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目标导在难处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tez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天佑》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传统篇目。笔者以这篇课文为例,谈谈“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目标导航,尝试自学
  学习目标具有导航作用。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对教学目标了然于胸,而学生却茫然无知。这种课堂,学生难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阳光课堂”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那么,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就显得很有必要。
  开课伊始,教师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中心句,引导学生找出凸显詹天佑品质的两个关键词——“杰出”和“爱国”,并顺势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文是怎样突出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的?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出自学提示,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目标已定,方法已明。接下来,教师给足时间,让学生围绕目标,深入文本,解决能解决的问题,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展示收获,梳理学点
  自学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学过程中知道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从交流中发现,学生很好地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事具体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部分学生还通过詹天佑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感悟到他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和爱国情怀。
  交流过程中,部分学生提出了疑惑: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到底是怎样运行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理论性较强,大部分学生读了文字后似懂非懂。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个难点,那么也难以真正理解本课的重点——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情感。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决定先引导学生认识人字形线路,进而突破教学重点。
  三、重点引领,难点突破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个难点。对于“开凿隧道”,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画出开凿方法示意图;对于“人字形线路”,教师先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然后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人字形线路的作用。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互说互演中理解了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原因,并认识到了詹天佑的“杰出”。
  以此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大概”“差不多”“勉励”等关键词,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詹天佑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抓住“亲自”“扛”“背”“始终坚持”“白天”“晚上”等词语感受詹天佑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奉献精神。教师还抓住“困难”一词追问: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了一些描写环境恶劣的词语,谈了自己的感受。仅仅这样理解不够深入,于是,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詹天佑还遇到了什么困难?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詹天佑还要面对帝国主义的要挟和嘲笑。这就很自然地联系到了文章二、三自然段的内容。结合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真正理解了第四段中关于詹天佑心理描写的句子(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仅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从而认识到了詹天佑的“爱国”。
  至此,教学重点、难点顺利突破。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心中。
  四、总结运用,拓展提高
  学以致用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在学生对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有了真切的认识,并对其生出敬仰之情后,教师设计了写话训练: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历史,河北省政府在张家口重塑了詹天佑的铜像。面对铜像,你们一定有很多心里话想对詹天佑说,请将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词语。这样设计,既让学生找到了宣泄情感的载体,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秭归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人教版修订教材,相对原实验教材来说,其编排内容的增与减,变与不变,一线教师需要学习、比较、揣摩和研究,做到理清脉络,正确把握,走实教材,有效教学。  一、全册内容的比较分析  修订教材与原实验教材相比,整体变化:  1.保留了“表内除法(一)(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与千克”四个单元的内容。  2.删去“解决问题”单元,将其中部分内容调整到“混合运算”单元;删去原综合与实践“剪一剪”和“有多重”内
丁琴  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小学数学教师、湖北名师。从教二十多年,形成了“朴实中彰显灵性,简约时催生智慧”的教学风格,四次获国家、省级教学比武奖,近四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近五十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  再在学校见到丁琴,已经距记者第一次在潜江实小见她时隔近10年。  此次地点,变成了她刚加入的新家庭——丁琴喜欢用“家庭”来形容现在的这所民办学校——潜江市德
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即智力)的核心,而抽象概括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内容不易接受。  如何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现以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一课为例,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从表象开始,逐步抽象  表象是连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善待每个独特的生命是开放式教学的灵魂。预留充裕的时间,创设足够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享受体验的过程;永葆耐心,放平心态,让每个学生参与立足文本的大众交流;陶醉于“局内人”的怡然自得,品尝“局外人”的理性审视。这些,是奏响开放式教学不可或缺的调子。下面以人教版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谈谈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珍视学生的“一亩三分地”——指向体验的独有  反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课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用日记的形式将其写下来,能培养数感,激发学生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育才二小以此为突破口打造导师团队,把教师个人的优势整合成集体智慧,实现了课堂高效。以下展示的是一次团队共研的成果。  这次共研的内容是《千米的认识》。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布置课外实践调查。课内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一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千米”。学生选取了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中一个独有的小单元。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为探寻这一小单元的教学策略,专门组织了课例研讨活动。  一、教学片段与评析  (一)激趣引入: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  师:上课之前先做一个小调查,你们晚上几点睡觉?睡觉之前做些什么呢?  师:小芳是一个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学生在三年级就已学过平均数,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用不同的量来代表,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教学中重在对数据的分析,以学生现有知识“平均数”为基础进行延伸教学,又着力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比较与合理应用以及一组数据的众数
一堂课的容量有限,经常有教师感到课程设计的内容难以取舍:要促成生长的点这么多,究竟如何做才能更有效?  笔者认为首要要解决教学目标的确定问题。教学目标,是这节课师生共同要完成的任务指标,它是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参与的“岭上小语工作坊”本学期致力于“如何明确教学目标”的研究和课堂实践。在磨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引发了笔者对教学目标和设计二者间辩证关系的如上思考。那么,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诗化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由于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设意境,因而学生鉴赏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边城》为例,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诗化小说鉴赏的切入点问题。  一、从命运诗化切入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主旋律。然而,鉴赏诗化小说仅仅停留在人物形象这个层面远远不够,教师还应深入开掘,关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高效的,充实的。为此,教师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的关键处进行追问,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一、创设情境,抓住本质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表现欲望,让他们把熟悉的知识经验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圆的面积》这节课,关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如何突破难点呢?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银幕上一片绿茵茵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