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3世纪,有一位名叫宝掌的印度僧人,经缅甸沿南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游历了长江、黄河流域的许多名山大川,然后再经长安,越过秦岭,入蜀地,上峨眉,先后在灵岩寺、洪椿坪、宝掌峰等处搭起茅棚,驻锡修持。相传他在山中住了一百多年,成为颇为神奇的千岁宝掌。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又和众多名山大川进行比较,遂作出“三峨高出五岳,秀甲九州……此震旦国第一山也”(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三)的评价。峨眉山名列“震旦第一”,虽然是宝掌和尚的个人之见,但一千六百多年来,中外有关专家学者在对峨眉山的先后探索后,都一致认可这位大师关于“震旦第一山”的评语。马燕萍在《文史杂志》2006年第5期上撰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论证峨眉山系“震旦第一山”——天下名山的由来。笔者这里再从旅游地理的角度予以补说,以使所证论点更具说服力。
山势的雄壮美。昆仑山脉素有“亚洲脊梁”之称。它跨越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等省区,长达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多米。峨眉山和昆仑山的支脉邛崃山连在一起,故有“峨眉一脉出昆仑”的说法,也道出了峨眉山气势之雄。根据峨眉山沉积岩层的厚度累计,它的主体高度曾经在7000米左右;由于多种自然力的剥蚀,特别是距今200万年前冰川、流水的琢磨,一直磨到坚韧的玄武岩层为止,山体才得以相对稳定下来,故现在最高峰万佛顶仅有3099米。但山体仍是断块带组合而成的卓立孤山,平畴崛起,相对高差2600多米。因此,其势之雄可以和昆仑山比为伯仲。现代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遍能大师,在报国寺撰写的“功德逾恒沙,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的联语,说的就是峨眉山的雄壮之美。
景致的色彩美。峨眉山拥有5000多种植物,其中高等植物多达3200多种,相当全国种属的1/10,占四川种属的1/3。如果把它推到世界范围去比较,那就更令人惊讶不已:比面积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大陆所有的种属还多得多。5000多种植物交织而成的植被和林相,其色彩的丰富当然是不言而喻。1981年夏天,以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汤姆·塞蒂为团长的,由英、美、法、德、日等10国林木、园艺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不远万里,来到峨眉山作了为时5天的考察。最后,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难得的植物宝库,是世界上植物爱好者的乐园。”
峨眉山是断块带组合而成的层层卓立的峰峦,植物纵横分布极为独特:在纵向的气候带上,从下而上,有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温带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寒带的常绿针叶林等;在横向的同一等高线上,有向阳的坡坂,有荫蔽的溪壑,有独立的孤峰,有联袂的山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参差错落,相映争辉。因而人们游览其中,有着“一日经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幻妙之感。
一年四季的变化,更是异彩纷呈。春天,山下是芳草萋萋,山顶则是北国风光;夏天,山下是浓翠欲滴,山顶则是新绿枝头;秋天,山下是红叶满目,山顶则是翠竹傲霜。峨眉山的冬天,与北方和沿海的冬天相比,更是别有天地:它山势起伏,峡谷纵横,高处是白雪皑皑,低洼处却是春意浓浓,有的地方甚至春花怒放。万年寺的牡丹、洪椿坪的茶花,常常是冬春两度绽蕾开颜;龙桥溪畔春天百卉群芳,却也是冬吐新蕊。所以,人们形容峨眉山的冬景,恰像洁白的婚纱,笼罩着“人面桃花”的新娘;虽然是隆冬季节,却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温馨。
此外,金色的晨曦、银色的月光、胭脂般的晚霞、白绢似的云雾……还有那黑黝黝的玄武岩、朱红色的页岩、象牙色的石灰岩、桃红色的白莹岩……流光溢彩,撩人眼目。莽莽林丛中深藏的古寺,多为红墙、红瓦、丹檐、红柱;而九老峰下的仙峰寺、象鼻岩山的天花禅院(俗称洗象池)、金顶南面的卧云寺则覆盖着银色的锡瓦,恰像是万绿丛中一块块圭玉。这些色彩随着风云变幻而飘飘拂拂,时隐时现,不停地流动着,交融着,荡人心魄而难以状摹。诗人说:“峨眉如画画不如”;画家说:“峨眉如画画不成”。
山体轮廓的线条美。早在公元6世纪,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就说:“……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两山相峙如蛾眉”。古人讲的这种审美效果,至今从成都平原南望峨眉,确是言之不虚。如果从飞机上俯视,它更是宛如新月,牵动人们的无限遐想。“蛾眉”,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常常用以形容美女的容貌,如“螓首蛾眉”之类。而容貌中最能传递美的信息的是眼睛;眼上的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最富于想象力的诗人,于是将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化作美女代称,如唐代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此处蛾眉系指唐明皇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峨眉山的得名,实乃古人审美观之使然。
雄秀合一的整体美。与峨眉山相比,“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似乎少了一点阳刚之气;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又似乎少了一点绿色的温情。卓立的奇峰是峨眉健壮的体魄,丰腴的植被则是它美丽的霓裳。峨眉山的植被覆盖率高达86.2%,森林覆盖率达到87%,从而构成无山不青、无峰不秀的总体格局。由于山峰海拔高差殊异,位置和背向的各异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展神韵的奇特景观:高景层的金顶、千佛顶、万佛顶,高立云表,雄峙西南;中景层的九老、华严诸峰,苍山叠翠,云腾雾绕;低景层的玉女、凤凰、赤城诸峰,青黛瑶妆,刚健婀娜。它们有的像卫国护城的卫士,有的像胸罗万卷的学者,有的像飒爽英姿的少女。其雄中有秀,秀中有雄,雄秀相融,蕴涵着高尚的景观品格。人置身其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诗情画意会油然而生。1963年春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老人健步登临,留下了诗作多首。他在《望峨眉》一诗中写道:“白云高处峨眉山,极顶三千一百三。天上三峰看不见,苍楠翠竹笼轻烟。”诗中的“白云高处峨眉山”摹写峨眉的山势之雄,“苍楠翠竹笼轻烟”则描绘峨眉的山色之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峨眉山的自然科考价值和观光价值为世人所认识。1979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峨眉山拥有“佛国仙山”、“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文物之邦”、“建筑瑰宝”等多项美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峨眉山的旅游开发和建设管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出生于峨眉山下的郭沫若曾亲笔题写“天下名山”,更是对峨眉山雄秀美的高度概括。峨眉山被称为“震旦第一山”——天下名山,确是名副其实。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旅游学院(成都)
山势的雄壮美。昆仑山脉素有“亚洲脊梁”之称。它跨越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等省区,长达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多米。峨眉山和昆仑山的支脉邛崃山连在一起,故有“峨眉一脉出昆仑”的说法,也道出了峨眉山气势之雄。根据峨眉山沉积岩层的厚度累计,它的主体高度曾经在7000米左右;由于多种自然力的剥蚀,特别是距今200万年前冰川、流水的琢磨,一直磨到坚韧的玄武岩层为止,山体才得以相对稳定下来,故现在最高峰万佛顶仅有3099米。但山体仍是断块带组合而成的卓立孤山,平畴崛起,相对高差2600多米。因此,其势之雄可以和昆仑山比为伯仲。现代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遍能大师,在报国寺撰写的“功德逾恒沙,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的联语,说的就是峨眉山的雄壮之美。
景致的色彩美。峨眉山拥有5000多种植物,其中高等植物多达3200多种,相当全国种属的1/10,占四川种属的1/3。如果把它推到世界范围去比较,那就更令人惊讶不已:比面积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大陆所有的种属还多得多。5000多种植物交织而成的植被和林相,其色彩的丰富当然是不言而喻。1981年夏天,以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汤姆·塞蒂为团长的,由英、美、法、德、日等10国林木、园艺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不远万里,来到峨眉山作了为时5天的考察。最后,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难得的植物宝库,是世界上植物爱好者的乐园。”
峨眉山是断块带组合而成的层层卓立的峰峦,植物纵横分布极为独特:在纵向的气候带上,从下而上,有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温带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寒带的常绿针叶林等;在横向的同一等高线上,有向阳的坡坂,有荫蔽的溪壑,有独立的孤峰,有联袂的山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参差错落,相映争辉。因而人们游览其中,有着“一日经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幻妙之感。
一年四季的变化,更是异彩纷呈。春天,山下是芳草萋萋,山顶则是北国风光;夏天,山下是浓翠欲滴,山顶则是新绿枝头;秋天,山下是红叶满目,山顶则是翠竹傲霜。峨眉山的冬天,与北方和沿海的冬天相比,更是别有天地:它山势起伏,峡谷纵横,高处是白雪皑皑,低洼处却是春意浓浓,有的地方甚至春花怒放。万年寺的牡丹、洪椿坪的茶花,常常是冬春两度绽蕾开颜;龙桥溪畔春天百卉群芳,却也是冬吐新蕊。所以,人们形容峨眉山的冬景,恰像洁白的婚纱,笼罩着“人面桃花”的新娘;虽然是隆冬季节,却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温馨。
此外,金色的晨曦、银色的月光、胭脂般的晚霞、白绢似的云雾……还有那黑黝黝的玄武岩、朱红色的页岩、象牙色的石灰岩、桃红色的白莹岩……流光溢彩,撩人眼目。莽莽林丛中深藏的古寺,多为红墙、红瓦、丹檐、红柱;而九老峰下的仙峰寺、象鼻岩山的天花禅院(俗称洗象池)、金顶南面的卧云寺则覆盖着银色的锡瓦,恰像是万绿丛中一块块圭玉。这些色彩随着风云变幻而飘飘拂拂,时隐时现,不停地流动着,交融着,荡人心魄而难以状摹。诗人说:“峨眉如画画不如”;画家说:“峨眉如画画不成”。
山体轮廓的线条美。早在公元6世纪,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就说:“……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两山相峙如蛾眉”。古人讲的这种审美效果,至今从成都平原南望峨眉,确是言之不虚。如果从飞机上俯视,它更是宛如新月,牵动人们的无限遐想。“蛾眉”,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常常用以形容美女的容貌,如“螓首蛾眉”之类。而容貌中最能传递美的信息的是眼睛;眼上的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最富于想象力的诗人,于是将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化作美女代称,如唐代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此处蛾眉系指唐明皇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峨眉山的得名,实乃古人审美观之使然。
雄秀合一的整体美。与峨眉山相比,“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似乎少了一点阳刚之气;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又似乎少了一点绿色的温情。卓立的奇峰是峨眉健壮的体魄,丰腴的植被则是它美丽的霓裳。峨眉山的植被覆盖率高达86.2%,森林覆盖率达到87%,从而构成无山不青、无峰不秀的总体格局。由于山峰海拔高差殊异,位置和背向的各异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展神韵的奇特景观:高景层的金顶、千佛顶、万佛顶,高立云表,雄峙西南;中景层的九老、华严诸峰,苍山叠翠,云腾雾绕;低景层的玉女、凤凰、赤城诸峰,青黛瑶妆,刚健婀娜。它们有的像卫国护城的卫士,有的像胸罗万卷的学者,有的像飒爽英姿的少女。其雄中有秀,秀中有雄,雄秀相融,蕴涵着高尚的景观品格。人置身其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诗情画意会油然而生。1963年春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老人健步登临,留下了诗作多首。他在《望峨眉》一诗中写道:“白云高处峨眉山,极顶三千一百三。天上三峰看不见,苍楠翠竹笼轻烟。”诗中的“白云高处峨眉山”摹写峨眉的山势之雄,“苍楠翠竹笼轻烟”则描绘峨眉的山色之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峨眉山的自然科考价值和观光价值为世人所认识。1979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峨眉山拥有“佛国仙山”、“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文物之邦”、“建筑瑰宝”等多项美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峨眉山的旅游开发和建设管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出生于峨眉山下的郭沫若曾亲笔题写“天下名山”,更是对峨眉山雄秀美的高度概括。峨眉山被称为“震旦第一山”——天下名山,确是名副其实。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旅游学院(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