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刻反思历史经验基础上建构执政党的意识形态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wj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罢石本惠编审的新作《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黨的意识形态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感到该书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在深刻反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如何科学地建构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不少具有启迪意义的真知灼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
  在该书中,作者以深邃的思考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
  作者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直接指导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时期;第二阶段是各民族国家独立政党建立后为夺取政权进行革命的时期;第三阶段是取得政权的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作者在概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以下经验:第一,只有用先进思想武装的党,才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第二,保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必须坚持理论的开放性而不是封闭性,变动性而不是停滞性;第三,保持理论的先进性和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批判精神;第四,要允许思想、理论和学术范围的自由讨论和竞争,不搞思想和理论垄断、舆论一律;第五,保持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必须同党内的错误思潮和派别进行不懈的斗争。
  作者尤其分析了苏东巨变带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认为导致这一挫折的根源在于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表现为“左”的倾向。这从列宁时期起就埋下了某些种子,斯大林时期发展形成体系并将它定型为社会主义的不可移易的原则,有的甚至被推向极端。由于苏联当时的独特地位,“左”的理论形态和实践的样本(即斯大林模式)极大地影响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业。
  在该书中,作者从如何看待十月革命的性质及其世界意义,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如何看待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如何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问题,关于个人崇拜等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左”的错误。对于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起到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作用。这就为进一步研究如何科学地建构执政党意识形态奠定了正确的理论基础。
  二、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有益探讨
  在该书中,作者不仅以深邃的思考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而且以广阔的视野分析了西方国家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作者指出,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手段和特点是: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力求中间化;政党的意识形态逐步向对立面靠拢,用合作代替了对抗意识;扩大党的纲领和政策的包容性,扩大党的社会基础;通过媒体宣传党的政策,消除负面影响和化解社会矛盾。作者认为,西方国家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对我们的启示在于:不断完善政党政治研究的方法论,深化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党的纲领政策的涵盖面;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开拓思想理论建设的新境界。
  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者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以发展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对主流意识形态完成了方向性的革命;以注重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重构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以适应于中国社会转型而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等是在新时期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补充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建构确立了纲领和骨架。
  在该书中,作者分析了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元化社会思潮存在的必然性;分析了多元化社会思潮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冲击;论证了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导引多元的社会思潮,强调在引领中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共识,凝聚力量。
  作者还分析和论证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地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关联性。作者认为,邓小平理论完成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性革命,使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使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本源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锐利武器;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意识形态在新阶段的新发展,是要建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者指出,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变革进程及其趋势,可以用三大价值取向和三大特点来概括。三大价值取向即世界思维、发展思想、中国特色;三大鲜明特征即主义性意识形态与国家性意识形态的合一;坚定的主导性与兼容的多样性的合一;科学性与世俗性的合一。
  在上述分析和论证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作者指出:(1)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互动”的社会平台。(2)构建现代法治国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制度平台。现代法治国家的建设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制度环境,而先进的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着现代法治国家的建构。(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执政党意识形态互动的持续“路径依赖”。(4)政治合法性、公共领域、公共理性,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动力基础和科学路径。执政党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功能,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执政党要打造现代公共领域,以意识形态的公共理性化推进执政党的公共理性化。(5)执政党在进行意识形态的建构时,要注意改进意识形态“灌输”的政治技术与政治艺术。
  综观全书,该书的突出特点和优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思想新。改变了理论界惯用的“就党的建设来论党的建设”的思维模式,强调了加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更能凸显党的先进性,对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论证,阐明了与时俱进地构建党的意识形态以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路径。第二,研究方法新。从研究方法看,注意了两个结合:一是将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对现实状况的研究结合起来;二是将宏观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意识形态建构的关系)与微观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意识形态建构的路径)结合起来。当然,书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有些错别字出现,有的理论还有待于拓展,但瑕不掩瑜,对于关心我们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人们来说,《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构》是一本能够给人以启迪的好书,值得一读。
  (责任编辑:何频)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国家对汶川地震灾区投资项目和各兄弟省市对口援建工作的逐渐结束,汶川地震灾区整体上进入了后援建时代。灾区农村居民是整个汶川地震灾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基于灾区农村居民的能力视角,汶川地震灾区的农村后续发展面临着农民主体的可支付能力和农村社会资本负向发展的双重困难,加大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源投资、完善制度,提高其可行能力就成为灾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内
期刊
〔摘要〕 先买权法律效力问题的起算点和逻辑起点都在于先买权的行使,先买权的法律效力直接体现为先买权人和义务人形成的买卖合同关系所产生的法律效力。先买权的法律效力体现为两个层次:其一为先买权行使所引发的合同之债的效力,其二为先买权行使所引发的物权变动的效力。对于先买权的法律救济,主要体现在对于先买权人利益的保护方面,作者认为债权法上的救济具有局限性,同时提出可以采用物权法意义上的公示作为保护先买权人
期刊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近三年以来,中国当代灾难文艺创作出现了“井喷”状态,涌现出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文艺家们的创作实践表明,灾难艺术意义深度的拓展与美学品格的提升具有人性之维、命运之维、神秘之维和文本之维四条路径。重审后新时期中国国家话语转型所建构的“后形而上学”思想文化语境并深思上述四条路径是中国文艺家克服灾难艺术表征危机的创作前提。  〔关键词〕 灾难艺术;汶川地震;意义深度;美
期刊
〔摘要〕 灾难书写中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和尊重,正是被现实灾难所激发的“以人的生命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文艺创作中的体现。“以人的生命为本”作为当下的普遍共识,既广泛渗透进现实生活中,使人面对灾难群起抗争,毅然决然地振奋出全部的生命力量,体现出崇高的悲剧精神;也体现在灾难书写中,使文艺创作蕴含对生命的悲悯。但灾难书写还须进一步高扬生命的大旗,对人的生存本质进行反思,才能真正催生伟大的作品。  〔关键
期刊
[摘要]莫兰将“起组织作用的无序”称为无序的组织作用原理是认识论立场的一次重要表白,其意义在于将“无序”与“组织”联系在一起,试图实现无序角色的历史性转换。“包含于组织申的无序”則以本体论立场看待无序,无序不仅作为组织的环境,而且进入组织进行组织,甚至作为组织的一部分。无序是作为组织成分的无序,组织是包含了无序的组织。组织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在微观上表现为无序,在宏观上则表现为有序。无序在组织內、
期刊
〔摘要〕研究真实的发展过程,需要触及深层次的心理变化状态并揭示个体发展的过程机制,即将个体发展嵌入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而“开放功能”和“时间线索”恰恰反映出发展交互作用的动态性之所在。其中,心理场理论揭示了心理边界的穿越作用,体现了边界功能的开放性;而心理膜理论则将选择性渗透和时间的不可逆性引入边界,赋予发展以膜性。  〔关键词〕心理边界;心理膜;开放功能;时间线索  〔中图分类号〕B84
期刊
〔摘要〕 我国现有刑法解释与适用制度忽略了公众在体制内的主体地位,正式的刑法解释权由国家机关垄断,不仅造成司法解释与适用结果的公众认同度低,而且违背司法民主的基本精神。中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必须将公众的解释权纳入制度的框架内,通过建立对话协商的司法民主制度,保障公众与司法人员在体制內开展对话协商,实现司法机关、司法人员与公众的视域融合,实现刑事司法的民主性与公正性,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谓“照着讲”和“接着讲”的不同态度。就“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同质性言,都关涉到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现代诠释这一根本问题;而“照着讲”和“接着讲”的不同, 在冯友兰这里主要表现为哲学史的整理与哲学理论体系创作即不同研究任务上的差别。从哲学诠释论的视阈看,冯友兰的“照着讲”并非只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简单整理与使之系统化,在积极继承中国传统注经“汉学”、“宋学”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 私治自治既是传统民法重要的法律原则,也是一种法律技术和研究进路。然而,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确的,在不动产研究领域,如果不能以客观态度看待公法与私法的关系,难以形成科学的认识。因法律行为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规则,在民国初年经历了从契约主义到登记对抗主义、登记生效要件主义的变迁,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公示方式的变化,实质上却是公法对于私法法律关系形成过程的渗入、控制过程。这说明,在私法自治的空
期刊
[摘要]伪典小说是五代出现的一种新的轶事小说类型,它们编造杜撰各式新奇的典故、代名、词藻等,模仿轶事小说和杂钞类纂书籍的体式,以期为人所注意并应用于诗文写作中。传统轶事小说的内容是记录见闻,写作原則是传信,写作精神是实录,但是伪典小说打破了这一传统,以其虚构杜撰成为传统小说的异类。伪典小说的写作手法是编造零碎故事作为典故,内容荒诞无稽,风格轻艳纤巧,目的则是希望“应文房之用”。至于其产生的原因,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