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文人画的发展,诗书画印的统一,使得写意花鸟画成为绘画发展的高峰。画家用“写”的方式表达人和自然物象之间的感情。本文在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学习写意花鸟画这一问题上,进行了相关的课堂教学探析。借助前置性导学案、思维导图等方式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感悟花鸟画中的写意文化。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造型;构图;笔墨;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104
对于初中生,怎样欣赏学习写意花鸟画,把握写意的精髓呢?笔者从造型、构图、笔墨、意境四个方面,借助前置性导学案、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提升学生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鉴赏和美术表现能力。
一、打开眼睛,观察丰富有趣的造型特点
花鸟画的物象造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可以把控的。写意花鸟,不追求细致刻画物象,可以概括,甚至夸张,注重形似即可。笔者借用前置性导学单的设计,以欣赏齐白石的虾为例,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自主观察,探究花鸟世界的乐趣。
1.实物观察,图文记录
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放置装有水和虾的小玻璃缸,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虾的形态、造型,并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图文记录。
2.作品欣赏,对比分析
画家齐白石长期生活在农村,经常在小溪里看虾、钓虾,甚至在院中养虾。不断的观察、写生、思考,使得他对虾进行一次次的改造。笔者出示齐白石不同时期虾的作品。引导学生在自我观察写生的基础上,分析大师不同时期虾的形态特点,并完成相应的导学案内容。
3.理论探究,总结升华
在前两项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出示齐白石老年时期的《山溪虾戏图》,此虾与真实的虾,似吗?似。游离跃动的形态似。不似吗?不似。身体结构与真实不完全一致。作画不能太像,也不能不像,需要形神兼备,这恰似一幅写意作品的独特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接着,教师结合齐白石其他题材的花鸟画作品,如《巨石鸟鱼屏》《群鸡图》《愿世界都如此鸟》等,进一步感悟其艺术主张的内涵。
二、通体扫描,分析形式多样的构图方式
欣赏一幅艺术作品,需要通体扫描,从整体入手,感知作品的构图方式。笔者以花鸟画题材“菊”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构图的多种方式,感知构图的形式美。
1.通体扫描,辨别构图方式
笔者选取教材中部分写意花鸟画作品,采用图文连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尝试、整体感受,初步认知三角形、水平线、S形、C字形、留白等多种常见构图方式。
2.深入分析,探究物象关系
在了解一幅作品构图方式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深入探究这种构图方式有什么美感?以S形构图为例,
它可以使画面产生连绵深远的效果,物象间的巧妙安排,能够体现出“起承转合”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笔者以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菊花》为例(如右图),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内容进行讨论、思考。
学生带着问题对作品的构图布局进行深入探讨,老师重点解析作品的“启承转合”。
三、浅尝技法,体验灵活变化的笔墨效果
写意花鸟画在技法表现上借助笔墨变化,运用线面结合的方式,生动灵活的概括物象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对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从作品的细节出发,引导学生感知、尝试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
1.涂鸦体验,感受笔墨的意象美
笔者出示齐白石花卉蔬果系列作品,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不同作品中,画家在表现的时候,用笔用墨有什么不同?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用轻松的涂鸦方式,体验饱含水分的毛笔蘸墨产生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在认识“落墨五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笔感受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体验水墨渗、化的视觉效果。然后,让学生分组学习,对照作品进行分析,指出每幅作品分别采用哪些破墨法,以对知识点的巩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回答对用笔用墨进行小结:中国写意花鸟画“以写为法”,笔墨的流动转换可以传达出物象神韵的精神。
2.技法操练,把握笔墨的线面美
中国画中物象的线条表现讲究书法用笔,花鸟画中的笔墨线条更是变化丰富。学生需要在不断練习才能掌握笔墨变化的语言。学生初次尝试临摹写意花鸟,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题材,并且适当的示范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如出示齐白石的《枇杷图》,提问学生:枇杷的果实和枝干用笔、用墨有什么区别?你会怎么画?先让学生思考,再带着疑问观看老师示范,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提示,学生可以直观中侧锋变化带来的线、面的不同美感,进而尝试绘画练习,加深对中国画六法论中提出的“骨法用笔”的深层次感悟。
四、挖掘内涵,感悟寓意深远的画面意境
写意花鸟画中,托物言志是作品意境表达的精髓。作为中学生在欣赏一幅写意花鸟画时,如何解读作品内在表达的情感呢?笔者从画家生平、诗句解读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1.巧用思维导图,一览画家生平
在欣赏八大山人作品的时候,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物象大都造型夸张,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删繁就简,概括而含蓄。特别是眼睛,不是闭眼就是白眼向天。教师提问学生:画家为什么这样画?这些鱼、鸟等眼神透出怎样的情感?学生在欣赏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如下图),直观介绍八大山人的生平背景。学生在了解了画家的生活经历后,可以更好地感悟其心境,体会到:画家笔下鱼、鸟的“白眼”,表达了他冷眼看世界,满腹愤懑、愤世嫉俗的心境,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2.品读题画诗句,寻找作品源流
徐渭的《墨葡萄》是一幅诗书画统一的完整艺术作品,“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画面究竟表现了怎样复杂的情感,诗是有力的武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全诗。接着,梳理提画诗,提出情景化的问题:(1)从诗句中你能读出画家的年龄和生活状况吗?(2)诗句中提到的“明珠”在画面中有具体呈现吗?(3)“明珠”有什么样的寓意?(4)整个诗句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学生将问题进行串联,结合画家的生平,深入讨论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题画诗的内涵,解读作品的深层次意境:画家明珠暗投,无人赏识,被当作无用之物,闲抛闲掷,怀才不遇之感跃然纸上。
欣赏一幅中国写意花鸟画可以从造型、构图、笔墨等多方面入手,可以借助导学案、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探究。在鉴赏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意境、内涵,把握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意花鸟画,“写”的是笔墨,更是画家的情感。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一幅写意作品的意蕴,是我们缺乏对画家多方面的了解。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感悟,也就更能接近画家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杨琪.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严克勤.水墨问道[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太仓市浮桥镇金浪中学,江苏 太仓215400)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造型;构图;笔墨;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3-104
对于初中生,怎样欣赏学习写意花鸟画,把握写意的精髓呢?笔者从造型、构图、笔墨、意境四个方面,借助前置性导学案、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提升学生对写意花鸟画的审美鉴赏和美术表现能力。
一、打开眼睛,观察丰富有趣的造型特点
花鸟画的物象造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可以把控的。写意花鸟,不追求细致刻画物象,可以概括,甚至夸张,注重形似即可。笔者借用前置性导学单的设计,以欣赏齐白石的虾为例,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自主观察,探究花鸟世界的乐趣。
1.实物观察,图文记录
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放置装有水和虾的小玻璃缸,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虾的形态、造型,并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图文记录。
2.作品欣赏,对比分析
画家齐白石长期生活在农村,经常在小溪里看虾、钓虾,甚至在院中养虾。不断的观察、写生、思考,使得他对虾进行一次次的改造。笔者出示齐白石不同时期虾的作品。引导学生在自我观察写生的基础上,分析大师不同时期虾的形态特点,并完成相应的导学案内容。
3.理论探究,总结升华
在前两项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出示齐白石老年时期的《山溪虾戏图》,此虾与真实的虾,似吗?似。游离跃动的形态似。不似吗?不似。身体结构与真实不完全一致。作画不能太像,也不能不像,需要形神兼备,这恰似一幅写意作品的独特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接着,教师结合齐白石其他题材的花鸟画作品,如《巨石鸟鱼屏》《群鸡图》《愿世界都如此鸟》等,进一步感悟其艺术主张的内涵。
二、通体扫描,分析形式多样的构图方式
欣赏一幅艺术作品,需要通体扫描,从整体入手,感知作品的构图方式。笔者以花鸟画题材“菊”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构图的多种方式,感知构图的形式美。
1.通体扫描,辨别构图方式
笔者选取教材中部分写意花鸟画作品,采用图文连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尝试、整体感受,初步认知三角形、水平线、S形、C字形、留白等多种常见构图方式。
2.深入分析,探究物象关系
在了解一幅作品构图方式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深入探究这种构图方式有什么美感?以S形构图为例,
它可以使画面产生连绵深远的效果,物象间的巧妙安排,能够体现出“起承转合”的关系。课堂教学中笔者以清代画家吴昌硕的《菊花》为例(如右图),引导学生结合导学案内容进行讨论、思考。
学生带着问题对作品的构图布局进行深入探讨,老师重点解析作品的“启承转合”。
三、浅尝技法,体验灵活变化的笔墨效果
写意花鸟画在技法表现上借助笔墨变化,运用线面结合的方式,生动灵活的概括物象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对写意花鸟画笔墨的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从作品的细节出发,引导学生感知、尝试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
1.涂鸦体验,感受笔墨的意象美
笔者出示齐白石花卉蔬果系列作品,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不同作品中,画家在表现的时候,用笔用墨有什么不同?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用轻松的涂鸦方式,体验饱含水分的毛笔蘸墨产生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在认识“落墨五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笔感受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体验水墨渗、化的视觉效果。然后,让学生分组学习,对照作品进行分析,指出每幅作品分别采用哪些破墨法,以对知识点的巩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回答对用笔用墨进行小结:中国写意花鸟画“以写为法”,笔墨的流动转换可以传达出物象神韵的精神。
2.技法操练,把握笔墨的线面美
中国画中物象的线条表现讲究书法用笔,花鸟画中的笔墨线条更是变化丰富。学生需要在不断練习才能掌握笔墨变化的语言。学生初次尝试临摹写意花鸟,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题材,并且适当的示范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如出示齐白石的《枇杷图》,提问学生:枇杷的果实和枝干用笔、用墨有什么区别?你会怎么画?先让学生思考,再带着疑问观看老师示范,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提示,学生可以直观中侧锋变化带来的线、面的不同美感,进而尝试绘画练习,加深对中国画六法论中提出的“骨法用笔”的深层次感悟。
四、挖掘内涵,感悟寓意深远的画面意境
写意花鸟画中,托物言志是作品意境表达的精髓。作为中学生在欣赏一幅写意花鸟画时,如何解读作品内在表达的情感呢?笔者从画家生平、诗句解读两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1.巧用思维导图,一览画家生平
在欣赏八大山人作品的时候,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物象大都造型夸张,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删繁就简,概括而含蓄。特别是眼睛,不是闭眼就是白眼向天。教师提问学生:画家为什么这样画?这些鱼、鸟等眼神透出怎样的情感?学生在欣赏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如下图),直观介绍八大山人的生平背景。学生在了解了画家的生活经历后,可以更好地感悟其心境,体会到:画家笔下鱼、鸟的“白眼”,表达了他冷眼看世界,满腹愤懑、愤世嫉俗的心境,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2.品读题画诗句,寻找作品源流
徐渭的《墨葡萄》是一幅诗书画统一的完整艺术作品,“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画面究竟表现了怎样复杂的情感,诗是有力的武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全诗。接着,梳理提画诗,提出情景化的问题:(1)从诗句中你能读出画家的年龄和生活状况吗?(2)诗句中提到的“明珠”在画面中有具体呈现吗?(3)“明珠”有什么样的寓意?(4)整个诗句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学生将问题进行串联,结合画家的生平,深入讨论作品的形式美感、理解题画诗的内涵,解读作品的深层次意境:画家明珠暗投,无人赏识,被当作无用之物,闲抛闲掷,怀才不遇之感跃然纸上。
欣赏一幅中国写意花鸟画可以从造型、构图、笔墨等多方面入手,可以借助导学案、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探究。在鉴赏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意境、内涵,把握画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意花鸟画,“写”的是笔墨,更是画家的情感。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一幅写意作品的意蕴,是我们缺乏对画家多方面的了解。多一份了解,就多一份感悟,也就更能接近画家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杨琪.中国美术鉴赏十六讲[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严克勤.水墨问道[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太仓市浮桥镇金浪中学,江苏 太仓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