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余年的努力,贵阳市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5万余亩,发展到2018年的28万余亩,从默默无闻的“贵阳茶”到有“绿宝石”
“开阳富硒茶”等有市场、有知名度的产品;从各大茶叶赛事上看不见贵阳的身影,到每届省斗茶赛、茶艺赛上贵阳包揽1/3以上的奖项,也几乎包揽了要连续三年获得金奖才能获得“黔茶杯”特等奖的殊荣。贵阳茶产业,正以蓬勃的姿态高速发展着。
致力建设高标准精品茶园
截止2018年底,贵阳市茶叶种植面积28万余亩,全市投产茶园21.19万亩。贵阳市的茶企建设,从零星的小作坊式加工到拥有包括国家、省、市龙头企业的120余家茶企,从年产量2035.75吨左右,产值11306.56万元到年产量1.37万吨,产值26.4亿元。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农业规模不大,茶园规模不能与省内其它主产茶的市州相比。
因此,利用生态优势打造成高标准、高品质、茶旅一体化的精品茶园和茶产品,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将贵阳市打造成贵州省茶产业的窗口。从贵阳市开始发展茶产业起,就是以这样的高标准来进行定位的,近年来,贵阳市茶园面积—直稳步提升着。
严守干净茶产业红线
为坚持“干净茶”这条产业红线,全面保障贵阳市茶叶质量和品质,贵阳市从茶园投入、产品控制、绿色防控、清洁化生产、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科技力量支撑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全力推进。确保了历年来贵阳市茶产品在国家、省级、市级抽检合格率均为100%。贵阳市茶办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通过改种换植或新建特色品种、自育良种茶园面积、推广茶叶专用肥等,2018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面积3万余亩,完成优化茶园生态系统推广面积5万亩,划定核心保护区5万亩,开展绿色防控5万余亩,大面积推广黄板、蓝板、杀虫灯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式,积极建设出口茶、欧标茶基地。
其次,贵阳市茶办严格贯彻执行《贵州省茶园间作树木及技术要点》,大力推广林茶相间茶园建设模式。严格贯彻实施《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和《贵州省茶园禁用农药品种名单》,全面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实行茶园用农药专营店(专柜)制度,在开阳县、清镇市、花溪区等茶叶主产区建立专柜。要求所有茶园基地在日常生产管理中进行农事生产记录,做到用药、施肥可查询,规范了贵阳市茶园生产管理。同时,茶办经常组织专项检查,对开阳、花溪、清镇等主要茶区进行专项督查。
质量为先专业引领
在基地建设方面,贵阳市推动茶企认证,推进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截止目前,贵阳市正式投产茶企业全都通过SC认证,4家茶企通过HACCP认证。茶企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全程清洁化生产。7家企业上线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在专业方面,贵阳市茶办注重科技提升和人才培训。贵阳市茶办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贵阳学院等长期合作,充实贵阳市茶产业科技力量支撑。注重形式多样、多层次、多角度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尤其针对薄弱环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培训,每年在生產关键节点邀请茶学专家到贵阳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西南大学等地开展涉及茶叶种植、加工、审评、冲泡等多方面的培训,并到当地的基地实习,学以致用。
近年来,贵阳市茶办“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培训千余人次。通过培训,贵阳市茶产业的种植、加工、冲泡、销售的专业人员得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贵阳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山地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保障了茶企、茶农的再生产能力,为试点区域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阳富硒茶”等有市场、有知名度的产品;从各大茶叶赛事上看不见贵阳的身影,到每届省斗茶赛、茶艺赛上贵阳包揽1/3以上的奖项,也几乎包揽了要连续三年获得金奖才能获得“黔茶杯”特等奖的殊荣。贵阳茶产业,正以蓬勃的姿态高速发展着。
致力建设高标准精品茶园
截止2018年底,贵阳市茶叶种植面积28万余亩,全市投产茶园21.19万亩。贵阳市的茶企建设,从零星的小作坊式加工到拥有包括国家、省、市龙头企业的120余家茶企,从年产量2035.75吨左右,产值11306.56万元到年产量1.37万吨,产值26.4亿元。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农业规模不大,茶园规模不能与省内其它主产茶的市州相比。
因此,利用生态优势打造成高标准、高品质、茶旅一体化的精品茶园和茶产品,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将贵阳市打造成贵州省茶产业的窗口。从贵阳市开始发展茶产业起,就是以这样的高标准来进行定位的,近年来,贵阳市茶园面积—直稳步提升着。
严守干净茶产业红线
为坚持“干净茶”这条产业红线,全面保障贵阳市茶叶质量和品质,贵阳市从茶园投入、产品控制、绿色防控、清洁化生产、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科技力量支撑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全力推进。确保了历年来贵阳市茶产品在国家、省级、市级抽检合格率均为100%。贵阳市茶办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通过改种换植或新建特色品种、自育良种茶园面积、推广茶叶专用肥等,2018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面积3万余亩,完成优化茶园生态系统推广面积5万亩,划定核心保护区5万亩,开展绿色防控5万余亩,大面积推广黄板、蓝板、杀虫灯和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方式,积极建设出口茶、欧标茶基地。
其次,贵阳市茶办严格贯彻执行《贵州省茶园间作树木及技术要点》,大力推广林茶相间茶园建设模式。严格贯彻实施《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和《贵州省茶园禁用农药品种名单》,全面禁用水溶性农药及草甘膦。实行茶园用农药专营店(专柜)制度,在开阳县、清镇市、花溪区等茶叶主产区建立专柜。要求所有茶园基地在日常生产管理中进行农事生产记录,做到用药、施肥可查询,规范了贵阳市茶园生产管理。同时,茶办经常组织专项检查,对开阳、花溪、清镇等主要茶区进行专项督查。
质量为先专业引领
在基地建设方面,贵阳市推动茶企认证,推进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截止目前,贵阳市正式投产茶企业全都通过SC认证,4家茶企通过HACCP认证。茶企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全程清洁化生产。7家企业上线贵州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在专业方面,贵阳市茶办注重科技提升和人才培训。贵阳市茶办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贵阳学院等长期合作,充实贵阳市茶产业科技力量支撑。注重形式多样、多层次、多角度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尤其针对薄弱环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开展培训,每年在生產关键节点邀请茶学专家到贵阳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西南大学等地开展涉及茶叶种植、加工、审评、冲泡等多方面的培训,并到当地的基地实习,学以致用。
近年来,贵阳市茶办“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培训千余人次。通过培训,贵阳市茶产业的种植、加工、冲泡、销售的专业人员得到了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贵阳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山地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保障了茶企、茶农的再生产能力,为试点区域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