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上台下
农历二月十六,才是四英岭下人家的军坡节,但自打进入二月起,日子便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早些日,就有大红海报贴出,邀请省琼剧院一团于十四、十六日两夜分别公演古装琼剧《秦香莲》和《秦香莲后传》,十五日剧团到崩岭探险观奇,休息一天。
连日来,这一方人家轰动了,戏迷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真能看到崇拜多年盼望多年的省一级琼剧艺术家的表演。十三日上晌,就有顽童老妇抱出芦席破凳旧椅,铺摆到戏台前方,有的为占位霸席,居然动起了嘴角。外乡人不管沾亲带故,还是陌路过客,都巴眼看戏,闻名而来。因为这确是山里人难得饱尝眼福的日子。
十四那晚,省琼剧团首场演出《秦香莲》,戏台下是黑压压的一片。到最后一幕“铡美案”了,“包拯”的表演果然名不虚传!他一个亮相,台下便是掌声一片;他一张口拉腔,就是一阵此起彼落的喝彩。扮演者吴振琼曾出访并饮誉东南亚诸国,是名噪全国的名角。行、踏、做、唱,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次日一大早,剧团队员们兴致勃勃地直奔崩岭。
吴振琼昨夜演戏时抖力遒劲,稍感疲乏,仍然迷糊在床上。忽而,他听见戏台方向有人拉起二胡,响起笙筝。尔后,又有人咿咿呀呀、吼吼喝喝地唱起来,还是《秦香莲》最后一幕的板腔。哦,那一定是一群出名的戏迷!
听着听着,他翻身骨碌起床。谁也没有想到,他卸下包拯的朝装,洗去满脸油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瘦弱黝黑的小老头。他匆匆洗漱过,就好奇地向拉唱兼扬的地方走去,挤进戏迷的中间。就见一个五十左右年岁的戏迷正无所顾虑、喉管暴胀、声嘶力竭地吼唱:
陈士美你大燥暴,乱闹公堂犯律条,
王府堂上刀对鞘,开封府你罪难逃……
他听着,竟忍不住挤上去,说:“师傅,你唱的调反了!”
哦?戏迷们都刷地将目光转向他,却没有人认得他,那目光冷生生的,他不禁一怯。
正在卖力地吼喝的是戏迷们的头儿。早些年,这方凑起厚皮班剧团,他就是班主,是个老戏迷。听他说,他同吴振琼的师傅王黄文通过信,人家称他一声“兄台”,他就自傲自足起来。多年来军坡节期,请不到职业琼剧团,就都请他唱,听他的戏,敬他的神,烧他的香。近几年,他感到体力不济,精神不支,已决定打退堂鼓。不想昨夜,听到省琼剧团“包拯”一唱,瘾劲又提上来了。昨夜戏罢后,回到家想了一整夜,天只蒙蒙亮,就去凑集旧部搭档,想去请教省剧团的,无奈听说人家早奔崩岭遗迹而去。崩岭遗迹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原来好实实的一条岭竟无端地裂开一道深深的痕口。60年代初,就有不少部队上山勘测地质,末了也不知结果就走了。多年来无人顾及,或许早长出凄凄荒草了,竟能值得剧团的队员们神魂颠倒,真是不可思议。于是他们便在现成的戏台上张罗起来。此刻,老戏迷听到有人竟说他唱的调反了,那无异于是说他不懂戏,而他又是戏迷们的头儿!就有人问:“你是哪来的?”
“我……”吴振琼不好说出自己的身份,笑说:“我是来看戏的。”
老戏迷大眼一瞪,鼓动戏迷们道:“一齐鼓掌,让这位优秀才哥唱唱吧。”
戏迷们起哄:“来一段,让我们饱饱戏瘾!”
“诸位过奖,诸位过奖。对琼戏,我也只仅知一二,既然大家都有兴趣,我就献丑了。”刚一启口,发现二胡乐调不正,便停下唱腔说:“不需拉腔,我就清唱吧———”说时冲着戏迷们一抱拳,唱道:
陈士美你不成汉,
杀妻灭子罪条重。
莫说你是驸马郎,
龙子龙孙一样办。
该法办的我法办,
该斩人的我斩人……
他运足功力,韵律圆成,专心不苟,浑然一体。他本以为唱罢,戏迷们会报以掌声,连声喝彩。然而,戏迷们却目瞪口呆地盯着老戏迷。
老戏迷沉吟片刻,然后一拍大腿,说:“是有点味道。不过,调板、腔位的节眼不正,不稳,还应多加火候。”这一说,戏迷们围上来了:
“难怪我总听不清在唱什么戏。”
“到底底气不足,煞板像抽筋一样……”
“唱高尖时,一扬一顿,断散……”
“比人家吳振琼,你的声音只如牛犊吼叫……”
他哭笑不得,拱手谦让,没趣地走了。
十六晚演出《秦香莲后传》。戏台下更是人头攒动,戏迷们急待着十八年的冤家又是如何变为亲家哩。
“包拯”在最后一幕才出场。出场前,吴振琼早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挤在前台,个个一副虔诚笃敬的样子。
他跨身出台亮相时,清楚地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喝起彩来。前夜,他是冲着喝彩声抖起锐气的,这会儿,他却心一抖,扭身不稳,跄踉了几步,调腔唱得艰涩了……而台下仍然掌声不断……
待演到“包拯”退站一边,他只听见老戏迷比手画脚地对戏迷们说:“你们都看见了吧,这吴振琼演的真是比他师傅还绝了……不知昨天那个小老头来了没有,让他来见识见识,免得他狂妄,到处充当内行……”
谢幕后,吴振琼正在后台擦洗满脸油彩。忽听有人找他,扭头看时,怔住了:老戏迷领着戏迷们也呆若木鸡,说不出话来……
缘生缘散
他俩钟情相爱是从椰花溪边开始的。
椰花溪是四英岭下南渡江的一条支流。沿溪岸边,长着茂密旺盛的芦草,远看去齐刷刷的一派灿然风光。也便成了他俩约会的天然蔽障。
他是沿溪东村精壮强悍的汉子,叫大宝;她是隔溪对岸清秀可人的姑娘,名二姑。
每隔三二夜,他和她就相约到椰花溪边,在密密的芦草丛中会面。路上暮归的行人望不到他俩的踪迹,只有清清的溪水听着他俩的娇嗔骂俏……
一夜,他忘情地抱着她,说:“我被抽去蹲点,到春节才回来。”她听罢,像生怕失去了什么,抱紧他,柔柔的身子轻轻地抖。
忽然,他周身的血在涌起,摸上她的裤带,她拼力挣扎:“你不要鲁莽,只许你……” “不,就不!”他狂狂地亲她吻她。她酸酸说:“人家身子不净,等你回来,我还是你的人……”说得泪水渗了出来,滴淌在青青的芦草上。
他离她而去。可熬近年关回来那天,却是她为瘸脚的兄长换亲出嫁的日子,他眼睁睁看着傻傻憨笑的新郎倌,带着嘤嘤悲哭的二姑上路,步子乱乱的……
他还是到椰花溪边去。
沿溪岸边的芦草,经人砍割,风雨揉搓,但还是拔茎长叶,充满生机,一连许多日,他的身边总是灌满着她曾经许诺的声音:等你回来,我还是你的人,你的人,你的人……
她回门的那天,他在溪边的芦草丛里遇见了她,半年不见,她长得更丰腴了,凸凹得有模有样,显得秀气可人,但她不再属于他……
“我对不住你。”话一出口,她的眼眶就湿红了,“我说过,等你回来,我还是你的人,可我等不到……我哥他……”她红着脸低下头,解开衣襟,露出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好花白的一片晃眼,她羞涩地说:“来,我把身子给你,我虽过了门,但身子还是清白的……”鼻子一酸,眼里漾出了亮亮的泪珠。
他意识到什么,忙抓住她的双手:“不!不!我不怪你,是你我没有缘分,你也有你的难处,你已经是他的人了,你我都不能对不住他,只要他对你好,我也就心安了!”说罢,他猝然甩下她,跨步走了。
次年,他娶了一个无儿无女的寡妇。第二年生下一个男儿,取名春生。
秋去春来,溪边的芦草枯了又长,长了又枯,转眼,春生已到了着紧婚事的年岁,可他先天白内障眼病,长舌的媒婆踩断了许多户人家的门槛,人家不是东辞西推,就是出口好一大把彩礼,当父亲的他愁白了头发,搁上沉沉的心事。
再后,他听说,二姑生下了三个秀气的儿女,个个出落得像溪边探头的芦苇,鲜嫩水灵。他有心托媒提亲,可总是踏不下心来。
春天,镇上来人收购干草,溪边的芦草能卖钱,被人砍割了一垛又一垛,他要用钱,也加入了割草的行列……
一个黄昏时分,椰花溪边晚霞如火。
他在割草的时候,遇见了她。岁月在她的身上刻下了印记:额头皱了,头发花白了,身子瘦削了……
她说:“听说你家春儿还未成亲?”
“嗯,他的眼有毛病,难呀!”
“我家的三女儿在读初中,不嫌吧。”
“……”他犹豫了。
“你好歹也该应个声。”她催他。
“她愿吗?”
“她敢不愿,我打断她的腿!”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寻思过,这一辈子,你我的情债是一定要还的,过去你我没有缘分,现在,你我都老了,儿女都长大了,我女儿总该有缘于你的孩子了吧。”
他听着又愧又喜,说不出话来。
她说着,自信地留下话:“下个圩集,听回音。”
下一个圩集,他起了个大早,兴冲冲地出门去了。
刚走到椰花溪边,就听说有个秀气的姑娘跳溪潭死了。他心中一阵躁动,急急地向芦草丛中走去。
密密的芦草丛中,挤着密匝匝的人群。他支开别人挤进去,只见二姑抱着一具透湿的尸体,悲痛欲绝:“苦命的孩子,是娘害了你———”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什么,一只白鷺,哀哀地叫了一声,一扑翅,向远天掠去。
清清的椰花溪依旧不动声息地潺潺流去……
雨里雨外
夏日的午后,天空说变就变,刚才西天只是起了一层云,渐渐地丝丝缕缕,后来又连成了片,风一吹,很快就罩满了天空,四英岭下人家的黄昏很快就要降临了。
用了一个下晌,菊英嫂才从墟场挑着碾米回到村外的田野上,当她听到“雨来啦一一”的喊声时,就看到许多人往村庄跑,她不由也加紧了脚步。
快要进门的时候,她换转了一下肩膀,抬手拢了一下散乱的刘海,额头汗津津的像被水打湿了一样。她匆匆进门,放下米担,从门后扯下一件半旧的雨衣,披在身上,又跑出门去。屋内甩出一个声音:“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声音很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
“这打雨不知要下多久,我得赶到园上冲,给瓜地开沟排水。”她头也不回,转身上了村道。她觉得天空压得很低,村边那条蜿蜒的溪面,仿佛浮起一团雾气,雨点很快就撒下来了。
那片西瓜地是她新开垦的园地,品种是新引进的无籽瓜……今春开来,雨水多,蹲点扶贫的早就提醒,雨天要多给地头开沟放水,否则会影响瓜的品质,弄不好,可能是光长叶不结果。想治好丈夫卧床的腿病,还要指望卖瓜的钱呢,医生说,再也不能拖了,再拖就残废了。
她紧跑慢跑,雨幕就拉扯着罩过来,先是四野白茫茫一片,接着雨珠滴滴嗒嗒地就打在雨衣上,路上的尘土来不及喘气就被雨水压下去了。潇潇夏雨从远天翩翩飞来,织成一张厚厚的雨帘,笼罩着远远近近的村庄和庄稼。
她裹着雨衣,脚步在路上交驳地向前冲。
她又想起丈夫的两腿,那是去年冬天,他跑外乡去拉石盖房,不慎被塌方压伤,感染糜烂,医治无效,开始还可以勉强走动,就不怎么在乎,后来就开始疼,接着就需要拄拐,再后来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一躺就是三个月。家里的活计就她一个揽,田园耕地就她一个弄,她发誓要把丈夫的腿治好,尽管她不满意这门婚事。为了父母传宗接代的苦心,为了换得弟弟成家,娘订了这门亲,接了人家3000元彩礼。她咬咬牙,嫁了过来。山里的女人就这命,她认了。
然而,她心里知道还有一双像星月般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她,想躲,躲不掉,避,也避不开。
那也是在一场夏季的黄昏雨中,她放牛的时候,到椰花溪边去扯猪草,四野很静,只有雨点落在溪面上溅起水花的声音,她只顾冲着溪边的绿草伸手……发觉落入水中时,才失魂地喊:“救命———”后来,她朦胧中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经靠在一扇宽厚的胸脯上。她连忙站起来,只记得那个人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就慌慌地离开了。这后来就变成了留在她心头的一桩憾事,她常常自已一个人到她曾经扯猪草的溪边去,可是却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那绵绵如丝的黄昏雨就成了她至死犹存的记忆。 3000元的彩礼就这样决定了她后半辈子的路。娘给她提亲的时候,她想起那一双清亮的眼睛,尽管,她早打听到他家里穷,但还是托人去找他,但他却没给她一丁点回音。她记得,成亲那天,他来了,夹在闹房的人群中,两眼湿湿的,不敢和她对视。后来,他就出远门打工去了,让人带话给她,说他知道她喜欢他,但他家穷,拿不出彩礼,现在允许农民进城打工了,他要出去挣钱,挣一大笔彩礼钱,想办法把她娶到自己身边。尽管她结婚了,但他知道她跟丈夫没感情,他有把握把她夺回来。
她多了一副牵挂的心。
想到这里,她的脚步乱了,心也晃荡起来。远远的,她看见自己的瓜园里有个披着雨衣的身影,他挥动锄头,正在给瓜园垦沟排水,她陡然感到一阵温暖。
她的心定了定,奔上去,仰眼看着他“你……。”雨水撒在她的脸上,衣襟里一阵透凉,“你怎么来了?”接过他的锄头,等待他的话。
“我出门打工,挣了钱,把5000元彩礼还给他,你就是我的人了。”
她几乎怔住了,风吹,雨落,打湿了她的衣襟,她眼里又晃动着丈夫枯瘦的脸孔和两条病痛的腿,她知道他爱她,但丈夫离不开她,“他的腿……”后面的话被雨声淹没了。
“等给他治好了腿,我就找他去说。”男的拦住她挥动的手。
她推开了,低下头,不再看他灼亮的眼睛,说:“你,你还是走吧,我……有他。”语气坚定地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说罢,又奔到瓜地另一头,挥动锄头。
飘忽的雨幕,更浓了;暮色,一片苍茫。
蝴蝶心事
有发哥醒来,半天回不过神,脱口道:“那是从哪来的哩?”不知问谁,似是自语。
没想到女人就狠拧了一下儿子的屁股,说:“还不起哩!”儿子正睡着,哇地惊醒,痛得大哭,就破了有发哥的情绪。他想不该那天在女人面前看另一个女人发呆,就改嘴:“哪来的这么个城里女人,买罐头还看商标哩!”是换了口气,是赶紧对人家不满的那种。
女人恶狠狠一句:“城里女人才浪哩!一掐就会出水哩!”
有发哥想不到自己女人这样醋哩。
那天一早起小卖店的门就让人砸响,有发哥就起身去开店门。
“咣”地一声就开了,是个城里女人。怎么看都好看的城里女人。女人甜甜地一笑,说:“对不起,这样早。”有发哥就怔住,他从没有听见过这么柔声细语的声音的,城里女人一头秀发别着一只蝴蝶发卡飞进他心里,他真切地闻到过城里女人身上的这股清香味儿。也就猛地领悟到,这才是女人,猛感到一只蝴蝶发卡就与山柚村的女人划清了界线,包括自己的女人!就后退,就傻子似的让进了屋。
女人是买一种甜点心。有发哥的小卖店里自然没有这种货。女人就拣了山梨罐头,还看了商标,说还没有过期,就差几天,完了就那么轻轻地走出去,像一股河水漫过有发哥的心窝。
有发哥不懂得女人都会醋哩。
下午城里女人又来了来买针线。有发哥女人抱着儿子出去了,就剩下有发哥,心上不慌落,大大方方,慢慢悠悠给拿针线。城里女人就和有发哥说,他的小卖店是她走过好多村子中最好的小卖店。有发哥中听,就想还是城里女人看事情看得大些。说话不废话,说的都是真地界,自家女人就想不起来说一句這话。打死她,她也想不起来一句正经话!
城里女人还说,他这个小卖店是在村边,过往人多,应该写些大字贴在窗上醒目着。
有发哥觉得是,当初也想这样干来,赔上些花花纸请刘老师写几个字,可是女人怕搭一盒烟给刘老师,事情就放下了,就放了多少年再想不起。
有发哥向城里女人点头,说:“明个就贴,说贴就贴,这有什么!”好像城里女人是大队支书。中午时,有发哥还知道了城里女人是来勘路的,据说要在山里的水库边建度假村。可他不知道她在这里住多久,心上还想,是不是进些甜点心。
晚上刘老师就来了。有发哥就给他一卷子花花纸,还塞给他两盒香烟。有发哥没有这样大方过,这算是头回开天辟地。那时有发哥女人正往下咽饭,就咽不动了,饭就堵在胸口,再不往下走。
刘老师走了,有发哥就一瞪眼:“别说的,贴字!就依我了!”夜里他缠女人身子,女人不从。他犟拗了,可就尽力费劲不尽兴。
今日一早起,女人不知为什么翻了脸,就嚷:“城里女人没一个好,还都不要脸,睡男人不当事!看面上人哩,实里却很脏……”
有发哥听了发愣,一早起,冷不丁地咋出来这一通,就想,就猜着了自己女人是为那个城里女人,他装作没有听见女人说的是个什么,就拿起条帚扫地。女人却不饶:“三年了不见你今个这样勤快,涂扫这……迎接哪个哩?”有发哥就停了条帚,觉出是不对哩。不怪女人以为太阳从西边出来,他何年何月拿过条帚。
店门开了,两人都直着眼地往街上看。一个想那城里女人来,一个就怕城里女人来。两颗心就扭了,谁看谁也不顺气。街上空空荡荡,城里女人没来,却如同来了。
一天城里女人没来。一天两人心里惶惶的。吃了饭,有发哥就往窗上贴刘老师送过来的大字。
有发哥女人还骂,那女人咋这鬼妖哩!专勾迷情男人。不知说的什么,有发哥这样听话,倒像是和她睡过了。谁让哩!就气他这样傻。脸上阴得往下淌水。有发哥知道女人又在瞎醋,就想,非打狗日的一顿,不沒
然过不去哩。想到女人也想打哩!就找事,就找着了,抓过一张写了字的纸递给在地上爬的儿子。儿子抓过来就撕就放到嘴里。有发哥见了一巴掌就打过去,女人就等到了,张口邪骂。两人就搅成一团。没谁提那城里女人。就打就吵。村里人路过,就问,为什么哩为什么哩。有人回,也不知为什么。
山柚村人打架不知为什么的时候很多。反正就打,打完了还过。当然还过,过着过着就打。为什么不为什么都不要紧哩,山里反正亲着在乎着才打哩。
日子过了一把月余,城里的女人始终没再来。有一天,有发哥从外头回来,见到女人也弄了个红卡卡,还换了新衣,在镜前照了就站在柜台后,好像专等有发哥看哩。他一愣,闹不明白个因,抬手就扇小巴掌:“浪你个妖呀!好的不学,专捡坏的。” 女人被打,就哭,一哭就哭了大半天。有发哥和女人都喘不过这口气,咋要打呢。
暮冬回暖
祥发爹再次见到眼前衣服褴褛的中年妇女和脸色蜡黄的小女孩,己是三天以后的下晌时分。
这时候,他在村后的山峦上自家长势不怎么齐整的蔗地里巡查,心里估摸着年前节后砍切甘蔗的收成。时值腊月,天气死冷,他抽着烟叶御寒。
母女俩是被小舅子推扯吵嚷着上来的;小舅子的身上穿着他这辈子再熟悉不过的棉军大衣。
祥发爹头一次见到这俩母女时,是三天前的一个午后,在自家庭院里的瓜棚架下。那会儿,老伴菊英把他俩母子当远门亲戚待着,嘘寒问暖,端水递茶。
菊英对他说,母女俩是从她娘家四英岭对面人家来的。走亲戚迷了路,人生地不熟,她是凭着她们打听人家的乡音辨出来的;还说,出门在外,客从乡来,饭桌上,不过是多一双碗筷而已,菜肴丰盛倒在其次。
当夜,母女俩就在庭院里东屋住下。东屋是儿子当兵前睡的地方,除了儿子读中学时的书籍,还有一件儿子前年探亲捎带回来的军用棉大衣,好厚的棉绒,热身暖心。棉大衣平时也很少用,只有每年砍伐了甘蔗,跟车赴县城守夜过磅,才穿上去挡挡风寒。如今,多了一对母女,家里又没有备用棉被,只好取出当铺盖。
次日,祥发爹起身时,日头已一树高了。菊英早做好了早饭,却不去喊醒那母女俩,说人家一路投亲,太疲倦就多睡一会。等到祥发爹洗漱妥当,又抽了一锅烟叶,终于憋不住去敲东房,屋里却不见动静,推开虚掩的门,哪里还有人影?那件军棉大衣也不见了踪影。
祥发爹踅身回到伙房,闷头无语,半响才说:“吃饭吧,人家早走人了!”
菊英不信,奔向东屋去,出来后只叹了一声:“咳,……就当是儿子带走了那军棉大衣。”
祥发爹“噗哧”一笑:“你当是我心疼那军棉大衣吗?眼下,甘蔗要砍了,我是想,到县城去守夜过磅,穿什么来熬冬。”
晌午时分,小舅子来了,说是家里砍了甘蔗,就缠着祥发爹拿那件棉军大衣。菊英不好明说,就借口搪塞:“你姐夫……也要砍蔗守夜过磅用。”不想小舅子倔劲来了,说:“我只用一夜就送回。”祥发爹一时气不过,说:“是你姐留了个外乡母女贼,连铺带衣卷走了。”
小舅子是个死赖难缠的角色,硬是冲到东屋去,直到一无所获,才骂咧咧走了。
一连两天,祥发爹心里空落落的一片空白。
夜里,他总是很晚才躺下,半夜又总是憋尿醒过来,方便后回到床边,却又睡意全无,摸出烟叶,烟火在夜里明灭着,像暗夜的星星。
白天,他就跑到山峦上这片甘蔗地,估摸着年前节后砍了甘蔗跑县城守夜等着过称的事儿。就是在这个时候,小舅子却将中年妇女和小女孩推扯着到他的面前。
中年妇女满脸窘迫,压低着头,前额的刘海乱了,也顾不得收拢一下,小女孩紧贴在她身后,睁大着惊惑的眼睛。
小舅子嚷道:“姐夫,盗贼我给你逮着了。我赶去墟场上游逛,就在菜市口,一眼就看到醒目的棉军大衣,哪个不知道,方圆几十里人家,就姐夫你……我侄儿在部队当兵,这大衣怎能躲过我的眼!”
中年妇女低声哀道:“大哥,怪我鬼迷心窍,心贪,我母女投亲迷路,多亏大嫂收留照应……我千不该,万不该……大哥,你如何惩罚,我都认了,只是、只是不要为难我女儿……”她几乎跪下去了,小女孩哭出声来。
小舅子左手撸着腰跺着右腿,嗤笑道:“捉偷捉赃,按乡规,可不那么便宜,什么都可以让,就是就是……干脆,你留下闺女给我当媳妇,你走吧!”
祥发爹狠狠地盯了小舅子一眼,却挤不出一句话来,这时,他看见老伴菊英风风火火地奔上山来了。
菊英小跑过来,搀扶着中年妇女:“妹子,妹子,你这是怎么啦?”中年妇女一脸的茫然与无措,小女孩抱紧母亲的裤腿。
小舅子仍凶势不减,指着穿在身上的军棉大衣,嚷:“姐,这是她们母女俩偷盗的罪证,你说该如何发落?”
菊英陡地站直身子,冲着弟弟骂道:“你胡说什么?这棉军大衣,是我送给她们的,大冷天的,我来不及跟你姐夫说……谁让你去截着追回来的,为难人家了……”说时示意弟弟脱下军棉大衣。
小舅子一时愣怔了,脱下军棉大衣递给姐,目光投向姐夫,祥发爹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呼出浓浓的烟雾。
菊英接过棉军大衣复又披在中年妇女的身上:“妹子,是我当姐的不好,让你受屈了……。”
中年妇女倏地拉過小女孩,双双跪下,泣不成声……
小舅子自知没趣,用目光向姐夫求援,祥发爹却将目光投向山下。山下,村里人家已开始烧火做晚饭,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责任编辑:耿祥
作者简介:符浩勇,男,曾在《人民文学》、《小说界》、《北京文学》、《天涯》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著有长篇小说《四英岭人家》,小说集《不懂哭你就瞎了》、《飘逝的紫围巾》、《你独自怎可温暖》,诗集《城里没有故乡的月亮》等。
农历二月十六,才是四英岭下人家的军坡节,但自打进入二月起,日子便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早些日,就有大红海报贴出,邀请省琼剧院一团于十四、十六日两夜分别公演古装琼剧《秦香莲》和《秦香莲后传》,十五日剧团到崩岭探险观奇,休息一天。
连日来,这一方人家轰动了,戏迷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真能看到崇拜多年盼望多年的省一级琼剧艺术家的表演。十三日上晌,就有顽童老妇抱出芦席破凳旧椅,铺摆到戏台前方,有的为占位霸席,居然动起了嘴角。外乡人不管沾亲带故,还是陌路过客,都巴眼看戏,闻名而来。因为这确是山里人难得饱尝眼福的日子。
十四那晚,省琼剧团首场演出《秦香莲》,戏台下是黑压压的一片。到最后一幕“铡美案”了,“包拯”的表演果然名不虚传!他一个亮相,台下便是掌声一片;他一张口拉腔,就是一阵此起彼落的喝彩。扮演者吴振琼曾出访并饮誉东南亚诸国,是名噪全国的名角。行、踏、做、唱,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次日一大早,剧团队员们兴致勃勃地直奔崩岭。
吴振琼昨夜演戏时抖力遒劲,稍感疲乏,仍然迷糊在床上。忽而,他听见戏台方向有人拉起二胡,响起笙筝。尔后,又有人咿咿呀呀、吼吼喝喝地唱起来,还是《秦香莲》最后一幕的板腔。哦,那一定是一群出名的戏迷!
听着听着,他翻身骨碌起床。谁也没有想到,他卸下包拯的朝装,洗去满脸油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瘦弱黝黑的小老头。他匆匆洗漱过,就好奇地向拉唱兼扬的地方走去,挤进戏迷的中间。就见一个五十左右年岁的戏迷正无所顾虑、喉管暴胀、声嘶力竭地吼唱:
陈士美你大燥暴,乱闹公堂犯律条,
王府堂上刀对鞘,开封府你罪难逃……
他听着,竟忍不住挤上去,说:“师傅,你唱的调反了!”
哦?戏迷们都刷地将目光转向他,却没有人认得他,那目光冷生生的,他不禁一怯。
正在卖力地吼喝的是戏迷们的头儿。早些年,这方凑起厚皮班剧团,他就是班主,是个老戏迷。听他说,他同吴振琼的师傅王黄文通过信,人家称他一声“兄台”,他就自傲自足起来。多年来军坡节期,请不到职业琼剧团,就都请他唱,听他的戏,敬他的神,烧他的香。近几年,他感到体力不济,精神不支,已决定打退堂鼓。不想昨夜,听到省琼剧团“包拯”一唱,瘾劲又提上来了。昨夜戏罢后,回到家想了一整夜,天只蒙蒙亮,就去凑集旧部搭档,想去请教省剧团的,无奈听说人家早奔崩岭遗迹而去。崩岭遗迹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原来好实实的一条岭竟无端地裂开一道深深的痕口。60年代初,就有不少部队上山勘测地质,末了也不知结果就走了。多年来无人顾及,或许早长出凄凄荒草了,竟能值得剧团的队员们神魂颠倒,真是不可思议。于是他们便在现成的戏台上张罗起来。此刻,老戏迷听到有人竟说他唱的调反了,那无异于是说他不懂戏,而他又是戏迷们的头儿!就有人问:“你是哪来的?”
“我……”吴振琼不好说出自己的身份,笑说:“我是来看戏的。”
老戏迷大眼一瞪,鼓动戏迷们道:“一齐鼓掌,让这位优秀才哥唱唱吧。”
戏迷们起哄:“来一段,让我们饱饱戏瘾!”
“诸位过奖,诸位过奖。对琼戏,我也只仅知一二,既然大家都有兴趣,我就献丑了。”刚一启口,发现二胡乐调不正,便停下唱腔说:“不需拉腔,我就清唱吧———”说时冲着戏迷们一抱拳,唱道:
陈士美你不成汉,
杀妻灭子罪条重。
莫说你是驸马郎,
龙子龙孙一样办。
该法办的我法办,
该斩人的我斩人……
他运足功力,韵律圆成,专心不苟,浑然一体。他本以为唱罢,戏迷们会报以掌声,连声喝彩。然而,戏迷们却目瞪口呆地盯着老戏迷。
老戏迷沉吟片刻,然后一拍大腿,说:“是有点味道。不过,调板、腔位的节眼不正,不稳,还应多加火候。”这一说,戏迷们围上来了:
“难怪我总听不清在唱什么戏。”
“到底底气不足,煞板像抽筋一样……”
“唱高尖时,一扬一顿,断散……”
“比人家吳振琼,你的声音只如牛犊吼叫……”
他哭笑不得,拱手谦让,没趣地走了。
十六晚演出《秦香莲后传》。戏台下更是人头攒动,戏迷们急待着十八年的冤家又是如何变为亲家哩。
“包拯”在最后一幕才出场。出场前,吴振琼早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挤在前台,个个一副虔诚笃敬的样子。
他跨身出台亮相时,清楚地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喝起彩来。前夜,他是冲着喝彩声抖起锐气的,这会儿,他却心一抖,扭身不稳,跄踉了几步,调腔唱得艰涩了……而台下仍然掌声不断……
待演到“包拯”退站一边,他只听见老戏迷比手画脚地对戏迷们说:“你们都看见了吧,这吴振琼演的真是比他师傅还绝了……不知昨天那个小老头来了没有,让他来见识见识,免得他狂妄,到处充当内行……”
谢幕后,吴振琼正在后台擦洗满脸油彩。忽听有人找他,扭头看时,怔住了:老戏迷领着戏迷们也呆若木鸡,说不出话来……
缘生缘散
他俩钟情相爱是从椰花溪边开始的。
椰花溪是四英岭下南渡江的一条支流。沿溪岸边,长着茂密旺盛的芦草,远看去齐刷刷的一派灿然风光。也便成了他俩约会的天然蔽障。
他是沿溪东村精壮强悍的汉子,叫大宝;她是隔溪对岸清秀可人的姑娘,名二姑。
每隔三二夜,他和她就相约到椰花溪边,在密密的芦草丛中会面。路上暮归的行人望不到他俩的踪迹,只有清清的溪水听着他俩的娇嗔骂俏……
一夜,他忘情地抱着她,说:“我被抽去蹲点,到春节才回来。”她听罢,像生怕失去了什么,抱紧他,柔柔的身子轻轻地抖。
忽然,他周身的血在涌起,摸上她的裤带,她拼力挣扎:“你不要鲁莽,只许你……” “不,就不!”他狂狂地亲她吻她。她酸酸说:“人家身子不净,等你回来,我还是你的人……”说得泪水渗了出来,滴淌在青青的芦草上。
他离她而去。可熬近年关回来那天,却是她为瘸脚的兄长换亲出嫁的日子,他眼睁睁看着傻傻憨笑的新郎倌,带着嘤嘤悲哭的二姑上路,步子乱乱的……
他还是到椰花溪边去。
沿溪岸边的芦草,经人砍割,风雨揉搓,但还是拔茎长叶,充满生机,一连许多日,他的身边总是灌满着她曾经许诺的声音:等你回来,我还是你的人,你的人,你的人……
她回门的那天,他在溪边的芦草丛里遇见了她,半年不见,她长得更丰腴了,凸凹得有模有样,显得秀气可人,但她不再属于他……
“我对不住你。”话一出口,她的眼眶就湿红了,“我说过,等你回来,我还是你的人,可我等不到……我哥他……”她红着脸低下头,解开衣襟,露出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好花白的一片晃眼,她羞涩地说:“来,我把身子给你,我虽过了门,但身子还是清白的……”鼻子一酸,眼里漾出了亮亮的泪珠。
他意识到什么,忙抓住她的双手:“不!不!我不怪你,是你我没有缘分,你也有你的难处,你已经是他的人了,你我都不能对不住他,只要他对你好,我也就心安了!”说罢,他猝然甩下她,跨步走了。
次年,他娶了一个无儿无女的寡妇。第二年生下一个男儿,取名春生。
秋去春来,溪边的芦草枯了又长,长了又枯,转眼,春生已到了着紧婚事的年岁,可他先天白内障眼病,长舌的媒婆踩断了许多户人家的门槛,人家不是东辞西推,就是出口好一大把彩礼,当父亲的他愁白了头发,搁上沉沉的心事。
再后,他听说,二姑生下了三个秀气的儿女,个个出落得像溪边探头的芦苇,鲜嫩水灵。他有心托媒提亲,可总是踏不下心来。
春天,镇上来人收购干草,溪边的芦草能卖钱,被人砍割了一垛又一垛,他要用钱,也加入了割草的行列……
一个黄昏时分,椰花溪边晚霞如火。
他在割草的时候,遇见了她。岁月在她的身上刻下了印记:额头皱了,头发花白了,身子瘦削了……
她说:“听说你家春儿还未成亲?”
“嗯,他的眼有毛病,难呀!”
“我家的三女儿在读初中,不嫌吧。”
“……”他犹豫了。
“你好歹也该应个声。”她催他。
“她愿吗?”
“她敢不愿,我打断她的腿!”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寻思过,这一辈子,你我的情债是一定要还的,过去你我没有缘分,现在,你我都老了,儿女都长大了,我女儿总该有缘于你的孩子了吧。”
他听着又愧又喜,说不出话来。
她说着,自信地留下话:“下个圩集,听回音。”
下一个圩集,他起了个大早,兴冲冲地出门去了。
刚走到椰花溪边,就听说有个秀气的姑娘跳溪潭死了。他心中一阵躁动,急急地向芦草丛中走去。
密密的芦草丛中,挤着密匝匝的人群。他支开别人挤进去,只见二姑抱着一具透湿的尸体,悲痛欲绝:“苦命的孩子,是娘害了你———”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什么,一只白鷺,哀哀地叫了一声,一扑翅,向远天掠去。
清清的椰花溪依旧不动声息地潺潺流去……
雨里雨外
夏日的午后,天空说变就变,刚才西天只是起了一层云,渐渐地丝丝缕缕,后来又连成了片,风一吹,很快就罩满了天空,四英岭下人家的黄昏很快就要降临了。
用了一个下晌,菊英嫂才从墟场挑着碾米回到村外的田野上,当她听到“雨来啦一一”的喊声时,就看到许多人往村庄跑,她不由也加紧了脚步。
快要进门的时候,她换转了一下肩膀,抬手拢了一下散乱的刘海,额头汗津津的像被水打湿了一样。她匆匆进门,放下米担,从门后扯下一件半旧的雨衣,披在身上,又跑出门去。屋内甩出一个声音:“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声音很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
“这打雨不知要下多久,我得赶到园上冲,给瓜地开沟排水。”她头也不回,转身上了村道。她觉得天空压得很低,村边那条蜿蜒的溪面,仿佛浮起一团雾气,雨点很快就撒下来了。
那片西瓜地是她新开垦的园地,品种是新引进的无籽瓜……今春开来,雨水多,蹲点扶贫的早就提醒,雨天要多给地头开沟放水,否则会影响瓜的品质,弄不好,可能是光长叶不结果。想治好丈夫卧床的腿病,还要指望卖瓜的钱呢,医生说,再也不能拖了,再拖就残废了。
她紧跑慢跑,雨幕就拉扯着罩过来,先是四野白茫茫一片,接着雨珠滴滴嗒嗒地就打在雨衣上,路上的尘土来不及喘气就被雨水压下去了。潇潇夏雨从远天翩翩飞来,织成一张厚厚的雨帘,笼罩着远远近近的村庄和庄稼。
她裹着雨衣,脚步在路上交驳地向前冲。
她又想起丈夫的两腿,那是去年冬天,他跑外乡去拉石盖房,不慎被塌方压伤,感染糜烂,医治无效,开始还可以勉强走动,就不怎么在乎,后来就开始疼,接着就需要拄拐,再后来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一躺就是三个月。家里的活计就她一个揽,田园耕地就她一个弄,她发誓要把丈夫的腿治好,尽管她不满意这门婚事。为了父母传宗接代的苦心,为了换得弟弟成家,娘订了这门亲,接了人家3000元彩礼。她咬咬牙,嫁了过来。山里的女人就这命,她认了。
然而,她心里知道还有一双像星月般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她,想躲,躲不掉,避,也避不开。
那也是在一场夏季的黄昏雨中,她放牛的时候,到椰花溪边去扯猪草,四野很静,只有雨点落在溪面上溅起水花的声音,她只顾冲着溪边的绿草伸手……发觉落入水中时,才失魂地喊:“救命———”后来,她朦胧中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经靠在一扇宽厚的胸脯上。她连忙站起来,只记得那个人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就慌慌地离开了。这后来就变成了留在她心头的一桩憾事,她常常自已一个人到她曾经扯猪草的溪边去,可是却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那绵绵如丝的黄昏雨就成了她至死犹存的记忆。 3000元的彩礼就这样决定了她后半辈子的路。娘给她提亲的时候,她想起那一双清亮的眼睛,尽管,她早打听到他家里穷,但还是托人去找他,但他却没给她一丁点回音。她记得,成亲那天,他来了,夹在闹房的人群中,两眼湿湿的,不敢和她对视。后来,他就出远门打工去了,让人带话给她,说他知道她喜欢他,但他家穷,拿不出彩礼,现在允许农民进城打工了,他要出去挣钱,挣一大笔彩礼钱,想办法把她娶到自己身边。尽管她结婚了,但他知道她跟丈夫没感情,他有把握把她夺回来。
她多了一副牵挂的心。
想到这里,她的脚步乱了,心也晃荡起来。远远的,她看见自己的瓜园里有个披着雨衣的身影,他挥动锄头,正在给瓜园垦沟排水,她陡然感到一阵温暖。
她的心定了定,奔上去,仰眼看着他“你……。”雨水撒在她的脸上,衣襟里一阵透凉,“你怎么来了?”接过他的锄头,等待他的话。
“我出门打工,挣了钱,把5000元彩礼还给他,你就是我的人了。”
她几乎怔住了,风吹,雨落,打湿了她的衣襟,她眼里又晃动着丈夫枯瘦的脸孔和两条病痛的腿,她知道他爱她,但丈夫离不开她,“他的腿……”后面的话被雨声淹没了。
“等给他治好了腿,我就找他去说。”男的拦住她挥动的手。
她推开了,低下头,不再看他灼亮的眼睛,说:“你,你还是走吧,我……有他。”语气坚定地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说罢,又奔到瓜地另一头,挥动锄头。
飘忽的雨幕,更浓了;暮色,一片苍茫。
蝴蝶心事
有发哥醒来,半天回不过神,脱口道:“那是从哪来的哩?”不知问谁,似是自语。
没想到女人就狠拧了一下儿子的屁股,说:“还不起哩!”儿子正睡着,哇地惊醒,痛得大哭,就破了有发哥的情绪。他想不该那天在女人面前看另一个女人发呆,就改嘴:“哪来的这么个城里女人,买罐头还看商标哩!”是换了口气,是赶紧对人家不满的那种。
女人恶狠狠一句:“城里女人才浪哩!一掐就会出水哩!”
有发哥想不到自己女人这样醋哩。
那天一早起小卖店的门就让人砸响,有发哥就起身去开店门。
“咣”地一声就开了,是个城里女人。怎么看都好看的城里女人。女人甜甜地一笑,说:“对不起,这样早。”有发哥就怔住,他从没有听见过这么柔声细语的声音的,城里女人一头秀发别着一只蝴蝶发卡飞进他心里,他真切地闻到过城里女人身上的这股清香味儿。也就猛地领悟到,这才是女人,猛感到一只蝴蝶发卡就与山柚村的女人划清了界线,包括自己的女人!就后退,就傻子似的让进了屋。
女人是买一种甜点心。有发哥的小卖店里自然没有这种货。女人就拣了山梨罐头,还看了商标,说还没有过期,就差几天,完了就那么轻轻地走出去,像一股河水漫过有发哥的心窝。
有发哥不懂得女人都会醋哩。
下午城里女人又来了来买针线。有发哥女人抱着儿子出去了,就剩下有发哥,心上不慌落,大大方方,慢慢悠悠给拿针线。城里女人就和有发哥说,他的小卖店是她走过好多村子中最好的小卖店。有发哥中听,就想还是城里女人看事情看得大些。说话不废话,说的都是真地界,自家女人就想不起来说一句這话。打死她,她也想不起来一句正经话!
城里女人还说,他这个小卖店是在村边,过往人多,应该写些大字贴在窗上醒目着。
有发哥觉得是,当初也想这样干来,赔上些花花纸请刘老师写几个字,可是女人怕搭一盒烟给刘老师,事情就放下了,就放了多少年再想不起。
有发哥向城里女人点头,说:“明个就贴,说贴就贴,这有什么!”好像城里女人是大队支书。中午时,有发哥还知道了城里女人是来勘路的,据说要在山里的水库边建度假村。可他不知道她在这里住多久,心上还想,是不是进些甜点心。
晚上刘老师就来了。有发哥就给他一卷子花花纸,还塞给他两盒香烟。有发哥没有这样大方过,这算是头回开天辟地。那时有发哥女人正往下咽饭,就咽不动了,饭就堵在胸口,再不往下走。
刘老师走了,有发哥就一瞪眼:“别说的,贴字!就依我了!”夜里他缠女人身子,女人不从。他犟拗了,可就尽力费劲不尽兴。
今日一早起,女人不知为什么翻了脸,就嚷:“城里女人没一个好,还都不要脸,睡男人不当事!看面上人哩,实里却很脏……”
有发哥听了发愣,一早起,冷不丁地咋出来这一通,就想,就猜着了自己女人是为那个城里女人,他装作没有听见女人说的是个什么,就拿起条帚扫地。女人却不饶:“三年了不见你今个这样勤快,涂扫这……迎接哪个哩?”有发哥就停了条帚,觉出是不对哩。不怪女人以为太阳从西边出来,他何年何月拿过条帚。
店门开了,两人都直着眼地往街上看。一个想那城里女人来,一个就怕城里女人来。两颗心就扭了,谁看谁也不顺气。街上空空荡荡,城里女人没来,却如同来了。
一天城里女人没来。一天两人心里惶惶的。吃了饭,有发哥就往窗上贴刘老师送过来的大字。
有发哥女人还骂,那女人咋这鬼妖哩!专勾迷情男人。不知说的什么,有发哥这样听话,倒像是和她睡过了。谁让哩!就气他这样傻。脸上阴得往下淌水。有发哥知道女人又在瞎醋,就想,非打狗日的一顿,不沒
然过不去哩。想到女人也想打哩!就找事,就找着了,抓过一张写了字的纸递给在地上爬的儿子。儿子抓过来就撕就放到嘴里。有发哥见了一巴掌就打过去,女人就等到了,张口邪骂。两人就搅成一团。没谁提那城里女人。就打就吵。村里人路过,就问,为什么哩为什么哩。有人回,也不知为什么。
山柚村人打架不知为什么的时候很多。反正就打,打完了还过。当然还过,过着过着就打。为什么不为什么都不要紧哩,山里反正亲着在乎着才打哩。
日子过了一把月余,城里的女人始终没再来。有一天,有发哥从外头回来,见到女人也弄了个红卡卡,还换了新衣,在镜前照了就站在柜台后,好像专等有发哥看哩。他一愣,闹不明白个因,抬手就扇小巴掌:“浪你个妖呀!好的不学,专捡坏的。” 女人被打,就哭,一哭就哭了大半天。有发哥和女人都喘不过这口气,咋要打呢。
暮冬回暖
祥发爹再次见到眼前衣服褴褛的中年妇女和脸色蜡黄的小女孩,己是三天以后的下晌时分。
这时候,他在村后的山峦上自家长势不怎么齐整的蔗地里巡查,心里估摸着年前节后砍切甘蔗的收成。时值腊月,天气死冷,他抽着烟叶御寒。
母女俩是被小舅子推扯吵嚷着上来的;小舅子的身上穿着他这辈子再熟悉不过的棉军大衣。
祥发爹头一次见到这俩母女时,是三天前的一个午后,在自家庭院里的瓜棚架下。那会儿,老伴菊英把他俩母子当远门亲戚待着,嘘寒问暖,端水递茶。
菊英对他说,母女俩是从她娘家四英岭对面人家来的。走亲戚迷了路,人生地不熟,她是凭着她们打听人家的乡音辨出来的;还说,出门在外,客从乡来,饭桌上,不过是多一双碗筷而已,菜肴丰盛倒在其次。
当夜,母女俩就在庭院里东屋住下。东屋是儿子当兵前睡的地方,除了儿子读中学时的书籍,还有一件儿子前年探亲捎带回来的军用棉大衣,好厚的棉绒,热身暖心。棉大衣平时也很少用,只有每年砍伐了甘蔗,跟车赴县城守夜过磅,才穿上去挡挡风寒。如今,多了一对母女,家里又没有备用棉被,只好取出当铺盖。
次日,祥发爹起身时,日头已一树高了。菊英早做好了早饭,却不去喊醒那母女俩,说人家一路投亲,太疲倦就多睡一会。等到祥发爹洗漱妥当,又抽了一锅烟叶,终于憋不住去敲东房,屋里却不见动静,推开虚掩的门,哪里还有人影?那件军棉大衣也不见了踪影。
祥发爹踅身回到伙房,闷头无语,半响才说:“吃饭吧,人家早走人了!”
菊英不信,奔向东屋去,出来后只叹了一声:“咳,……就当是儿子带走了那军棉大衣。”
祥发爹“噗哧”一笑:“你当是我心疼那军棉大衣吗?眼下,甘蔗要砍了,我是想,到县城去守夜过磅,穿什么来熬冬。”
晌午时分,小舅子来了,说是家里砍了甘蔗,就缠着祥发爹拿那件棉军大衣。菊英不好明说,就借口搪塞:“你姐夫……也要砍蔗守夜过磅用。”不想小舅子倔劲来了,说:“我只用一夜就送回。”祥发爹一时气不过,说:“是你姐留了个外乡母女贼,连铺带衣卷走了。”
小舅子是个死赖难缠的角色,硬是冲到东屋去,直到一无所获,才骂咧咧走了。
一连两天,祥发爹心里空落落的一片空白。
夜里,他总是很晚才躺下,半夜又总是憋尿醒过来,方便后回到床边,却又睡意全无,摸出烟叶,烟火在夜里明灭着,像暗夜的星星。
白天,他就跑到山峦上这片甘蔗地,估摸着年前节后砍了甘蔗跑县城守夜等着过称的事儿。就是在这个时候,小舅子却将中年妇女和小女孩推扯着到他的面前。
中年妇女满脸窘迫,压低着头,前额的刘海乱了,也顾不得收拢一下,小女孩紧贴在她身后,睁大着惊惑的眼睛。
小舅子嚷道:“姐夫,盗贼我给你逮着了。我赶去墟场上游逛,就在菜市口,一眼就看到醒目的棉军大衣,哪个不知道,方圆几十里人家,就姐夫你……我侄儿在部队当兵,这大衣怎能躲过我的眼!”
中年妇女低声哀道:“大哥,怪我鬼迷心窍,心贪,我母女投亲迷路,多亏大嫂收留照应……我千不该,万不该……大哥,你如何惩罚,我都认了,只是、只是不要为难我女儿……”她几乎跪下去了,小女孩哭出声来。
小舅子左手撸着腰跺着右腿,嗤笑道:“捉偷捉赃,按乡规,可不那么便宜,什么都可以让,就是就是……干脆,你留下闺女给我当媳妇,你走吧!”
祥发爹狠狠地盯了小舅子一眼,却挤不出一句话来,这时,他看见老伴菊英风风火火地奔上山来了。
菊英小跑过来,搀扶着中年妇女:“妹子,妹子,你这是怎么啦?”中年妇女一脸的茫然与无措,小女孩抱紧母亲的裤腿。
小舅子仍凶势不减,指着穿在身上的军棉大衣,嚷:“姐,这是她们母女俩偷盗的罪证,你说该如何发落?”
菊英陡地站直身子,冲着弟弟骂道:“你胡说什么?这棉军大衣,是我送给她们的,大冷天的,我来不及跟你姐夫说……谁让你去截着追回来的,为难人家了……”说时示意弟弟脱下军棉大衣。
小舅子一时愣怔了,脱下军棉大衣递给姐,目光投向姐夫,祥发爹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呼出浓浓的烟雾。
菊英接过棉军大衣复又披在中年妇女的身上:“妹子,是我当姐的不好,让你受屈了……。”
中年妇女倏地拉過小女孩,双双跪下,泣不成声……
小舅子自知没趣,用目光向姐夫求援,祥发爹却将目光投向山下。山下,村里人家已开始烧火做晚饭,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责任编辑:耿祥
作者简介:符浩勇,男,曾在《人民文学》、《小说界》、《北京文学》、《天涯》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著有长篇小说《四英岭人家》,小说集《不懂哭你就瞎了》、《飘逝的紫围巾》、《你独自怎可温暖》,诗集《城里没有故乡的月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