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成功是弯曲的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美国投资家埃里克?莱斯(Eric Ries)的《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一书出版,精益创业的理念成为热潮。恰逢当时中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精益创业》的理念迅速在创业者群体中弥散。创业者们认为,整本书传递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创业者要承认自己是无知的,承认自己探索的市场是未知的。承认这些之后,就要以探索而不是执行的态度来做事情。你如果知道前面是一片迷宫般的森林,那么走得快是没用的,最重要的是走对路,也就是先做正确的事,然后再考虑如何有效地执行。
  因此,与传统管理思维当中,一开始就追求打造高质量产品的思路不同,在精益创业的理念中,高质量地完成一个产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确定这个产品就是用户想要的,你的商业模式是成立的。因此,它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理念和方法,告诉创业者怎样才能及早发现自己走上了错误的路,怎样才能及早调整,主要的方法工具有三个。
  第一,在实际动手前先找到并验证关键假设。
  第二,用最小化可行产品(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验证假说,也就是用最小的投入验证假说。
  第三种方法是小批量加刨根问底。
  在2014年5月刊中,我们分享了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史蒂夫 · 布兰克(Steve Blank)一堂“价值10亿美元的精益创业课”。布兰克说,作为一个在硅谷创业了21年的创业者,他对创业公司的定义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早年,人们认为新创企业就是大公司的缩小版。也就是说,大公司有什么,新创公司就应该有什么,只不过规模更小一点。但这种认识忽视了大公司的成长是基于一个已知的商业模式,管理重点在于执行。所谓执行的前提是,企业家对于商业模式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客户、竞争对手、定价、渠道等非常了解。
  过去,创业者做产品一般会先有概念,做产品开发,经过α和β阶段的检测,再推出产品去吸引客户……这个流程对于已经成立的公司来说确实非常有意义,却会导致创业企业走向死亡。因为它的基本假设是错误的——假设自己对客户的需求非常了解,然后就像大公司一样开始招兵买马:在产品推出之前,先把市场部建立起来;产品销售之前,先建立销售团队;还要招一些人专门去做业务开发等。这必然导致成本过高,同时没有获得任何客户洞察,失败可以说是必然的。
  布蘭克提醒创业者,新创企业不是大公司的缩小版。在硅谷,大多数的创业企业之所以会失败,正因为它们把寻找商业模式和执行商业模式混为一谈。创业企业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工具,以区分自己与大公司的不同目标,譬如你的商业模式基于哪些假设、如何灵敏地检测假设的正确性、如何打造差异化的创新产品……这些构成了精益创业的核心。
  在2016年11月刊,龚焱教授用《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精益创业也是》一文,进一步指出,在精益创业的方法论里,价值创造的基础和核心是用户。在传统模型中,公司有了商业计划之后,需要开发产品概念、询问用户需求、进入产品封闭开发,然后进行内测和公测。90%的公司都采用这种看似完美的模型。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模型也是导致初创公司死掉的主要原因。它的致命缺陷在于,整个产品周期走完,用户需求本身发生了漂移,当用户在一切都做完后再进入产品开发流程,你已经使用太多资源,即使发现了用户需求的不匹配,也没有能力再重新改进。
  这一点不但适用于初创公司,一些大公司也同样。几年前,当惠普推出一款Pad产品时,上线一周内即宣告失败,清理库存,价格由原来的699美元折至99美元,直接的材料成本损失达到5亿美元——这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后来他们吸取了教训,如果开发的产品没有市场价值,无论开发团队多么优秀也无济于事。
  此外,精益创业还改变了传统营销理念。传统营销模式认为,要先打动主流用户,由此发展出了一整套营销理论,按照不同维度对用户进行分隔,再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对用户进行画像,将产品性能与用户画像进行匹配。精益创业则先要瞄准“创新用户”,因为这个人群的壁垒相对较低,对后续主流用户有强烈的拉动作用。当新产品、新技术出现时,主流用户不会形成强烈判断,但会受到早期用户的影响。
  事实上,精益创业是一个不断与人性搏斗的过程,原因是其核心为减法思维。逃跑和战斗,这是人类一直以来携带的基因。只有不断做加法、做储备、获取更多资源,人才能获得基本的安全感:当你没有用户或者用户不多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增加用户;产品线不够的时候,本能反应是增加一个产品线。在这种情况下,做减法是反人性的,因此许多人在实践精益创业的过程中会觉得困难。
  从本质上看,精益创业是一次科学实验。尼采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精益创业也是如此。
其他文献
共享经济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如今已渗透到传统经济的各个方面。如共享出行的优步、滴滴,共享空间的Airbnb、WeWork等。如果说租车共享只是共享經济发端的一种尝试,在未来,将有更多的资产,以及数据、智慧,通过各种形式在人与人之间共享,在稀缺世界里创造富足。  我们曾经通过案例,在2014年3月刊和2015年6月刊分别介绍过共享经济的代表企业Uber和WeWork,
期刊
2010年左右,大数据概念升温,2012年左右开始在国内盛行。这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用来指代互联网时代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流转、使用和交易等环节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企业而言,更要紧的问题是面对海量数据,如何提炼有用的价值,为己所用,因此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这些大规模数据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提醒:“就今日言,有很多人忙碌于资料之无益累积,以
期刊
阿米巴,拉丁语中一种单细胞的生物,可以改变形状,进行细胞分裂,不断繁衍下去。稻盛和夫创办的京瓷公司沿用这一概念,创造了阿米巴经营模式,将大组织划分成许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微型团体。阿米巴是公司中最小基层组织,也就是最小的工作单位。每个阿米巴小组由10人左右组成,是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自行制订计划,独立核算,培养具有管理意识的领导,持续自主成长,让员工参与经营管理,依靠全体智慧和努力完成经营目标。
期刊
在零售世界中,单向连通、单向导流的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從线上到线下)已经落伍,时代召唤着新的选择,那就是线上与线下共生共融的O+O模式(Online+ Offline,线上+线下)。在沃顿商学院教授大卫·贝尔看来,“线上的世界正在对线下的世界发出挑战,但是线下的门店绝不会消失。”贝尔在他的《不可消失的门店》中提出了Gravity法则,强调了“位置”的重要性。日前,《中欧
期刊
来到通州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李宁公司,处处所见都有一种亲切感,虽然十多年前我为之效力的李宁公司当初还没有搬到这里。同行的创业者朋友说,这里多少显得老而旧,而我眼中,只要李宁在,那个因他而诞生的公司基因就在,那个带着憧憬和梦想,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火炬就还燃烧不息。  李宁是个传奇,有着运动员生涯的巅峰低谷,转型企业家,又历经辉煌挫败。他运动员巅峰时曾拿过14个世界体操冠军,超过100块奖牌。但在198
期刊
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商业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2013年前后,中国市场O2O创业热潮爆发,上门按摩、上门送餐、上门生鲜等模式层出不穷。由于资本的推波助澜而产生了泡沫。2015年,喧嚣了两年之久的O2O热潮逐渐褪去光环。风险资本不愿再为各类O2O项目无限制地提供资金支持,一批O2O项目相继倒下,O2O被讥为“两边都是零,中间一个二”。  在O2O盛行之际
期刊
“一块钱已经是‘地板价’了,现在市值220亿港币(编者注:2017年10月底),也就是不到200亿人民币,账上光现金就160亿人民币。”作为国美系主要上市板块国美零售的首席财务官,加入公司12年之久的方巍觉得国美被低估了。  但资本市场对财务报表试图传达的商机无动于衷。尽管国美在过去两年已经不下10次、累計耗资超过三亿港币回购自家股份,股价自去年10月重回一港币之后又被迅速击穿,港股市值按人民币计
期刊
2010年,百度、新浪、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宣布“平台开放”,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入“开放元年”。2012年开始,传统组织进入转型焦虑期,一股打破组织边界的动力从互联网巨头蔓延至传统企业。一些组织用情怀来驱动员工的无边界协作;另一些则用金钱来驱动员工成为创客。有学者将这种无边界的组织形态称为“云组织(Cloud Organization)”。  在本刊2010年7月封面策划《隔壁的怪兽》中,我们首先捕
期刊
1981年,杰克?特劳特与艾?里斯合作出版《定位》一书,“定位理论”从此展露锋芒,一举成为“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此后定位理论不断升级,寻求新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效用。特劳特指出,在竞争对手如云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找到一种方式令自己与众不同,成为第一。这意味着抢先攻占顾客的心智。定位理论早已跨越了十年的历史,但在中国企业中大规模的运用实践,包括互联网时代之后,企业界对于定位理论的重新反思和
期刊
2016年10月,马云在云栖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并将新零售与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一起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五新战略对外界作了阐述。国内的“新零售故事”由此拉开帷幕。  2017年3月刊,本刊封面深度解析新零售概念,并采訪阿里巴巴CEO张勇。他坦言,这个世界本来不存在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创造出来的。目前是新零售最好的时代。首先中国消费者可能5年之后都会变成互联网人口,互联网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