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教育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对其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的教学目的需求了。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人文素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巨大影响作用,加大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力度,并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本文总结了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有效对策
1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
1.1 教学理念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理念是人们行为的先导。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其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当前,很多大学语文教师仍旧将语文学科看成单纯的工具性学科,而忽略了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大积极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得知,当前很多大学生品鉴文学作品方面的能力十分低下,急需借助传统的经典文学教育对其进行提升与引导,并且很多大学生在人格心理及价值观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严重缺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感染与熏陶,才能促进其人文素质的快速提升。
1.2 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是教师,其是决定教育成效优劣的核心因素。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主要是因为: ①大学语文学科处于边缘状态、地位十分尴尬。大学中急功近利思想盛行,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苛求立竿见影,而大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很多学生对其学习持以怀疑态度。再加上大学语文不像英语学科那样可增加求职的筹码,因此很多高校都尽量压缩其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高校在选聘语文教师方面门槛较低;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并且也不重视对自身素质的提升。②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不明确。当前大学语文的独立性不足,缺乏博士点、硕士点支撑,因此教师的学术交流机会与平台也较少,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没有进修与培训教育机会。因此,很多大学语文教师找不到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点,逐渐丧失了做语文专题研究的意识与兴趣,从而导致自身的综合素质停滞不前,最终无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效的人文素质教育。
1.3 考核方式未彰显人文素质教育特点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依然沿袭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过于重视“语”,而忽略了“文”的价值,这就导致大学语文课程淡化了课程的人文性与审美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考核依旧将知识考查作为重点内容,这就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从而暴露出诸多弊端。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我国30多所大学进行调查中发现,有26所学校仍旧用书面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大学语文学习成效优劣的唯一依据,并且教师设计的试题随意性很大,甚至同一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语文课程考试题目各不相同,但是都局限于教材内容,题型也和中学基本一致。尤其需要提出的是,很多试题都是教材或讲义上的原题,没有经过任何转变,再加上很多教师为学生划重点,这就使得那些平常逃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即便在平常不做写作训练与延伸阅读,只要在考前突击,就能考出高分数。
2 有效应对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策略
2.1 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
在人文素质中语文素质处于核心地位。换句话说,捕捉到语文教育的规律,就捕捉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技巧。针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现状,教师应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目标与重点,在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加大对其进行文学艺术方面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方法与价值观。另一方面,大学语文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而且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人文性”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用积极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思想感染与熏陶学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大学语文是一门传递文学知识与思想的学科,发挥着将人的精神引向崇高与光明的作用,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文学知识,而且在不断扩大视野,并且还逐渐提升着自身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母语课程,其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涵盖了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教学活动是培养较高人文素养、传承经典文化思想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将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其应该在的新高度,并将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适当加大课时量、提高学分。
2.2 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教学成效的优劣。因此,为切实提高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高校就应充分重视教师素质对教育效果的巨大影响作用,并积极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应重视对教师如下几个方面的提升:①人格魅力方面。人格魅力涵盖耐性、宽容、赞赏、信任、真诚、关爱等。在实践中我们可发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感染力,其在无声无息中熏陶与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甚至在学生的一生中都能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对大学语文教师来讲,其教授的是一门文学艺术类课程,教给学生的是真理与正义,传授的是高尚的人文精神,因此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②积极情感方面。情感在人们的交流与交际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只有自身蕴含有丰富的情感,才能对学生的忧伤与快乐感同身受,才能具有感动学生的资本。具体来讲,大学语文教师只有对世间的爱情、友情、亲情、世情有深刻的体味,才能在日常教学中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感化学生、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将教师作为各种真情表达的楷模,用饱满真情的思维去写作、欣赏与阅读,从而逐渐成长为富有情感的与创新精神的有用人才。③学识方面识。“学高为师”中的“学”就是指学识、知识,是大学语文教师立足的根本。教师只有拥有广博而深厚的外国文学与中国古今文学知识,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旁征博引,为学生传递丰富的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才能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2.3 创新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
在笔者看来,全新的、科学的大学语文教学考核模式必须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①在全面检测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下,应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考核。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考核内容与方式时,应将“人文性”渗透其中:考核题型应给学生预留充足的选择空间,降低选择题、填空题的占比,适当增加作文、论述、分析等主观题目。通常情况下主观题与客观题的配比为7:3;在考核内容上,应尽可能减少需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提高可反映出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内容,目的是检验学生分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能力、自我反思精神及认知自我的能力。②提高考核模式的全程性与灵活性。应将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放在等高地位,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能力考核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降低学生的期末考试意识,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思维能力等都作为大学语文考核对象。③取消标准答案,激励学生创新。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人们普遍比较重视标准答案,这就极易导致大学语文教学活动限制与扼杀掉了学生的创新灵感与创新积极性。
总之,在大学语文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充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将大学语文课程提高到独立而重要的地位开展教学活动,并借助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思想情感,从而用自己广博的知识、散发着正能量的言行熏陶与感染学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最终切实优化人文素质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 黄福元,赵梅赏.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语文建设,2014(12).
作者单位
厦门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有效对策
1 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
1.1 教学理念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理念是人们行为的先导。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其组织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当前,很多大学语文教师仍旧将语文学科看成单纯的工具性学科,而忽略了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大积极作用。在调查中我们得知,当前很多大学生品鉴文学作品方面的能力十分低下,急需借助传统的经典文学教育对其进行提升与引导,并且很多大学生在人格心理及价值观念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严重缺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感染与熏陶,才能促进其人文素质的快速提升。
1.2 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是教师,其是决定教育成效优劣的核心因素。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很多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主要是因为: ①大学语文学科处于边缘状态、地位十分尴尬。大学中急功近利思想盛行,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苛求立竿见影,而大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很多学生对其学习持以怀疑态度。再加上大学语文不像英语学科那样可增加求职的筹码,因此很多高校都尽量压缩其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高校在选聘语文教师方面门槛较低;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并且也不重视对自身素质的提升。②大学语文课程地位不明确。当前大学语文的独立性不足,缺乏博士点、硕士点支撑,因此教师的学术交流机会与平台也较少,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没有进修与培训教育机会。因此,很多大学语文教师找不到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点,逐渐丧失了做语文专题研究的意识与兴趣,从而导致自身的综合素质停滞不前,最终无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效的人文素质教育。
1.3 考核方式未彰显人文素质教育特点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依然沿袭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过于重视“语”,而忽略了“文”的价值,这就导致大学语文课程淡化了课程的人文性与审美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考核依旧将知识考查作为重点内容,这就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从而暴露出诸多弊端。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我国30多所大学进行调查中发现,有26所学校仍旧用书面考试作为考核学生大学语文学习成效优劣的唯一依据,并且教师设计的试题随意性很大,甚至同一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公共语文课程考试题目各不相同,但是都局限于教材内容,题型也和中学基本一致。尤其需要提出的是,很多试题都是教材或讲义上的原题,没有经过任何转变,再加上很多教师为学生划重点,这就使得那些平常逃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即便在平常不做写作训练与延伸阅读,只要在考前突击,就能考出高分数。
2 有效应对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的策略
2.1 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地位
在人文素质中语文素质处于核心地位。换句话说,捕捉到语文教育的规律,就捕捉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技巧。针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处于边缘化的现状,教师应重新审视语文教学的目标与重点,在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加大对其进行文学艺术方面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方法与价值观。另一方面,大学语文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而且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人文性”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用积极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思想感染与熏陶学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大学语文是一门传递文学知识与思想的学科,发挥着将人的精神引向崇高与光明的作用,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文学知识,而且在不断扩大视野,并且还逐渐提升着自身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母语课程,其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涵盖了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教学活动是培养较高人文素养、传承经典文化思想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将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其应该在的新高度,并将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适当加大课时量、提高学分。
2.2 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教学成效的优劣。因此,为切实提高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质量,高校就应充分重视教师素质对教育效果的巨大影响作用,并积极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应重视对教师如下几个方面的提升:①人格魅力方面。人格魅力涵盖耐性、宽容、赞赏、信任、真诚、关爱等。在实践中我们可发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比空洞的说教更具感染力,其在无声无息中熏陶与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甚至在学生的一生中都能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对大学语文教师来讲,其教授的是一门文学艺术类课程,教给学生的是真理与正义,传授的是高尚的人文精神,因此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②积极情感方面。情感在人们的交流与交际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只有自身蕴含有丰富的情感,才能对学生的忧伤与快乐感同身受,才能具有感动学生的资本。具体来讲,大学语文教师只有对世间的爱情、友情、亲情、世情有深刻的体味,才能在日常教学中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感化学生、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将教师作为各种真情表达的楷模,用饱满真情的思维去写作、欣赏与阅读,从而逐渐成长为富有情感的与创新精神的有用人才。③学识方面识。“学高为师”中的“学”就是指学识、知识,是大学语文教师立足的根本。教师只有拥有广博而深厚的外国文学与中国古今文学知识,才能在日常教学中旁征博引,为学生传递丰富的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才能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2.3 创新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
在笔者看来,全新的、科学的大学语文教学考核模式必须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①在全面检测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下,应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考核。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考核内容与方式时,应将“人文性”渗透其中:考核题型应给学生预留充足的选择空间,降低选择题、填空题的占比,适当增加作文、论述、分析等主观题目。通常情况下主观题与客观题的配比为7:3;在考核内容上,应尽可能减少需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提高可反映出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内容,目的是检验学生分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能力、自我反思精神及认知自我的能力。②提高考核模式的全程性与灵活性。应将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放在等高地位,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能力考核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降低学生的期末考试意识,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思维能力等都作为大学语文考核对象。③取消标准答案,激励学生创新。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人们普遍比较重视标准答案,这就极易导致大学语文教学活动限制与扼杀掉了学生的创新灵感与创新积极性。
总之,在大学语文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还应充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将大学语文课程提高到独立而重要的地位开展教学活动,并借助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思想情感,从而用自己广博的知识、散发着正能量的言行熏陶与感染学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最终切实优化人文素质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 黄福元,赵梅赏.当前大学语文教学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语文建设,2014(12).
作者单位
厦门涉外职业技术学院