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英岭人家(五题)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un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上台下
  农历二月十六,才是四英岭下人家的军坡节,但自打进入二月起,日子便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早些日,就有大红海报贴出,邀请省琼剧院一团于十四、十六日两夜分别公演古装琼剧《秦香莲》和《秦香莲后传》,十五日剧团到崩岭探险观奇,休息一天。
  连日来,这一方人家轰动了,戏迷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辈子还真能看到崇拜多年盼望多年的省一级琼剧艺术家的表演。十三日上晌,就有顽童老妇抱出芦席破凳旧椅,铺摆到戏台前方,有的为占位霸席,居然动起了嘴角。外乡人不管沾亲带故,还是陌路过客,都巴眼看戏,闻名而来。因为这确是山里人难得饱尝眼福的日子。
  十四那晚,省琼剧团首场演出《秦香莲》,戏台下是黑压压的一片。到最后一幕“铡美案”了,“包拯”的表演果然名不虚传!他一个亮相,台下便是掌声一片;他一张口拉腔,就是一阵此起彼落的喝彩。扮演者吴振琼曾出访并饮誉东南亚诸国,是名噪全国的名角。行、踏、做、唱,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次日一大早,剧团队员们兴致勃勃地直奔崩岭。
  吴振琼昨夜演戏时抖力遒劲,稍感疲乏,仍然迷糊在床上。忽而,他听见戏台方向有人拉起二胡,响起笙筝。尔后,又有人咿咿呀呀、吼吼喝喝地唱起来,还是《秦香莲》最后一幕的板腔。哦,那一定是一群出名的戏迷!
  听着听着,他翻身骨碌起床。谁也没有想到,他卸下包拯的朝装,洗去满脸油彩,竟是一个其貌不扬、瘦弱黝黑的小老头。他匆匆洗漱过,就好奇地向拉唱兼扬的地方走去,挤进戏迷的中间。就见一个五十左右年岁的戏迷正无所顾虑、喉管暴胀、声嘶力竭地吼唱:
  陈士美你大燥暴,乱闹公堂犯律条,
  王府堂上刀对鞘,开封府你罪难逃……
  他听着,竟忍不住挤上去,说:“师傅,你唱的调反了!”
  哦?戏迷们都刷地将目光转向他,却没有人认得他,那目光冷生生的,他不禁一怯。
  正在卖力地吼喝的是戏迷们的头儿。早些年,这方凑起厚皮班剧团,他就是班主,是个老戏迷。听他说,他同吴振琼的师傅王黄文通过信,人家称他一声“兄台”,他就自傲自足起来。多年来军坡节期,请不到职业琼剧团,就都请他唱,听他的戏,敬他的神,烧他的香。近几年,他感到体力不济,精神不支,已决定打退堂鼓。不想昨夜,听到省琼剧团“包拯”一唱,瘾劲又提上来了。昨夜戏罢后,回到家想了一整夜,天只蒙蒙亮,就去凑集旧部搭档,想去请教省剧团的,无奈听说人家早奔崩岭遗迹而去。崩岭遗迹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原来好实实的一条岭竟无端地裂开一道深深的痕口。60年代初,就有不少部队上山勘测地质,末了也不知结果就走了。多年来无人顾及,或许早长出凄凄荒草了,竟能值得剧团的队员们神魂颠倒,真是不可思议。于是他们便在现成的戏台上张罗起来。此刻,老戏迷听到有人竟说他唱的调反了,那无异于是说他不懂戏,而他又是戏迷们的头儿!就有人问:“你是哪来的?”
  “我……”吴振琼不好说出自己的身份,笑说:“我是来看戏的。”
  老戏迷大眼一瞪,鼓动戏迷们道:“一齐鼓掌,让这位优秀才哥唱唱吧。”
  戏迷们起哄:“来一段,让我们饱饱戏瘾!”
  “诸位过奖,诸位过奖。对琼戏,我也只仅知一二,既然大家都有兴趣,我就献丑了。”刚一启口,发现二胡乐调不正,便停下唱腔说:“不需拉腔,我就清唱吧———”说时冲着戏迷们一抱拳,唱道:
  陈士美你不成汉,
  杀妻灭子罪条重。
  莫说你是驸马郎,
  龙子龙孙一样办。
  该法办的我法办,
  该斩人的我斩人……
  他运足功力,韵律圆成,专心不苟,浑然一体。他本以为唱罢,戏迷们会报以掌声,连声喝彩。然而,戏迷们却目瞪口呆地盯着老戏迷。
  老戏迷沉吟片刻,然后一拍大腿,说:“是有点味道。不过,调板、腔位的节眼不正,不稳,还应多加火候。”这一说,戏迷们围上来了:
  “难怪我总听不清在唱什么戏。”
  “到底底气不足,煞板像抽筋一样……”
  “唱高尖时,一扬一顿,断散……”
  “比人家吳振琼,你的声音只如牛犊吼叫……”
  他哭笑不得,拱手谦让,没趣地走了。
  十六晚演出《秦香莲后传》。戏台下更是人头攒动,戏迷们急待着十八年的冤家又是如何变为亲家哩。
  “包拯”在最后一幕才出场。出场前,吴振琼早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挤在前台,个个一副虔诚笃敬的样子。
  他跨身出台亮相时,清楚地看见老戏迷领着戏迷们喝起彩来。前夜,他是冲着喝彩声抖起锐气的,这会儿,他却心一抖,扭身不稳,跄踉了几步,调腔唱得艰涩了……而台下仍然掌声不断……
  待演到“包拯”退站一边,他只听见老戏迷比手画脚地对戏迷们说:“你们都看见了吧,这吴振琼演的真是比他师傅还绝了……不知昨天那个小老头来了没有,让他来见识见识,免得他狂妄,到处充当内行……”
  谢幕后,吴振琼正在后台擦洗满脸油彩。忽听有人找他,扭头看时,怔住了:老戏迷领着戏迷们也呆若木鸡,说不出话来……
  缘生缘散
  他俩钟情相爱是从椰花溪边开始的。
  椰花溪是四英岭下南渡江的一条支流。沿溪岸边,长着茂密旺盛的芦草,远看去齐刷刷的一派灿然风光。也便成了他俩约会的天然蔽障。
  他是沿溪东村精壮强悍的汉子,叫大宝;她是隔溪对岸清秀可人的姑娘,名二姑。
  每隔三二夜,他和她就相约到椰花溪边,在密密的芦草丛中会面。路上暮归的行人望不到他俩的踪迹,只有清清的溪水听着他俩的娇嗔骂俏……
  一夜,他忘情地抱着她,说:“我被抽去蹲点,到春节才回来。”她听罢,像生怕失去了什么,抱紧他,柔柔的身子轻轻地抖。
  忽然,他周身的血在涌起,摸上她的裤带,她拼力挣扎:“你不要鲁莽,只许你……”   “不,就不!”他狂狂地亲她吻她。她酸酸说:“人家身子不净,等你回来,我还是你的人……”说得泪水渗了出来,滴淌在青青的芦草上。
  他离她而去。可熬近年关回来那天,却是她为瘸脚的兄长换亲出嫁的日子,他眼睁睁看着傻傻憨笑的新郎倌,带着嘤嘤悲哭的二姑上路,步子乱乱的……
  他还是到椰花溪边去。
  沿溪岸边的芦草,经人砍割,风雨揉搓,但还是拔茎长叶,充满生机,一连许多日,他的身边总是灌满着她曾经许诺的声音:等你回来,我还是你的人,你的人,你的人……
  她回门的那天,他在溪边的芦草丛里遇见了她,半年不见,她长得更丰腴了,凸凹得有模有样,显得秀气可人,但她不再属于他……
  “我对不住你。”话一出口,她的眼眶就湿红了,“我说过,等你回来,我还是你的人,可我等不到……我哥他……”她红着脸低下头,解开衣襟,露出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好花白的一片晃眼,她羞涩地说:“来,我把身子给你,我虽过了门,但身子还是清白的……”鼻子一酸,眼里漾出了亮亮的泪珠。
  他意识到什么,忙抓住她的双手:“不!不!我不怪你,是你我没有缘分,你也有你的难处,你已经是他的人了,你我都不能对不住他,只要他对你好,我也就心安了!”说罢,他猝然甩下她,跨步走了。
  次年,他娶了一个无儿无女的寡妇。第二年生下一个男儿,取名春生。
  秋去春来,溪边的芦草枯了又长,长了又枯,转眼,春生已到了着紧婚事的年岁,可他先天白内障眼病,长舌的媒婆踩断了许多户人家的门槛,人家不是东辞西推,就是出口好一大把彩礼,当父亲的他愁白了头发,搁上沉沉的心事。
  再后,他听说,二姑生下了三个秀气的儿女,个个出落得像溪边探头的芦苇,鲜嫩水灵。他有心托媒提亲,可总是踏不下心来。
  春天,镇上来人收购干草,溪边的芦草能卖钱,被人砍割了一垛又一垛,他要用钱,也加入了割草的行列……
  一个黄昏时分,椰花溪边晚霞如火。
  他在割草的时候,遇见了她。岁月在她的身上刻下了印记:额头皱了,头发花白了,身子瘦削了……
  她说:“听说你家春儿还未成亲?”
  “嗯,他的眼有毛病,难呀!”
  “我家的三女儿在读初中,不嫌吧。”
  “……”他犹豫了。
  “你好歹也该应个声。”她催他。
  “她愿吗?”
  “她敢不愿,我打断她的腿!”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寻思过,这一辈子,你我的情债是一定要还的,过去你我没有缘分,现在,你我都老了,儿女都长大了,我女儿总该有缘于你的孩子了吧。”
  他听着又愧又喜,说不出话来。
  她说着,自信地留下话:“下个圩集,听回音。”
  下一个圩集,他起了个大早,兴冲冲地出门去了。
  刚走到椰花溪边,就听说有个秀气的姑娘跳溪潭死了。他心中一阵躁动,急急地向芦草丛中走去。
  密密的芦草丛中,挤着密匝匝的人群。他支开别人挤进去,只见二姑抱着一具透湿的尸体,悲痛欲绝:“苦命的孩子,是娘害了你———”
  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什么,一只白鷺,哀哀地叫了一声,一扑翅,向远天掠去。
  清清的椰花溪依旧不动声息地潺潺流去……
  雨里雨外
  夏日的午后,天空说变就变,刚才西天只是起了一层云,渐渐地丝丝缕缕,后来又连成了片,风一吹,很快就罩满了天空,四英岭下人家的黄昏很快就要降临了。
  用了一个下晌,菊英嫂才从墟场挑着碾米回到村外的田野上,当她听到“雨来啦一一”的喊声时,就看到许多人往村庄跑,她不由也加紧了脚步。
  快要进门的时候,她换转了一下肩膀,抬手拢了一下散乱的刘海,额头汗津津的像被水打湿了一样。她匆匆进门,放下米担,从门后扯下一件半旧的雨衣,披在身上,又跑出门去。屋内甩出一个声音:“小心累坏了身子,你又往哪去?”声音很枯瘦,没一丁点儿精神。
  “这打雨不知要下多久,我得赶到园上冲,给瓜地开沟排水。”她头也不回,转身上了村道。她觉得天空压得很低,村边那条蜿蜒的溪面,仿佛浮起一团雾气,雨点很快就撒下来了。
  那片西瓜地是她新开垦的园地,品种是新引进的无籽瓜……今春开来,雨水多,蹲点扶贫的早就提醒,雨天要多给地头开沟放水,否则会影响瓜的品质,弄不好,可能是光长叶不结果。想治好丈夫卧床的腿病,还要指望卖瓜的钱呢,医生说,再也不能拖了,再拖就残废了。
  她紧跑慢跑,雨幕就拉扯着罩过来,先是四野白茫茫一片,接着雨珠滴滴嗒嗒地就打在雨衣上,路上的尘土来不及喘气就被雨水压下去了。潇潇夏雨从远天翩翩飞来,织成一张厚厚的雨帘,笼罩着远远近近的村庄和庄稼。
  她裹着雨衣,脚步在路上交驳地向前冲。
  她又想起丈夫的两腿,那是去年冬天,他跑外乡去拉石盖房,不慎被塌方压伤,感染糜烂,医治无效,开始还可以勉强走动,就不怎么在乎,后来就开始疼,接着就需要拄拐,再后来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这一躺就是三个月。家里的活计就她一个揽,田园耕地就她一个弄,她发誓要把丈夫的腿治好,尽管她不满意这门婚事。为了父母传宗接代的苦心,为了换得弟弟成家,娘订了这门亲,接了人家3000元彩礼。她咬咬牙,嫁了过来。山里的女人就这命,她认了。
  然而,她心里知道还有一双像星月般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她,想躲,躲不掉,避,也避不开。
  那也是在一场夏季的黄昏雨中,她放牛的时候,到椰花溪边去扯猪草,四野很静,只有雨点落在溪面上溅起水花的声音,她只顾冲着溪边的绿草伸手……发觉落入水中时,才失魂地喊:“救命———”后来,她朦胧中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经靠在一扇宽厚的胸脯上。她连忙站起来,只记得那个人有一双清亮的眼睛,就慌慌地离开了。这后来就变成了留在她心头的一桩憾事,她常常自已一个人到她曾经扯猪草的溪边去,可是却再也没见到他的身影,那绵绵如丝的黄昏雨就成了她至死犹存的记忆。   3000元的彩礼就这样决定了她后半辈子的路。娘给她提亲的时候,她想起那一双清亮的眼睛,尽管,她早打听到他家里穷,但还是托人去找他,但他却没给她一丁点回音。她记得,成亲那天,他来了,夹在闹房的人群中,两眼湿湿的,不敢和她对视。后来,他就出远门打工去了,让人带话给她,说他知道她喜欢他,但他家穷,拿不出彩礼,现在允许农民进城打工了,他要出去挣钱,挣一大笔彩礼钱,想办法把她娶到自己身边。尽管她结婚了,但他知道她跟丈夫没感情,他有把握把她夺回来。
  她多了一副牵挂的心。
  想到这里,她的脚步乱了,心也晃荡起来。远远的,她看见自己的瓜园里有个披着雨衣的身影,他挥动锄头,正在给瓜园垦沟排水,她陡然感到一阵温暖。
  她的心定了定,奔上去,仰眼看着他“你……。”雨水撒在她的脸上,衣襟里一阵透凉,“你怎么来了?”接过他的锄头,等待他的话。
  “我出门打工,挣了钱,把5000元彩礼还给他,你就是我的人了。”
  她几乎怔住了,风吹,雨落,打湿了她的衣襟,她眼里又晃动着丈夫枯瘦的脸孔和两条病痛的腿,她知道他爱她,但丈夫离不开她,“他的腿……”后面的话被雨声淹没了。
  “等给他治好了腿,我就找他去说。”男的拦住她挥动的手。
  她推开了,低下头,不再看他灼亮的眼睛,说:“你,你还是走吧,我……有他。”语气坚定地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说罢,又奔到瓜地另一头,挥动锄头。
  飘忽的雨幕,更浓了;暮色,一片苍茫。
  蝴蝶心事
  有发哥醒来,半天回不过神,脱口道:“那是从哪来的哩?”不知问谁,似是自语。
  没想到女人就狠拧了一下儿子的屁股,说:“还不起哩!”儿子正睡着,哇地惊醒,痛得大哭,就破了有发哥的情绪。他想不该那天在女人面前看另一个女人发呆,就改嘴:“哪来的这么个城里女人,买罐头还看商标哩!”是换了口气,是赶紧对人家不满的那种。
  女人恶狠狠一句:“城里女人才浪哩!一掐就会出水哩!”
  有发哥想不到自己女人这样醋哩。
  那天一早起小卖店的门就让人砸响,有发哥就起身去开店门。
  “咣”地一声就开了,是个城里女人。怎么看都好看的城里女人。女人甜甜地一笑,说:“对不起,这样早。”有发哥就怔住,他从没有听见过这么柔声细语的声音的,城里女人一头秀发别着一只蝴蝶发卡飞进他心里,他真切地闻到过城里女人身上的这股清香味儿。也就猛地领悟到,这才是女人,猛感到一只蝴蝶发卡就与山柚村的女人划清了界线,包括自己的女人!就后退,就傻子似的让进了屋。
  女人是买一种甜点心。有发哥的小卖店里自然没有这种货。女人就拣了山梨罐头,还看了商标,说还没有过期,就差几天,完了就那么轻轻地走出去,像一股河水漫过有发哥的心窝。
  有发哥不懂得女人都会醋哩。
  下午城里女人又来了来买针线。有发哥女人抱着儿子出去了,就剩下有发哥,心上不慌落,大大方方,慢慢悠悠给拿针线。城里女人就和有发哥说,他的小卖店是她走过好多村子中最好的小卖店。有发哥中听,就想还是城里女人看事情看得大些。说话不废话,说的都是真地界,自家女人就想不起来说一句這话。打死她,她也想不起来一句正经话!
  城里女人还说,他这个小卖店是在村边,过往人多,应该写些大字贴在窗上醒目着。
  有发哥觉得是,当初也想这样干来,赔上些花花纸请刘老师写几个字,可是女人怕搭一盒烟给刘老师,事情就放下了,就放了多少年再想不起。
  有发哥向城里女人点头,说:“明个就贴,说贴就贴,这有什么!”好像城里女人是大队支书。中午时,有发哥还知道了城里女人是来勘路的,据说要在山里的水库边建度假村。可他不知道她在这里住多久,心上还想,是不是进些甜点心。
  晚上刘老师就来了。有发哥就给他一卷子花花纸,还塞给他两盒香烟。有发哥没有这样大方过,这算是头回开天辟地。那时有发哥女人正往下咽饭,就咽不动了,饭就堵在胸口,再不往下走。
  刘老师走了,有发哥就一瞪眼:“别说的,贴字!就依我了!”夜里他缠女人身子,女人不从。他犟拗了,可就尽力费劲不尽兴。
  今日一早起,女人不知为什么翻了脸,就嚷:“城里女人没一个好,还都不要脸,睡男人不当事!看面上人哩,实里却很脏……”
  有发哥听了发愣,一早起,冷不丁地咋出来这一通,就想,就猜着了自己女人是为那个城里女人,他装作没有听见女人说的是个什么,就拿起条帚扫地。女人却不饶:“三年了不见你今个这样勤快,涂扫这……迎接哪个哩?”有发哥就停了条帚,觉出是不对哩。不怪女人以为太阳从西边出来,他何年何月拿过条帚。
  店门开了,两人都直着眼地往街上看。一个想那城里女人来,一个就怕城里女人来。两颗心就扭了,谁看谁也不顺气。街上空空荡荡,城里女人没来,却如同来了。
  一天城里女人没来。一天两人心里惶惶的。吃了饭,有发哥就往窗上贴刘老师送过来的大字。
  有发哥女人还骂,那女人咋这鬼妖哩!专勾迷情男人。不知说的什么,有发哥这样听话,倒像是和她睡过了。谁让哩!就气他这样傻。脸上阴得往下淌水。有发哥知道女人又在瞎醋,就想,非打狗日的一顿,不沒
  然过不去哩。想到女人也想打哩!就找事,就找着了,抓过一张写了字的纸递给在地上爬的儿子。儿子抓过来就撕就放到嘴里。有发哥见了一巴掌就打过去,女人就等到了,张口邪骂。两人就搅成一团。没谁提那城里女人。就打就吵。村里人路过,就问,为什么哩为什么哩。有人回,也不知为什么。
  山柚村人打架不知为什么的时候很多。反正就打,打完了还过。当然还过,过着过着就打。为什么不为什么都不要紧哩,山里反正亲着在乎着才打哩。
  日子过了一把月余,城里的女人始终没再来。有一天,有发哥从外头回来,见到女人也弄了个红卡卡,还换了新衣,在镜前照了就站在柜台后,好像专等有发哥看哩。他一愣,闹不明白个因,抬手就扇小巴掌:“浪你个妖呀!好的不学,专捡坏的。”   女人被打,就哭,一哭就哭了大半天。有发哥和女人都喘不过这口气,咋要打呢。
  暮冬回暖
  祥发爹再次见到眼前衣服褴褛的中年妇女和脸色蜡黄的小女孩,己是三天以后的下晌时分。
  这时候,他在村后的山峦上自家长势不怎么齐整的蔗地里巡查,心里估摸着年前节后砍切甘蔗的收成。时值腊月,天气死冷,他抽着烟叶御寒。
  母女俩是被小舅子推扯吵嚷着上来的;小舅子的身上穿着他这辈子再熟悉不过的棉军大衣。
  祥发爹头一次见到这俩母女时,是三天前的一个午后,在自家庭院里的瓜棚架下。那会儿,老伴菊英把他俩母子当远门亲戚待着,嘘寒问暖,端水递茶。
  菊英对他说,母女俩是从她娘家四英岭对面人家来的。走亲戚迷了路,人生地不熟,她是凭着她们打听人家的乡音辨出来的;还说,出门在外,客从乡来,饭桌上,不过是多一双碗筷而已,菜肴丰盛倒在其次。
  当夜,母女俩就在庭院里东屋住下。东屋是儿子当兵前睡的地方,除了儿子读中学时的书籍,还有一件儿子前年探亲捎带回来的军用棉大衣,好厚的棉绒,热身暖心。棉大衣平时也很少用,只有每年砍伐了甘蔗,跟车赴县城守夜过磅,才穿上去挡挡风寒。如今,多了一对母女,家里又没有备用棉被,只好取出当铺盖。
  次日,祥发爹起身时,日头已一树高了。菊英早做好了早饭,却不去喊醒那母女俩,说人家一路投亲,太疲倦就多睡一会。等到祥发爹洗漱妥当,又抽了一锅烟叶,终于憋不住去敲东房,屋里却不见动静,推开虚掩的门,哪里还有人影?那件军棉大衣也不见了踪影。
  祥发爹踅身回到伙房,闷头无语,半响才说:“吃饭吧,人家早走人了!”
  菊英不信,奔向东屋去,出来后只叹了一声:“咳,……就当是儿子带走了那军棉大衣。”
  祥发爹“噗哧”一笑:“你当是我心疼那军棉大衣吗?眼下,甘蔗要砍了,我是想,到县城去守夜过磅,穿什么来熬冬。”
  晌午时分,小舅子来了,说是家里砍了甘蔗,就缠着祥发爹拿那件棉军大衣。菊英不好明说,就借口搪塞:“你姐夫……也要砍蔗守夜过磅用。”不想小舅子倔劲来了,说:“我只用一夜就送回。”祥发爹一时气不过,说:“是你姐留了个外乡母女贼,连铺带衣卷走了。”
  小舅子是个死赖难缠的角色,硬是冲到东屋去,直到一无所获,才骂咧咧走了。
  一连两天,祥发爹心里空落落的一片空白。
  夜里,他总是很晚才躺下,半夜又总是憋尿醒过来,方便后回到床边,却又睡意全无,摸出烟叶,烟火在夜里明灭着,像暗夜的星星。
  白天,他就跑到山峦上这片甘蔗地,估摸着年前节后砍了甘蔗跑县城守夜等着过称的事儿。就是在这个时候,小舅子却将中年妇女和小女孩推扯着到他的面前。
  中年妇女满脸窘迫,压低着头,前额的刘海乱了,也顾不得收拢一下,小女孩紧贴在她身后,睁大着惊惑的眼睛。
  小舅子嚷道:“姐夫,盗贼我给你逮着了。我赶去墟场上游逛,就在菜市口,一眼就看到醒目的棉军大衣,哪个不知道,方圆几十里人家,就姐夫你……我侄儿在部队当兵,这大衣怎能躲过我的眼!”
  中年妇女低声哀道:“大哥,怪我鬼迷心窍,心贪,我母女投亲迷路,多亏大嫂收留照应……我千不该,万不该……大哥,你如何惩罚,我都认了,只是、只是不要为难我女儿……”她几乎跪下去了,小女孩哭出声来。
  小舅子左手撸着腰跺着右腿,嗤笑道:“捉偷捉赃,按乡规,可不那么便宜,什么都可以让,就是就是……干脆,你留下闺女给我当媳妇,你走吧!”
  祥发爹狠狠地盯了小舅子一眼,却挤不出一句话来,这时,他看见老伴菊英风风火火地奔上山来了。
  菊英小跑过来,搀扶着中年妇女:“妹子,妹子,你这是怎么啦?”中年妇女一脸的茫然与无措,小女孩抱紧母亲的裤腿。
  小舅子仍凶势不减,指着穿在身上的军棉大衣,嚷:“姐,这是她们母女俩偷盗的罪证,你说该如何发落?”
  菊英陡地站直身子,冲着弟弟骂道:“你胡说什么?这棉军大衣,是我送给她们的,大冷天的,我来不及跟你姐夫说……谁让你去截着追回来的,为难人家了……”说时示意弟弟脱下军棉大衣。
  小舅子一时愣怔了,脱下军棉大衣递给姐,目光投向姐夫,祥发爹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呼出浓浓的烟雾。
  菊英接过棉军大衣复又披在中年妇女的身上:“妹子,是我当姐的不好,让你受屈了……。”
  中年妇女倏地拉過小女孩,双双跪下,泣不成声……
  小舅子自知没趣,用目光向姐夫求援,祥发爹却将目光投向山下。山下,村里人家已开始烧火做晚饭,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责任编辑:耿祥
  作者简介:符浩勇,男,曾在《人民文学》、《小说界》、《北京文学》、《天涯》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著有长篇小说《四英岭人家》,小说集《不懂哭你就瞎了》、《飘逝的紫围巾》、《你独自怎可温暖》,诗集《城里没有故乡的月亮》等。
其他文献
法海  空气中弥漫沁凉  繁花落地,你在远方眺望  耗尽所有暮光  我不信三生三世  卻见白堤,十里桃花  你在雷峰塔尖渡姐姐  我水漫湖心亭  化作万松书院的女子  罗密欧点燃天边的那片红颜  音乐换了频道  我们的距离不止一百米  驿站  历史的域,在千里之外  剃度一弯横空月色  风过耳际  谁,立在红尘间  掀起暮色  打理岩石的皱纹  在群山的手心  一只断翅的雄鹰  等待一匹虚弱的马 
期刊
致父亲  你越走越远  每走一段  就随手关上一扇漆黑厚重的门  怕惊醒你急促的咳嗽  穿过每道门前来看你  我都是小心地拎着沉重的心情  脚步轻轻  只有这次穿过第二十三道门  参加你的期颐之庆  也许是多喝了一杯  抑或时光过于荒芜  一个趔趄撞响往昔冰硬的门棂  刹时雨水如注  烟雾缭绕中传来电闪雷鸣  混浊的目光里  一枝蕨从您的窗口斜逸而出  像一只紧握命运的拳头  又像一个秘而不宣的问
期刊
【我】  我那个时候心情非常差,原本几个交情还算不错的朋友,已经有意疏远我了。我一开始并没发觉,等知道了也恶心到了。那是一个下午,常在一起吃喝玩乐的兄弟接到我电话之后,说家里来了亲戚,我随口问了句什么亲戚,倒把他问住了。而昨天的借口是送孩子到夜间的辅导班,前一天是公司加班。我还记得再前一天喝酒是我请的,他都答应下次做东了,也就没有下次了。  还有一个不能自己出去潇洒的原因是,我的钱不多了。  我掐
期刊
我们多像是一枚可有可无的棋子  狭小的空间里,  我是御驾亲征的王,时间  就这样悄悄走远,一枚棋子,  就像我拿起又放下的杯子  反复使用,仍然没有任何感情  因为它,只是一枚棋子  多少年沒有面对它了  这铁打的营盘,我眼睁睁看着  那些过河的卒子,一去不回头  夜色降临,仿佛一个诗人  毅然决然的背影  在一盘对垒厮杀的棋局面前  我们终于看清了自己  风平浪静,还是硝烟四起  我们,都只是
期刊
又听到了张老六卖大豆腐的叫声  又听到了张老六卖大豆腐的叫声  就像听天亮后的犬吠与鸡鸣  这声音自然、亲切、寻常  从远处飘近,流淌着热烈与醇厚  宅门与院门打开,出现了  端着白瓷海碗的父亲或母亲  这是前世的情景,如今朝阳依旧  大块的豆腐依旧,味道依旧  卖大豆腐的张老六却在我心中活了两世  在故乡,我已为异客,老宅  是我永远健在的父母,我的归来  就是再现他们影像,感受他们体温  一只
期刊
综观近年来的文坛,从事诗歌、散文、小说或剧本创作的人不可谓不多,每年发表的各类作品的数量之大,和文学史上的任何繁荣时期相比都可以说是空前的。那么,为什么人们总还是对当下的文学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甚或担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真善美的文学精神品格的缺失。文学是人类精神的载体,文学的事业是为了让人类的情感从简单走向丰富,使人类的心灵从荒芜走向美丽,从而推动人类的精神文明不断进步。因此从事文学事业的人,不光
期刊
进城  那个早晨的太阳一直躲藏起来。  出了西头村  光阴逢腊月二十三,猪和羊的嚎叫声  从一九九零年起,就静止到我辽远的心里  从此,山水越来越寂寥,道路越来越坚硬  目光从混沌上升到苍茫的天宇之中  爱恨和回忆,总出现在沉沉的睡梦里  那时的孤单是勇敢者的游戏,  只有大地知道  进城的脚步风驰电掣。如此刻,不容多想  一纸诗书,将那个追风少年召回到我的身边  总是坐在阳台上  总是坐在阳台上
期刊
一条江,把窗前的光景天天带走  雨正在放低姿态  水草测试水流的尺度  她的青葱体香  有一部分侧隐水里,付诸东流  尽管,草的头上  承受过一番番夜色和泥土的覆盖  我很在意,鸟送去低飞  那份责任坚守  总是让水,面带微笑  许多早晨,我想  草以什么样的胸怀与声韵  去合流水的节拍  来访者  旧屋挂一帘檐水  溅到较低的门槛上  或许是窥探小屋的宁静  一把红雨伞  在我门前,摇落雨水的尾
期刊
云婆的葵花  秧村不种向日葵,秧村一带的江南也没有种向日葵的习俗。虽然不种向日  咵咵葵,秧村人偏爱吃经过文火翻炒过的葵花籽,烟火渲染后的葵花籽咬起来响,经过牙齿与舌头的缠绵,葵花籽的体味妙不可言。  秧村卖葵花籽的人就是云婆。云婆卖葵花籽的地方是一棵绿意肆虐的苦楝下。云婆什么时候开始卖上葵花籽的,秧村人好像没有人能准确记住,反正是很久很久了。期间,秧村也有人学云婆卖葵花籽来补贴家用,与云婆的手艺
期刊
1  岁月一天天流逝,鱼子越发地怀念爷爷奶奶。  这份怀念,时时把鱼子拉到儿时。  鱼子记事的时候,爷爷奶奶就没有和他们住在一块。爷爷奶奶是在三间房子上边,山墙外的一间小屋子里。  小屋子依靠着这面山墙,以山墙当一面墙,另外打了三面墙。小屋顶依着山墙,用黑瓦斜着盖下来。靠山墙那边高,对面底。  小屋有一扇小门,往一边推开。对门是一个小窗户,用薄膜纸订着。进门的地方一边放着柜子,一边放着一些农具。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