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访古镇、赏昆曲、学炎武精神,探寻水乡古韵,传承江南文化。
关键词:古镇; 古韵; 文化; 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59-001
为了传承优秀的江南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有效结合,昆山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开设了“探寻水乡古韵,传承江南文化”研学旅行活动。通过访古镇、赏昆曲、学炎武精神,感受昆山特有的深厚的江南文化。
一、开展“探寻水乡古韵”研学旅行活动的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是网络时代,是“宅文化”盛行的时代。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2.育人功能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的要求,苏州市是试点城市之一。研学旅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3.基地发展的需要
昆山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以下简称昆山实践基地)地处昆山市南部国家农业示范区,北依千灯古镇,东靠大唐生态园,南通锦溪、周庄旅游区,周边资源十分丰富。“亲近自然、社会实践、生存体验、科学探究”是《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基地课程内容涉及的四大重要模块。昆山实践基地探索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昆山传统文化为内涵,以江南水乡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就必须要打破校园围墙,让学生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探寻水乡古韵”研学旅行活动的做法
古镇千灯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千灯是昆曲的发源地,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百戏之祖”;明清石板街为“江南一绝”,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实践基地课程组围绕“游古镇、赏昆曲、学炎武精神”这一主题几易其稿,制订了注重内涵、突出重点,互动游学的活动方案。
1.完善机制,优质安全
基地实践课程活动能否顺利开展,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通过规范制度,形成合力来保障活动优质、安全有序开展。
在活动初,昆山实践基地与千灯旅游公司协商,签订了共建协议,成立了“营外德育基地”,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从落实志愿者队伍到活动路线;从活动学生编队人数到配备随队教官、教师;从安全保障到应急处置方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活动机制。
2.完备过程,路线科学
活动是从古镇石板街开始的。古镇上一块块石板承载过多少的历史无人知晓,但这条布满岁月磨痕的青石板路却依然坚硬如初。街边的古屋尽管经历数百年风霜,看上去有些古老,却仍依稀可见历史的文脉,折射出往昔岁月的热闹和繁华。学生畅游在这历史积淀的古镇中,触摸着历史,不禁会被这水乡美景所折服。
古戏台上表演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的昆曲折子戏,戏台下是学生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学生们有的在轻轻讨论那熟悉的昆山腔,有的则拿着相机拍摄下优美的表演。虽然学生只能看一出折子戏,但活动正渗透着“有一种文化叫昆曲,有一种情感叫传承”的情怀。
“金千灯,夜江南”是千灯古镇的浓缩。“千灯草堂”成列展示了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期,从秦汉到晋隋唐宋元,从明清到民国、近代的各类古灯,共1133盏,分类分室,专柜陈列。学生听着志愿者详细地讲解,看着一盏盏形态各异的灯具,对历史的了解就更具体、更详细。
顾炎武纪念馆包括有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言,成为一代又一代旨在报国的炎黄子孙的座右铭。在古色古香的纪念馆里,学生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听生平故事,看陈列物品,爱家乡、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在学生的内心悄然萌发。
走石板街——赏古戏台——看千灯馆——访顾炎武纪念馆,这个四项小活动构建起研学旅行的行动主线。这样既能贯穿千灯古镇,领略千灯水乡文化的全貌,又做到了动静结合,活动形式搭配科学。
3.深化内涵,追求实效
研学旅行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新的活动课程没有较好经验可以借鉴。从开始策划课程那时起,我们就明确不能把研学旅行活动简单做成春游的翻版,一定要追求实效,让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
一次研学旅行活动需要时间半天,行程约30公里。在这半天时间里学生离开教室,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不一样的活动模式让他们感觉分外新鲜。他们在这里用眼看古镇风貌,用耳听吴侬软语,用脑记先贤精神,课程组预期的教学目标被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全方位的接收着,“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成功实现。比如在千灯馆中,当志愿者讲解到鸦片灯的时候,中国近代史上那鸦片战争的屈辱会让学生牢记,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壮志就会自然萌发。同时,在这半天时间里,同学之间还要学会照顾自己,帮助同学,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恰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所需要的。
古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意思是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让我们一起开动智慧,寻找突破点,为开设好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而努力。
关键词:古镇; 古韵; 文化; 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59-001
为了传承优秀的江南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特色民族文化与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有效结合,昆山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开设了“探寻水乡古韵,传承江南文化”研学旅行活动。通过访古镇、赏昆曲、学炎武精神,感受昆山特有的深厚的江南文化。
一、开展“探寻水乡古韵”研学旅行活动的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是网络时代,是“宅文化”盛行的时代。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2.育人功能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的要求,苏州市是试点城市之一。研学旅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3.基地发展的需要
昆山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以下简称昆山实践基地)地处昆山市南部国家农业示范区,北依千灯古镇,东靠大唐生态园,南通锦溪、周庄旅游区,周边资源十分丰富。“亲近自然、社会实践、生存体验、科学探究”是《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基地课程内容涉及的四大重要模块。昆山实践基地探索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昆山传统文化为内涵,以江南水乡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就必须要打破校园围墙,让学生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探寻水乡古韵”研学旅行活动的做法
古镇千灯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爱国学者顾炎武的故乡;千灯是昆曲的发源地,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百戏之祖”;明清石板街为“江南一绝”,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实践基地课程组围绕“游古镇、赏昆曲、学炎武精神”这一主题几易其稿,制订了注重内涵、突出重点,互动游学的活动方案。
1.完善机制,优质安全
基地实践课程活动能否顺利开展,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通过规范制度,形成合力来保障活动优质、安全有序开展。
在活动初,昆山实践基地与千灯旅游公司协商,签订了共建协议,成立了“营外德育基地”,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从落实志愿者队伍到活动路线;从活动学生编队人数到配备随队教官、教师;从安全保障到应急处置方案,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活动机制。
2.完备过程,路线科学
活动是从古镇石板街开始的。古镇上一块块石板承载过多少的历史无人知晓,但这条布满岁月磨痕的青石板路却依然坚硬如初。街边的古屋尽管经历数百年风霜,看上去有些古老,却仍依稀可见历史的文脉,折射出往昔岁月的热闹和繁华。学生畅游在这历史积淀的古镇中,触摸着历史,不禁会被这水乡美景所折服。
古戏台上表演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的昆曲折子戏,戏台下是学生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学生们有的在轻轻讨论那熟悉的昆山腔,有的则拿着相机拍摄下优美的表演。虽然学生只能看一出折子戏,但活动正渗透着“有一种文化叫昆曲,有一种情感叫传承”的情怀。
“金千灯,夜江南”是千灯古镇的浓缩。“千灯草堂”成列展示了从原始社会到商周时期,从秦汉到晋隋唐宋元,从明清到民国、近代的各类古灯,共1133盏,分类分室,专柜陈列。学生听着志愿者详细地讲解,看着一盏盏形态各异的灯具,对历史的了解就更具体、更详细。
顾炎武纪念馆包括有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世名言,成为一代又一代旨在报国的炎黄子孙的座右铭。在古色古香的纪念馆里,学生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听生平故事,看陈列物品,爱家乡、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在学生的内心悄然萌发。
走石板街——赏古戏台——看千灯馆——访顾炎武纪念馆,这个四项小活动构建起研学旅行的行动主线。这样既能贯穿千灯古镇,领略千灯水乡文化的全貌,又做到了动静结合,活动形式搭配科学。
3.深化内涵,追求实效
研学旅行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新的活动课程没有较好经验可以借鉴。从开始策划课程那时起,我们就明确不能把研学旅行活动简单做成春游的翻版,一定要追求实效,让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
一次研学旅行活动需要时间半天,行程约30公里。在这半天时间里学生离开教室,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不一样的活动模式让他们感觉分外新鲜。他们在这里用眼看古镇风貌,用耳听吴侬软语,用脑记先贤精神,课程组预期的教学目标被学生的各个感知器官全方位的接收着,“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成功实现。比如在千灯馆中,当志愿者讲解到鸦片灯的时候,中国近代史上那鸦片战争的屈辱会让学生牢记,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壮志就会自然萌发。同时,在这半天时间里,同学之间还要学会照顾自己,帮助同学,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恰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所需要的。
古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意思是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让我们一起开动智慧,寻找突破点,为开设好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