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震旦第一山”的由来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3世纪,有一位名叫宝掌的印度僧人,经缅甸沿南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游历了长江、黄河流域的许多名山大川,然后再经长安,越过秦岭,入蜀地,上峨眉,先后在灵岩寺、洪椿坪、宝掌峰等处搭起茅棚,驻锡修持。相传他在山中住了一百多年,成为颇为神奇的千岁宝掌。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又和众多名山大川进行比较,遂作出“三峨高出五岳,秀甲九州……此震旦国第一山也”(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三)的评价。峨眉山名列“震旦第一”,虽然是宝掌和尚的个人之见,但一千六百多年来,中外有关专家学者在对峨眉山的先后探索后,都一致认可这位大师关于“震旦第一山”的评语。马燕萍在《文史杂志》2006年第5期上撰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论证峨眉山系“震旦第一山”——天下名山的由来。笔者这里再从旅游地理的角度予以补说,以使所证论点更具说服力。
  山势的雄壮美。昆仑山脉素有“亚洲脊梁”之称。它跨越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等省区,长达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多米。峨眉山和昆仑山的支脉邛崃山连在一起,故有“峨眉一脉出昆仑”的说法,也道出了峨眉山气势之雄。根据峨眉山沉积岩层的厚度累计,它的主体高度曾经在7000米左右;由于多种自然力的剥蚀,特别是距今200万年前冰川、流水的琢磨,一直磨到坚韧的玄武岩层为止,山体才得以相对稳定下来,故现在最高峰万佛顶仅有3099米。但山体仍是断块带组合而成的卓立孤山,平畴崛起,相对高差2600多米。因此,其势之雄可以和昆仑山比为伯仲。现代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遍能大师,在报国寺撰写的“功德逾恒沙,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的联语,说的就是峨眉山的雄壮之美。
  景致的色彩美。峨眉山拥有5000多种植物,其中高等植物多达3200多种,相当全国种属的1/10,占四川种属的1/3。如果把它推到世界范围去比较,那就更令人惊讶不已:比面积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大陆所有的种属还多得多。5000多种植物交织而成的植被和林相,其色彩的丰富当然是不言而喻。1981年夏天,以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汤姆·塞蒂为团长的,由英、美、法、德、日等10国林木、园艺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国际树木学会专家团,不远万里,来到峨眉山作了为时5天的考察。最后,专家们异口同声地赞美峨眉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难得的植物宝库,是世界上植物爱好者的乐园。”
  峨眉山是断块带组合而成的层层卓立的峰峦,植物纵横分布极为独特:在纵向的气候带上,从下而上,有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温带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寒带的常绿针叶林等;在横向的同一等高线上,有向阳的坡坂,有荫蔽的溪壑,有独立的孤峰,有联袂的山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参差错落,相映争辉。因而人们游览其中,有着“一日经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幻妙之感。
  一年四季的变化,更是异彩纷呈。春天,山下是芳草萋萋,山顶则是北国风光;夏天,山下是浓翠欲滴,山顶则是新绿枝头;秋天,山下是红叶满目,山顶则是翠竹傲霜。峨眉山的冬天,与北方和沿海的冬天相比,更是别有天地:它山势起伏,峡谷纵横,高处是白雪皑皑,低洼处却是春意浓浓,有的地方甚至春花怒放。万年寺的牡丹、洪椿坪的茶花,常常是冬春两度绽蕾开颜;龙桥溪畔春天百卉群芳,却也是冬吐新蕊。所以,人们形容峨眉山的冬景,恰像洁白的婚纱,笼罩着“人面桃花”的新娘;虽然是隆冬季节,却给人以春意盎然的温馨。
  此外,金色的晨曦、银色的月光、胭脂般的晚霞、白绢似的云雾……还有那黑黝黝的玄武岩、朱红色的页岩、象牙色的石灰岩、桃红色的白莹岩……流光溢彩,撩人眼目。莽莽林丛中深藏的古寺,多为红墙、红瓦、丹檐、红柱;而九老峰下的仙峰寺、象鼻岩山的天花禅院(俗称洗象池)、金顶南面的卧云寺则覆盖着银色的锡瓦,恰像是万绿丛中一块块圭玉。这些色彩随着风云变幻而飘飘拂拂,时隐时现,不停地流动着,交融着,荡人心魄而难以状摹。诗人说:“峨眉如画画不如”;画家说:“峨眉如画画不成”。
  山体轮廓的线条美。早在公元6世纪,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就说:“……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两山相峙如蛾眉”。古人讲的这种审美效果,至今从成都平原南望峨眉,确是言之不虚。如果从飞机上俯视,它更是宛如新月,牵动人们的无限遐想。“蛾眉”,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常常用以形容美女的容貌,如“螓首蛾眉”之类。而容貌中最能传递美的信息的是眼睛;眼上的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最富于想象力的诗人,于是将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化作美女代称,如唐代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此处蛾眉系指唐明皇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峨眉山的得名,实乃古人审美观之使然。
  雄秀合一的整体美。与峨眉山相比,“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似乎少了一点阳刚之气;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又似乎少了一点绿色的温情。卓立的奇峰是峨眉健壮的体魄,丰腴的植被则是它美丽的霓裳。峨眉山的植被覆盖率高达86.2%,森林覆盖率达到87%,从而构成无山不青、无峰不秀的总体格局。由于山峰海拔高差殊异,位置和背向的各异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展神韵的奇特景观:高景层的金顶、千佛顶、万佛顶,高立云表,雄峙西南;中景层的九老、华严诸峰,苍山叠翠,云腾雾绕;低景层的玉女、凤凰、赤城诸峰,青黛瑶妆,刚健婀娜。它们有的像卫国护城的卫士,有的像胸罗万卷的学者,有的像飒爽英姿的少女。其雄中有秀,秀中有雄,雄秀相融,蕴涵着高尚的景观品格。人置身其中,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诗情画意会油然而生。1963年春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老人健步登临,留下了诗作多首。他在《望峨眉》一诗中写道:“白云高处峨眉山,极顶三千一百三。天上三峰看不见,苍楠翠竹笼轻烟。”诗中的“白云高处峨眉山”摹写峨眉的山势之雄,“苍楠翠竹笼轻烟”则描绘峨眉的山色之秀。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峨眉山的自然科考价值和观光价值为世人所认识。1979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正式对外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18个,中国第3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峨眉山拥有“佛国仙山”、“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文物之邦”、“建筑瑰宝”等多项美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峨眉山的旅游开发和建设管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观光旅游胜地。出生于峨眉山下的郭沫若曾亲笔题写“天下名山”,更是对峨眉山雄秀美的高度概括。峨眉山被称为“震旦第一山”——天下名山,确是名副其实。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旅游学院(成都)
其他文献
虞世南(558-638),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与魏徵、房玄龄等开国名臣同被画像列于凌烟阁,为唐太宗所推崇。他称虞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①虞世南的书法代表作是正书碑刻《孔子庙堂碑》;所编辑的《北堂书钞》,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类书。    虞世南一生经历了南朝的陈及隋和初唐三个时代。他少年时,勤奋好学,以至有时十天半月不盥洗。他尤
期刊
1994年3月15日,在山东省汶上县的宝相寺一座宋代佛塔——太子灵踪塔地下宫殿里,发现了历史上记载的唐朝国使从北天竺犍陀罗王城获得的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  佛牙是由唐朝的一位和尚悟空从古印度带回来的。《大藏经》收《悟空入竺记》记载:长安城章敬寺僧悟空,俗姓车氏,字奉朝。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北天竺的■宾国派遣使者到唐朝的长安城上国书,表示愿意归附大唐,请求皇帝派天使安抚。第二年,唐玄宗派出
期刊
一    戈雷雪夫出生在离莫斯科东北方向190公里处的弗拉基米尔市。他于1980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学院线条艺术系,后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萨拉霍夫创作研究室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师从著名绘画大师萨拉霍夫;从2003年开始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写生艺术系任教,现为俄罗斯美术家创作协会会员和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戈雷雪夫继承了俄罗斯前辈艺术大师的自然写实风俗画的传统艺术手法。他在2000年
期刊
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至重庆,全长505公里,是清末计划修筑的川汉铁路的西段。当年,四川人民曾为保卫路权掀起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这条历尽屈辱的铁路,拖了近半个世纪竟未铺上一根钢轨。四川解放不到半年,人民政府即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成渝铁路。两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和十万民工投入成渝铁路建设工地,工程进展顺利:1950年12月重庆至江津段铺轨通车;1951年6月30日铺轨至永川;12月5日铺
期刊
中国四川三星堆发现了一处宏大的古代文明遗址,出土了一批大型青铜器,其中有近三米高的青铜树、大型青铜立人像等,引起世界瞩目。不过,对出土的青铜图腾系列,至今的解读尚不令人信服。笔者已出几部专著,粗略地对其进行了系统解读。本文试图更细致地分析纵目青铜人像的“纵目”。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组器中,有一件独特的器物,一般认为是“纵目人面具”,并采用民间的“千里眼”、“顺风耳”传说予以解释,但却缺少证据。  
期刊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成书时间当为春秋末期,出于齐人之手。《考工记》所记工艺分六类二十个工种,分别记述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制陶和城市规划等内容。它曾以战国古文的形式流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因《周礼》缺《冬官》篇,以此书补入。  关于《考工记》之名,孙诒让《周礼正义》解释说:“百工为大宰九职之一,此稽考其事,论而纪识之,故谓之《考工记》。”笔者案,《礼记·月令》:
期刊
新历元旦 二首  林思进    阅世三朝记,开年八秩翁。  椒盘虽寂寂,花鼓正通通。  天道无私覆,人心期大同。  莫愁巨鱼上,自有射潮工。  户是长年闭,宫余半亩赊。  清名叨馆职,从事且麻沙。  好句怀人得,晨餐慰妇加。  更怜意外喜,季子约还家。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已故副馆长    临江仙·庆春节  孙琪华    窗外腊梅熏我醉,殷勤早报春归。晴光淑气竞相催。鹅黄舒嫩柳,鸭绿上枯莓。半
期刊
民国初期,成都市人口约为四十万人;到抗战时期,由于外来人口的迁入,人口已达到七十万人。如此多的人口集中于一个城市,在科技不甚发达的当时,政府和市民是如何解决饮水卫生问题与公共厕所卫生问题的呢?    一、成都市民饮水方式的变迁    民国前期,成都是一个还未受现代化太多影响的内陆城市。它的子民们仍然保持着几千年来的饮水习惯——主要依靠井水与河水。成都的著名小吃“铜井巷凉面”,就是因为这个巷子的铜井
期刊
周钟岳(1876—1955)字生甫,号惺庵,云南剑川(今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毛泽东主席称颂的“云南三老”之一。  周钟岳青年时代曾随从老师赵藩(字樾村,云南白族学者,曾任四川盐茶道,是成都武侯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名联作者)在成都生活两年时间(自辛丑迄癸卯,其间曾赴湖北公干约一年)。从他留下的《惺庵诗稿》卷二《蜀游草》中部分诗
期刊
现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成都翰林中国书画艺术进修学院国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的祁博文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他形成了自己重气韵、富传神、寓巧于拙的画风。他长于写意花鸟画和行草书,尤擅写梅,有“祁梅花”之誉。其精品无不体现出以书法笔趣入画、画中有书的艺术个性和意境。    一、老树春深更着花    祁博文先生于1924年出生于四川荣县,其父能诗会文,知书善画。他在父亲的教育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