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工艺的始与兴

来源 :贵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以来,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各种茶类;从手工制茶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加工条件和技艺是重要的决定因素。绿茶发展的始与兴,可以简要概括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胜于宋,繁荣元明清。
  绿茶制茶起源时期
  从公元前二千多年神农时期,到唐代末期公元960年,自野生茶树的鲜叶晒干到唐代的蒸青团茶。这段时间很长,到了魏朝才制饼烘干,饮用时碾碎冲泡。通过制造饼茶的实践,认识到饼茶青草气味很浓,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法,即把鲜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穿烘干,茶叶品质有了改进。由制造饼茶去青气的实践,又产生了茶汁苦涩味的认识,再通过实践,鲜叶先洗涤而后蒸青。蒸后压榨,除去叶汁,然后制饼,降低苦涩味。
  蒸青粗茶、散茶、末茶、饼茶比较精细加工而成的蒸青饼茶,出现在隋唐时期,是在原始散茶和原始饼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陆羽《茶经》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粗茶就是粗老茶叶加工成的散茶。散茶是指幼嫩芽叶加工成的晒青、炒青、烘青散叶茶,如唐时蜀州所产的雀舌、麦颗、片甲、蝉翼之类的细嫩茶叶。这些细嫩散叶茶是蒸叶后烘干而成,从而保持着茶叶的原形。单芽者像麦颗,松散嫩叶者像片甲和蝉翼;一芽—二叶者像雀舌。末茶是指蒸叶捣碎后干燥的碎末茶。蒸青饼茶的制造方法在陆羽《茶经》中有所记述,即“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唐代这种蒸青饼茶的制造,根据对陆羽《茶经》的理解,大体上是采茶、蒸茶、捣茶、拍茶、列茶、晾茶、焙茶等步骤。
  因为劳动人民创造了气味良好的团茶,被皇帝所“赏识”,广大劳动人民每年产生大量高级团茶,皆要进贡皇室。作为贡茶的团饼茶,做工精细,饼茶表面有龙凤饰面。福建建州(现建瓯市)生产的“龙团凤饼”最为出名,宋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贡茶制度虽是封建阶级最残酷的剥削,但对茶叶生产技术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贡茶制造分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等工序。茶芽采回后,先放入水中浸泡,然后蒸。蒸后用冷水冲洗,使其很快冷却,保持绿色。冷后先用小榨去水,再用大榨压去叶汁,榨水榨汁的次数有多有少。去汁后,放入瓦盆内兑水研细,造饼烘干,烘干次数根据饼片厚薄而定,10-15次不等。这些技术措施,有好有坏。好的方面,用冷水很快冲洗,保持绿色,为现时制蒸青绿茶所取法;冷水改为风吹,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的。坏的方面,榨水榨汁,夺茶真昧,降低茶叶质量,蒸青团茶制法淘汰于此。
  绿茶制茶变革时期
  这个阶段自宋朝至元朝约经三百多年。先是由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后由蒸青散茶改进为炒青散茶。通过蒸青团茶的实践,得到了苦昧未能完全去掉、茶香不正的认识,再实践改革。蒸后不揉不压,直接烘干;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保持茶叶原有的香味。经过无数往复循环的实践认识,到12世纪末叶,由蒸青散茶改进为炒青散茶。利用干热发挥茶叶优良香味,改掉蒸青香气不高、滋味不浓的缺点,是制茶技术的变革。
  绿茶制茶发展时期
  到了明代,散叶茶和炒青制法日趋发展和完善,这在明代不少茶书中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明代许次纾著的《茶疏》中,在“炒茶”一节记述:“一铛之内,仅容四两,先用文火焙软,次加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钞转,以半熟为度。微侯香发,是其候矣。急用小扇钞置被笼,纯棉大纸,衬底燥焙,积多候冷,入瓶收藏。”这是烘青绿茶的制法。明代张源《茶录》在“造茶”“辨茶”中记述:“新采,拣去老叶及枝梗、碎屑。锅广二尺四寸,将茶一斤半焙之,俟锅极热,始下茶急炒。火不可缓,待熟方退火,撤入筛中,轻团那数遍,复下锅中,渐渐减火,焙干为度。”这是炒青绿茶的制法。
  自从明代炒青绿茶盛行以后,各地很多炒青绿茶名品不斷涌现。如松萝、珠茶、龙井、瓜片、毛峰等名茶相继出现,都属烘青和炒青绿茶,各有特点,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街上,旁边一整条街都是喝茶的,我每次去叫爸爸吃饭的时候就会路过那条街,四川人喜欢在茶馆里喝茶打长牌,每天爸爸会泡一杯很浓的茶,从那个时候起,茶就注定会伴随我一生了o”李玲好像又回到了记忆中的老茶馆。  茶馆里有世间百态  李玲是一位来自四川的“贵州茶人”,她工作的地方——熙苑茶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在茶馆这种人来人往、烟火气十足的地方生活,李玲感到欣慰又满足。  进入熙苑
期刊
十余年的努力,贵阳市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5万余亩,发展到2018年的28万余亩,从默默无闻的“贵阳茶”到有“绿宝石”  “开阳富硒茶”等有市场、有知名度的产品;从各大茶叶赛事上看不见贵阳的身影,到每届省斗茶赛、茶艺赛上贵阳包揽1/3以上的奖项,也几乎包揽了要连续三年获得金奖才能获得“黔茶杯”特等奖的殊荣。贵阳茶产业,正以蓬勃的姿态高速发展着。  致力建设高标准精品茶园  截止2018年底,贵阳市
期刊
一、成都的雨夜  2018年秋,于成都和友人相会,在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顺德先生的书房中,见到了由四川茶文化研究会与钧瓷艺术家郭义兴先生联手打造的钧瓷养生茶钵样品,一瞬间我被它的美所惊艳。钧瓷的出窑万彩,像极了大自然的美景。茶钵的外壁上,红与紫的交替,似宜兴的梅花盛开,分外好看。茶钵内的那一抹纯净的蓝,让我想起了幽兰曾经提及的静卧于群峰之间,美得超凡脱俗的天池。  楊老参与设计制作的钧瓷养
期刊
在遵义红成为贵州红茶翘楚的过程中,其借助遵义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极高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并依靠自身独特的品质,成为红茶类“新名词”,迅速在全国走红。  遵义红茶一步一步走来,经历过大历史,有过大作为。自1652年隐居湄潭的湖广巡抚胡钦华研制红茶始,迄今已有360多年的时光。  出生:名门闺秀  对于地处西南腹地相对偏远闭塞的贵州而言,明末清初绝对是一大时代。别的不说,只说这一时期,有大批明代遗民和南明
期刊
据我了解,许多中学生都不喝茶。他们爱喝现代时尚饮品,如奶茶、果茶之类,对于纯粹的茶饮,他们很多是没有概念的,我高三之前也是不喝茶的,为啥现在离不了呢?主要源于我的父亲,我父亲爱茶,中国的红、白、黑、绿、黄、青六大茶类他如数家珍,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泡茶,他品茶时那种陶醉惬意之情,令我禁不住也想啜一口。父亲也时不时“引诱”我喝一杯,久而久之,我竟然对茶“上瘾”了。尤其是晚上做完作業或看书累后,喝—
期刊
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知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也多样化。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到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整合,都是更加注重两个环节:内容资源的获取度和产品信息的传播力。媒体融合重塑深入升级,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的不同特点和传播规律,优势互补、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的传播形态。近几年,笔者一直关注并参与了贵州茶出版传播。本文就融媒体时代贵州茶出版传播提出一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浸润中华大地,美丽中国蓝图在多彩贵州落地生根。  省委、省政府明确将茶产业作为我省重点打造的五张名片之一,作为我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正处于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换挡加速的石阡来讲,就是要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始终把茶叶产业
期刊
即使在冠状病毒袭击北美之后,木质构件制造商仍然保持相当乐观的态度。最近对200多家构件和特定尺寸部件生产商的调查发现,尽管业务暂时放缓或在某些情况下停工,但大多数受访者仍预计2020年的销售将与2019年持平甚至略高于2019年。  销售和业务绩效信息汇总在第3年度木构件基准研究(Wood Components Benchmark Study)中,该研究由木制品制造商协会(Wood Product
期刊
在2018年10月举行的人造板研讨会上,Silvio Mergner(德国慕尼黑P?yry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被问及废弃木材到底是废弃物,还是一种宝贵的原材料。他比较了在西欧和东欧的不同国家。  所有木制品最终都会变成废弃木材。这不仅适用于家具、栅栏、棚架和木结构建筑,也适用于包装和建筑材料,如厚板和混凝土模板。但这对我们的经济意味着什么?  在整个欧洲,每年共有3 500万~4 000万t废
期刊
2019年9月,IMA Schelling公司主持了一次有30位北美企业人士参加的意大利人造板加工技术前沿考察,以1周时间,每天访问3个工厂。工厂的自动化水平令访问者赞叹不已。几项主要技术简介如下。  自动检索和储存系统  大部分工厂都配备了自动检索和存储系统。待加工的板材堆放处设置可到达各部位的机器人操控的真空提取装置,将各种板材按预定的加工顺序排列妥当,每块板材的位置都由软件控制,无需人工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