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负面形象,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本文就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开分析,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因为生计远走他乡,勤劳打工,为生计奔波;他们与父母相聚的时间少之又少,不只是农村,一些小城市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父母去了繁华都市,孩子们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中国而言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他们的思想认识急需正确的引导教育。这些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针对现状,我们可定出相应策略。
1.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现状。
1.1与人交流存在障碍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父母都会为了生计长期外出,有的甚至长达数年,随着科技的发达,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最多也是通过手机等通讯设备,长期如此,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的自卑和自闭,不爱与人沟通。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孩子一般都是隔代抚养,然而祖辈一般受教育水平不高,无法在孩子求知时给予合适的指正。在与人交流时,孩子会有较高的警惕心,最后导致朋友越来越少,甚至造成心理孤僻
1.2对社会偏见,价值观偏移
由于父母多数是为了出去赚钱,对于小孩来说,此类观念会影响他对社会的正确评价。相比其他小孩,留守儿童会认为自己父母没有能力,社会不公平,刻意仇视社会,疏离父母,在心底产生埋怨之情。长此以往,部分留守儿童会认为,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出去打工赚钱,学习只是一个应对过程,由此萌发了“长大就是为了出去打工”的错误价值观。这样下去的结果只会造成孩子人生价值观狭隘,无法树立远大梦想。
1.3内心敏感行为反常行为叛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会出现的状况,由于父母无法及时交予对错,祖辈又无法有效沟通。在缺乏监护和教育的情况下,这些儿童经常会在学校做出一些闹剧甚至更为叛逆的事。而这些行为又常常不会被学校老师和其他同学接纳,甚至受到排斥,这样却更加加深了留守儿童的自卑、不满和叛逆。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学校的产生原因
2.1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
人无法完全脱离经济而投身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地的青壮年都跻身于繁华都市求职赚钱。随着大城市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农村等小城市慢慢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大不相同,为了解决生活经济,父母长期外出,而留守儿童也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
2.2学校因素
学校属于孩童时期的教育主题,老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性格演变。大部分学校依旧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纲,素质教育为形式进行。例如农村学校的教育评价,老师对于“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评价只在于成绩单,而且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会被忽略。再加上留守儿童一般家境相对比较差,此举将会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产生自闭自卑心理。当然教师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毕竟心理教育在育儿方面占了很大一个比重。例如:学校四年级的孩子,每天早上步行5公里山路上下学,长期自己做饭又要照顾家里年迈祖辈导致上学迟到,每天的辛苦只有路边的花草才能懂她。由于迟到老师和同学经常看她罚站,有的甚至发出耻笑声,再坚强的孩子此时是多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关怀。因为迟到,不敢跟父母坦言,没有家长的反馈,老师也只能认为这个学生经常迟到,是个差学生,便忽略了她的心理。这个孩子倘若得不到正确指导,心理定会产生消极心理,缺爱少爱,自暴自弃。
2.3家庭因素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对金钱没有太多的现实概念,平时的穿戴吃喝相比于父母的陪伴来说毫无可比性。温馨家庭使人乐观,缺乏关爱使人悲观。长期失去父母关爱的孩子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加上情感冷漠,内向,孤僻,人际交往能力差。孩子在发育时期是可以有着任何变化的,家长监管不力,孩子做错了也会认为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养成了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到最后与他人格格不入时,便高概率发生率焦虑症、自闭症、抑郁症的心里状况,这些心理问题离不开家庭因素。
2.4个人因素
长期无法正确得到家庭、学校等的正面鼓励,内心脆弱的孩子开始自暴自弃,将悲观作为自己的专属,不断的消极行为演变成了最后的消极心理。
3.矫正留守儿童心理的具体措施
3.1常用爱心暖化
人之初性本善,留守儿童也有着春天般美好的心。组织优秀的志愿者团体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拜访慰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他们增添温暖的柴火,让他们明白,所有人都是朋友,都是对他们有着深切关怀的;所在學校的奖励措施也可实质化,人情化。例如班级中有留守儿童马上要过生日,教师可以以其平时表现为由为其定制生日蛋糕。并且以班级代表形式送到家中,让孩子对于自身缺乏关爱的内心空洞得以补充。
3.2心理教育极为重要
首先学校可以增开学生心理课课程,既能缓解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也能让学生找到场所说出内心想法。心理学老师则可以定期记录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统计后与学校和家长沟通进行策略研究。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内心依靠大多是远在他乡的父母和自己。当父母无法直接沟通时,内心想法大多是说给了自己听,由于孩子内心的自制力和判断力不够成熟,常常一些消极的想法会影响其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增设心理课课程,让孩子内心依靠找到着陆点,当留守儿童的心声得以倾听,内心压力得以释放,他们也会拥有美丽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
3.3课外活动辅助增强
在安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学校可以以班主任为主体,科目老师辅助,共同计划课外活动课程。课程内容主要由演讲、小组游戏、集体讨论、才艺展示等构成。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信心。留守儿童有着他们的潜能和真善美,而教师充当一个发现美的眼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拉近所有学生的距离,让大家增进团体荣誉感和增强协作精神。在这期间,留守儿童们也会展现出他们的才艺、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当他们展现出强烈的班级荣誉感时,这是最好的回报。学生们得到了素质教育的教导,留守儿童的消极心理随之烟消云散,教师们也做到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教学理念。
4.结束语留守儿童也好,其他孩子也好,都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社会的突出关注点。留守儿童的数据日益增加,交给学校家庭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在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
当关注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家庭温馨、价值观指导、社会关注度、心理辅导这都是现在存在的问题。利用爱心对留守儿童讲述道理,定期利用活动给孩子温暖,谆谆教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课外活动让孩子变得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1【1】014,(02):319-323.期刊文章[1]陈京军,范兴华,程晓荣,王水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2):319-323.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负面形象,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本文就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开分析,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因为生计远走他乡,勤劳打工,为生计奔波;他们与父母相聚的时间少之又少,不只是农村,一些小城市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父母去了繁华都市,孩子们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中国而言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他们的思想认识急需正确的引导教育。这些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的儿童,针对现状,我们可定出相应策略。
1.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现状。
1.1与人交流存在障碍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父母都会为了生计长期外出,有的甚至长达数年,随着科技的发达,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最多也是通过手机等通讯设备,长期如此,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的自卑和自闭,不爱与人沟通。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孩子一般都是隔代抚养,然而祖辈一般受教育水平不高,无法在孩子求知时给予合适的指正。在与人交流时,孩子会有较高的警惕心,最后导致朋友越来越少,甚至造成心理孤僻
1.2对社会偏见,价值观偏移
由于父母多数是为了出去赚钱,对于小孩来说,此类观念会影响他对社会的正确评价。相比其他小孩,留守儿童会认为自己父母没有能力,社会不公平,刻意仇视社会,疏离父母,在心底产生埋怨之情。长此以往,部分留守儿童会认为,初中毕业后就可以出去打工赚钱,学习只是一个应对过程,由此萌发了“长大就是为了出去打工”的错误价值观。这样下去的结果只会造成孩子人生价值观狭隘,无法树立远大梦想。
1.3内心敏感行为反常行为叛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会出现的状况,由于父母无法及时交予对错,祖辈又无法有效沟通。在缺乏监护和教育的情况下,这些儿童经常会在学校做出一些闹剧甚至更为叛逆的事。而这些行为又常常不会被学校老师和其他同学接纳,甚至受到排斥,这样却更加加深了留守儿童的自卑、不满和叛逆。
2.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学校的产生原因
2.1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
人无法完全脱离经济而投身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地的青壮年都跻身于繁华都市求职赚钱。随着大城市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农村等小城市慢慢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大不相同,为了解决生活经济,父母长期外出,而留守儿童也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
2.2学校因素
学校属于孩童时期的教育主题,老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性格演变。大部分学校依旧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纲,素质教育为形式进行。例如农村学校的教育评价,老师对于“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评价只在于成绩单,而且成绩差的学生常常会被忽略。再加上留守儿童一般家境相对比较差,此举将会造成孩子的性格扭曲,产生自闭自卑心理。当然教师也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毕竟心理教育在育儿方面占了很大一个比重。例如:学校四年级的孩子,每天早上步行5公里山路上下学,长期自己做饭又要照顾家里年迈祖辈导致上学迟到,每天的辛苦只有路边的花草才能懂她。由于迟到老师和同学经常看她罚站,有的甚至发出耻笑声,再坚强的孩子此时是多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关怀。因为迟到,不敢跟父母坦言,没有家长的反馈,老师也只能认为这个学生经常迟到,是个差学生,便忽略了她的心理。这个孩子倘若得不到正确指导,心理定会产生消极心理,缺爱少爱,自暴自弃。
2.3家庭因素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对金钱没有太多的现实概念,平时的穿戴吃喝相比于父母的陪伴来说毫无可比性。温馨家庭使人乐观,缺乏关爱使人悲观。长期失去父母关爱的孩子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加上情感冷漠,内向,孤僻,人际交往能力差。孩子在发育时期是可以有着任何变化的,家长监管不力,孩子做错了也会认为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养成了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到最后与他人格格不入时,便高概率发生率焦虑症、自闭症、抑郁症的心里状况,这些心理问题离不开家庭因素。
2.4个人因素
长期无法正确得到家庭、学校等的正面鼓励,内心脆弱的孩子开始自暴自弃,将悲观作为自己的专属,不断的消极行为演变成了最后的消极心理。
3.矫正留守儿童心理的具体措施
3.1常用爱心暖化
人之初性本善,留守儿童也有着春天般美好的心。组织优秀的志愿者团体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拜访慰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他们增添温暖的柴火,让他们明白,所有人都是朋友,都是对他们有着深切关怀的;所在學校的奖励措施也可实质化,人情化。例如班级中有留守儿童马上要过生日,教师可以以其平时表现为由为其定制生日蛋糕。并且以班级代表形式送到家中,让孩子对于自身缺乏关爱的内心空洞得以补充。
3.2心理教育极为重要
首先学校可以增开学生心理课课程,既能缓解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也能让学生找到场所说出内心想法。心理学老师则可以定期记录所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统计后与学校和家长沟通进行策略研究。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内心依靠大多是远在他乡的父母和自己。当父母无法直接沟通时,内心想法大多是说给了自己听,由于孩子内心的自制力和判断力不够成熟,常常一些消极的想法会影响其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增设心理课课程,让孩子内心依靠找到着陆点,当留守儿童的心声得以倾听,内心压力得以释放,他们也会拥有美丽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
3.3课外活动辅助增强
在安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学校可以以班主任为主体,科目老师辅助,共同计划课外活动课程。课程内容主要由演讲、小组游戏、集体讨论、才艺展示等构成。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信心。留守儿童有着他们的潜能和真善美,而教师充当一个发现美的眼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拉近所有学生的距离,让大家增进团体荣誉感和增强协作精神。在这期间,留守儿童们也会展现出他们的才艺、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当他们展现出强烈的班级荣誉感时,这是最好的回报。学生们得到了素质教育的教导,留守儿童的消极心理随之烟消云散,教师们也做到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教学理念。
4.结束语留守儿童也好,其他孩子也好,都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社会的突出关注点。留守儿童的数据日益增加,交给学校家庭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在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
当关注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家庭温馨、价值观指导、社会关注度、心理辅导这都是现在存在的问题。利用爱心对留守儿童讲述道理,定期利用活动给孩子温暖,谆谆教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课外活动让孩子变得积极向上。
参考文献
【1】1【1】014,(02):319-323.期刊文章[1]陈京军,范兴华,程晓荣,王水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问题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2):319-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