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班主任工作?让孩子青春飞扬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an55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一个让人激情飞扬的字眼,一个如花似玉晶莹剔透的年龄,一个充满无限憧憬和叛逆的阶段,一个可以成就一生也可以毁灭灿烂的时期。作为中学的班主任,我们必须把握住学生青春期的生理特点,对孩子们进行合理的疏导,让班主任工作成为孩子们健康走过青春的保护神。
  一、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特点,把握青春期的各种异常反应
  我们这里所说的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年龄在13到16周岁。它的生理反应是性激素的分泌增多,第二性征出现。他的心里理反应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孩子心里飄忽不定,难以形成定式,叛逆、盲动、偏激和行为具有攻击性等等。那么青春期孩子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异常反应呢?
  1.对家长的叛逆性
  当孩子到了13、14岁的年龄,我们会突然发现,孩子特别不听话了。同样的道理,父母嘴里说出来,他就不爱听,看父母就像仇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尤其是当父母对他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时,基本处于不说还好,越说越糟的境地。同样的道理,由别人讲给他听,倒是能听进去一些。很多人对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就是青春期特有的对亲人的叛逆现象。
  2.行为的无理由性
  孩子到了青春期,性格有时候会出现突然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以往乖巧听话的孩子会突然犯让人目瞪口呆的错误。有时候孩子犯了错误我们通知家长,家长会异常惊讶!“怎么会?不可能!我们孩子怎么会犯这错误呢?老师,你搞错了吧!”家长的惊异经常让班主任哭笑不得。这就是说,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他的很多行为是没有理由的,冲动和盲从是这个时期孩子很多行为的特点。
  3.幼稚的成熟性
  青春期是孩子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的过度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已经从原来的把自己看成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转变到把自己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独立思考问题和辨别行为的时期了。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独立地思考、自行选择行为,从而使很多行为荒诞无稽可笑,表现出幼稚的成熟。这个时期,他们会有很多天真的想法,会有很多可笑的举动,在我们大人看来很荒唐的事,他们却很认真,并付诸于实际行动。
  4.同伴的倾向性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好处同伴,他们之间的沟通多了,默契多了,话题多了。平时不怎么有朋友的孩子,这个时候突然朋友多了起来,尤其是对异性,以前从不和异性说话的孩子,这个时候突然有了异性的朋友,而且还神神秘秘的。有时候孩子和家长闹矛盾了,找老师调节不了,找亲戚调节不了,找他个好朋友,一下子就解决了。和同伴的这种亲密我们姑且称之为“同伴倾向性”。
  5.反抗行为的激烈性
  很多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眼中的乖乖鸟。可到了青春期,一点不大的小事,就反应过度,有的自卑、有的亢奋;有的自闭、有的网瘾;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自残——很多行为让父母叫苦不迭、目瞪口呆。父母和班主任对这种反应都心里准备不足。
  二、班主任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让孩子健康的走过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生物进化的规律反应。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孩子由人生第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过渡,这个过渡期是痛苦的蜕变,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必须帮助孩子走过人生这脆弱的一个阶段,使他们成为健康的少男少女,成为我们社会的栋梁。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都该采取哪些措施让孩子健康成长呢?
  1.建立青春期的预防和反应机制,合理疏导学生的心里和行为障碍
  必须认识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必须对学生的青春期反应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必须对学生的青春期行为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必须对青春期学生的行为采取合理的措施。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评估,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性行为,进行有效的心里干预,把孩子的青春期反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引导孩子合理释放,健康成长。
  2.利用班会、团会等',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里和行为教育
  孩子是无辜的,孩子对自己青春期的异常行为是不能控制的。所以我们必须进行适度的青春期特征和行为特征教育。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这个阶段的特殊性,引导孩子自我控制,自我疏导,别让孩子孤独、自闭、狂躁。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正常人,树立自信心。
  3.建立青春期快乐大本营,让孩子在同伴的快乐生活中得以宣泄,找到自我
  青春期的学生突然迷失了自我,所以就想通过怪异的行为、发饰、衣着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让我们大人看来有些异类,所以就批评、呵斥、谩骂甚至暴打。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让孩子顺从,还经常引来激烈的反抗,甚至出现极端行为。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的优势,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的激情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才能得以展示,学生的情绪就会平和一些,加以合理的心理辅导,会让学生好一些。
  4.合理给学生施加学习的压力,不要过度要求
  孩子在青春期反应激烈的时候,学习的心思是没有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用学习的压力去压他,用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他,会更加重他的反抗程度。所以在青春期,合理的学习安排会增加学生的青春应激能力,不合理的学习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所以对学习的安排要适度。不要用成绩作为衡量他的唯一尺度。
  5.建立一个健康的交往圈子,让朋友的健康行为影响他
  孩子这个时候最信任朋友,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的给孩子介绍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孩子,让他和他们多交往,说心里话,做合理的活动,使内心的郁闷得到宣泄。同时这些孩子能起到心理辅导员的作用,影响力比我们父母和班主任要大的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青春,人生最美丽的季节,而青春期的萌动却是一种很痛苦的蜕变。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回避,而是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青春期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导师,为学生的青春期保驾护航,让我们的学生青春飞扬。
其他文献
对高中作文,老师们常常有此慨叹:有的文章言辞华丽,但思想肤浅;有的文章结构整齐,但老套呆板;有的文章感情深挚,但精神贫乏……主观性压过客观性,偏激性大于公允性,感性盖过理性。凡此种种,都跟文章缺乏思辨性有关。  文章具有思辨性,也就具有智慧的光芒。它能避免文章出现狭隘肤浅、偏激浮躁的弊病。思辨性的有无,文章的高下也立现。  一、全面地而非片面地看问题  所谓全面地看问题,就是写文章时对世界进行一分
期刊
一、当前青少年感恩状况调查  羔羊尚知跪乳,乌鸦懂得反哺,而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这种感恩意识却在个别青少年中严重错位,一味索取不知回报的现状令人担忧:据调查,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以上是网上摘录的数据。而我在批改以爱心为题的作文时,只有极少数学生写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在叹息与无奈之余,也不禁想问问
期刊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善于倾听更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举起手,大声嚷到:“老师,我,老师,我……”;学生甲说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问:“还有别的看法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应放在首位。因此,如何设计好作业,让作业有针对性、趣味性、复现性及层次性,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语言兴趣,形成自主學习能力,促进自我发展,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研究的课题。  一、研究现实目的  1.本课题对小学英语作业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索英语作业新思路 即新型的
期刊
Introduction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rograms, we have quickened our pace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novation is the spirit of a nations progr
期刊
自从做了老师,尤其是做了班主任以后,很多人都问我:“你这么温柔,学生怕不怕你啊?”每次我都笑而不答。其实,我想说,对学生不一定只有严才是好,有时候,爱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从表面看,严与爱是矛盾的,好像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就不能爱;要爱就不可能严。实际上,严与爱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爱而不严就会降低育才的标准,放松要求就会导致偏爱,溺爱甚至护短,必然不能培养出好学生
期刊
古人云:“做人为先”强调的就是品德的重要性。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在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一、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  由于农村小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都有月考和期末考试,以此来作为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不是年龄偏大一点,要不就是由班主任老师
期刊
一、问题与思考  (一)绘本阅读指导的情况分析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被称为“人生的第一本书”,它以图为主,甚至是只有文字,没有图片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幼儿各方面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幼儿阅读绘本的现状并不乐观,教师大多沿袭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指导方式也存在很多误区,如摆错了主体和主导的位置、提问层次偏低、忽视了绘本中的重要资源和细节等,诸多原因造成幼儿并没有在绘本
期刊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在幼儿教育事业、研究儿童心理和师范教育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自1940年就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的教育思想,与我国当今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一、教育目的的异同  1.“活教育”的目的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所谓现代中国人,要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
期刊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可以主宰人生。”一个人成才与否,不决定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决定于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于其是否拥有良好的品质,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否拥有高尚的情操和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我们养成习惯,然后习惯塑造我们。文明礼仪素质除了环境的温养外,还需要教育和监督的强化,我校结合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挖掘经典故事、诗句和典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