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行业和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素质的人才成为这场机遇和挑战关键。作为企业重要管理人才的会计人员更需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因此,作为全面培养就业人才的会计专业,必须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断提高会计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职业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院校、 会计学生、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如今的就业市场优胜略汰,竞争激烈,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只有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长远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必须积极寻求突破,技能与素质并举,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职业院校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更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一直存在着问题,主要包括下边几点:
1、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是学校的重视不够。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就业,学校更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论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的就业率,还是评估学校教学效果的技能竞赛,都把技能放在首位。这些都是显性教育,可以直接让国家、社会、家长看到学校的成果,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职业素养则是隐性的,是需要“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成果的显现需要更久的时间。职业教育的时间一般是三年,学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让大众看到职业素养的成效,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其次,家长对职业素养认识不足。许多家长认为学好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中立足,职业素养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不愿意让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虚无的东西上。再有就是企业的急功近利,忽视职业素养的可持续性作用。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他们更关注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显性财富,忽略企业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再招聘和培养人才时,忽视职业素养的作用。
二、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系统的过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对于职业院校的会计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有限,除了需要德育教师的明确教育目标外,更需要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的传授中加以引导,多方面合作,综合地制定长期性、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方案,并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每一个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我们走访了许多职业院校,发現在实际的会计教学中,德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广泛的,没有针对会计专业、会计学生的特点进行专门的教学,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会计专业课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在课堂中根据教授的内容引入相应的职业素养教育,把时间都放在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上来。有的教师虽然根据相关的要求增加了一部分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内容,但教育的形式化较为落户,不能够达到系统、长期的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另外,部分的会计教材在设计时,并没有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考虑进去,职业素养与专业教育没有相辅相成。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 构建特色会计课程,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教师应该在原有的素养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相应的引导,,加强职业道德学习,规范职业行为习惯,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同时可以适时与校企合作企业、区域内优秀企事业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其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体会其工作氛围,了解其工作流程,帮助学生早日适应会计的工作模式,在毕业时能快速完成身份的转变,融入会计大集体生活。其次在日常实训中,注重加强团队之间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二、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最重要的是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老师单一讲解已经严重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师需转变教学思维,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对学生素养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比如采用反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分组学习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合作与沟通,培养学生协调能力;采用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真实感受会计工作流程,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己工作职责,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采用会计进课堂模式,把企业相关人员请进课堂,让专业人士用专业实践经验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专业体验感;采用事实案例模式,把真实的会计案例用影片或专题模式展现给学生,特别是藐视会计法律的案例,能增加学生的职业敬畏感,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等等。
3、深化校企合作,切实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核心素养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选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实现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这种方式有效、科学地改变了学校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模拟银行实训室而存在的局限。这些模拟的实验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学生很难从中找到联系,也无法从联系中得到启发。因此,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寻求校企合作,通过让学生提前走进企业、了解业务来增加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认可以及坚定未来从事会计行业的决心。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分批、分次将学生有计划地输送到各个岗位,在岗位上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工作方法,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做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以便将来真正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适应不同的会计岗位需求,获得会计人员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总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是学生、学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这项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碟霞.浅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J].财会学习,2019(7).
[2] 陈曦.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连小娜.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河南农业,2015(4)
关键词:职业院校、 会计学生、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如今的就业市场优胜略汰,竞争激烈,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只有拥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长远发展。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必须积极寻求突破,技能与素质并举,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职业院校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更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一直存在着问题,主要包括下边几点:
1、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是学校的重视不够。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就业,学校更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不论是衡量学校办学能力的就业率,还是评估学校教学效果的技能竞赛,都把技能放在首位。这些都是显性教育,可以直接让国家、社会、家长看到学校的成果,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职业素养则是隐性的,是需要“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成果的显现需要更久的时间。职业教育的时间一般是三年,学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让大众看到职业素养的成效,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其次,家长对职业素养认识不足。许多家长认为学好一技之长就能在社会中立足,职业素养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不愿意让学生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虚无的东西上。再有就是企业的急功近利,忽视职业素养的可持续性作用。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他们更关注员工为企业创造的显性财富,忽略企业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再招聘和培养人才时,忽视职业素养的作用。
二、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
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系统的过程,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对于职业院校的会计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有限,除了需要德育教师的明确教育目标外,更需要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知识和会计技能的传授中加以引导,多方面合作,综合地制定长期性、系统性、完整性的教学方案,并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每一个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我们走访了许多职业院校,发現在实际的会计教学中,德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广泛的,没有针对会计专业、会计学生的特点进行专门的教学,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会计专业课教师也没有很好地在课堂中根据教授的内容引入相应的职业素养教育,把时间都放在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上来。有的教师虽然根据相关的要求增加了一部分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内容,但教育的形式化较为落户,不能够达到系统、长期的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另外,部分的会计教材在设计时,并没有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考虑进去,职业素养与专业教育没有相辅相成。
二、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 构建特色会计课程,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
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教师应该在原有的素养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相应的引导,,加强职业道德学习,规范职业行为习惯,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同时可以适时与校企合作企业、区域内优秀企事业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其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体会其工作氛围,了解其工作流程,帮助学生早日适应会计的工作模式,在毕业时能快速完成身份的转变,融入会计大集体生活。其次在日常实训中,注重加强团队之间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二、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最重要的是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老师单一讲解已经严重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师需转变教学思维,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对学生素养的养成教育十分重要。比如采用反转课堂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分组学习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合作与沟通,培养学生协调能力;采用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真实感受会计工作流程,巩固所学知识,了解自己工作职责,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采用会计进课堂模式,把企业相关人员请进课堂,让专业人士用专业实践经验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专业体验感;采用事实案例模式,把真实的会计案例用影片或专题模式展现给学生,特别是藐视会计法律的案例,能增加学生的职业敬畏感,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等等。
3、深化校企合作,切实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核心素养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目前很多中职学校选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实现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这种方式有效、科学地改变了学校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模拟银行实训室而存在的局限。这些模拟的实验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学生很难从中找到联系,也无法从联系中得到启发。因此,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寻求校企合作,通过让学生提前走进企业、了解业务来增加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认可以及坚定未来从事会计行业的决心。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分批、分次将学生有计划地输送到各个岗位,在岗位上把所学知识转化成工作方法,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做好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以便将来真正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适应不同的会计岗位需求,获得会计人员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总之,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是学生、学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这项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碟霞.浅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J].财会学习,2019(7).
[2] 陈曦.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连小娜.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河南农业,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