可以是对我们政府该为西部孩子做些什么的建议。而要写作并发送邮件,显然就必须学习收发邮件相关的技术知识。此时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特定的情感场景中产生了共鸣,以此为基调造就的相互融合理解激发出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总结的方式进行创作,然后发送到爱心邮箱中
  ③ 由情入情
  “由情入情”中前一个“情”指情感教学,后一个“情”指学生的情感。简言之,就是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用主观的情感去理解课堂,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观。
  关于《爱心浇灌格桑花》主题活动,为了达到“由情入情”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设计爱心延续课后行动:将爱心邮箱的信转送给西部的孩子们,同时向学生提出希望——将爱心落实到课后的实际行动当中去,关注格桑花西部助学。并结合学校政教处的献爱心活动,让学生亲自为身边的同学捐献自己的一份力。这一课后任务和要求,将学生为西部同龄人奉献爱心作为本节课的知识和爱的延伸,进一步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和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价值情感。让爱心不仅充溢整个课堂,更挥洒在课堂之外,不仅体现在言语之中,更表现在行动之上。如此,文化性主题教学才算真正得以落实。
  总之主题式教学作为对技能训练与工具主线的反叛应运而生,它强调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技术,提高应用能力,使教学跳出单纯培训技术和学习工具的层面。主题活动式教学摒弃了“工具论”、“技术论”,其典型特征是通过每个单元的主题活动,将知识、技术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有效融合学与用,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其典型优点是有利于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习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德如,《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课程
其他文献
长期困扰课堂教学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突破全面的、大面积的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的应用与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近年尝试了以点带面,“兵教兵”,即撒豆成兵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它是在实验探究课时,先培训部分学生(相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对探究的内容、意图、过程事先有所掌握,再将这部分学生分入到各个小组中充当
【摘要】实施新课标,推进新课改,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导的原则,通过探索、分析、总结出“以学论教”是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新途径。“以学论教”能够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学生的学习方式统一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一目标。  【关键词】以学论教;提高
摘 要:重庆市石柱县西沱中学,地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学生以土家族为主。学生语文底子薄,语文学习养成习惯差。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就应该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为此,我探索出“夯实基础”“广泛拓展”“重点突破”等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整理成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家族地区 初中语文 教学 改革 成功 因素    语文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也是巨大的。
一、我们的感受   我担任高中英语教学以后,正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 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会度量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3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三者之间的联系。    数学思考   通过对图形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对比联想,以旧引新,归纳、类比、猜想、试验、推理论证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密性、条理性,发展思维能力,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造成这种现象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的事情,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开源活水”,积累材料。本人根据教学实践,采取以下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积极积累
幼儿是人在心理和智能发育中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但由于各方面的发育的还不够完善,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差,在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里,往往会出现一些焦急、恐惧等心理,致使孩子哭闹、喊叫、发脾气等。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本文将结合部分案例,对儿童心理进行分析,找出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学习和生活。  一、幼儿入园心理状况
摘要:为使数学实现有效教学,以不断优化高中数学教学为目标,文章就平时教学和听评课中的体会向读者展示三个方面的优化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思维方法的指导,优化课堂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优化课堂;自主探究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
摘要: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兴趣,以趣激学;授之以渔,善于思考;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思考,方法,信心,效率;能力培养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学习、理解、掌握、熟练的过程中前行的,知识也是在不断地积累和完善中形成的。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有力的基础。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初中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应用能力;初中;语文教学;培养    作为思维与交际的工具——语言文字,其是人们学习与掌握其他一切种类的知识和技能的工具。因此,学习与掌握语言是实现语言文字应用现代化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但是,现代媒体常常出现不规范的汉字,报纸书刊的错别字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现代网络的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