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互动,和谐发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led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师幼互动对于幼儿自我认识、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独一代幼儿教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他们的教育对象——“独二代”的特殊性,也使得幼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目前教师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独一代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和独二代幼儿的特点,扬长避短,切实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二者和谐发展。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独一代 独二代 社会性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C.W.Mills) 首先提出“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概念,即指在个体社会化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对于幼儿来说,教师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他人,这一时期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成为儿童主导的人际关系之一。师幼互动中,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对儿童有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儿童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影响,构成师幼影响的双向交互性。
  一、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师幼互动,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具体讲是指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基于课程内容、操作材料、人际交往而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我认识的形成
  幼儿自我评价水平较低,对于自我的评价主要依赖成人。而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幼儿的自我评价更多地受幼儿教师的影响。他们不仅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评价自己,同时也希望通过达到教师的要求,从而获得教师积极的评价。因此,教师对于幼儿客观、肯定的评价,能促使其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形成亲社会情感
  教师对于幼儿的言语和非言语的关注,能让幼儿产生被重视感和尊重感,这种情感的投入具有强烈的动机作用,促使幼儿产生相应的亲社会行为。
  (三)师幼互动帮助幼儿获得社会行为技能
  在幼儿园,教师能通过教学内容及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机会,示范并提供给幼儿大量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形成最基本的交往规则和技能,如友好交往、关心、合作、分享、谦让、尊重他人等。
  (四)师幼互动能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与教师交往的经验不仅仅会影响幼儿与他人的交往,甚至会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方式与人际关系状况。国外研究证实,幼儿园中形成的师幼关系特征,甚至预先决定了幼儿在入小学后前三年的适应能力与行为[1]。
  二、促进独一代教师与独二代幼儿有效互动的策略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实行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些80前后的独生子称为 “独一代”。如今独一代已长大成人,走上工作岗位,其中有一部分成为了幼儿教师,为幼儿园增添了朝气蓬勃的气息。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使这些独一代幼儿教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他们的教育对象——“独二代”的特殊性,也使得幼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独一代幼儿教师个性特征
  1.性格开朗,热情活泼。
  柏林家庭学家佩特里教授说:“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关照,这种特殊的感觉会使孩子自信,这是获取成功的基础。”[2]在工作中,独一代教师普遍工作热情较高,爱说爱笑,自身优越感较强,自信,不服输,敢作为,愿意把工作做得比别人好,善于组织各类活动,容易取得幼儿的信任和喜爱。
  2.兴趣广泛,知识面宽[3]。
  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家长能抽出时间带孩子做游戏、参观、旅游等,使他们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大部分独生子女都接受过舞蹈、书法、钢琴、围棋等特长教育,他们在工作中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不拘于传统,能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
  3.自我中心,害怕困难。
  家庭的过度满足,容易使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不能充分地爱护和关心、尊重与理解,受挫能力较弱。当幼儿不能按照教师的预设生成相应的行为,或者班级管理中出现一些问题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对幼儿缺少应有的爱心和宽容,对工作缺乏忍耐和坚持。
  4.合作意识弱,工作被动。
  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于由长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入工作后,独一代教师容易被动地等待领导的安排,缺乏与他人主动合作的意识;在与幼儿相处中,服务幼儿的意识弱,导致不能有效捕捉教育时机,关注每个个体的需要。
  (二)独二代幼儿的教育难点
  所谓“独二代”也即第二代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在结构上基本属于“4-2-1”模式,亲子轴的重心落在子代而非父代,独生子女在降生之时就成为双系关注的核心[4]。他们在六个长辈的关注下成长。独二代 在成长过程中,既有独一代的特征,又有其独有的特征,也使教育中出现了新的挑战。独二代幼儿的教育难点主要表现在:
  1.生活自理能力弱[5]。
  网上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双独生”年轻父母“只生不养”。现在,80%以上的孩子几乎天天和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在一起。老人重“养”轻“教”,对孩子生活的照顾无微不至。过分的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进入幼儿园后,倾向于向教师发起求助,并期待教师能像家长一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这给师幼互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缺乏交往技能。
  独二代幼儿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长辈处处迁就他们,事事顺从他们,甚至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不良个性,不会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缺乏和他人交往的技能。在幼儿园,不能有效处理同伴关系,合作、分享、谦让的意识较弱,不接纳游戏规则。这也需要幼儿教师的耐心引导。   3.依赖性强,缺乏探索精神。
  不少家长对幼儿过分保护,成为所谓的“除草机家长”,即孩子有困难的时候,家长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像除草机一样帮孩子把杂草(困难)除掉。老人对孙辈的溺爱比父母更甚,怕孩子在外不安全、受欺负,处处加以保护。这导致孩子不敢相信他人,害怕接触新奇事物,遇到困难便退缩不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幼互动。
  (三)师幼有效互动的对策
  幼儿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和民族未来的持续发展,幼儿教师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目前教师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独一代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和独二代幼儿的特点,扬长避短,切实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1.发挥特长,优势互补。
  独一代幼儿教师与独二代幼儿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师幼互动。
  (1)合理组织各类活动,满足幼儿求知欲。
  独二代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成长,接受的信息渠道广泛,对刺激敏感,求知欲旺盛。独一代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善于把握课程材料,并能用新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幼儿教师合理组织各类生活、游戏、学习活动,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促进其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建立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加强情感联系。
  独一代幼儿教师充满活力,热情奔放,幼儿喜欢这群活泼向上的教师,而教师也相对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学生。这种信赖关系的建立,易于加强师幼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克服缺点,共同进步。
  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会在他们的工作和学习中表露出来。只有有意识地克服缺点,才能促进师幼互动,共同进步。
  (1)更新教育观念,坚定职业信念。
  新型师幼关系不再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而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独二代幼儿渴望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因此,独一代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在教育教学中少命令、多倾听,真正走进孩子、理解孩子,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获得幼儿的信赖和认同。同时,坚定的职业信念,能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耐心引导幼儿的发展,从而胜任神圣的教育事业。
  (2)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师幼合作。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加强观察,了解不同个体的需要,及时捕捉教育时机,以服务幼儿为宗旨,加强师幼互动。同时,独一代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奉献精神,承担起幼儿园双重任务,一方面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服务家长,减轻独一代家长工作的负担。
  (3)提高自身修养,注重榜样示范。
  幼儿教师是一个示范性很强的职业,孩子尤其喜欢模仿幼儿园中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教师。幼儿不仅在师幼互动中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习得了教师的行为方式,并内化为自我的行为模式。因此,独一代教师要言行一致,注重提高自身修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3.平衡关系,和谐共育。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培养与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独一代幼儿教师尤其要注重与幼儿家长的合作。作为独一代家长,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愿意学习科学的育儿方式,并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幼儿教师既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又要选择性地采纳家长的意见,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玲亚.对幼儿园师幼互动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4):66.
  [2]邓鸽.浅谈独生子女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幼儿教师教育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235.
  [3]孙爱军.对青岛市市南区独生子女教师角色适应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青岛职业学院学报,2007,VOL20(1):34.
  [4]包蕾萍.独生子女公众观的变迁:一种刻板印象的社会心理溯源[J].当代青年研究,2008(6):62.
  [5]邱关军,刘佳.“独二代”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2012.2:80.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青年立项“3-6岁独二代幼儿社会性发展策略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C-c/2013/02/053)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客观性问题与主观性问题、知识型问题与能力型问题、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较难问题与容易问题等多种类型。提问乃是一种艺术,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综合运用各种类型问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类型 提问实践  目前,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都很强,课堂问题数量不可谓不少,提问题的频率也不可谓
摘 要: 构建学困生“一对一”学习帮扶机制是高校学风建设和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高校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针对学困生成绩提高的“一对一“帮扶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学困生 一对一 学习帮扶  “学困生”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因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导致出现多门课程挂科,从而出现留级甚至不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常毕业的学习困难群体。为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
摘 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存在许多误区如功利化的技能训练,本文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述谈起,分析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应有的“人本性”,并针对人本主义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的指导意义做出了阐释。  关键词: 人本主义 艺术教育 学前教育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反对心理学思潮中的两股主流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应运而生的,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运动中提出的观点并没有体系化,但是人本主义理论仍然有其鲜明
从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节来考察,文学阅读处于文学消费阶段,是文学价值能够被广泛传播并作用于受众客体的重要过程,也是阅读主体对文学文本进行思想和美学重构的独立活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从空间上最具中国特色、时间上最具现代特色的文学类型,向来是当代大学生文学阅读的热门读物。而中国现当代文学也因其在社会、历史、人性、审美、哲思、情感、文化等诸多方面具有区别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本土性、时代性、思
摘 要: 历史上有关拟岘台的诗文作品多达一百多首,为拟岘台注入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拟岘台成了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文化符号。  关键词: 拟岘台 诗文作品 文化底蕴 人文精神  拟岘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始创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千百年来,拟岘台屡毁屡葺。众多文人墨客在此来去流连,或盛世高台聚会,讴歌太平;或乱世触景生情,心系苍生。前前后后留下了一百多首(篇)诗文作品,为拟岘台注入了丰厚文化底蕴,
摘 要: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言短韵深,广泛流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秉烛夜游”,纵情欢乐,“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人每提及此总会冠之以“消极”二字。细细品来,其实不然。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是一种物我交融所达到的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对注重生命过程而非结果的诠释。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李白 及时行乐 物我交融 生命过程 启示  李白的《春
摘 要: 加缪的荒诞哲学深入到了其每部作品之中,《局外人》作为反映其哲学思想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故事的展开和叙述阐释了加缪的荒诞道德观。本文以《局外人》为例探索加缪荒诞哲学的本质及其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追求的解决荒诞的方法。  关键词: 《局外人》 加缪 荒诞 反抗  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写道:“有时候布景倒塌了。起床、电车、四小时办公室或工厂里的工作、吃饭、电车、四小时的工作、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本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的现状分析,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以“我爱社会主义”资源库建设为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
摘 要: 《庄子·大宗师》围绕“道”这个思想核心,阐发了真知、真人、生死等重要观点,说明了自由的有限性、自由的获得、自由的无奈,承接了庄子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哲学观。  关键词: 真知 真人 生死 道 自由  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两句诗说出了庄周与蝴蝶、望帝与杜鹃之间的真实与虚幻的难辨,人超越了原真与虚无的界限,获得了别样的逍遥与自由。庄周梦蝶的故事虽然取自《庄子·齐物论》
摘 要: 小说家拉德克里夫·霍尔的《孤寂深渊》被誉为女同性恋文学的“圣经”。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斯蒂芬·戈登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女同性恋者寻求身份认同的艰难过程。居住空间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与自我身份认同之间存在内在、深层的联系。作品居住空间的变化恰当地诠释了女同性恋者在当时社会受到的身份困惑、身份焦虑和自我的身份认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孤寂深渊》,解读斯蒂芬居住空间的转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