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在农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语文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发好奇心,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的兴趣。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好奇心和兴趣是创造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 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横看成岭侧成峰”,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阔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三、“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鼓励大胆质疑,培养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有卓识,有新见解、新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特点往往体现于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等。荀子说:“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首先,解放思想,培养质疑习惯。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如果学生养成了善于发问质疑的习惯,那么就对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在教学时教师应解放畏首畏尾的思想,要鼓励学生怀疑已成定论的东西,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即便是荒唐可笑不合情理的错误解答也不要挖苦学生,应尊重学生敢于质疑精神,允许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维方式,老师都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声中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其次,传授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实际和不着边际的滥问。以思想内容为例,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文章表达的中心去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质疑水平。如《伟人细胞》一课,就有同学提出极有思想价值的问题,“‘自领破书’这个故事中,贾里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会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你赞成他的说法吗?我们如何安慰他……像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无不体现着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四、“俱怀逸兴壮思飞”激发想象能力,挖掘创造源泉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
首先,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创造出新的意象。如教完《安恩和奶牛》一课,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安恩牵回奶牛后,回到村子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展开了想象,进行了创造性思维。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情景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文改写成现代散文等,都可以作为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培养想象,挖掘创新的好方法。
其次,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是发展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和事物的过程中,既要教给观察方法,又要启发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如指导观察蜜蜂,可以想到蜜蜂勤劳、无私奉献的特点,由此还可以想到勤劳、无私奉献的人民用智慧的双手进行现代化建设……
再次,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习作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象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过《我们家的男子汉》后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男子汉,并描绘二十年后的蓝图……此外还可以通过故事改编、续写、扩写、科幻作文等等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从而挖掘他们创造的源泉。
五、“纸上得来终觉浅”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伴、相辅、相长的。当学生想到的事情要准备付诸行动和实施时,会有一种动力、一种激情。而当他想出来的事情能做到、能实现时,就会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的潜能,使之源源不断地进行创造。反之,如果想出来的事情没有实践的机会,或者没有实践的能力,那么,时间长了其创造兴趣就会慢慢地淡化或泯灭。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智慧是无穷;潜心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沐浴的阳光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开辟出一片艳阳天!
姜文让子弹飞,我们也应让农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飞,而且要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新丰第三初级中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开放式的创新思维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语文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发好奇心,培养创造欲
创造力来自于对理想和未来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对事物或活动的入迷,来自于忘我的浓厚的兴趣。牛顿就是对苹果落地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好奇心和兴趣是创造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学环节的一切机会,“一石激起千层浪”,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和创造兴趣,点燃起他们创造的火花,有计划地在学生心灵中播下创造的种子,逐渐地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 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多向性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横看成岭侧成峰”,帮助学生冲破狭隘的老框框,开阔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三、“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鼓励大胆质疑,培养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有卓识,有新见解、新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特点往往体现于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教师的质疑等。荀子说:“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首先,解放思想,培养质疑习惯。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如果学生养成了善于发问质疑的习惯,那么就对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在教学时教师应解放畏首畏尾的思想,要鼓励学生怀疑已成定论的东西,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即便是荒唐可笑不合情理的错误解答也不要挖苦学生,应尊重学生敢于质疑精神,允许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维方式,老师都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声中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其次,传授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实际和不着边际的滥问。以思想内容为例,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文章表达的中心去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质疑水平。如《伟人细胞》一课,就有同学提出极有思想价值的问题,“‘自领破书’这个故事中,贾里说:‘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会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你赞成他的说法吗?我们如何安慰他……像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无不体现着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四、“俱怀逸兴壮思飞”激发想象能力,挖掘创造源泉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
首先,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创造出新的意象。如教完《安恩和奶牛》一课,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安恩牵回奶牛后,回到村子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展开了想象,进行了创造性思维。此外,让学生根据有关情景即兴表演或绘画、将古诗文改写成现代散文等,都可以作为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培养想象,挖掘创新的好方法。
其次,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是发展想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和事物的过程中,既要教给观察方法,又要启发学生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如指导观察蜜蜂,可以想到蜜蜂勤劳、无私奉献的特点,由此还可以想到勤劳、无私奉献的人民用智慧的双手进行现代化建设……
再次,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习作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运用想象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过《我们家的男子汉》后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男子汉,并描绘二十年后的蓝图……此外还可以通过故事改编、续写、扩写、科幻作文等等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从而挖掘他们创造的源泉。
五、“纸上得来终觉浅”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伴、相辅、相长的。当学生想到的事情要准备付诸行动和实施时,会有一种动力、一种激情。而当他想出来的事情能做到、能实现时,就会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的潜能,使之源源不断地进行创造。反之,如果想出来的事情没有实践的机会,或者没有实践的能力,那么,时间长了其创造兴趣就会慢慢地淡化或泯灭。因此,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证。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智慧是无穷;潜心研究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沐浴的阳光每天都是新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土地上为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开辟出一片艳阳天!
姜文让子弹飞,我们也应让农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飞,而且要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新丰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